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5913700000009

第9章 道家:人性自有大陷阱在(1)

人性严林里没有绝对的强与弱,只有相对的强与弱,也没有永远的强与弱,只有一时的强与弱。因此强者与弱者,最好维持一种平衡,均势,国与国之间不易做到此点,但人与人之间却不难做到,只要你愿意,也不论你是弱者或强者,“遇强示弱,遇弱示强”只是其中一个方法罢了!

我们从老子智慧的言论中,参悟出一些修身养性的方法、为人处世的艺术、做人做事的智慧、克敌制胜的谋略和管理方面的心得,其中既有精深的思想理念,又包含许多具体形象的事例,有助于读者理解接受。

虚名嚼破无滋味

【道家语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心语雅说]

可以用语言表达的道理,就不是恒常的道理;可以用文字表白的概念,就不是恒常的概念。无法用言词表述的原初状态,那是鸿蒙宇宙的本源;已经用言词表白了的概念,那是自然万物生长的母亲。经常保持恒常而无分别的状态,便可以观察世界的幽微本质;经常保持有分别的状态,便可以观察世界的明显表象。无分别和有分别,这两种事物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都可以说的是玄秘的现象。玄秘中的最高玄秘,那就是一切奥妙产生的根源。

老子破天荒地提出的“道”的概念,其涵义博大精深,不仅可以从哲学角度思维,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从文学的方面理解,从美学原理探求,还可以从人生的角度来解读……

老子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老子说“道”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所以给它定“道”这么一个概念,附加上这样一个名称,那是为了称述的方便和交流的需要。所以,如果人们常执著于语言文字的表述,执著于某个概念,并把概念看作是事物本身,这就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

事实上,概念也好,名称也好,都只是事物的代号而已,名称可以用来指代事物,但名称并不等同于事物本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比如一个人的名字叫李四,其实他还可以叫王五,即使他认为自己非叫李四不可,但李四也并不一定是他,因为普天之下叫李四的人还可能很多。

在这里,老子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看待“名”、“实”关系的问题。“名”和“实”是不能划等号的,名不副实的现象常常会有,有些时候,甚至会出现有名无实的情况。世上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往往执著于某个可有可无的“名”,比如职位、名誉、荣誉、头衔等。

有一位姓王的小伙子,很在乎头衔,他最先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员。他的专业水平比较高,业务能力也比较突出,老板很赏识他,给了他单独一间办公室,工资待遇仅次于业务部经理,但就是没有给他副经理之类的头衔。虽然老板很器重他,经常邀他一起吃饭,一起出去休闲,但他总觉得心里缺点什么。

于是,他有了换工作的念头。在一次招聘会上,他和一家公关公司老总聊得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老总当即表达了希望他能加盟公司,并许以副总的头衔。小王非常感动,没几天就向原来的老板提出了辞呈,老板再三挽留,并说正打算给他加薪,但他去意已决。

就这样小王加盟了那家公关公司。他不仅得到了副总的头衔,被安排进一间豪华的办公室,还得到了一位漂亮的女秘书。总经理让他主管业务工作。

小王非常感激老总的知遇之恩,工作特别努力,到处跑业务,拉单子。可是半年下来,不但没有领到足额的工资和奖金,手里还捏着一大把差旅费的报销凭证。而他每次去财务室报销,会计都说账上没钱;去找老总,老总每次都说眼下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只能维持原材料采购方面的开支,等回款到位后,一切不成问题。

就这样过了半年,小王实在没有办法再呆下去了,只好辞职。他又要重新找工作,从头再来!

辞职时,老总还说等资金到位后,一定把欠他的工资、奖金和差旅费给他打到卡上,可他最终也没有再拿到一分钱。他由衷感叹:都是头衔惹的祸,做人要务实,不要太看重名。

正如《红楼梦》开头所写道的: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为虚名忙碌,为虚名奔波,到头来,也只是一场空。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一个聪明人就不应该有出名的念头。他惟一必须要做的,就是立足现实,培养自己的本领,顺其自然地享受自己的人生,发展自己的事业。甚至在许多情况下,为了自保,还要作贱自己,有意破坏自己的名声。萧何就是这样一个用心良苦的侍君者。

西汉初年,汉高祖正带兵在外征剿叛军,在朝中,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杀了韩信。高祖闻讯,再无家中起火的后顾之忧,于是派使者还朝,封萧何为相国,加赐五千户。

百官都向萧何贺喜,陈平却暗地里对萧何说:“大祸快要临头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国政。皇上增加您的俸薪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对您也怀有疑心。我劝您推辞掉封赏,再变卖家产作为军费去资助皇上,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

萧何认为有理,依计而行,变买家产犒军。高祖果然喜悦,疑虑顿减。

又一年秋天,淮南王英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这期间,高祖却数次派遣使者刺探萧何的所作所为。使者回报高祖说:“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财支援军队征战。”

这时候,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有被灭族危险了,您已经位极人臣,不可能再进一步了。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皇上数次派人探望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您现在何不多买田地,不再抚恤百姓,来自损声誉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解除疑心。”

萧何以前没有考虑到这些,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又依这个计策行事。

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萧何。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责罚。

难道萧何不爱惜自己的名声吗?当然不是!可是,与生存相比,名声又算得了什么呢?他在巨大的成功面前,为了自保,不惜变卖家产,并故意做出恶行来自毁名声,恰恰是非常高明的保身之道。但这还不是“名”的最高境界,“名”的最高境界应是不求名而得名。

东汉后期的法真,字高卿,扶风(治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法真自幼好学,博通各家学问,是关西地区有名的大儒。

他的父亲曾做过南郡太守,但他却性恬静寡欲,不愿参与政事。扶风郡太守久闻法真大名,请他到家里做客。太守说:“春秋时,鲁哀公虽然不是贤君,但孔仲尼却对他称臣。如今,我德薄名虚,但想委屈你任郡功曹,怎么样?”法真回答说:“因为太守您待人有礼,所以我来你家做客。如果您要我做官,那我就要躲到山中隐居去了。”

后来,朝廷举他为贤良,法真也没有应承。同乡田弱也多次举荐他。有一次汉顺帝西巡,田弱又乘机推荐,顺帝前后四次征召,法真不但没有前往,反而隐居起来,始终没有露面。

他隐逸立身,89岁高龄时寿终正寝。

他的朋友郭正称赞他说:“法真这个人呀,他不愿出名而名声却老伴随着他,逃避功名而功名老追着他跑。他真可以为百世之师了。”

法真生活的东汉后期,朝廷内宦官、外戚之争,党人之禁屡屡出现,类似丢官、坐牢、禁锢、杀身这样的悲剧经常发生,真可谓今为人上人,明为阶下囚。而法真却视功名若粪土,具备了看透社会人生的大智慧,因此得以远离那些政治纷争的是是非非。

厚黑教主李宗吾曾说:“绶青与我同学时,常独自一人,摇头念道:‘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我听了说道:‘绶青你也太下不自量了!你我够得上遗臭万年吗?挂名青史,谈何容易!一部二十四史,挂名其中者,确数若干,无从统计,我想,至多不过一白万人罢了。我国号称四万万人,每-百年,此四万万人可以说得罄尽,请问五千年中,有若干四万万人?而挂名青史者,乃不过一百万人。此百万人中,除去因事连带书及,姓名附见者外,其经史臣详列事实者,至多不过十万人,事迹彪炳吉,不过万人,其为文人学士所共知,不翻书本,能信口举出者,大约不过千人。此千人中,无伦好人坏人,其为妇孺知名者,不过数十人。此数十人者,又须假稗官官小说之吹嘘,戏台之装点,且有子虚乌有人物,参杂其间,你我有何本事,可以侧身此数十人中,为好人固难,为坏人也不易,猛虎方能噬人,小犬一张牙,巳被人踢出数步之外,虽欲害人,其何可得?你我莫说万年,要想在全国中,遗臭三日,也不可得。”

的确如此,不管是想流芳百世或者遗臭万年,都是相当不容易的。放下执著于“名”的念头,就等于放下了无畏的负担。

解除贪婪的枷锁

【道家语录】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心语雅说]

不崇尚贤德的名号,以使民众不争名夺利;不看重难得的珍宝,以使民众不去偷窃;不要让人看见能够诱发贪欲的东西,以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原则是,使民众的思想虚静,使民众的肚腹充实,使民众的精神柔弱,使民众的筋骨强壮。要经常使民众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那些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制造事端。圣人实行无为而治,那么就没有治理不好的了。

许多人认为,老子“常使民无知无欲”的主张是愚民思想,其实不然,事实上老子并不主张去除人的正常欲望,他实际是主张“少私欲,视素保朴”,他的目的是使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他的这一主张对我们的立身处世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老子的人生哲学,既不讲人性本善,也不讲人性本恶,而是说人性本来是纯洁素朴的,犹如一张白纸。倘若不使人们看到可以引起人的贪欲的东西,那么人们就可以保持“无知无欲”的纯洁本性;如果社会出现贪欲的风气,肯定会挑动起人们的占有欲、追逐欲,从而导致天下大乱。

使人们无欲,当然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而是要尽可能地“实其腹”、“强其骨”,他理想社会中的人民,四肢强健,思想质朴,没有奢侈的物质享受欲望,也没有被各种令人头晕目眩的文化或知识困扰的烦恼。在老子的眼里,让人们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人类纯朴天真的精神生活,与自然之道相契合的社会制度,比物质文明虽然发达,但充满着危机、争斗、谋杀和阴谋的社会制度更契合人类的本性。

人都有欲望,贫穷的人想变得富有,低贱的人想变得富贵,默默无闻的人想变得举世闻名,没有受过赞誉的人想得到荣誉,这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在于对欲望的追求必须有一个限度,寻求欲望与正常生活之间的和谐。在欲望和正常生活之间发生严重不协调时,就得懂得抑制欲望的膨胀。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胜数,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其实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了累赘,贪婪之心要不得。相信下面这一篇俄国大文豪普希金写的《渔夫与金鱼》能够在这方面给人深刻的启示。

从前,有一对夫妻,他们住在蓝色的大海边一所破旧的泥棚里,已经整整三十三年了。每天,老头儿撒网打鱼,老太婆纺线织纱。

有一次,老头儿向大海撒下鱼网,拖上来的只是些水藻。接着他又撒了一网,拖上来的是一些海草。他第三次撒下鱼网,却网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

金鱼苦苦哀求他:“放了我吧,老爷爷,把我放回海里去吧,我给你贵重的报酬:为了赎身,你要什么我都依。”

老头儿吃了一惊,心里有些害怕:他打鱼打了三十多年,从来没有听说过鱼会讲话。

他把金鱼放回大海,还对她说了几句亲切的话:“金鱼,上帝保佑!我不要你的报偿,你回到蓝蓝的大海去吧,在那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吧。”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跟前,向她详细叙述了今天遇见的这桩天大的奇事。结果,老太婆指着老头儿就骂:“你这傻瓜,真是个老糊涂!为什么不拿金鱼的报酬!哪怕要只木盆也好,我们那只已经破得不成样啦。”

于是,老头儿走到蓝色的大海边,看到大海微微起着波澜。

老头儿就对着大海呼唤金鱼,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老爷爷,你要什么呀?”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小金鱼,我的老太婆把我大骂一顿,不让我这老头儿安宁。她要一只新的木盆,我们家那只已经破得不能再用。”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赶紧回家去吧,上帝保佑你。你们马上会有一只新木盆。”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儿,老大婆果然已经有了一只新木盆。

谁知老太婆却骂得更厉害:“你这傻爪,真是个老糊涂!真是个老笨蛋,你只要了只木盆。木盆能值几个钱?老家伙,再到金鱼那儿跑一趟,对她行个礼,向她要座木房子。”

于是老头儿又走到蓝色的大海边,蔚蓝的大海翻动起来。

老头儿就对着大海呼唤金鱼,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老爷爷,你要什么呀?”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小金鱼!老太婆把我骂得更厉害,她不让我老头儿安宁,唠叨不休地说要座木屋。”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回家去吧,上帝保佑你。就这样吧,你们就会有一座木屋。”

老头儿走向自己的泥棚,泥棚已变得无影无踪;他前面是座有敞亮房间的木屋,有砖砌的白色烟囱,还有橡木板的大门,老太婆坐在窗口下,指着丈夫破口大骂:“你这傻瓜,十十足足的老糊涂!老笨蛋,难道你只要了座木房?快滚回去,去向金鱼行个礼,我不愿再做低贱的庄稼婆,我要做世袭的贵妇人。”

于是,老头儿走到蓝色的大海边,蔚蓝的大海骚动起来。

老头儿又对着大海呼唤金鱼,,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小金鱼!老太婆的脾气发得更大,她不让我老头儿安宁。她已经不愿意做庄稼婆,她要做个世袭的贵妇人。”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回去吧,上帝保佑你。”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儿。他看到什么呀?一座高大的楼房。他的老太婆站在台阶上,穿着名贵的黑貂皮坎肩,头上戴着锦绣的头饰,脖子上围满珍珠,两手戴着嵌宝石的金戒指,脚上穿了双红皮靴子。勤劳的奴仆们在她面前站着,她鞭打他们,揪他们的额发。

老头儿对他的老太婆说:“您好,高贵的夫人!想来,这回您总该满足了吧。”

老太婆对他大声呵叱,派他到马棚里去干活。

过了一星期,又过一星期,老太婆胡闹得更厉害,她又打发老头到金鱼那儿去,“给我滚,去对金鱼行个礼,说我不愿再做贵妇人,我要做至高无上的女皇。”

老头儿吓了一跳,恳求说:“怎么啦,老太婆,你疯了吗?你连走路、说话也不像样!你会惹得全国人笑话的。”

老太婆愈加冒火,她刮了丈夫一记耳光,“乡巴佬,你敢跟我顶嘴,跟我这世袭贵妇人争吵?--快滚到海边去,老实对你说,你不去,也得押你去。”

老头儿走到海边,蔚蓝的大海变得阴沉昏暗。

他又对金鱼呼唤,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小金鱼,我的老太婆又在大吵大嚷,她不愿再做贵妇人,她要做至高无上的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