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5913700000034

第34章 道家做人,人清乾坤静(6)

对于此章中“以其无死地”一句,庄子是这样解释的:“子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请问何以至此?’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隙,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这句话对老子的“以其无死地”是一个很好的注脚,只要人能够依照天道行事,那么外患就不能侵入其身,他就不会走向死亡的领域。

在老子看来,这个世界到处埋伏着危险,生命随时受到威胁。他老子生逢乱世,他看到人生危机四伏,生命安全随时随地受到威胁,因此他主张不要靠战争、抢夺来保护自己,不要以奢侈的生活方法来营养自己,而主张处处小心,不要进入危险范围,只有清静无为、恪守“道”的原则,不妄为,不伤害别人,才最安全,最足以保全性命。别人也找不到对他下手的机会,这就可以排除造成人们寿命短促的人为因素。

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不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这样,他人就不可能摸清你的想法,你也才有可能驾驭对方于无形。

无论何人,只要在社会上混过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练就了一副察颜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掌控。如果你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甚至会召来无端之祸。因此,高明的掌权者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越是精于狡心大法的人,城府便越深。

事实上,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这世界上应该没有完全能做到心如止水,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吧!如果有的话,那也只能是“植物人”。

没有喜怒哀乐,这种人其实是蛮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对某件事的反应、对某个人的观感,让人面对他时,有不知如何应对的慌乱。

其实,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而在驾驭对方的过程中,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唐肃宗的七子李豫外表柔弱,但他内心很有主见,颇能处理事务。

在他当太子时,张皇后与亲信宦官李辅国共同把持朝政,干预政事,权倾内外,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们。二人曾共同陷害了李豫的弟弟建宁王李侈,李豫十分愤恨。

李豫十分厌恶张皇后的骄横,但考虑到自己身单势孤,行事十分小心,唯恐得罪她遭到陷害。

由于张皇后与李辅国都心怀鬼胎,所以互相猜忌,产生隔阂。李辅国拉拢统领射生手(内廷禁兵官)的宦官程元振,视为心腹,与张皇后对抗。李豫暗自高兴,准备寻找机会离间二人。上元二年口61年),肃宗病危,张皇后担心李豫登基,就召越王李保人宫监国。李辅国、程元振知道事情紧迫,告诉李豫要防备张皇后的陷害。张皇后召李豫人宫。张皇后说:“李辅国久握禁兵,私下与程元振联合,图谋作乱,应该杀掉他。”李豫早知道张皇后的奸谋,为了使张、李二人相斗,就假意哭着说:“父皇病得很厉害,不禀告陛下就杀了他们,恐怕他经受不起。”张皇后拉拢李豫失败,就自己选调宦官,准备谋杀李辅国等人。李豫将这个消息告知李辅国,李辅国很感激李豫,就抢先率禁兵入宫,诛杀越王和张皇后。

宝应元年(762年),在李辅国等人的拥戴下李豫继承皇位,史称唐代宗。李辅国平素就专横骄纵,欺压群臣,这次立了大功,更加张狂。而代宗懦弱温顺,在小事上从不与他理论,都让他拿主意。他见代宗无主见,就公熬对代宗说:“陛下只管住在宫殿里,外面的事情任凭老奴处理。”这使代宗非常气愤,下决心要除掉这个逆宦。但又考虑到他手握重兵,党羽众多,不敢轻易下手,所以假意很礼遇他,加封他为尚书令,称呼他为“尚父”,事情不论大小,都征询他的意见。李辅国未察觉代宗的用意,依旧横行宫廷内外。

程元振当时因拥立代宗为帝而被授任飞龙副使、内侍省事,官职不如李辅国显赫荣耀,心里很不自在。李辅国经常趾高气扬,借一些小事羞辱他,这令程元振很愤怒。代宗得知程元振与李辅国嫌隙暗生,就善待程元振,给他加官封赏,并委婉地暗示他和怨恨李辅国的人上奏抨击李辅国。翟元振受到皇帝恩遇,受宠若惊,自思有皇上支持,就大胆上表指责李辅国专权朝政,卖官鬻爵,制造冤狱,罪不容诛。众臣亦借机纷纷请求将李辅国罢官。

代宗顺水推舟,就罢免李辅国禁卫军元帅一职,转由程元振代替。尽管当时有许多李辅国的同党为他求情,但代宗没有理会。

从此以后,李辅国有所收敛。但代宗还是不放心,又下诏罢免他中书令一职,只允许他每月初一、十五进宫朝见。最后,代宗秘密委派刺客潜入李辅国的府第将他刺杀。

就这样,代宗铲除了奸臣,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领导者一旦露出了真情,就容易为人所看穿,以至于受到下属的拨弄,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

“喜怒不形于色”。亦即尽量压抑个人的感情,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应付事情,这种性格的人才配做一位驾驭众人的领导者。一般来说,这种性格至少有两大优点:

当组织内部遭遇困难时,如果领导者露出不安的表情或慌乱的态度,便会影响到全体员工,一旦根基动摇,就会带来崩溃。这种情形下,如果能保持冷静、若无其事的态度,最能安抚民心。

在对外交涉谈判时,具有从容镇定、成竹在胸的泱泱大风。如果把持不住露出感情,如同自掀底牌一般,容易被对方控制而屈居下风。

在官场上,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被称为“深藏不露”,这是上司用以驾驭控制下属的一种重要方法。聪明的领导一般都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让别人摸清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部下就难以钻自己的空子,就会对上司感到神秘莫测,就会产生畏惧感,也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上司如同在暗处,下属如同在明处,控制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如果和公司的老员工形成对抗关系,自己便要小心应付,万分留意。因为他们的工作能力或许不如你,但对公司的了解,对公司人事之间的微妙关系,则可能胜你许多。

在这种情况下,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不要让对手知道太多有关你的资料。包括你的背景、学历、进修情况、与各部门主管的关系及手上工作的进度等。总之一句话,让对手知道的越少,他越不敢大胆攻击你。

要学会装模作样,不要让别人看透你心中的小九九。如果你记住对方的一些细小之事,他对你会消除戒备心,并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即使你并不关心对方,也要让对方觉得你深情地关心着他。

政治家为了笼络人心,会把某些人笼络在自己身边,其笼络手段真令人咋舌。例如,见到只有一面之交的人时,他会亲切地叫着对方的名字说“某某,好久不见了,你好吗?”等等,实际上,别说对方的名字就连相貌也未必记得,但是他会通过秘书知道对方的名字,结果就好像是他还记得对方一样。如果知道对方是某重要人物的儿子,他就会马上和他握手,拍着他的肩头以表示亲近。此时他也绝不会忘记询问对方父亲的近况,说“你父亲最近身体好吗?”他们深知这微不足道的一点关心会使对方日后加倍地回报他。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只有相当熟悉、亲近的关系中才称呼对方的名字,或者询问对方父母是否安康。称呼对方的名字或询问对方父母是否安康往往会使对方深受感动,使他感到“这个人很关心我”,被亲切称呼名字后轻轻拍打肩膀的人很快就会成为他的强有力的支持者。

这种心理战术在博取女性欢心时可以说也同样有效。例如对于才见过一两次面的女性,你可以从她那漫不经心的谈话中注意到她的兴趣和爱好,等到下一次见面时,你可以在谈话中很自然地问道“你养的猫最近怎么样?”仅仅这一句话,这位女士就会觉得“他对我这么关心!”心中不免产生一种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