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5913700000028

第28章 儒家重世,人游刃于人海苍茫(5)

思想家荀子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君子虽然追求功名,但是不被功名所束缚。日本有个人叫涩泽荣一,参加过明治维新,后来觉得自己不适合从政,改为经商,一生当中创办了150多家银行和企业,是日本劝业银行的创办人之一。他一生以《论语》作为自己的经商之道,而且到处宣讲,被日本人视为“经营之神”、“经营之父”。他到了80多岁退休时和朋友办了一个书院,继续宣讲《论语》的伦理道德,也写了很多书。其中有一本书被翻译成中文,叫做《论语加算盘》,论语讲的是一种道德修养,算盘代表追求经济利益,他把两者结合起来。按照我们传统的说法,这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涩泽荣一觉得这两者一定要结合起来。香港大学的校训就叫做“格物明德”。“格物”含义是人生当中要从各种道德实践生活实践中不断接触事物,不断地探讨道理,积累知识,这叫“格物致知”。儒家非常强调生活的细节。孔子云“慎独”,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敢乱来,但这不算真功夫,真正的功夫体现在独处的时候,你还能坚持良好的道德品行,那才是真功夫。

美国富兰克林在《修身规则》中讲到,一个人要有宁静的心情。我们经常常说庸人自扰,为了一点小事老是放不下是做不了大事的,我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有一件事特别让我看得很清楚,我曾经协助一个企业与别人谈判,款项大概是70来万,谈判的气氛很紧张,很不愉快,谈得很晚就在酒店看房间和老总住在一起,这个老总很有度量,他很快就睡着了,但我却很久没睡着,钱不是我的我都睡不着,若是我的那还得了,所以我当时的心态不够大度。

魏征说:“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将有大作为,大的方案要实施的时候,要掌握一个度,不断地做这种大事就要劳民伤财,比如说汉武帝到最后连年征战,唐太宗出征高丽国而败北,因为他们总是被一个观念支配,不断地连年征伐,耗尽钱财,只能够懂得知止以安人。李自成,打下北京才40天就全军崩溃了,不是因为没有善战的将领,没有久经沙场考验的士兵,而是因为一进北京城就立刻掠夺财物,贪图享受,忘乎所以,所以四十天就败了。

“君子先求诸己,后求诸人。”一个君子、领导、为帅之材,要先不断地充实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要求别人。领导之道在于领导的身正不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君子的道德就像风一样,小人道德就像草一样,风怎么吹草就怎么动,领导要影响下属,而不是一味严厉规范下属。有位老总说现在招聘想找既忠诚又能干的人实在难。当然,如果我们坐等这样的人才很难。没跟你交往很久,怎么会对你忠诚,对企业忠诚呢?忠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领导者的熏陶而形成的。即使是有才无德的人,也许领导有才能运用机制让他不敢为非作歹,那才是领导者的功夫。

所以我们说: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只有德,才是一个人立足于世的根本。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儒家语录】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正言正说】

孔子闲居在家的时候,衣冠整齐,神色平和温雅,十分悠闲自在。

这句话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轻松愉悦、安然自行的生活场景,一肩挑尽古今愁,忧国忧民忧天下的孔子在家闲居时却仪态舒展自如,神色和乐喜悦,过着无忧无虑的个人生活,完全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副愁眉苦脸,严肃庄重的样子。这是因为他虽然忧国忧民忧天下,但却不忧个人生活,在个人生活上抱着以平淡为乐的旷达态度,所以始终能保持爽朗的胸襟,舒展自如的心情。说到底,就是他很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精神,他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当今社会的人们,有几个人是在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谈不完的生意,陪不完的客户,开不完的会议,加不完的班……忙碌的生活,沉重的压力己经镂空了人们的身体与灵魂。家的意义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淡泊,家对于许多人而言只是一个晚上睡觉的场所。

美国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高达百分之九十的人工作不快乐,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越来越多的人们不知道自己“想”做些什么?即使他们“想”为自己活,却找不到“着力点”。

心理专家认为,尽管很多人生涯发展的步调很快,却愈来愈失落,因为这些人未找到正确的方向与生活轨道,所以常常会感到焦躁不安。 “这就好像是在高速公路上往错误的方向加速前进,但又不见回转道。”

很多人都犯了相同错误:误以为“能力”等于“快乐”。但是,一人“能”做的事,并不一定就是他“想”做的事。譬如说:一个“能”赚两百万年薪的人,他“想”做的也许只是陪心爱的小女儿游戏。

为了别人而活,为钱而活使得多数人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过着不快乐的生活,做着不愿意做的事,即使是他们当中不乏外表看起来功成名就的人,但是,心中隐隐然老是有一种想“冲破现状”的欲望。

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感受?纵使职位愈爬愈高,薪水也节节上涨,不过,这并不是你真正想过的日子,尽管人人羡慕你,但其实这些表象只不过是生活无趣的“安慰品”罢了,你心里想的很可能只是散散步、种种花、饲养动物、看几本好书、和好友把酒言欢,这些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而已。

其实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事业的成败,也不在于仕途的穷达,更不在于拥有金钱的多少,而在于拥有能够体悟快乐的美好心灵。知足无忧,胸襟坦荡,既不为个人的私欲而戚戚,也不为非分的企求而患得患失,淡泊宁居,安享生活的乐趣与美好。

就像孔子心忧天下,也不一定要做出一幅忧心冲冲的苦相,表面的忧形于色,是肤浅的,是做给人看的,无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只能是修养不足的作秀。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为道德文化奠基,为天下苍生立命,并不与生活的快乐相矛盾。只有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思考、去实践,才是真正所负使命担当的精神。

令我们生活快乐,使我们心情保持愉快,轻松地度过每一天,是我们尽力追求的生活常态。超脱于尘俗的琐屑与卑下,显示人生的境界与深度,是我们生活的理想。既能够平静地高居荣盛的热闹,也能够安然地静处退居的寂寞,始终以平常心态对待面临的一切,既不为一时的所得而欢欣,也不为正常的付出而失去心理的平衡,努力使自己的生活保持恬静,是我们潜心修养以求达到心境。所谓“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要找出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其实不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你的心中寻找线索。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在过去的经验里,有哪些嗜好曾经令你振奋?如果说,维持基本的物质需求无虞,你会把剩余的时间、精力用在哪里?你是不是花了太多的力气去追逐身外之物,或者为了满足别人,而把自己内心的真爱丢弃不顾?

想为自己活,就是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穷毕生之力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谈何容易“为自己活”?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很有意思:

说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中,生活安逸,衣食无忧,却羡慕笼外老虎的自由;还有一只在笼外自由自在,却羡慕笼内老虎生活富裕,不用辛苦捕猎食物,于是两只老虎商量了一下,决定交换彼此的生活,笼外的老虎到笼子里面来,笼里的老虎到了野外去生活。最后,两只老虎都没有生存下来,重回自然的那只虽然获得自由,但不具备生存的能力;而安逸生活的那只虽衣食无忧,但却没有笼中之虎的心境,终日在狭小天地里,食之无味,忧郁而终。

由此可见,羡慕别人是没用的,重要的是要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让我们简单快乐地过自己的生活,人生惟一值得追求的便是快乐,别无他物。人生没有冒险,便像大海没有风景;人生没有冒险终将一事无成;年轻是本钱,不努力就不值钱;人才摆对位置才能称之为人才;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方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