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分钟识破他人心理
5948700000019

第19章 透过言行举止识人心(2)

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好话都是善意的,在好话背后很可能包含着功利之心。当一个人向对方不停地说好话时,如果对方已经识破他的企图,最好不要黑着脸当面揭穿,而是暗示他死了这条心,否则只会招来一个仇家,最终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一般而言,要识别好话的背后是否有阴谋,只需注意以下几点即可。

看他所做的事是否与他所说的好话相符。如果一个人只是在你面前说你很棒,很钦佩你的能力,而他平时根本不真心向你学习,甚至对你提出的好建议熟视无睹,这就证明他对你只是虚伪地奉承,并非出自真心。

看他说话做事的目的是否对他个人有某种利益。人都有自私的本性,可是一个人如果处处都为自己打算,丝毫不顾虑别人的立场,他说的好话就需要好好识别。

看他所说的好话是否伤及其他的人。有些阿谀奉承之徒,不仅要博取对方的欢心,还要借机打击其他人。此时,人们万万不可轻易地接受他的美言,应当加以鉴别,了解他的真实意图。

看他是否只说动听的话。动听的话虽然可以让人心里很舒服,但是对人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上帮助,甚至可能为害于人。倾听者应该主动请他说些不动听的话,例如对自己有哪些不满,或让他指出倾听者的缺点,借此你了解他的目的。

看他说的好话是否会对他人的事业造成某种损害。心怀叵测的小人行阿谀谄媚之事,必然会露出狐狸尾巴,必然会对别人有某种要求。此时,人们要见机行事,分析他的要求是否会对自己的事业造成损害。

总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对那些损人利己、以私害公的阿谀奉承之徒,最好避而远之,不去招惹为妙。

说话幽默也能洞察人心

幽默是聪明和智慧的体现,它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幽默的语言能使社交气氛轻松、融洽,使人笑逐颜开,疲劳顿消。

一天,在公共汽车上,上班的人们拼命地挤上挤下,任凭售票员“不要挤”的喊声扯破嗓子也无济于事,因拥挤而爆发的争吵时有发生。忽然,人群中一个小伙子嚷道:“别挤了,再挤我就变成相片啦。”听到这句话,车厢里立刻爆发出一阵欢乐的笑声,人们马上便把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此时,幽默便很好地调解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其实每个人都是具有幽默感的,只是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并且受到时间、空间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当一个人将他的幽默感表现出来时,他的性格也就显示出来了。因此通过观察人们的幽默的表现形式,有助于更好地观察和了解一个人。

常用幽默话语来打破某一个僵局的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强,反应快,多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注意与认可。因为出色的表现,他们常常会成为受人关注的对象,这恰恰迎合了他们的心理。

常常用幽默的方式来挖苦别人的人,大多心胸比较狭窄,有强烈的嫉妒心理,有时甚至做出一些落井下石的事情,最擅长做的事就是挑剔和嘲讽他人、算计他人,而自己从未真正地开心过。他们有较强的自卑心理,生活态度较消极,常常进行自我否定。

善于运用自嘲式幽默的人具有一定的勇气,敢于进行自我嘲讽,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他们的心胸大多比较宽阔,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能够经常地反省自己,寻找自身的错误,努力进行改正。他们的这种气质很容易让他人对之产生一种敬佩之情,他们的人际关系也因此比较好。

常用幽默的方式嘲笑、讽刺他人的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机智、风趣,有很强的观察力,能够关心和体谅他人,但实际上他们很自私,总是非常小心和谨慎,凡事总是要比别人快一步;报复心极其强烈,有谁伤害过自己,一定会想方设法让对方付出代价;当他人取得了成就的时候,则会故意贬低。

喜欢制造一些恶作剧似的幽默的人大多是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人,他们积极乐观,即使遇到压力,自己也会想办法排解。他们生性自然随便,不喜欢受到拘束,爱和人开玩笑,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愉悦,同时也将快乐带给他人。

有些人为了向他人表现自己的幽默感,常常会事先准备一些幽默,然后在许多不同的场合不厌其烦地说给别人听。这类人的生活态度比较严肃、拘谨,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但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从打招呼观察人的性格

“亲密之间也需要礼貌”,连父子之间也需要礼貌。常听到人们这样说“稻穗愈成熟会下垂”,意思是说成功者非常有礼貌,与别人打招呼的方法也非常高明。在现实生活中,打招呼的方式因人而异,从打招呼和应答的方式中可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人们的性格。

打招呼时双方之间的距离可以显示双方心理上的距离。在相互打招呼的时候,观察对方与自己之间所保持的距离,就可以洞察出对方的心理状态。比如对方在打招呼的时候故意后退两三步,也许他自己认为这是一种礼貌谦虚的表示,但这种小动作往往会被人误解为冷漠的表现,以致双方难以开怀畅谈。事实上,这种有意拉长距离的行为一般可视为警戒心、谦虚、顾忌等情感的表现。如果在打招呼时下意识地保持距离,会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气氛,而使对方的心理状态处于劣势。

一面注视对方的眼睛、一面点头打招呼的人,除了对对方怀有戒心外,还具有想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的欲望。有些人在打招呼时,会一直凝视着对方的眼睛,同时点头打招呼,其心理只不过是想利用打招呼来推测对方的心理状态,并企图显示出自己比对方优越。若在这种有这种心态的人前暴露自己的缺点,则会被对方瞧不起,因此不能操之过急,而应采取长时间接近法。此外,要想和这种人接近,还应特别注意诚意。

不看对方的眼睛打招呼,大都有自卑感。如果注视对方的眼睛打招呼,但对方却不应答,而是目光闪烁,或逃避他的目光,这时须抑制自己,以平常心态对待。你要知道这并不是对方看不起人,因为对方实在是因为胆小拘谨,或有强烈的自卑感。只有了解了这一点,双方才能平等相处并互相了解。

初次见面就很随便地与人打招呼的人,是想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势态。有的人认为这样的人很轻浮,缺乏社交常识,其实这种人只是很寂寞,非常希望与别人接近。此外,遇到“见面熟”的男性,女性要特别小心,切勿使这种男性有机可乘。因为这种男性大多性情懦弱,迷恋女性,不太珍视感情,且游手好闲。

虽然经常见面,还是千篇一律地打招呼的人,是自我防卫、表里不一的人。比如有些人曾经在一起喝过无数次酒,并且经常一道工作,一道玩,却还是千篇一律地打招呼,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自我防卫的性格,很难与人倾心相交。

打招呼的方式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招呼用语”同样也可以揭示人的性格。路易斯维尔大学心理学家斯坦利·弗拉杰博士声称,从一个人最经常使用的招呼用语便可揭示出说话者的性格特征。

“你好。”常用这种招呼用语的人头脑冷静得近乎于保守,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自控能力强,不喜欢大惊小怪,深得朋友们的信赖。

“喂!”常用这种招呼用语的人性情活泼,精力充沛,渴望受人倾慕,直率坦白,思维敏捷,富于创造性,具有良好的幽默感,并善于听取不同的见解。

“嗨!”常用这种招呼用语的人腼腆害羞,多愁善感,极易陷入为难的境地,经常由于担心出错而不敢去做新的尝试。有时也很热情,讨人喜爱,跟家里人或知心朋友在一块时尤其如此;晚上宁肯同家人待在家中,也不愿外出消磨时光。

“过来呀!”常用这种招呼用语的人办事果断,乐于与他人共享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好冒险,不过能及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看到你真高兴。”常用这种招呼用语的人性格开朗,待人热情、谦逊,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不是袖手旁观。这类人是十足的乐观主义者,常常沉迷于幻想,容易感情用事。

“有啥新鲜事?”经常使用这种招呼用语的人雄心勃勃,凡事都爱刨根问底,弄个究竟,热衷于追求物质享受并为此不遗余力;办事计划周密,有条不紊;遇事时宁愿洗耳恭听,而不随便表态。

“你怎么样?”习惯使用这种招呼用语的人喜欢抛头露面,利用各种机会出风头,惹人注意;行动之前,喜欢反复考虑,不轻易采取行动;一旦接受了一项任务,就会全力以赴地投身其中,不圆满完成决不罢休。

从细节看人的品质德行

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练就了慧眼的人可以通过对一个人行为细节的明察秋毫而对这人的品行了然于胸。人的一生是由隐藏在外表下面的几乎不被人注意细节构成的,通过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德行。

一次小欣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家雇佣了一个保姆,保姆有些年迈,行动不很便利。

小欣坐在客厅里喝茶,朋友笑盈盈地忙前忙后,端庄秀美的身影穿梭于厨房与客厅间。小欣是第一次到朋友家里做客,也是第一次脱离了社交场合见她。她陪小欣聊天时,不停地指挥那个老保姆干这干那。老保姆忙前忙后,一脸谄媚和惶恐。临别时,战事却突然爆发了。小欣见到了另外一种场面和另外一种刺耳的声音:朋友端坐在餐台前厉声斥责那个老保姆,只因为她的玻璃餐台的台面上被水果弄脏,而老保姆没有按她说的用牙膏去擦洗。老保姆战战兢兢地从卫生间拿出一筒牙膏,却不小心碰倒了水盆,水漫地面,老保姆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半天没爬起来。而她朋友却连眼皮都没动一下,一转脸,立即堆满了笑意对小欣道歉。

小欣的心一瞬间冷到极点。从那以后,小欣再也没见过那位朋友,在内心里,小欣已经不拿她当朋友了。

人性的低下和高贵在细节上都能看得出来,无论人们如何掩饰,无论受过的教育高与低,也无论社会地位贵与贱,生活中的细节都会在有意无意之中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木木家的小保姆因嫁人离开后,木木每周都要找小时工来打扫房间。市面上的价格是每小时7元钱,但木木每次都是给10元,若是擦玻璃或者干些重活,木木就会给得更多些。她还经常把一些衣服、鞋子、帽子、围巾等送给她们,为了不伤害别人的尊严和面子,每次送东西的时候木木都小心翼翼,生怕人家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