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5913700000010

第10章 道家:人性自有大陷阱在(2)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去吧,上帝保佑你。好吧,老太婆就会做上女皇!”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里。怎么,他面前竟是皇家的宫殿,他的老太婆当了女皇,正坐在桌边用膳,大臣贵族侍候她。给她斟上进口的美酒。她吃着精致的糕点,周围站着威风凛凛的卫士,肩上都扛着锋利的斧头。

老头儿吓了一跳!连忙对老太婆行礼叩头,说道:“您好,威严的女皇!好啦,这回您总该满足了吧。”

老太婆瞧都不瞧他一眼,吩咐把他赶跑。大臣贵族一齐奔过来,抓住老头的脖子往外推。到了门口,卫士们赶来,差点用利斧把老头砍倒。

人们都嘲笑他:“老糊涂,真是活该!这是给你点儿教训,往后你得安守本分!”

过了一星期,又过一星期,老太婆胡闹得更加不成话。她派了朝臣去找她的丈夫,他们找到了老头把他押来。

老太婆对老头儿说:“滚回去,去对金鱼行个礼。我不愿再做自由自在的女皇,我要做海上的女霸王,让我生活在海洋上,叫金鱼来侍候我,叫我随便使唤。”

老头儿不敢顶嘴,也不敢开口违拗。于是他跑到蔚蓝色的海边,看到海上起了昏暗的风暴:怒涛汹涌澎湃,不住的奔腾,喧嚷,怒吼。

老头儿对金鱼呼唤,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小金鱼!我把这该死的老太婆怎么办?她已经不愿再做女皇了,她要做海上的女霸王,她想生活在汪洋大海,叫你亲自去侍候她,听她随便使唤。”

金鱼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尾巴在水里一划,游到深深的大海里去了。

老头儿在海边久久地等待回答,可是没有等到,他只得回去见老太婆,他前面依旧是那间破泥棚,她的老太婆坐在门槛上,她前面还是那只破木盆。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对欲望的无度的追求与满足,最终会害了自己。就像上面《渔夫的故事》中讲的一样,渔夫的妻子的欲望在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逐渐变成了一种邪恶的妄想,最后让她做出可耻的行为。

有人喜欢把自己感到很重要的很荣耀的东西拿出来炫耀,别人看见了,也就很容易产生嫉妒和邪念。所以,即使你富有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显摆,免得成为人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欲望是个可怕的东西,一个人如果被欲望所蒙蔽,生活很快就会失去快乐。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导游的工作,他十分热爱这份工作,并从中获得了生活的乐趣。起先,他根本不知“小费”为何物,直到有一天,一位出手阔绰的游客给了他200元“小费”,他心想:这样挣钱多舒服。从此,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每次接待游客能拿多少小费上,至于工作,他已经看得不那么重要了。别人接了豪华的旅游团,他会妒忌;游客给他的小费少了,他会抱怨……就这样,这份他曾经无比热爱的工作,干起来再也没有感觉了。

所以,老子说“不见可欲”,人们就不会胡思乱想。人们没有了欲望,心静如水,还怎么乱得起来呢?心不乱,行为就不会乱。

其实,人们心中的任何一种欲望,在最初的时候都好像是个乞讨者,接着就成了一个客人,最后就成了心灵的主人了。要尽力拒绝这样的乞讨者,不要对它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车夫之所以不放开缰绳,是因为要想让马停下来,只拉一下绳是不行的,要持续地拉紧下缰,马才会渐渐停住。人对待欲望也是如此,只节制一次是不行的,要持续不断地斗争,那么最终胜利的就是你,而不是欲望。

如果你暂时无法战胜自己的欲望,那么不管你失败了多少次都不要灰心丧气。每一次斗争的努力都会削弱欲望的力量,而使你最终会有机会战胜它。

放纵自己就是毁灭自己

【道家语录】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心语雅说]

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嘈杂聒耳的急管繁弦,使人震耳欲聋;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使人口不辨味;射雕逐鹿,骑马打猎,使人精神疯狂;金银珠宝,钻石玛瑙,使人犯法背德。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在这里,老子提出了的困扰人类的五大因素:五色、五音、五味、田猎及难得之货。实际上,如果深入理解了老子的思想,我们便可以知道,老子并不是要求我们不去享受,他的意思是合理的享受是应该的,是必须的,但一定要不要有过多的欲望,追求享受要适可而止。

的确,过多的欲望不仅不能让我们真正的得到享受,反而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危害。纵情欲望之中,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涩、田猎使人放荡不羁,难得之货使人贪婪。过多的欲望害人不浅,甚至还会危害生命。真实的享受应是有理性的节制,虚假的享受才是愚蠢的放纵,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前者,而抛弃后者。

原贵州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阎健宏犯贪污罪入狱。记者在监狱中采访她时问道:“在收受第一次贿赂时,你有没有想过后果?”阎健宏说:“开始确实考虑到自己的前途和收受贿金后的结果,因为知道收了就够判刑了,可不收或上交又怕得罪人,看着诱惑人的人民币,犹豫再三,还是纵容了自己,收下了这笔贿赂款。”由此可见,纵容自己的最终结果就是毁灭自己。这其中的沉痛的教训,的确值得世人吸取,引以警醒。

造化赋予我们眼睛、耳朵、嘴巴是用来干什么的?当然是为了看,为了听,为了吃。

好的东西谁不愿看?大千世界五颜六色,生来就是让人看的。能引起人们视觉美感的东西,看了能让人感觉舒服。春天来了,万紫千红,置身其中,领略无边的美景,你会感到赏心悦目。正因为色彩能调动起人的视觉美感,所以光有自然的色彩还不够,人们还要想方设法地弄出一些人工的色彩来,比如,皮球要刷红漆,飞机要穿银装,广告牌要鲜艳夺目;头发要染成金黄,衣服要五颜六色,首饰要珠光宝气;皮肤要光鲜,眼睛要明亮,眉毛要像远山……一句话,凡是能用色彩的地方,一定要想办法用色彩。这既是为了让自己舒服,也是为了给他人增添美感。

可是有多少人想过,有时候色彩也是一种诱惑,色彩也是一道陷阱。鲜艳的蘑菇,有可能含有剧毒,好看的玫瑰总是带刺,美好的笑容可能正包藏祸心。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豪杰,没有倒在对手的刀枪之下,却倒在了女人的石榴裙下。

所以,眼睛要看,但不要看得太多,不要看得眼花缭乱。否则,你会变成色盲,分不清赤橙黄绿,走不出花花世界,一不留神,就会掉入陷阱。

同样的道理,耳朵要听,但要听得有品味,要像孔子闻韶乐,“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经典音乐你可以晶,流行音乐你可以听,但靡靡之音不要闻,杂乱无章的音乐最好躲远些,听多了,会让你“耳聋”。还有那个随身听,不要老是戴在耳朵上,别人喊你,你听不见,还以为你是聋子。再说那东西对耳朵的健康不利,短时间用一下倒也无妨,要是没日没夜地听,你很可能真的会变成聋子。

管住你的眼,管住你的耳,还要管你那张嘴。民以食为天,有口就要吃,但要分清楚哪些当吃,哪些不当吃。“嗟来之食”不能吃,人家的请吃你要谨慎地吃,公款吃喝要少吃,否则一年吃出上千个亿,老百姓就要怨声载道了。

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最好少吃,你看有些人大鱼大肉吃腻了,偏偏要吃点猴头肉,吃什么蛇肉、果子狸,这下可好,“非典”吃出来了。古人说“病从口入”,所以,饭多吃,酒少喝,稀奇古怪的东西不要吃。否则胃口伤了,肥胖症来了,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纷纷不请自来,有你好受的。

现代人有钱了,于是也想到了休闲,花大把大把的钞票跑马打猎,不为别的,就为了寻求刺激。跑马打猎还不够,还要飙车,明明限速 100公里,他偏偏要跑出时速200公里,不为别的,就是要体验风驰电掣的感觉,殊不知前面有个大弯道,来不及了,结果车毁人亡,留下孤儿寡母哀哀啼哭。

有的人喜欢收藏稀世珍宝,既然是稀世珍宝,就得加倍珍惜。于是捏着怕破了,放手怕飞了,放在家里又怕被人盗了,寄存在博物馆里又怕被人以假换真掉包了。一天到晚都想着它,为它失眠,为它哪里也不敢去,还为它破费,这样的生活还有意思吗?这正如老子所说:“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因此,古时候高明的圣人治国,只求吃饱穿暖,不求声色之娱,舍弃那些对身心健康有害的东西,求取那些有利于修身养性的东西,所以,老百姓心不狂,情不躁,一心向“道”,淳朴自处,心宽体胖,幸福安康,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

“物自腐而后虫生”。 放纵自己就是毁灭自己。常怀律己之心,需要我们自觉、经常和全面。所谓自觉,就是把律己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融入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化为自觉的行动,而不是当作外在的负担,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清廉为官。所谓经常,就是把律己作为经常性的要求,不断对照检查,而不是当作一时的摆设和点缀,要“吾日三省吾身”,时常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审视,自我反省。所谓全面,就是把律己贯穿于做人做事的各个方面,既管工作又管生活,既管思想又管作风。不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工作和生活都要严格约束自己。工作时间固然应严于律己,“八小时以外”同样不能放纵自己。每个党员干部要使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空间洋溢着浩然正气,充满着蓬勃朝气。

爱慕虚荣是人生的陷阱

【道家语录】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心语雅说]

踮起想要站得高脚跟的人,反而站立不稳;跨越式地往前蹿的人,反而走不远。自我陶醉的人,目光不明亮;自以为是的人,其优点反而得不到彰显;自吹自擂的人,有功劳也没人承认;自高自大的人,难以成为领袖人物。以上这些做法,从大道的角度来衡量,就像残羹剩饭和身上的赘瘤一样。残羹剩饭令人厌恶;赘瘤让人觉得丑陋。所以有道之人决不会这样做。

什么是虚荣心?

虚荣心是指一个人追求一种表面上的荣耀和光彩的心理。虚荣心是人的一种心理缺陷;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对人的危害是极大的。虚荣心严重的人常常表现为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生存;一但他人中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成分存在;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要死要活的受不了啦。“死要面子活受罪”。

生活中,人人需要赞美,人人喜欢赞美。这是渴求上进,寻求理解、支持与鼓励的表现。父母经常赞美孩子,家庭气氛和睦、欢乐;领导经常赞美下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被激发,被调动。

可是,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人往往会轻飘了起来。别人的赞扬和吹捧会使人变得虚荣,而虚荣很可能变成一把置人于死地的匕首。所以人面对赞美,不能忘乎所以,要保持清醒,不为所动。

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人,齐威王时担任相国,他积极倡导“择君子”、“修法律”、“督奸吏”。尤其是他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用群策群力,使齐国强盛起来。

邹忌身长八尺有余,相貌俊秀,有一天早晨,他穿戴整齐看着镜子问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个人长的漂亮?”

邹妻答道:“您最漂亮,徐公哪能和您比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著名的美男子,邹忌对妻子的赞美表示怀疑,又问他的小妾说:“我跟徐公比哪个漂亮?”

小妾答道:“徐公怎能和您相比!”

这时,正好有客人来访。聊天时,邹忌问客人说:“我跟徐公比谁更漂亮?”

客人答道:“徐公哪能比得上您。”

第二天,徐公真的来了,邹忌仔细端详徐公,自认不如徐公漂亮,对镜自视,觉得差得很远。晚上他上床时反复思考,终于悟出了妻、妾和客人赞他美的原因:“妻说我美,是因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怕我;客说我美,是因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入朝见齐威王,说:“臣本来不如徐公长得漂亮,然而,因为臣之妻偏爱臣,臣之妾惧怕臣,臣之客有求于臣,所以都说臣比徐公长得美。今齐国地域纵横千里,有一百一十城。宫中的妾妇和侍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廷群臣,没有不怕您的;四境之内,没有不有求于您的。这样看来,王受到的蒙蔽比我更利害了!”

威王说:“你说得很对!”于是下令:“群臣吏民,能当面指责寡人的,受上赏;上书劝谏寡人的,受中赏;在公共场所批评的,寡人听到了,受下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