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意英雄谱(第一季)
5935800000008

第8章 高晓攀:80后的潮相声(2)

2009年那段时间,很多人都在找我拍戏、主持,但是那个时候我觉得很多东西都需要尝试,于是我要去做,做完了以后再带领大家去做。后来,我发现这不是我的人生轨迹,我还是应该说好相声。在2010年,我基本上每天都在剧场里演出,跟大家一起承担,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嘻哈包袱铺到了上海以后,在开发布会时,很多记者问了我一个问题:“什么是相声?你们做相声为了什么?就算你火了也比不过郭德纲、周立波,钱挣得也没有别人多,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后来,我在嘻哈包袱铺专场那天说了一句话:“我可能没有郭德纲、周立波火,但是嘻哈包袱铺每一位演员会很真诚地说好每段相声,我们会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现场调动到最好的气氛。嘻哈包袱铺最重要的就是每一个演员都很真诚。”

前些日子,很多观众问我怎么老不在剧场,我说没办法,因为我天天在公司办公,很多事要去处理。毕竟我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演员,还有一个是商人。作为演员,我一定会比任何人都投入;作为老板,我需要有原则、有态度,要去得罪很多的人。这是最痛苦的,但是你选择在聚光灯下的时候,就要选择承受那种阴影。

我不爱应酬,不爱玩,生活闲下来就爱买书,看书。我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所以说嘻哈包袱铺跟别的相声团体不一样,也没有可比性,我也不愿意去比。我们剧场上座率每天都达到80%,周五、周六、周日买不到票,做专场时也买不到票,我们的观众很多。做生意不能自欺欺人,自欺欺人被人欺。有的人适合当主持人,有的人适合去拍戏,而晓攀传媒更像一个经纪公司,要带领大家共同进步。

既不向左,也不向右

相声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是民间艺术,就一直靠接地气活着。一直以来,相声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也因此难免落入俗与雅的纷争。相声,是趋向阳春白雪,还是继续贴近百姓,高晓攀有着他自己的理解。

我曾经给姜昆老师写过14页的长信,在信里说了相声界的现状及问题。我觉得小剧场的生存、发展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小剧场里的演员现在已经变成主流了,你去天津就能发现,听我们的人远远比听那些主流演员的人多。

如果说以商业价值来衡量的话,我们这些演员可能比那些明星大腕儿更具有票房号召力。他们一听到高晓攀就愿意去花钱买票,可一听哪个大腕,可能未必愿意去花钱买票。

我曾经参加过一档让大家看到什么是专业的节目。首先,专业团体的演员未必有业余团体的演员火;其次,以艺术来衡量的话,在小剧场的演员,每天要演出,每天要生存,如果包袱抖不响,观众不爱看就没办法在这个团体混,他的业务应该比那些专业团体的人更加精湛,更具市场号召力。

所以,我觉得以职业与非职业区分是最准确的。说相声第一件事是解放思想,有的相声演员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一等,这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平台本来就不好,所以相声需要大改革。虽然我高晓攀没这个能力,但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我觉得曲协应该每年搞一个小剧场相声节,甭管他们说得好与坏,应该把这些人聚在一块儿,搞一个这样的演出。让这些人能够在电视上露脸,能够在电台录音,然后能有媒体大量报道的机会。

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发展相声微博,我认为,唱歌、电影、话剧都有自己的微博营销策略,而相声就没有,相声行业这样能不死吗?所以我想尽一切办法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如果相声还是这种保守的思想一定会死。有一个观众跟我说,相声是小众艺术。我不认同这一观点,相声应该是大众艺术,因为大家都说普通话,都说这些语言,相声怎么就成了小众艺术?大概是我们这些从业者有问题吧。

让艺术的生命力像河流一样

高晓攀并不想拒绝资本,可他很明白,和资本相比,更重要的还是要把相声作为自己的生存能力。

起初有人给我投资,希望一起做嘻哈包袱铺,可我拒绝了,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大家都在问:高晓攀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说就是说好相声。如果这个时代不给我机会让我去说好相声,我就自己创造机会。

虽然我与赵本山老师、郭德纲老师的艺术功底还有些差距,但我与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我们都很爱这个行业,对这个行业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我觉得嘻哈包袱铺还没到拿投资的时候。我还没想好拿了投资以后怎么去花,如果没有做到就属于骗钱了,这个钱应该花在刀刃上。当然了,如果文艺创意基金愿意扶持的话,我们也愿意接纳。

可嘻哈包袱铺跟本山传媒、德云社不能相提并论,嘻哈包袱铺应该在乱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在生存中寻求本质。也就是说,我们的追求还是说什么样的相声,怎样说相声。

我觉得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在这个社会当中是最不受尊重的。我开玩笑说,首先是大导演,之后还有影视明星、歌手、知名主持人,再次还有各种选秀出来的明星,我们好像早已排在他们的后面了。不管是京剧还是相声,即使你是特别大的腕儿,跟同级别的其他明星比还是弱。我们说相声的,除了郭德纲,所有从业者的粉丝加一块儿,还不如一个选秀出来的歌手粉丝多。于是,很多人会越来越不愿从事这个行业,何谈继承与发展?

小剧场现在处于一片混乱当中,尤其是相声小剧场。混乱有几种,最主要的就是价格战,恶性竞争。我特别支持先有市场后有艺术,谈艺术也是需要钱的,就像本山传媒。其实本山传媒特别简单,他们是靠实业带动的,它通过对艺人的投资,最后变成艺术型的投资公司、艺术型的传媒集团。它的链条也是良性的、健康的,它的剧场、演员、影视剧、本山艺术学院等等,都是一个良性的经济链条。

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些小剧场的相声团队不要成为团购的牺牲品。29元钱买张票还送一碗奶,甚至在天津出现了9元钱两张票,这样相声会越来越不值钱,从业者也会不努力付出,最终方便了所谓的商业操纵者。

很多演员也过于浮躁,在台上胡说八道,这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从事艺术行业也是要填饱肚子的,可是现在好的平台越来越少,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所以大家就不会去考虑艺术,而是先考虑生存了。我发表了几篇文章表达了这一想法,业内很多人给我打电话,跟我认真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我说得很在理。

小剧场的整合也很重要。我们在中国曲艺家协会做一个登记,可能大家会说这是被招安,我觉得不是。登记了以后,可以让曲协用它特殊的资源和背景成立一家相声顾问团,这个顾问团具有权威性,可以定期对从业者进行辅导。

很多人在说要成立一个北京相声改进小组,我觉得这不太可能。当年的北京相声改编小组是为了进化语言,重新推出节目。而现在我们这些创新没有任何的方向性,台上台下乱跑不是相声,相声本质是靠语言去打动观众。所以我在顾问团里说,因为有郭德纲的席位权威,不管是商业还是艺术,他都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没有必要不承认别人的成绩,而且我相信郭老师也愿意去做这样的事,只不过我们没给这样的平台、这样的机会罢了。

我小时候特喜欢周星驰,后来我学了相声。现在我也很喜欢电影,我们家有一面墙全都是书,还有一面墙全都是DVD。我问很多年轻相声演员,谁知道巴斯特·基顿?我们都在搞喜剧,如果大家都不知道喜剧的本质,那怎么去搞好喜剧?我们不是骗人钱了吗?

我很喜欢卓别林的那段话:喜剧就是拿显微镜看这个世界,悲剧就是拿放大镜看这个世界。我觉得这话说得特别在理,如果你认认真真去研究周星驰的表演就会发现,周星驰的表演比任何人都慢半拍,要给他足够的反应时间。作为一个从业者,如果你注意不到这个细节,你怎么去完善表演?

其实从业第一天我就想出名,就想挣钱。可什么是成功呢?我觉得就是当你坚持不住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就成功了。我参加过很多节目,都对年轻人说,先有世界观,再有方法论,我们要先确定理想再去寻找方法。比如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相声演员,就要去学一些相关的知识,等了解了很多的时候,就会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能力了。

我一直对我的队友们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大家可以离开去别的公司,而我们这些演员如果不说相声了,是很悲哀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在这个公司尽最大的努力去完善自己的演艺事业。我写了几万字的商业计划书,最后说到,我们的现在就是在书写相声的历史。

现在的文化创意很多都被那些有背景、有实力的话剧圈走了,而我们如果不把钱花到刀刃上的话,我们很难进步。

我希望文化创意基金能够重视嘻哈包袱铺,给我们这些团体一些合作的机会。多鼓励我们这些民营团体,我们真的很优秀。我也希望文化创意产业能对相声、曲艺以及民族的传统多下一些功夫,我不想等若干年后中国的文化市场上只有西方传来的艺术,而没有本土的文化,那将是巨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