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论语原解
5929700000057

第57章 阳货第十七 君子的羞耻问题(4)

【说明】博奕也要有勇敢精神,子路本身是个尚勇的人,而且子路也瞧不起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所以子路紧接着孔子的话来问孔子。对自己较心爱的弟子,孔子不能不回答,所以孔子答复子路,不论是君子还是小人,在这个人与人相处的社会中,最首要的就是要寻求最佳的行事方式。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很多行事方式,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最佳的,也就是最好的方式。光凭勇敢是不行的,勇敢只是一个人面对敌人、面对对手时不畏惧的一种精神,一种方式,如果没有智慧的指导,这种勇敢精神就会失去目的,从而造成混乱。也就如同《宪问》第三十四节所说的一样,“以德报怨”不是最佳的行事方式,“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才是最佳的行事方式。而小人的行事方式是“以怨报德”,也就等同于盗贼了。

24.君子有羞耻之心吗?

【原文】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译文】子贡说:“君子亦有羞耻之心吗?”孔子说:“有羞耻之心。羞耻于说别人的坏话,羞耻于处在下位而诽谤地位在他之上者,羞耻于自以为勇敢却不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者,羞耻于自以为果断决然而顽固不通者。”

孔子接着问:“子贡你也有羞耻之心吗?”子贡回答说:“我羞耻于抄袭别人的东西还自以为聪明的人,羞耻于不谦逊却自以为勇敢的人,羞耻于攻击和揭发别人还自以为公正正直的人。”

【说明】子路问了勇,子贡接着问勇的另一面,即羞耻。有些人因为耻于某些事情而不为,从表面上来看就是不勇,所以子贡来问这个问题。从前面所有的论述来看,君子就应该是胸怀磊落光明正大的人,那为什么君子还有些事情不去做呢?是不敢去做还是耻于去做?这就引出了君子是否有羞耻之心的问题。孔子说君子也有羞耻之心的,君子耻于说别人的坏话,这不是不敢说,而是不愿意说,某个人做了不好的事情或是错误的事情,当面批评他一下也就是了,何必要背后说人呢?如果是诽谤地位在他之上者,那就更不对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己的地位居下,因此对上级的各种事务不了解。不了解而去诽谤,就很容易犯错误,所以君子耻于这样做。自以为勇敢却不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好勇斗狠,自以为果断决然而顽固不通,听不得反面意见,这些都很容易使人犯错误,所以君子耻于这样做。

孔子在表述了自己的思想后反问子贡,你有没有羞耻之心呢?当然有,其实任何人都有羞耻之心,只不过不一样而已。子贡的羞耻之心就在于:耻于抄袭别人的东西还自以为聪明,羞耻于不谦逊却自以为勇敢,羞耻于攻击和揭发别人还自以为公正正直。这师生两人的对话,根本就在于说明阳货、公山弗扰、佛肸等这些窃国、窃位者是没有羞耻心的,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他们可以“无所不至矣”。而君子正因为有了羞耻之心,所以有些事情便不愿意去做,表面上就显得软弱了点,不勇了。

25.学习而且经常调节自己

【原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文】孔子说:“只有女孩子和小人是很难养育的。亲近他们则他们不谦逊,远离他们则他们要怨恨。”

【说明】君子有羞耻之心,而女孩子与小人有没有羞耻之心呢?首先我们要弄懂“女子”这个词,自汉至宋再到今天,两千多年来,这个词都是被解释为女人之意。我们知道,古人是在石上、龟甲骨头上、竹片上刻字成文的,或是在青铜鼎上铸字成文的,每个字的书写都很困难,因此古人用字极为简约,因此大部分是用字不用词。在所有古籍中,女子一词均是指未婚的小女孩,如在《公冶长》第一、二节中有以其子妻之,以其兄之子妻之这两件事,在《易·屯·六二》:“屯如,亶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在《孟子·滕文公下》有“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这些都是明确指出“女子”即是未婚的女孩子之意。那么,为什么未婚的女孩子很难养育呢?自汉至今的儒学家们都没有搞清楚,都认为是女人很难养育,这是“男尊女卑”思想的体现,也是对女性的一种侮辱;而如果我们到现在还要继承自汉至今的儒学家们的思想的话,不仅仅是对女性的侮辱了,也是对孔子的侮辱了。现代心理学给出了答案:少年人血气尚未稳定,身体发育还没有成熟,但青春期已经萌发,性激素的分泌影响了脑垂体功能,使兴奋与抑制过程重新变得不平衡,对异性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朦朦胧胧的渴望。但此时精力充沛,对生活的各方面都喜欢探索,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反省思维出现;思想带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想象力更加丰富,会出现自我中心主义,看问题易钻牛角尖,易激动,带有较强的冲动性,不善于自制等。而女性少年较之于男性少年,由于对月经初潮的认识不清楚,或有不正确的态度,都会使她突然变得更加心情暴躁、爱发脾气、憎恨男性、敏感多疑,或变得抑郁自卑、多愁善感等。《第二性——女人》(法西蒙·波娃著)一书指出:“青春期之来临改变了少女的身体。它比前脆弱,女性器官易受伤,而作用精微;她那陌生而麻烦的乳房是种负担,在剧烈运动时总痛苦地上下颤抖,提醒她它们之存在。自此到将来,她的精力、耐力与敏捷将低劣于男人。她的荷尔蒙之不匀称,造成了神经上与血管上的不定性。月经是痛苦的:头痛、疲乏、腹痛使日常生活变得令人沮丧,难以忍受;心理上的问题常常发生:神经质而易怒,一个女人可能陷入半疯状态;末端神经与自主神经不再能完全控制;循环系之困难与某种自身之中毒使身体变得象个介于女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象一团笼罩她的火雾,使她窒息,使她断绝。整个宇宙,经由这一团抱怨的、被动的肉体来领会,则变得沉重不堪负荷。负着重担,被淹覆着,她不再认识自己,因为她对世界一切变成了陌生人。”还有许多心理学书籍都描述了少女月经前后的巨大变化,因此,根据现代心理学分析,少年时期的女孩子性格是多变的,令人难以捉摸的。孔子虽然没有就这个问题谈得很深,但他确实懂得少女性格的变化,所以他将少女与小人并列,认为他们是很难养育的。之所以难以养育,就是亲近他们之后,他们就会肆无忌惮,不谦逊、不礼貌、不知轻重缓急、不知尊卑上下。而如果不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抱怨,怨天尤人,还会由此而产生憎恨。所以《论语》第一篇第一句话开张明义就是“学而时习之”,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少年男女,学习而且经常调节自己,也就会获得愉悦了。

26.羞耻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原文】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纪到了四十岁而见到有羞耻之心,穷尽它也就是了。”

【说明】少女之难养,在于她们不知轻重缓急、不知尊卑上下,不懂得世事,那么,一个人活到了四十岁,也就应该是“四十而不惑”了,不惑之人也就是很有生活和生产经验的人。既然有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经验,如果再见到自己有羞耻之心,怎么办呢?退避三舍呢还是勇敢面对呢?在第二十四节中,孔子详述了君子的羞耻问题,羞耻于说别人的坏话,羞耻于处在下位而诽谤地位在他之上者,羞耻于自以为勇敢却不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者,羞耻于自以为果断决然而顽固不通者。那么,羞耻于之后又该怎么办呢,孔子亦没有说。所以,本节是孔子对全篇的一个结论。也就是说,对阳货、公山弗扰、佛肸等这些窃国、窃位者,难养的小人们,孔子耻于与他们为伍,耻于与他们共事。但并不仅仅是羞耻于就完事了,孔子最后说,穷尽它也就是了。这里所谓的“穷尽”,也就是要求学生们一定要彻底认清楚这种小人的嘴脸,不要上当受骗,不要被所谓的“乡愿”蒙蔽,不要被所谓的“道听途说”蒙蔽,亦不要被所谓的“狂、矜、愚”蒙蔽,亦不要被所谓的“紫色”、“郑声”蒙蔽,尤其是不要被“巧言令色”蒙蔽。一旦羞耻于……,穷尽它也就是了。因为如果不穷尽它,它就会蒙蔽住你的心灵,你的理智,你的眼睛。那怎么样穷尽它们呢?还是那句话:学习而且经常调节自己,也就会获得愉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