书城文学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高尔基
5882500000010

第10章 主要作品介绍(4)

在他们被抓走之后,面对尚未散去的人们,母亲用自已特有的语言倾诉了自己的心声,宣传了革命道理:“这些孩子们,我们的亲骨肉,在世界上为真理而行动起来了。为了大家,为了你们的后代,他们为自己选定走向十字架的道路”。她一面说,一面产生了一个明确的愿望:激励人们跟着被敌人抓走的革命者前进。她望着四周聚精会神地听她讲话的人们,继续大声地说:“我们年轻的骨肉为了全体人民而奋起,为了全世界的工人而前进!大家可不能离开他们,舍弃他们。相信孩子们的信仰吧——他们发现了真理,愿为真理而牺牲。”最后她还补充说:“要是人们都不愿为我主耶稣的荣耀去赴死,就不会有我主耶稣了”。人们被她的话吸引住了,被打动了。有人喊道:“她讲的全是真理!”母亲凭着自己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解,用带着宗教词句的语言,向人们宣传革命真理,号召人们起来斗争。这表明了她的觉醒,她已经看到了革命的必要性,她在呼唤革命的到来。

五一游行的失败结束了《母亲》的第一章。这样的结尾是意味深长的。从五一游行的失败中革命者清楚地认识到,革命的胜利取决于整个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觉醒。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向群众作宣传,使之觉醒的重要性。《母亲》的第二部就着重描写了包括母亲在内的革命者在工人农民中播种革命火种和工人农民觉醒的过程。

巴威尔他们被捕后,以职员的身份活动的尼古拉·伊凡诺维奇就把母亲接到了城里自己的家中。

一天夜里,母亲和尼古拉以及他的姐姐索菲亚——一位被流放的革命者的遗孀,闲坐休息。索菲亚弹钢琴,音乐好像在表现一群受惊后飞腾起来的小鸟,把母亲引入了对过去屈辱的往事的回忆之中。母亲被音乐深深地打动了,她在音乐中对自己过去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向他们讲起了自己过去低下卑微的处境,丈夫粗暴凶残,她自己则忍气吞声,度日如年。姐弟俩很理解母亲的生活的深刻含义。别人把她当牛马看待,而在旧时代她自己也默默地把自己看作牛马;她过去的生活平凡而单调,可是世界上千千万万人的生活也同样平凡单调,所以她的经历就具有象征性。而今天她的觉醒自然昭示着千百万人的觉醒。

母亲开始了革命活动,她和索菲亚扮成朝圣的妇人到乡下去给雷宾那里的农民送小册子和专为农民印的报纸。索菲亚很早就背叛了家庭,投身革命。在丈夫为革命献身后,她仍以高昂的斗志为革命东奔西走。她和母亲来到雷宾所在的木焦油工场。雷宾和农民们向母亲问起巴威尔的情况,他们知道巴威尔明知有危险,仍然挺身而出的英勇行为之后,对他和母亲都十分敬佩。夜里索菲亚向农民讲起德国的农民起义、爱尔兰人民的苦难和法国工人阶级的革命业绩。从这些话中,农民受到很大的鼓舞。在乡下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之后,母亲和索菲亚大清早就离开木焦油工场。

从此,送禁书、传单和报纸成了母亲的工作。她每月总有好几次打扮成不同身份的女人,背着口袋,提着箱子,或水舟陆车,或徒步往返,跋山涉水,在全省各地奔波。

她渐渐对上帝产生了怀疑。她看到教堂里装满了毫无用处的金银,而在教堂的门外,乞丐高声乞讨,瑟瑟发抖,却无人问津。当人们跑去向耶稣求救,而耶稣却被禁锢在金器堆里。她不禁想起了巴威尔对上帝的轻视和雷宾的怀疑。她祷告的次数减少了,却越来越多地想到耶稣。她觉得革命者在为耶稣抛洒热血,而耶稣仿佛在这热血的洗礼中复活了。

一个母亲熟悉的革命者由于流放和惨遭迫害,身染重病,过早夭亡,同志们为他举行葬礼。母亲和尼古拉、索菲亚都去参加葬礼。当局对这几十个手无寸铁的人怕得要命,派了荷枪实弹的警察前来干涉。在坟场上警察和群众发生了冲突。警察用枪托、刀柄殴打、驱赶群众。母亲机智地救出了一个被打破了头的青年工人。母亲想到警察也会这样对待巴威尔,而且巴威尔可能牺牲,不免忧伤;一想到儿子的英勇,她又自豪起来。在母亲照料这个青年工人养伤的时候,他告诉母亲,他听说有一位很了不起的符拉索娃老妈妈,她在五一游行之后就入党了。听到别人夸奖自己,母亲心里很高兴,同时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一次母亲带了一箱子报纸,准备给雷宾送去。走进村子的时候,母亲大吃一惊:雷宾被捕了。他被押送着走在村里的路上,他双手被绑了起来,押送的警察不时地打他,但他毫不畏惧,大声地向跟在两旁的农民宣传真理。在发现母亲的时候,他大声说:世界上不只我一个人,真理是逮不尽、捉不完的。他让农民相信那些印刷品,因为上面写着真理,这些真理比面包还重要。雷宾把自己的信念告诉了农民们:人民获得解放的一天一定要到来。雷宾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他的宣传说明他已经摆脱了理论上的幼稚状态,接受了革命的真理。

母亲对雷宾满怀敬佩之情。这天夜里她只好到一个农家借宿。这家的主人斯吉潘是个觉悟农民,他从雷宾的暗示中知道了这位借宿的妇女是革命者,他让另一个进步青年木工把母亲放报纸的箱子藏了起来。母亲看出了他们的面目后,把自己下乡的真实目的告诉了他们,而他们则愿意把报纸接受下来,散发出去。母亲向他们讲了革命者的英勇斗争和神圣而秘密的革命工作。母亲说,所有受压迫的人应该跟革命者走,这些人会大公无私地给人民指明一条通向幸福生活的道路。两个进步农民和斯吉潘的妻子都凝神谛听母亲的话,他们深受鼓舞,表示要一心一意地开展革命工作,决不能向后退。母亲很高兴,现在她亲自向人们宣传真理了。在回城的路上,母亲觉得生活像丘陵起伏的、没有开垦的田地,它焦急地等待着开拓者,它好像在说:请在我这里播下理智和真理的种子吧——我会百倍偿还你们的。而农民的觉醒,正是对母亲这样开拓者的报答。

母亲回到尼古拉家里,看到屋子里乱七八糟,原来警察昨天夜里来搜查了。尼古拉也被地方自治局解雇了,这倒使他很高兴:从前在地方自治局老是抄写无聊的东西,过着畸形的生活,现在可以自由地生活了,能够同工人朝夕相处,一块学习工作了。母亲讲起雷宾被捕后英勇不屈的事迹,尼古拉很感兴趣,马上写成了文章,叫人送去印刷、散发。他和母亲谈起开展工作需要很多同志。母亲自然想到了巴威尔和“霍霍尔”:他们要是越狱出来就好了。外面的同志曾考虑营救狱中的同志,可是巴威尔和难友都不愿逃走,他们愿意接受审判,表现出正大光明的气概。他们打算判刑之后,从流放地逃走。

这一天母亲去探监,巴威尔偷偷塞给她一张纸条。纸条上说,狱中的同志都不愿逃走,大家希望他向母亲多加解释,还让外面的同志帮助关在同一个监狱里的雷宾越狱。母亲听着尼古拉念给她听,她说,不用解释,我全明白。这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很理解儿子的行动。尽管这样,母亲在和其他同志一起接应越狱的雷宾的时候,还是暗中希望同儿子重逢。可是雷宾逃了出来,而巴威尔和其他同志却没有利用这个机会逃出来。

审判五一游行的被捕者的日子到了。母亲怀着恐惧的心情来到法庭,她担心一开庭法官们会侮辱、嘲弄巴威尔,而自尊心很强的巴威尔会狠狠地回敬他们、嘲笑他们,结果判决会让她同巴威尔一辈子也见不到面。其实母亲不知道,判决书早写好了,审判不过是走走形式。

这一天阴霾密布,雪花飞扬。在挂着沙皇的巨大肖像的大厅里,光线昏暗,穿着钉有黄钮扣制服的职员们东奔西跑地忙碌着。一个干瘦的、没有脖子的老头子走进法庭。此人是法庭庭长,身后跟着一些身着绣金制服的人。大厅里充满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巴威尔、霍霍尔和另外十名被捕者跟着一个扛着出鞘的军刀的士兵走了上来。他们面带笑容,跟熟人频频点头。他们的微笑和生气勃勃的面孔,给紧张拘束的沉闷场面带来了活跃气氛,使法庭变得稍微亮堂和舒畅一些。那些人制服上的金光黯然失色了,他们也不那么神气了。大厅里洋溢着振奋人心的自信,激荡着生机盎然的活力,这使母亲感到激动、受到了鼓舞。

“审判”开始了。庭长问霍霍尔是否认罪,霍霍尔正气凛然地回答:“我有什么罪可以承认的?我既没有杀人,也没有偷盗,我只是不赞成这种使人不得不互相掠夺和残杀的社会制度。”巴威尔则宣布:“这里没有罪犯,没有法官,这里只有俘虏和胜利者”。另一个“被告”则拒绝辩护和回答问题,他拒绝服从这种非法的审判,是因为人民并没有授权给这班人。是的,这个法庭的组成非常荒唐,担任陪审员的有市长、贵族首席代表和杀人夺妻、盗窃成性的乡长,难怪有人说,这是打人的人审判挨打的人。

在检查官起诉的时候,母亲感到很失望:当初她曾指望能有一场公正的审判,而今一看不过是早就准备好了的一场闹剧。

后来巴威尔开始为自己辩护了,确切地说,他不是在辩护,而是把法庭当成讲演厅,当成对敌斗争的战场,表现出了对这班形同虚设的法官的蔑视。他慷慨陈词,宣布了社会主义者推翻旧世界的崇高目的,揭露了统治阶级在思想领域里的败北。他说:“我们是社会主义者。我们的口号很简单——打倒私有制,一切生产资料归人民,全部政权归人民,劳动是每个人的义务。在思想领域内你们不能制造出任何新东西,你们在精神上已经破产。我们的思想却茁壮成长,日益光辉灿烂,深入人心。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

巴威尔作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土在法庭上同敌人斗争着。他的行动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普通工人在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的觉醒和成长。

法庭按照正义和历史的逻辑一切都被颠倒了,被告成了法官,法官和陪审员则成了被告,他们丑态百出。他们贪婪凶狠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巴威尔,母亲觉得,他们是在嫉妒朝气篷勃的巴威尔,想用目光玷污他灵巧结实的身躯。

巴威尔讲完后,霍霍尔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其他站在被告席上的同志也兴奋地向他探过身去。他微笑着,被同志们的激情弄得有点不好意思。他朝母亲坐的地方望了望,向她点点头,好像在问:“这样行吗?”母亲高兴地点点头,对儿子如此大胆地发表演说深感满意。巴威尔的话在她心中化作了坚定的信念,她坚信真理在儿子一边,斗争必定胜利。

最后,庭长按照早就在彼得堡写好的判决书宣布:所有五一节游行的被捕者都判处流放。

母亲忍着悲痛走出了法院。尽管此时巳是万家灯火,但在凛冽的寒风中,法院旁边却聚集着一群一群的人,他们关切地等待着审判结果。母亲被人们围住了,大家急切地询问判决结果、谁发表了演说、内容如何等等。当人们知道这位妇女就是巴威尔的母亲的时候,有人握住了她的手,有人说:“您的儿子是我们大家勇敢的榜样”。后来,“俄罗斯工人万岁!”的口号此起彼伏。人们从四面八方跑来,挤在母亲周围。警察的警笛声被人们的喊声吞没了。母亲觉得这一切像一个美好的梦。然而这是活生生的现实,人们巳经觉醒了。

莎罄卡把母亲送回尼古拉家里。她向母亲表示:一旦自己被捕,判处流放后,一定要求到巴威尔那里去,同他一起工作、生活。母亲告诉她,他们有了孩子后,她就去替他们照顾孩子。但母亲说,现在她还不能离开,她有许多工作要做。母亲还说:“现在我是什么也不害怕了”。残酷的斗争使母亲锻炼得越来越坚强了。

说话间尼古拉回来了,他把巴威尔的演说稿整理了出来。他发现暗探在盯梢,他就布置母亲转移。第二天他果然被捕了。

母亲来到负责地下印刷所的女革命者柳德米拉的小房间。柳德米拉离开了当副检察长的丈夫来参加革命工作,她已经有八年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了。母亲觉得她有些孤僻和冷漠。母亲决心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温暖她那颗冷峻的心,使之燃起烈火。母亲紧紧握住柳德米拉的手说:“一个人一旦明白了生活中已经有了普照人类的光明,并相信一定能迎来这光明,该有多么幸福啊!你们都是同志,都是亲人,都是一个母亲——真理的儿子。当我暗自喊出‘同志’这两个字时,我的心就能听到他们前进的脚步声!”母亲终于如愿以偿了:柳德米拉脸上出现了红晕,晶莹的泪珠滚滚流下。

母亲拒绝了同志们的劝阻,动身乘火车到工厂去散发印着巴威尔演说稿的传单。她来到三等候车室,这里聚集着避寒的铁路工人、马车夫和流浪汉,还有候车的农民、商人和士兵等各种各样的人。

在候车室里母亲得到了装着传单的箱子之后,突然发现有个认识她的暗探盯上了自己,她马上意识到自己可能被捕。刹那间她产生了扔下箱子或带着箱子逃走的念头。但这些闪念转瞬之间就使她感到痛苦和羞耻,使她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损伤。这时她心里产生了一股使她全身受到震撼的力量,这力量扑灭了瞬间闪出的念头,她威严地对自己说:“别给儿子丢脸!他们谁都不怕”。

在暗探和路警向她走过来同她纠缠的时候,母亲把传单向空中一撒,扔进了人群。她看到人们争抢传单,然后揣到怀里,这使她振作起来。她放开嗓门讲了起来,她告诉人们,宣传真理的人被判了刑,但真理是谁也驳不倒的;她要人们认识到生活的苦难,团结一致,奋起斗争。她看到她的话打动了人们的心灵,人们的眼里燃烧着她所熟悉的勇敢、猛烈的火焰,这使她感到欣慰。

暗探不让母亲说话,打了母亲一记耳光,母亲的嘴里流出了血。人群中爆发出愤怒的喊声,他们要揍这个暗探。母亲高声叫道:“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母亲被抓走了,人群中有人为她号陶大哭。人民再也不能忍受专制强权和暴力了,再也不能忍受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痛苦生活了。

母亲从一个忍气吞声,胆小怕事的家庭妇女,成为一名自觉的革命战士,正像尼古拉和索菲亚所感觉到的那样,母亲的命运有象征意义,她的彻底觉醒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觉醒。高尔基所以把这部作品称为“母亲”,不仅因为书中有这样一个具体的主人公,同时还有着更深刻的寓义:群众是革命之母,无产阶级革命是否能最后胜利,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