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5913700000029

第29章 道家做人,人清乾坤静(1)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曾提出Y理论,它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员工可以在工作中体会快乐;员工希望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人在解决组织难题的时候,大都充满活力、想象力和创造性;人和组织的目标在适当的机会,会融合为一。由这种理论引申,在工作中对员工的充分尊重,让员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张扬个性,为个人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给员工自由发挥的空间,即工作中充分的授权与有效的分权。

圣人立身处世,无论是治国,还是修身都能做到清静自守,不动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他为人方正,但并不强求别人也像他一样方正,脱俗而不矫俗;他的措施犀利,但不会对无辜的人造成伤害;他性情直率,但绝不放肆,绝不对任何人指手划脚,从不当面指责人的过失。他光明磊落,但从不以此自我标榜。这样的人尽管并不要求你服从他,但在他面前你无可拒绝,你会心甘情愿接受他的领导。圣人之所以为圣人,道理即在于此。

身体力行,为不言之教

【道家语录】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心语雅说]

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生于隋唐之际的杨上善,集医家和哲人于一身。其所撰的《黄帝内经太素》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内经》注本。他曾说:“古圣人使人行者,身先行之,为不言之教。不言之教,胜有言之教,故下百姓仿行者众,故曰下皆为之”。是啊,精辟的言论固然难得,身体力行更可贵。欲人行之,身先行之。

要做好一件事情,就一定要亲身体验和努力实行。仅仅用语言表达自己做某件事的决心是不够的,决心还需要靠具体的行动体现出来。光说不练,没有真功夫。良好的品格表现在言行的一致上,没有行动的表白是空话,是谎言,是自欺欺人。懂得某种道理而不去施行,是不应该的。

古时候,楚国曾有一个渔夫向楚王献鱼,并想利用这种方式说服其仁政爱民,楚王原来就明白那个道理,只是在渔夫的提醒下才身体力行地去做了。

打鱼人说:“今日捕得的鱼,吃不了,卖不掉,扔了又可惜,所以拿来献给大王。”

楚王的侍臣说:“你这样说对大王太不尊敬了。”

楚王不同意侍臣的意见,他说:“你不知道,这打鱼人是个仁德的人。听说王家仓库粮食丰余,国有饥民;后宫多怨女,民间多鳏夫;王府库聚财多,国内多贫民,这都因国君无道的缘故。所以厨房有肥肉,马棚有肥马,百姓有饥色,是因亡国之君搜括财物藏于府库。这个道理,我早就懂得,却不能实行。鱼人知我的缺点,便以献鱼来开导我。我要为民做好事。”

于是楚王派人抚恤鳏寡孤独的人,从粮仓拿出粮食,从府库取出钱财布帛,用以救济生活困难的人,释放后宫多余的宫女,让她们嫁给无妻的男人。楚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邻国也归附楚国。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仁君因该做的事,这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社会也繁荣稳定,国家日益富强发达;刮民脂民膏以自肥,这是昏君做的事,致使民不聊生,活不下去只有铤而走险,社会也就动乱,国家因之衰亡。两种做法,两种结果,这已是国家兴亡的规律。

楚王虽然早就懂得这些道理,但他却效昏君之所为,搜刮人民财物堆满府库,使民有饥色,后宫幽禁许多怨女,便民间多鳏夫。可见知和行是两码事,知了未必能行,楚王正在步着昏君亡国的后尘。楚人以献鱼的方式劝谏楚王,而楚王也能非常难得地身体力行去施行,不仅使楚国鳏寡孤独得到抚恤,也挽救了楚国。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施教者必备的德行。通常我们把以身作则解释为以自己的行为为别人作出榜样,这实际上就是指身体力行、以身教人。它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以身作出榜样,而在于作出什么样的“榜样”。施教者的“身”和“则”就是他的人格,人格客观地呈现在受教者面前,它就是“榜样”,是存在的事实,而不因施教者主观愿望的“作”与“不作”为转移。

家喻户晓的智者诸葛亮就非常注重身体力行,为儿孙做榜样。他对自己严格要求,虽贵为丞相,也绝不搞特殊化,坚持“行不言之教”。他一生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他在给蜀后主(刘禅)的上表中写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高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诸葛亮这种廉洁的作风,对子孙是无形的教育,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即深刻地说明了施教者以身作则是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顾觊之,字伟仁,南朝宋吴郡人。他一生为官,清廉爱民。

他的儿子顾绰家道极为殷实。顾绰的一项事业就是放高利贷,乡里不论士子平民,好多都欠着他的债。顾凯之对儿子的这种行为十分不满,曾多次劝阻,而顾绰总是不听。

后来,朝廷任命他为吴郡太守,他便回到家乡来做官了。顾凯之对儿子放高利贷之事一直耿耿于怀,便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帮助被顾绰剥削的乡邻。

一天,他对顾绰说:“以前我常常禁止你在乡里放高利贷,现在仔细想一想,如果不是由这项收入,咱们家的生活肯定不会这么富足。你平时放的债,一定有些人没有及时偿还,趁我现在回到家乡来做官,我设法代你催讨。不然的话,等到我以后不在家乡当官了,你讨那些债就不容易了!”

顾绰正为有些欠款难以讨回而大伤脑筋,听父亲说要为他撑腰,帮他讨债,真是大喜过望。他想凭着父亲在地方上的权力,讨债自然易如反掌。于是,他急忙将别人欠债所写的文书全都拿了出来,竟然有满满一大柜子。

顾觊见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猝然间点起一把火,将顾绰的所有放高利贷文书烧了个精光。烧完文书,他郑重其事地向远近乡人宣布道:“你们欠顾绰的所有债务,今后都不必再还了。所有的借债文书,都已经被我一把火烧掉了。”

面对父亲的突然举动,顾绰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眼睁睁看着自己多年的心血,全都化为灰烬,一下子受到沉重打击,以至于整天都十分懊丧,不停地唉声叹气。心里难过,却也不得不接受既成事实。

顾觊之的做法,对儿子来说不免有些残酷,但他一片爱民悯农的心意,却是情真可鉴,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戴和信任。与此同时,他也用实际行动教育了儿子:做人要仁爱为本,盘剥乡邻是可耻的行为。

由以上几个事例,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是否善良和正义,首先要看他的初衷和动机,其次要看他的言论和行为,最后再看结果。譬如施舍,真心帮助在困难中的人,解救他人危机,只求自知,无须人言;而不是当众掏出大把的钞票,显示自己是善人,赢得社会威望或期待受济人的报答。这两种情形反应了两种社会的文明,前者代表真正的文明,而后者则体现出愚昧和庸俗。

靠思想的力量取胜

【道家语录】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心语雅说]

大道的本体是虚空的,但他的作用又永无止境,渊深地像是万物的祖先。挫掉了锐利,解开了纷杂,柔和了亮光,混同于尘垢。它深湛难知,却像是实际存在于你的左右。我们不要老问它是谁生的儿子啊!原来在万象出生之前它就存在了。

老子认为,“道”是虚体的,无形无象,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于意识去感知它。虽然“道”是虚体的,但它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蕴含着物质世界的创造性因素。

老子称颂“道”虽然虚不见形,但不是空无所有,从“横”的角度谈,“道”是无限博大,用之不尽的;从“纵”的角度谈,“道”又是无限深远,无以追溯其来历。“道”是宇宙至高无上的主宰。

看过上面老子关于“道”的论述与描写,您是否觉得有一种东西与它十分相似,那就是“思想”。“道”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思想”。思想同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来无影去无踪,思想孕育了人类,它也同“道”一样有着无穷的力量。

所以,歌德说:“我们的生活就象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法国哲学家安托·法勃尔·多里维也说过:“人类是一种使思想开花结果的植物,犹如玫瑰树上绽放玫瑰,苹果树上结满苹果。”

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但又不局限于时代;是看不见的东西,但又无所不在。帝王的权位可能昙花一现,财富经常会更换主人,但思想的价值即便一时被人遗忘,也不会消亡。许多先贤哲人的学说在穿越数千年的历史风云之后,依然熠熠发光,这就是思想的力量。正如拿破仑所说: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之下。

思想孕育思路。如果说思想是春天播下的种子,那么思路就是秋天结出的果实。西方有句名言:“播种一种的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中国也有相似的谚语:“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思想给思路以营养、活力和生命;思想决定思路的性质、方向和成效。

思想是空虚无形的,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却是无法限量的,是无穷无尽而且永远不会枯竭。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美国股海“空手道”大师孔菲德父亲早亡,从小家境贫寒,只能靠勤奋学习去改变现状。

大学毕业后,他飘泊不定地换了很多次工作,他显然是对于人生方向犹豫不决。

1954年,孔菲德告别了费城,只身漂泊到了纽约,找了一份“互助基金”推销员的工作。

互助基金这一行,在战后正拼命地扩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市场,他们到处搜罗推销员。在街上,几乎是任何会讲英语和会笑的人,都在他们欢迎之列。召来后,加以短期培训,就出去推销基金股票了。

孔菲德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开始了他一生的大业。

互助基金一般由股东提供,股东将这笔资金集中起来,然后投资于股票,这比自己玩股票要保险得多。就个人来说,谁能看透变化莫测、瞬息万变的股市呢?

在股市风潮中,有的人一夜之间可以成为百万富翁,而有的人却顷刻之间的倾家荡产。可是,如果投资互助基金,小额投资人就可以通过基金买到更多种类的股票,同时也可以由所谓“职业性财务专家”代为经营。

推销员的佣金是从投资人资金中提取的,因而孑L菲德在受训时,他的推销员老师告诉他不管股票行情如何变化,即便是顾客们赔本,对于推销员来说并没有什么大关系,只要你我争取一份佣金,这是显而易见的。

孔菲德最初的老板是纽约一家投资者计划公司(后来这家公司为孔菲德所拥的公司收购)。孔菲德并不想长期做推销员生意,这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跳板。

孔菲德起初是为投资者公司推销股票,然而野心勃勃的他并不想只做一名小小推销员。因此,工作之余,他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基金的财务组织和管理。

不久他就发现:互助基金犹如一座金字塔,金字塔的最底层是基层推销员,而高高在上的当然是互助基金的经理们。凡上面的一层均有从其属下的佣金中提成的权利。

孔菲德因此看到了销售员这一领域外更广阔“天地”。他觉得自己羽翼渐丰,应该冲破现有环境的束缚,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闯一闯。

1955年,经公司允许,孔菲德自费去了巴黎,当时欧洲许多国家政府禁止本国公司购买美国的互助基金股票,以免本国资本以这种方式流出美国。看来向欧洲公民推销股票这条路已行不通。

经过观察,孔菲德发现了欧洲这个禁区中的“新大陆”--美国的侨民市场。

当时的欧洲各国到处都有美国的驻军、外交人员和商人,他们大部分都已居留相当时间,因此都携带有家眷。他们的薪资都渐渐地进入了欧洲的经济圈子。

那时欧洲的经济下在成长渐致富足,但和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情况比较,相去甚远。

这些美侨有很多余钱,他们有很多人都读到了关于华尔街前繁荣的报告,但远居异国,又没有一条方便之路,可以让他们将资金投于美国股票市场。

而今孔菲德的出现,正好可以满足侨民的愿望,真乃是天赐良机。

孔菲德经过广泛游说,卖了很多投资者计划公司的股票,为公司和他本人赢得了巨额利润。

孔菲德赢得了声誉,向他投资的人渐渐增多,他想这足以证明在海外存在着一个广大而富足的市场。当然,这种市场就目前而言,还是潜在的,还需要去开拓。至此,孔菲德野心勃勃,他现在已不再满足于从前的投资者计划公司了。

孔菲德注意到了一家新的公司--垂法斯基金公司。

这家公司当时的基金股票销路很好,比投资者计划公司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于是他毅然做出决定,脱离投资者计划公司,加入更有名气的垂法斯公司。

随后,孔菲德写信给垂法斯基金公司,谈论了他发现的欧洲市场情况,并提出了一个迅速开发统计报告,要求垂法斯委派他担任欧洲总代理。

这一建议很快送到了垂法斯的高层次决策群中。他们反复研究讨论之后,一致认为这项计划对垂法斯的发展非常有利,如果成功就可以扩大经营范围,打开国际市场的局面。于是,孔菲德的要求很快就被答应了。

不久,孔菲德成立了自己的销售公司,并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投资者海外服务公司(简称IOS)。

开始时他自己一个人推销垂法斯股票,然后他招聘了许多推销员,这种安排是互助基金的标准组织方式:孔菲德可以从每一个推销员的每笔交易中提取1/5的佣金。

随着推销员队伍的继续壮大,孔菲德从佣金提成的收入颇高,他已无需自己亲自去推销了,开始专心于训练新的推销员,健全他的代理机械并开拓更广阔的基金市场。

IOS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到50年代末,它已拥有100个推销员,他们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它的推销员队伍壮大到孔菲德一人难以控制的地步。

于是他就一层层地增设中间机构,他原来的推销员被提升为推销主任,他们就有权拥有自己的推销员并从佣金中提成。

而当推销主任的推销员太多时,他又设立了次一级的中间机构,自己的地位也上升了一级。

就这样,孔菲德也建立了金字塔般的组织,这回他已距离“金字塔”塔尖不远。

他一层层地从每一个属下身上提取他应得的那部分佣金。

到1960年,孔菲德已净赚100万美元,而他自己从未投入一分一厘的资金,实际上他不是“一本万利”,而是“无本万利”的空手道高手。

巴尔扎克有句名言:“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这句话在孔菲德德身上得到了验证。

我们正面临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拥有思想,将使我们拥有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我们正经历一个信息爆炸和文化激荡的时代,丰富思想,将为我们人生的选择提供理性的坐标;我们正处于一个创新和发展的时代,放飞思想,将使我们的思路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