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5913700000006

第6章 儒家: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1)

“君子有所有所不为”,乃人之基本准则。

一部《论语》几乎就是一部修身处世的智慧宝典,每一句看似简短而零散的只言片语,都是解读人生的真知灼见。

而“君子有所有所不为”,道出了人生是有自主权,选择权的。

正是有所有所不为,让你在坚守与放弃的巧妙选择中、在思考与行动的完美结合下,精读原则,运用方法,最终抵达大智大悟的超然境界。

君子重利更要重义

【儒家语录】

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正言正说】

君子重视义,小人重视利。

君子重利更要重义,求利而舍义不可取。“以仁义求富贵、富贵后施仁义”,是商人追求的理想境界。义利合一的传统思想是很多中国商人的经营成功之道。

义利之辩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命题。过去对儒家的义利观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儒家重义轻利,甚至只讲义,不讲利。其根据是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实,孔子在这里并不是谈义利关系,而是根据人的德行作出评价。这里的君子是指有高尚道德品行的人,小人指不讲道德、品德低下的人。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道德高尚的人能深明大义,不谋私利;道德低下的人则只知个人私利,不明大义。这两种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存在,孔子所处的时代是如此,当代也是如此。孔子并不反对利,只是强调要以义取利,见利思义,追求合于“义”的利。后世某些儒家只谈义、否定利的做法,并不符合孔子的本意。

《战国策》中所记载的“冯谖焚券”的故事,正是儒家“先义后利”的价值观念的生动说明。

有一年,孟尝君的领地薛闹了饥荒,没有人愿去代收租税。冯谖毛遂自荐,愿意为孟尝君效劳。他来到了薛,立即就以孟尝君的名义召见当地百姓,宣布一切债务作废,并把一切债券当场烧毁,老百姓纷纷欢呼“万岁”。冯谖回来以后,就对孟尝君说,孟府“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栋”,什么都不缺了,惟一缺的就只有一样——“义”。他这次给孟尝君买来了“义”。

孟尝君听了之后非常生气,但也没什么办法。到后来,齐国换了新的君主,国王因为听信谗言,把孟尝君的宰相之职撤了,并贬他到薛为侯。孟尝君上任时,未至百里,老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前来欢迎孟尝君,欢呼之声,不绝于耳。这时,孟尝君才恍然大悟,如果没有冯谖当初买回来的“义”,自己哪会如此受到百姓的拥戴?

利义兼顾,最终创造极大的财富,这在加拿大商人林思齐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当今的加拿大华人,与欧美其他国家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一样,已走出了餐馆、洗衣店的圈圈局限,有不少人当上了大学教授、企业的工程师、科学部门的专家学者、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律师,还有会计师、音乐家、艺术家、商人、高级管理人员、大财团的总裁乃至政府官员、部长等等,几乎遍及各行各业。

加拿大有位叫林思齐的华人,他是近20年来华人中颇有名气的一位。林思齐博士原来定居温哥华。1988年7月27日他接到加拿大联邦政府的通知,被马尔罗尼总理任命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总督,任期为5年。1988年9月9日,林先生在该省的省会维多利亚市的总督府内宣誓就职,成为加拿大立国以来首位华人总督。林思齐祖籍广东省揭阳市,1924年出生于香港。他的祖父林绍勋是牧师,父亲林子丰是香港教育家和金融家,也是香港培正中学、浸会学院和嘉华银行的创办人。

林思齐先后在香港和广州市的培正学校读完了小学和中学,1947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1948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坦普尔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取得了学位后,他又到纽约大学研究经济学,1950年返回香港,从事教育、工商、金融事业,曾任嘉华银行总经理。

林思齐在香港生活到1967年,当时他已44岁。他想利用50万加元现款及同等价值的嘉华银行股票,收购一家濒临倒闭的信托公司,但遭到家族成员的反对,他只好自行创业。此时他只有4万加元的资产,带着妻子和3个女儿移居到陌生地温哥华,准备创一番事业。岂知天涯处处都有不尽人意的事情,他到达温哥华后很久都找不到工作,一家5口人很快就把带来的钱花去一大半。有常识和有志气的林思齐不因身处逆境而气馁,他在找工作的同时,进入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夜校攻读房地产估值课程。作为一位年近半百的人,在生活重压之下还坚持读夜校,可见他的决心和毅力确实过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思齐掌握了一定的房地产业务知识后,果然在温哥华找到了一份经纪工作。他就任后,尽管极为努力工作,但工资微薄,家庭生活仍较为艰难。然而,机会总会降临到有准备的人的头上。林思齐在香港嘉华银行工作时,与香港不少客户有接触。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出现一种移民加拿大的热潮,其中有位老朋友找到林思齐请他帮助在加拿大买地产。这位老朋友出自对林思齐的信任和了解,愿借钱给他合作经营房地产买卖。他们的合作方式是各出资一半,林思齐的资金由那位朋友先借给他。这样,林思齐获得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于1973年创立加拿大国际房地产公司。

林思齐运用自己在美国读书及在加拿大夜校时学习到的知识,再加上在香港从事金融业务的经验,发挥合作者的资金作用,不断把握时机,吸纳地皮,然后与人合作,建成物业。在短短10年多时间内,林思齐春风得意,如鱼得水,他拥有的20多处物业价值达5亿多美元,在房地产经营中名利双收。

从1981年起,加拿大房地产业步人发展高峰期。林思齐的地产多在温哥华豪华住宅区WestEnd,他迅速出售其中的大部分,把赢得的资金扩展到加拿大其他省市,甚至延伸到国外。那时,林思齐的财产估计已超过10亿美元。

随着名声的鹊起,实力的增强,加上渊博的知识,林思齐于1987年荣获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颁发的名誉博士学位,一年后又成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代表。

林思齐在经济事业成功后,一直热心慈善公益活动。从1983年起,他每年捐赠超过100万美元的资金给各项慈善事业。他积极为加拿大华人服务,捐献大量钱财给有困难的华人及兴办图书馆。因此,1987年7月他又获得加拿大三级勋章,被誉为“杰出的华人慈善家”。

林思齐创业的成功,验证了当今工商界的两句名言,这就是“OPE”和“OPM”。“OPE”全称是otherpeople’sexperience,意思为别人的经验;“OPM”全称是otherpeople’smoney,意思为别人的金钱。这两句话的中心意思是说,当今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注意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和善于利用别人的金钱,在借助外来力量的同时,使自己的力量发挥得更充分,更有成效。

义利相生,义需要诚信,这才是生意人的真正智慧;而利令智昏,使巧弄诈则是最大的愚蠢。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儒家语录】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正言正说】

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是用仁 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 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君子一旦离开 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任何时候-一哪怕是 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 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我们今天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道”?合法之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一仁道。

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础,生活的原则。 所以,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绝不能违背这个基础和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说,还是那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原则。对于那些“跟着感觉走”,甚至“过把瘾就死”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了。 面对激烈的竟争,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只要能达到目的,不择 一切手段,还有什么仁道的原则可遵循呢?如果说有,那也是 “盗亦有道”的原则--目的就是一切。

这已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选择问题了。

任何人都不愿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也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因此,当人面对眼前的诱惑时,一定要坚持,否则只能陷入无法挣脱的圈套。

杨震拒金的故事多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郡华阴县人。弘农杨氏是汉代的名门世家。杨震客居他乡二十多年,靠教书得来的微薄收入奉养老母。州郡闻其名,屡召不出,直到50岁时,在朋友们的劝说下,他才应聘到州里任职。将军邓骘久闻杨震贤能之名,举为茂才(秀才),先后担任过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等职务,为官以廉能著称。

安帝元初四年(117年),杨震被调到朝廷任太仆,转任太常。他因举贤杨伦等一批贤能之士为博士官,扭转了选举不实的局面,因而受到朝野的赞扬。永宁元年(120年),他晋升为三公之一司徒。

杨震入仕之前家境窘迫,长期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他除了教授学生之外,还借种别人的一块土地,亲自耕耘,维持生计。当时的人都很敬重他,但他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从荆州调到山东任东莱(今山东莱州)太守,路经昌邑县(今山东金乡西北)时,昌邑县令王密特来参见。王密是杨震在荆州时举荐的秀才,他为了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当天晚上趁夜深人稀,怀揣十斤黄金献给杨震。

不料杨震却批评他:“作为老相识,我比较了解你,你怎么却不了解我呢?”

王密连连道歉,收起金子辞别而回。

从此杨震拒金的这个故事一直被传为美谈。 如今商品竞争的激烈,使每一个做着发财梦的商人不得不绞尽脑汁,不至于沦落到破产的境地。于是,一些心术不正的人便不惜瞒天过海,坑蒙顾客。

在美国费城西区有两个挨得很近的廉价品商店,两个店的老板是死敌,一直进行着无休无止的价格战。“出售爱尔兰亚麻床单,甚至连有鹰一样眼睛的瑞伯女士都不能找出任何疵点,不信请问她:而价格却低得可笑,只需6美元50美分。”当一个橱窗出现了这样的手写告示时,两小时后,另一家橱窗就会出现这样的告示“瑞伯女士该配一副近视眼镜了,我的床单质量一流,只需5美元95美分。”而且,两店的老板常站在店外,尖声对骂,几乎每次都发展到拳脚相加。最后,总有一方的老板败下阵来,咒骂另一个是疯子,买他东西的顾客也是疯子。这时附近的每一个人都会拥人获胜的廉价品商店,将床单和枕套抢购一空。直到后来,两个廉价品商店各换了一位新老板,他们各自对两店前任老板的财产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有一天,他们发现两店之间有条秘密通道。并且在两店的楼上两个老板住过的套房中发现了一扇连接两套房子的门。后来才知道:这两个死对头原来是兄弟俩。所有的诅咒、谩骂、威胁以及一切相互间的人身攻击全是在演戏。一个微妙的邻里关系制造了所有的骗局,他们所卖的商品全是二流货。

兄弟俩为了赚钱,不惜天天施展苦肉计,手足相残,其手段确实高明,但终究只是小本经营的雕虫小技。只有经营者设身处地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以诚待客,以心换心,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诚实的企业形象,以此换来顾客对产品的信任和青睐,才是企业生财的长远之计。

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且又尚未建立的过程中,一些人利用经济生活尚未完全有序的空隙,合法或非法地获得了与其劳动付出不成比例的财富。这种经济发展中不能反映本质的“泡沫经济’’现象,再加上国有企业至今尚未完全理顺的分配机制等因素,就容易出现这样的误导;劳动未必是致富的可靠手段,才能未必是获取社会报酬的必要条件。于是社会上掀起新的读书无用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不断地发育、成熟和有序,社会的劳动报酬也将不断地趋于公正和合理,“一夜暴富”的梦想将越来越难以成为现实,使真正的能人能够通过合法手段富裕起来,实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重质,不以貌取

【儒家语录】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正言正说】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本质好就可以了,何必要讲究文彩装饰呢?”

天下之事,最难的莫过于识人辨人,即使是圣智如孔子,在这方面也曾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曾经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武城人,字子羽,他的年龄比孔子小三十九岁,求学到孔子门下,想侍奉孔子。

可是当时孔子拿眼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因为这个澹台灭明长相是十二万分的丑陋,不仅貌丑,而且他的体型也七扭八歪不端正。所以孔子当即断定,这个澹台灭明没什么大的出息,不过人家既然求上门来了,他想学什么那就随便教他点吧,但让他随在身边侍候,这就免了吧。

就这样,澹台灭明因为貌丑的原因,最终失去了侍奉孔子的机会,他在孔子这里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回去了。

但是离开孔子之后,澹台灭明却脚踏实地的切身实践孔子的仁德理念,他处事光明正大,不存偏私,宽谅别人因为人性的缺陷所带来的过失,却对自己的品德严格要求,不是为了公事的话,从来不登公卿大夫的门。他从南一直游历到长江,传授孔子的仁德思想,许多年轻人慕名而来,奉他为老师,向他悉心求教。而澹台灭明却要求自己更加严格,无论他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或是给予别人些什么,又或者是他离弃某一个人,愿意趋就某一个人,都是从堂堂的德政出发,达到了完美无缺的程度。

澹台灭明修心养性,传布仁德的名声,很快在四方诸候之间传开了,愿意追随他的门人弟子,超过了三百多人。

这就是“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来历。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是一代圣人孔子不小心犯下的错误,并因此而得到的教训。所以人们在对待人和事物的时候,不可仅仅盯住眼前的这么一点点表象,因为它只反映了这个人或者这件事的外在状态。人们要懂得美丽的白天鹅是从丑小鸭变来的,美丽的蝴蝶是从丑陋的蛹变来的,不要以貌取人,应该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对人和事从本质上进行分析、判断,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做出正确的、符合自己利益的决策,否则就要犯急功近利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