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要懂点心理学
5921000000007

第7章 向“同花顺”看齐——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心理学(1)

组织愿景与组织文化的关系

企业的本质是组织。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本书中提到的组织文化有时就是广义上的企业文化。在说组织文化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与之密切相关的组织愿景,那什么是愿景?

1.愿景就是一张名片

为了替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马丁·路德·金发表了着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演说中,他提出了着名的平等口号:

Do you have a dream· It is a dream deeply rooted in the American dream.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你有梦想吗?这是深深扎根于美国梦中的梦。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证自明:人人生而平等。)

“I have a dream”,这是马丁·路德·金的一个愿景。这个愿景不但感召了很多的美国黑人,同样感染了很多的美国白人,使他们投入到这场人权运动中。

可见,愿景有感染力。同样着名的愿景我们还记得很多,“非暴力不合作”是一个愿景,曾经盛传过的赫鲁晓夫的名言“共产主义就是土豆烧牛肉”,也是一种愿景式的表达。

怎样让一个愿景获得感染力呢?有以下三种操作方式:

第一,断言,就是要简短、明确、直指本质。

第二,重复,就是一遍一遍地说。当然,老说一样的没劲,要变着花样地重复。拿破仑说过一句话:最重要的修辞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重复。

第三,传播,指的是有技巧的传播,首先愿景必须富有画面感,才会有感染力,才能调动听众熟悉记忆中的某一种熟悉体验。什么是土豆烧牛肉?它“好吃”,这就是我们熟悉记忆中的一种熟悉体验。什么是画面感?“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冈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能并肩而坐亲如手足。”这就特别富有画面感。

断言、重复,是法国着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提出来的。传播,是催眠术心理学提出来的。催眠导语有两大要求,第一大要求是要有画面感,第二大要求是要调动熟悉记忆中的感官体验。“当你站在一片金黄色的沙滩上,温暖的海水轻轻地浮过你的脚面……”这催眠导语有画面感吧,能调动你记忆中熟悉的体验吧。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愿景获得感染力,就要注重这三种方式。

愿景可以感染很多人,有说明和名片的价值。很多着名的企业都有明确的愿景,比如麦当劳的:进军全球食品服务业;柯达的:只要是图片都是我们的业务;福特的:汽车要进入家庭;微软的:个人电脑进入家庭,放在每一张桌子上,使用微软的软件;等等。

假如一个人不知道微软这个组织,当他看到“个人电脑进入家庭,放在每一张桌子上,使用微软的软件”时,他就会知道微软是做软件的。因此,愿景能起到名片的作用,这就是愿景的价值。

2.组织文化是愿景的具体化

愿景是关于未来的,说明“我要做什么”。如果用愿景来感染别人,那就是告诉别人“我期待你们和我一起做什么”。愿景必须要具有感染力和凝聚力,才有存在的价值,不然就是空话。但是,愿景只说“要做什么”,并没有说“怎么做”,缺乏执行力。

组织文化和组织愿景有什么关系呢?组织愿景的落实就是组织文化。如果一个企业的愿景就是赚钱,但是赚多少钱、谁应该赚多少钱、该怎么赚钱、在赚钱的过程中有什么不许做的等都不明确的话,那么这个企业的愿景就不具体,是模糊的。

愿景需要落实,形成制度。比如柯达说“只要是图片都是我们的业务”,我们看到它在落实,开始是胶卷冲印,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出来后,又有了数码冲印。愿景要落实,可不能直接落实在行为上,落实在行为上的愿景不长久,因为它没有制度保障。

一个长久的愿景必须要落实在制度上,而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开端。一旦一个企业形成了自己愿景指导下的制度,它的企业文化的个性就会体现在制度上。

一个长久的愿景必须要落实在制度上,而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开端。

如果你是这个企业的员工,你就能体会到很多东西。企业的制度是鼓励你创新和冒险,还是鼓励你小心谨慎?是鼓励你大刀阔斧,还是要求你注意细节(比如上班必须打领带,衬衫必须没有褶皱等)?是要求结果取向,还是过程取向?还有人际取向、团队取向、进取、稳定等。

什么是团队取向?就是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分子,我们是集体主义的,不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这就是一种团队取向。因此,当制度开始执行时,企业中的每个人就会感受到一种文化氛围。

什么是优秀的组织文化

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给企业文化下了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愿景、理念、价值观、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表现为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同一行为的准则、习惯的沉淀、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文化素质。

杜拉克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很全面,罗列了一大堆名词,几乎沾边的都说了。正是因为什么都没落下,绝对正确,所以等于废话,这样的表述缺乏感染力和流通的力量。

组织行为学之父斯蒂芬·P·罗宾斯,给组织文化(指广义上的企业文化)下了一个定义: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一套意义共享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这个定义特抽象,他描绘的组织文化只有两个字是关键的,就是“体系”。原来,组织文化是一个体系。

组织文化有四个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执行层面和推广层面。

1.精神层面:多角度强化愿景

在精神层面上,愿景要是断言式的,简短、明确,然后我们把它落实在组织文化上。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组织文化”: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人民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

这是脍炙人口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原名《八路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军队组织的愿景,不但特别明确,而且始终一致、反复宣讲。

1927年秋收起义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愿景是“我们是工农群众的武装,要为工农群众打仗”,明确提出了要干什么。

到了1928年略有改变,但是承袭以前的愿景,毛泽东在给中央的报告上说:“红军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

1945年,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直到今天的和平年代,解放军的宗旨依然是“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愿景,83年承袭下来基本没变。

组织愿景是精神层面的,在执行层面和推广层面,“我们是人民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这两句直扣愿景。

现在,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却不然。

我给很多企业做EAP,经常参加它们的年会。有一次,我参加某企业的年会,董事长在上面宣讲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也就是企业的愿景:我们的企业就是勇于创新、高效执行,创新不是创造,而是创造出来,执行不是做,而是做大。我当时竖起了大拇指:“痛快,讲得真好。”

第二年,我又参加了这个企业的年会,董事长继续宣讲企业的愿景:理解的要执行,在执行的基础上创新,不理解的要马上执行,在执行当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创新。我一听,心想怎么和上一年不一样,企业愿景应该是始终统一的啊?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愿景从1927年到2010年始终是统一的啊,他怎么一年一变?

第三年,我又去参加了他们的年会,这回董事长一上台就说:创新不是让你不听话,但执行也不是让你简单地听话。台下的我很晕,而我发现员工们更晕,其中一个员工说:“董事长,那我是应该听话,还是不听话?”董事长瞪大眼睛:“大家都听得懂,你怎么就听不懂呢?”

这个董事长的愿景突出吗?不突出,而且三次年会就变了三次。

另外,有一家物流企业,在金融风暴的时候,企划人员经过计算,得出一个数,跟老总说:“今年我们的货物吞吐量是180万吨,您看行不行?”老总说:“180万吨?要300万吨!”

企划回头再仔细一算,还是算不出300万吨,又去找他们的老总:“现在金融风暴了,各地的商品吞吐量都减小,我们怎么能有300万吨呢?”老总一瞪眼,说了一句话:“怎么做不到,我认为物流企业的金秋来了,尤其是在铁路运力紧张的情况下,公路运输的金秋来了。”

第二年去这个企业的时候,发现在宣传企业文化的小册子上,赫然印着一排烫金大字:集中学习两个金秋。我就想,这企业文化是拍脑袋拍出来的,变化这么快?对此我很困惑。

这就是现在很多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状态。

另外,愿景要突出,要多角度强化。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它落实在了愿景上,“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宗旨突出愿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可见,成功的组织文化,在精神层面要多角度共同突出同一个愿景。

成功的组织文化,在精神层面要多角度共同突出同一个愿景。

下面是某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信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企业宗旨:一切为了客户需求,竭诚追求完美一流

企业观念意识:我与xx共命运

企业理想:创世界名牌,建国际化大型集团

企业精神:自强自立,爱厂敬业,开拓进取,协作奉献

企业作风:讲真话、办实事、快捷、高效

企业战略奋斗目标:国内争第一,世界创名牌

企业经营方针:企业规模化、多元化、集团化

我们发现,它就像罗列口号一样,信念和宗旨不一致,宗旨和理想不一致,理想和精神不一致……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在精神层面的各个方面都不一致。

其实,现在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这样,愿景没有重点突出,没有多角度强化。这种情况用麻将术语来形容就叫“十三不靠”。

2.制度层面:严格遵循愿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文化,在制度层面严格遵循愿景。

它的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这严格遵循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愿景。

它的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除了“不虐待俘虏”好像和群众和老百姓没什么关系外,前七项都严格地遵循“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愿景。

组织文化在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不割裂,是一个难点。很多企业的愿景和制度是脱离的。有些企业在企业建立之后,先是建立制度,等制度很完善了,忽然有一天发现有一种东西叫管理学,为了赶一赶时髦,也弄一个企业文化。于是,我们发现企业的制度不体现它的文化,不体现它的愿景,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是两张皮,看不出它们有什么联系。

另外,在制度层面,组织文化简洁、通俗,会优于全面、细致。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严明的纪律条令,一万九千多字。这么详尽,老百姓记得住吗?士兵能够记得很清晰而自我督促吗?如果不容易记住,流传起来就很困难。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纪律条令虽然很详尽很严明,但是体现在制度上,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全中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的都是这一套简洁的制度,不管在哪儿,都是一个集体,这样就增强了凝聚力。所有的老百姓,不管在哪一个角落,只要看见中国人民解放军,都能监督他们。

为什么能监督他们?因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老百姓也记得住。这种监督本身就是一种流传,具有推广功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士兵能记住,老百姓能记住,甚至连俘虏也能记住,这就是简洁的价值。

在电视剧《地下交通站》中,日本侵略者想打入八路军内部,于是挑了一些伪军和日本军人,让一个曾经被八路军俘虏过的伪军甲(由梁天饰演),对他们进行训练,让他们了解八路军,好顺利打入八路军内部。

伪军甲:“下面我就给你们讲讲八路的军纪,一共有三条……”

伪军乙:“就三条,还真不多。”

伪军甲:“这第一,要一切行动听指挥。”

伪军乙:“啥叫一切行动啊?”

伪军甲:“这一切行动就是一切行动嘛,就是行军打仗,那就不用说了。吃喝拉撒睡,那都得听指挥。这第二条,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伪军乙:“什么是群众啊?”

伪军甲:“群众就是老百姓,比如咱们到了老百姓的家里边儿了,不能拿老百姓的一根针一条线。”

伪军乙:“这条好办,没事儿拿人家针线干吗,要拿也得拿钱哪。”

大家都一哄而笑。

日军甲:“抓鸡的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