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5913700000038

第38章 儒家做事,事成万功立(4)

回到家里,李时珍老是放不下药店配错药这桩事。他想,闹出这个乱子,也不能全怪药店,还要怪旧的“本草”书,那本叫《日华本草》的书,就是说“漏篮子”又名“虎掌”。

“本草”是专门记载药物的书。我国最早的“本草”书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李时珍很佩服古代药物学的成就,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有个绅士按“本草”书所说,把“草乌头”当作“川乌头”服用,结果一命呜呼!李时珍决定重新修订“本草”,把自己掌握的一些东西加进去。

从此,李时珍在行医读书当中,更加留心一切和“本草”有关的材料、古籍和文献。《黄帝素问》、《华佗方》、《张仲景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等药书,他都一一精读,加以校勘,写下札记。

为了修改好旧“本草”,他坚持书本知识和调查实践相结合,穿上草鞋,背上药筐,拿起药锄,带上必要的药书和笔记本,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实地采访。凡是需要调查研究的药物,事先都写在他的本子上,先寻找当地产的,再解决不易寻到的。自己不认识的草药,便向当地人请教。蕲州周围百十里内广阔的原野,偏僻的山谷,都印上了他的足迹。

广大的劳苦群众,不论是种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都亲热地留他在家住,热情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他也虚心求教。

李时珍整整花了十年的心血,还是有不少药没有收集到实物。于是,在他47岁时.决定做长途旅行。他收了一个徒弟叫庞宪,师徒结伴而行,先后到过湖北北部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还到过江苏、安徽等地。

多走,多学,多见,多闻,他的那个药物名单中的空白点不断减少,而药包中的经验单方却在逐渐增多,老乡们告诉他:箭头草烧出烟来,可以熏疮;胭脂菜捣烂了,可以消除虫咬伤的疼痛和骚痒;大蒜液杀虫和防痨非常有效;益母草是治疗妇女病的良药;患夜盲症,吃羊肝和胡核可以治愈……这些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单方、偏方,既经济实用,又是十分珍贵的医药遗产,李时珍都把它们记录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这种百折不挠的决心,李时珍药包里的资料已经多得不胜枚举,有矿物,有植物,有动物,还有不少珍贵的民间单方和书籍文献。三年后,李时珍回到家中,动员全家人参加编写工作。除了庞宪这个重要助手之外,他的三个儿子、四个孙子,有的帮助抄写,有的帮助绘图。1578年,李时珍60岁的时候,这部辉煌巨著终于完成了。

全书记载了药物1892种,插图1160幅,附方11016则,共100多万字,订成52卷,堆在案头有好几尺高。

李时珍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正是得益于博闻多识、择善而取之的治学之道!我们在敬佩他的精神的同时,更应在自己的学习中采取这种正确的方法,以真正有效地不断提高自己。

我们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更应该具备这种博学多闻的求知能力,如今是一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年代,谁不学习,就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谦虚地多听听别人的看法和意见,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每个人都有他不同于别人的优势和长处,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倾听的耳朵再加上一份善于学习的热情的态度,博采众长,我们最终就能够抵达成功的彼岸。

要区别于砂粒,就让自己成为珍珠

【儒家语录】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正言正说】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担心和抱怨自己的才华不为人知,悄无声息地被埋没了,甚至怨恨没有慧眼识己的伯乐。其实,这些担心不仅多余,而且从根本上证明这种人实际上并不怎么样。真正要紧的问题,并不在于人知,而在于知人。如果我们不在知人上下功夫,则会贤愚不辨,是非混淆;交友不能亲贤远佞,用人则不能取良避奸。而这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对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不患不知人,患人不知己”几乎是读书人的通病,古往今来大抵一样。一个人一旦自认为有水平有能力,往往就会自视过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而这往往会产生出人意料的严重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别人比让别人了解自己更重要。孔子本人虽然大半生都在渴望别人了解并重用他,但首先,他是以知人为前提的。这是一种智者的见识,也是一种智者的活法。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读后很受启发:

一个年轻人在生活中处处不顺心,在单位里干了几年也得不到提拔,没所发展,便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到处发牢骚。一天,他在河边散步时遇到一位老者,便前去问:“像我这么有能力的人,怎么总是遇不到伯乐呢?”老者听完笑了笑,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砂子,对年轻人说:“看清楚这颗砂粒了吗?”然后又顺手把这粒砂子扔到了沙滩上,“去把这颗砂粒捡回来吧,我就告诉你答案。”老者说。年轻人找了半天了没有找到,不解地说:“这怎么可能呢!沙滩上的砂子都一模一样,我怎么可能把那颗砂粒找到呢?”于是,老者又从身上拿出一颗珍珠,顺手把它扔到沙滩上,对年轻人说:“把这颗珍珠捡回来,我就告诉你答案。”年轻人很容易地就把珍珠捡了回来,还给老者,高兴地说:“这下可以告诉我答案了吧。”老者笑了笑,对年轻人语重心长地说:“为什么你找不到那颗砂粒却能找到这颗珍珠呢?。”年轻人想了想,猛然顿悟,头也不回地跑回家,人此拿起书本认真学习,在工作岗位中努力工作,希望有朝一日做出了成绩,得到别人赏识。

看完这个故事后,你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吗?要想被别人发现就,要想区别于众多的砂粒,就要先让自己变成一粒珍珠。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就像是沙滩上众多砂粒中的一粒,极其普通,没有什么不同,所以终究不会被他人发现。往往是我们自己自视过高,自我膨胀,我们之所以没被发现,没被重用,是因为我们的能力还达不到别人要求的标准,,而不是别人的嫉妒。但好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个事实,反而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到处发牢骚,吐苦水。结果呢﹖ “怀才不遇”感觉越强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子里,无法参与其他人的圈子。结果有的辞职,有的外调,干的还是小职员,有的则还在原单位继续“怀才不遇”下去。

这个世界根本不是缺少伯乐,伯乐到处都是,只是自己还不是一匹千里马而已,只有当自己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干出非常出色的工作成绩的时候,自己这颗砂粒才慢慢变成一颗珍珠,在无数平庸的砂粒中显出自己,才能被人一眼所认出来,自己才会被他人所赏识,才会遇到伯乐。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我们年青人总会遇到这种情况,但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不顺心而自暴自弃,不要四处发牢骚,不要以为自己是怀才不遇,当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不如回家认真地看看自己,好好地想想自己是不是千里马,想清楚了,心里就会平静多了。

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没有核心能力,将会逐渐走向倒闭,而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人,也将注定只会拿死工资,而不会有太大的职业发展,你是不是会成为这种人?事实上,我们应更深入地探索和学习我们所涉及领域的知识。只是泛泛地了解一些知识和经验,那是远远不够的。掌握几十种职业技能,还不如只精通其中一两种,什么都只知道泛泛的一点,还不如在某方面懂得更深入。因为如果你不能做得比别人更好,就不能妄想超越他人,从而也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会把你和别人区别开来,就像将珍珠和砂粒区别来一样,使你自己在工作中变得不可取代,为你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应精通它。精通自己领域的所有问题,掌握得比别人更熟练、更精通,你就会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伯乐的常识。

无论你目前从事哪一项工作,一定要使自己多掌握一些必要的工作技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把自己训练培养成一个适合你期望职位的人,而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让自己胜任这个职位。在主动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时,你应当明白,自己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金钱上的报酬,而是为了使自己更长久地发展。更重要的是,多掌握一些必要的工作技能,然后才能在自己所选择从事的终身事业中,成为一名杰出的人物。有人告诫自己的孩子:“无论未来从事何种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丝不苟。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因为世界上到处是散漫粗心的人,那些尽心尽力者始终是供不应求的。”

在公司中,如果你掌握了必要的工作技能,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随之,你会频频出现在公司的重要会议上,甚至被委以重任,因为在老板的心目中,你已经变得不可替代了。那个时候,你还会再担心和抱怨不被赏识,还会有“怀才不遇”的牢骚吗?

敬事而信,节用爱人

【儒家语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正言正说】

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这句话是孔子与弟子们交流时所提出于的针对于一个领导人的基本能力要求。春秋时代的国力以“乘”而论,因为战争频仍,所以一个国家在战争期间能够出动多少辆战车,就表征着国家实力的区别。

在这里孔子提出来做为一个领导者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不注重领导人的表率作用而失去信用,好大喜功而不惜民力财力,政令朝令夕改而使人无所适从。

鲁国就是最典型的“不敬事”的代表,国君及权臣高高在上,对于管理国家政务缺乏兴趣,却只把全部的心思用在斗鸡游戏及权力争斗上。就在孔子35岁那一年,鲁国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斗鸡之变”。

斗鸡是当时权贵们之间的一种游戏或赌博活动,两主人以鸡相斗,得胜之鸡的主人就是赢家。为了压倒对手的气势,季平子在他的鸡翅膀上涂了芥茉,以便在斗鸡的时候造成对方鸡视力模糊,而季平子的对手郈昭伯则是技高一筹,干脆在他的鸡爪上装上了铁爪。结果斗鸡的结果,季平子输而郈昭伯成为赢家,于是季平子就不干了,两厢吵了起来,吵到最后,季平子出兵占领了郈昭伯的封地,以实力说话。

郈昭伯向鲁昭公哭诉季平子无礼,恰好鲁昭公也正有意要压一压季平子的气焰,就出兵攻打季平子,眼看季平子就要被攻克,这时候与季平子同为“三桓”(即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的叔孙氏和孟孙氏唯恐季平子倒掉之后,唇亡齿寒,就派军前来攻打鲁昭公,迫使昭公逃到了齐国。

满朝文武,潢潢之贵,却不务正业,竟然为了一只斗鸡而大打出手,甚至导致国家的政治格局出现大变化,这种情况,岂能不让孔子扼腕叹息?

同样是小国的陈国,在列国环伺之下竟然缺少起码的危机感,而耗费民力财力修筑凌阳台,大搞形象工程,这样的行为在春秋时代如此,此后千百年来也从未曾减少过,最典型的莫过于秦始皇的阿房宫,这庞大的宫殿耗尽了天下的民力,最终迫得国人群起而反之,而阿房宫也被乱兵焚为焦土。

但统治者是健忘的,历史的教训对于他们来说形同于无,以至于这种情况到了清朝末年,反而愈演愈烈,慈禧太后居然挪用北洋海军的军费以修筑颐和园,终致八国联军入侵,写下了我国最耻辱的一页。

所以,孔子针对于为政者最容易犯下的错误,开出了这样一剂方药: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任何时代,凡是遵循了孔子的教诲的,莫不国泰民安,百姓乐业,而每当孔子的思想被教条化的时候,也往往正是政局昏乱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