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红皮书
5903200000010

第10章 “红脸”管人的八项基本功(7)

可见,团队没有交流沟通就办不成事。要做一个成功的“红脸”领导,要善用任何沟通的机会,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与下属充分交流。这样既可以把准确的信息传达给下属,又能够让下级的意见反馈到上司那里,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朝一个方向努力。

国内外知名公司的领导都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员工主动沟通。在通用公司,最高首脑欢迎职工随时进入他的办公室反映情况,并对职工的来信来访进行妥善处理。

在美国100家最受欢迎的公司中,有一家英格拉姆计算机批发公司,其董事长有一个专用的24小时畅通的800免费电话,欢迎员工随时与他交流。

海尔公司给每位员工都发了“合理化建议卡”,员工有什么想法,无论制度、管理、工作、生活等任何方面都可以提出来。如果建议被采纳,对提出人会进行奖励;对不适用的建议也给予积极回应。

除了建立这些有利于沟通的制度,领导还要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随时随地发现问题,通过适当的交谈让沟通更有效。下面这五种方法可以拿来借鉴。

1询问式沟通

韦尔奇能说出1000名高级管理人员的名字和职务,熟悉公司3000名经理的表现,他说:“我每天都在努力深入每个员工的内心,让他们感觉到我的存在。即使我出差在很远的地方,我也会花上16个小时与我的员工沟通。我80%的工作时间是与不同的人谈话。”时刻关注员工的内心,询问他们的工作状态,是韦尔奇的沟通方法之一。

任何一个下属都会有情绪低潮、提不起劲儿、无法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的时候,上司不能一味责备,而是应该直接去问下属。“你怎么会做这种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听他说出实情,道出心中的不满或者意见,管理者就可以有的放矢,找出解决之道。

某单位新来一名大学生,总是独来独往,终日不见一丝笑容,不主动跟人说话,显得架子挺大。同事们都有意疏远他。而那位大学毕业生却依然如故,我行我素。这一切都被科长看在眼里。作为一名富有经验的管理者,这位科长凭直觉认为这位新同事心里肯定有难言之隐。基于此种判断,科长便处处留意观察,并利用一切机会接近他。每天上班时,科长总是热情招呼他,每次下班,科长也不忘问他一句:“怎么样,晚上有什么活动?”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位科长锲而不舍的行动终于融化了那位新同事,他向科长吐露了自己的苦衷:他刚失恋,痛苦得不能自拔。听完他的倾诉,老科长语重心长地开导他说:“生活并没有对你不公,关键是你没有战胜自己的不良心态,失恋对你来说固然是个打击,但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呀。难道一辈子躺在这个阴影下面不出来吗?你可以不善待你自己,但你应该善待别人,尤其是你的同事,为什么要把你的不快带给别人呢?”经过科长一番耐心而热情开导,那位大学毕业生终于茅塞顿开,从此解开了缠绕在心头的疙瘩,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和同事友好相处。

人心都是肉长的。管理者以自己的真诚和细致关心、爱护下属,这样就没有解不开的心结。在这样具有人情味的管理者手下工作,人人都会心情舒畅,工作效率必然会提高。

有时候,下属并不会完全吐露实情,管理者也不要单听他们一面之词就马上全面相信,应该把他心里的话当作参考。仔细地观察他在回答的时候的反应,包括沉默、喘息、神色等,然后在继续问他们的时候,可以再加上一句“事情真的是你说的这个样子吗?”如果能确实掌握住问题的重点,事情就会出乎意料的简单,他们会把所有的事情都说出来:“事实上是这样子的……”既然了解了问题出在哪里,就可以相互讨论解决的对策。如果能辅导他们自主地去解决问题的话,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2激励式沟通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毛泽东听说中央机关有一个理发员想上前方打仗,不愿意在后方做服务工作。有一天,毛泽东去理发,边理边和那位战士闲谈起来。毛泽东说:“你的理发技术真不错,把我变得年轻多了。没有你这样的理发员,我们的头发长了,还有战士们从前线下来,头发长了都找不到人理发。看来,你的工作和我的工作还有前线的战士的工作一样,都很重要,都少不了。”那位理发员听了,觉得主席把自己的工作和前线战士的任务联系起来,很是感动,当即向主席表示,要安心在后方为大家服务。毛泽东没有说不让他上前线,而是充分肯定了他的理发工作,强调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理发员心甘情愿就坚守岗位了,达到了沟通的效果。

年轻下属通常都有一种敢作敢当的勇气,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干劲十足,锐不可当,但他们阅历少,工作经验缺乏,一旦受到打击,就可能精神颓废,一蹶不振。“红脸”领导要努力使年轻人的工作热情越燃越烈。当他们做出成绩马上给予肯定,发现优点马上表扬,使新人越干越有信心,越干越有冲劲。

3在工作中交流

经常到现场走走,和职工打打招呼,是接近下属,完成有效沟通的好方法。

1996年,任正非听完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工作汇报后,送给生产计划主管和销售计划主管每人一双工作靴,让他们“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去了解基层和上下游业务部门的需求,这样才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与韦尔奇的“深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韦尔奇本人就喜欢与一线员工接触,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建议。为此,他经常“深潜”——一个猛子扎下去,一直到最基层,亲自到现场跟基层员工在一起工作。“深潜”保证了决策者听到各层员工的声音,从更具体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

娃哈哈的老总宗庆后在创业18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深入基层,一年365天,他有200天的时间亲自奔赴市场一线进行考察。即使不出差,他也在公司内“下基层”,吃的是食堂的饭,住的是办公室。就是这样,他得到了第一手资料,掌握了大量科学、准确的信息,亲耳听到了员工的声音、市场的声音,才能够扬长避短制定出企业发展的正确战略,确保娃哈哈18年来没有犯过重大的战略性错误。

在过去的战争年代,解放军各级军官会深入连队鼓舞士气,深入阵地指挥战斗,深入群众发展力量,最终领导解放军取得胜利。今天,“红脸”领导如果能够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就能了解到真实的信息,制定出正确的企业战略,激发员工的斗志,必定能够使企业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4认真倾听

认真地倾听可以让讲话人一吐为快,产生“相见恨晚”之感,从而牢牢抓住讲话人的心。“红脸”领导应该牢记:知道怎样倾听别人说话以及怎样让他们开启心扉谈话,是你制胜的唯一法宝。

很多人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害怕遭到拒绝,面对上司,下属的这种恐惧会更加强烈。要想让下属开启心扉,首先要让他们消除自己的顾虑。一旦下属发现和你这位领导在一起很安全,而你又打心眼里赞赏他们时,他们便可能向你开启心扉。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无形之中便赢得了下属的心,他会全身心地支持你、服从你。

倾听绝对不是一言不发,那样对方马上会感觉是对牛弹琴,索然无味。更恰当的说法是:你应该学会引导对方谈话,诱导他说出他想表露的一些真实的东西和看法。

胡雪岩是著名的“红顶商人”,他与人沟通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就是倾听。高阳曾经这样描述胡雪岩:“其实胡雪岩的手腕也很简单,胡雪岩会说话,更会听话,不管那人是如何言语无味,他都能一本正经,两眼注视,仿佛听得极感兴趣似的。同时,他也真的是在听,紧要关头补充一两语,引申一两义,使得滔滔不绝者有莫逆于心之快,自然觉得投机而成至交。”

领导者想扮“红脸”管理下属,就要认真倾听下属的建议,甚至连下属的牢骚也要微笑着倾听,听完之后还要发表一两句看法,表明对下属的理解和关心。如果建议可取,要予以奖励;如果建议不能被采用,绝不能用简单的“不”字加以否定,而是要尽量慎重、尽量客观。这样,下属们会因为自己得到了管理者的尊重而更加服从指挥,更加拥护管理者的决策,也会继续努力思考,主动为企业献计献策。

5委婉拒绝突如其来的要求

领导者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要求,合情合理无法拒绝,却形势所迫无法批准,这个时候就要学会把话说得迂回委婉。

比如,公司在某个下午极度繁忙,而一个女职员突然要求请假,因为家具店将送一批家具到家里,她必须回家开门并接收。面对这种情况,领导者断然拒绝会伤害到下属的感情;勉强同意又会影响公司的工作。这时,领导就要拿出唱“红脸”的本事,把不良后果降到最小。不妨这样说:“我知道,贵重的物品运到家却进不了门,放在外面令人担心。所以,只要有可能,我一定让你回家。可现在的问题是,公司明天早上之前必须交货,否则就会失去一位大主顾。你是我的得力助手,你应该明白我的苦衷啊。这样吧,我给你个建议,你给家具店打个电话,请他们明天下午再送家具,那时候我们已经交了货,我肯定会给你足够的时间回家处理私事。”

这样说有三个好处:第一,下属知道上司确实认真考虑自己的要求了,也明白自己的苦衷;第二,下属清楚了不批假的原因;第三,下属得知自己是上司的得力助手,即便不能回家办事情,士气上也受到了鼓舞。即使这个答复下属不能百分之百满意,也不会在心里结下疙瘩。

会讲话,但不唠叨

人们常说:沉默是金,开口是银。一句简简单单的话道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条重要规律。身为老板,整天唠唠叨叨过分“健谈”,不会赢得下属的尊重,反而招来反感。适当的沉默会给下属留下一个宁静的空间,让他们仔细思考做事的方法,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如果一个管理者面面俱到、NC024NC024嗦嗦,会使下属把握不住你说话的要点,对交代下来的任务没有清晰的概念,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抓不住重点,却在细枝末节上下工夫,白白浪费了时间。也许你是出于好心,但是过于细致的叮咛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他们会认为你对他们没有信心,对他们的决断思考能力还有怀疑。年轻的员工会觉得你婆婆妈妈,不够爽快利落;年老的员工会认为你不尊重他们,否定了他们的办事能力。久而久之,你会成为他们厌恶、不愿意接近的人。

“红脸”领导该做的就是言简意赅传达你对员工的要求和期望,把注意事项交代清楚,然后保持沉默,给下属留出思考具体步骤的时间。如果他们的想法不够准确圆满,你可以适当给予补充,做一次适时的指导,千万不能好心办坏事,剥夺他们发言和思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