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下一个老板就是你
5895900000024

第24章 树优势——让别人无法超越(5)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人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没有失败,照样成不了才,因为没有人可以从不失败。

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对于自己的儿子有些不放心,因为从小在优越的环境里长大,他的儿子养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难以真正做到有担当。面对自己蒸蒸日上的产业,为了家业能够得以发扬光大,这位企业家决心培养儿子的男子气概。一个暑假,他把孩子带到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朋友家咀,委托他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儿子进行一些教育。一个月后,这位企业家如约来接自己的儿子,这位教育家胸有成竹地把企业家带到一个房间里,并安排企业家的儿子和一个拳击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一个月的训练成果。教练一出手,这位儿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16次。

这位教育家问企业家说:“你觉得你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企业家羞愧地说:“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一个月,看到的结果是他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这位教育家却微微一笑说:“我很遗憾,因为你只看到了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呢?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啊!”

这位企业家才意识到:没有人能够躲避失败,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败屡战。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而这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教会了儿子做人的真谛。

“我在这儿已经做了30年,”一位员工抱怨他没有升级,“我比你提拔的许多人多了20年的经验。”

“不对,”老板说:“你只有一年的经验,你从自己的错误中,没学到任何教训,你仍在犯你第一年刚做时的错误。”

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是悲哀的!即使是一些小小的错误,你都应从其中学到些什么。

错误对我们的损失是否非常严重,往往不在错误本身,而在于犯错人的态度。能从失败中获得教训的人,就能把错误的损失降至最低。

美国著名的电台广播员莎莉·拉斐尔在她的30年职业生涯中,曾遭18次辞退,可是每次她都放眼最高处,确定更远大的目标。

最初,由于美国的无线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听众,没有一家肯雇用莎莉。她好不容易在纽约一家电台谋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辞退了,辞退她的理由是说她跟不上时代。

莎莉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她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清谈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在政治台主持节目。“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曾一度犹豫,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大胆地去尝试了。她对广播早已轻车熟路,于是她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7月4日美国国庆节对她自己有何意义。另外,她还邀请听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了兴趣,她也因此而一夜成名。

如今,莎莉·拉斐尔已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两度获奖。在美国、加拿大每天有800万观众收看这个节目。她说:“我遭人辞退18次,本来大有可能被这些遭遇所吓退、甘愿放弃,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温特·菲力说:“失败,是走上更高地位的开始。”许多人所以获得最后的胜利,就在于他们屡败屡战。对于没有遇见过大失败的人,有时反而让他不知道什么是大胜利。通常来说,失败会给勇敢者以果断和决心。的确,逆境可以激励人心,帮助你战胜生活大路上的“恐怖地带”。因此,一个不了解自己生活强项的人,碰到的只能是吞下失败的苦果。

11.能抗压,善抗压

在每一位老板心目中,理想员工都是有奋斗进取精神、迎着工作压力勇于向高难度工作挑战的人。而能够正确面对压力,通过积极的努力化压力为动力,最终出色完成任务的员工,将会在同事中脱颖而出,得到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三星公司也是一个崇尚“压力文化”的企业。在三星,所有的员工都学会“跑起来工作”,任何一个员工都要接受公司下达的让你感觉近乎疯狂的、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三星,一个员工完成70%的任务量,你就是及格的;而完成80%以上的任务量时,你就是很优秀的了。三星优秀员工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你能否承受任务压力。三星认为:一个员工只有在压力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三星仅用十几年时间就从韩国的一家小企业跃升为世界500强的黑马,这种压力企业文化起了至关重要的重用。

一位来自美国的三星员工这样评价三星的员工压力:“压力看你怎样对待。如果没有压力,一个人可能还不习惯。在三星工作的乐趣在于,当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被你征服之后,你会有一种非常难以形容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其实,三星是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了一个舞台——自己挑战自己的舞台!与三星共舞,我很快乐。”

1978年,布兰克和马科斯在洛杉矶一家电脑硬件零售店工作时,因为给老板吉姆提出“目前你的经营方向不对,很有可能被竞争对手吃掉,应以长远发展为目标”的建议时,遭到老板吉姆的冷眼,吉姆认为自己的生意很好,根本不用理会别的麻烦事。

一位从事商业投资的朋友建议他们自己办公司。他们开始这样做了。如今,马科斯和布兰克经营的家庭库房设备在美国迅猛发展的家用设备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而在他们的众多雇员中,有一个特别的人就是布兰克和马科斯早先工作过的那家硬件零售店的老板吉姆。原来,吉姆当时没有听从布兰克和马科斯的劝告,果然被竞争对手吃了个干净。

马科斯自己也曾说:“由于当时我们的危机意识,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东西,从而使我们的成功才有了实现的可能——压力才是真正催人奋进的动力啊!”

现实生活中,我们谁不想事业有成、快乐地享受成功,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呢?

其实,每个人都有压力,并且压力无处不在、如影相随。即使是那些成就了大事的人,也不能说就没有压力了,事实上他们比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人更忧心忡忡。

所以说,压力无处不在,任何人都躲避不了。因为,人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把一切不顺心之事变为理想之事,关键看你怎样对待已经发生的事。

既然如此,为了做一个“困难”的终结者,我们就应该承接工作压力。一句话,我们都是压力的创造者与承受者,同时也是压力的去除者。

一个优秀的员工,是一个沉着镇静、处变不惊的人,总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挑战压力。不管他接受的工作多么艰巨,也不会表现出做不了或不知从何人手的样子。老板都欣赏临危不乱的职员,因为唯有这种员工才有能力乘风破浪、独挑大梁。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人就是一根弹簧,越是有压力的时候就越能显示出自己的能力。这个比喻很贴切,人必须像弹簧一样,在压力面前有一股反弹力,遇挫而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