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企业力量:罗苏与兴发产品传奇
5959600000028

第28章 “兴发现象”与“名牌战略”(3)

那么,名牌和品牌,它的力量在哪里?对品牌、资产的内涵,以前有一些误解,所以出现有些企业用几个亿竞标中央台的一个广告,这样名牌就树立起来了?结果不能实现。我们要加深对失误的认识,才能端正指导思想。名牌的力量在于以顾客对产品的认知为最终基础,关键产品的质量满足顾客的程度。在这个基础上,它还有一个心理上的东西,叫做品牌联想,品牌不仅代表一个产品,而且代表了一种生产,一种生活方式。由对品牌的认知导致了一种感知,不是实际的力量,而是堆积在心里的一种感觉,从这种品牌的特别感觉到充实和满足。由于这种认知,构成了品牌的安全度。

怎样才能把品牌建立起来呢!一个方面,品牌的基础还是用产品的质量去实现,它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需要,这是它的基础。兴发的产品在“质”的方面是过硬的,正如董事长罗苏说的,一场台风使兴发出名。1992年,汕头的一场台风,当其他铝型材制作的窗户被台风无情刮倒,惟有“兴发牌”铝型材制作的产品岿然不动时,就是对“兴发”铝型材做了最好的鉴定。为什么有些企业扔了很多钱去建一个品牌,但品牌仍难以建立呢?因为它没有什么基础,如果只有宣传、广告,而没有产品的质量,没有服务的满意度,这个企业是不能持久的。还有另一个方面,现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过去的人时间比较充裕,所以有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大家对产品可以互相品评。现在的时代一方面是信息爆炸,另一方面是时间紧张,要把产品的质量以及满足顾客的程度,以适当的方法传递到顾客那里,加入wto以后,广告或各种各样的宣传和品牌管理要跟上。

古话说一个人好。叫文质彬彬, “质”是说他的内在性, “文”是说他的外在性。两者相辅相成。把它套用到产品上,同样在理。如果只有“文”没有“质”,只登广告,而没有质量,是不行的。 “文”是在“质”的基础上锦上添花的,两者要相互补充,要把两项工作联系起来做。现在兴发“质”的方面是没有说的, “文”的方面,必须把信息传播到更多的可能的顾客那里去,转向品牌经营,就是有好的产品,有好的服务质量,有好的口碑,然后集中起来,通过一定的经营技术,传达到顾客和可能的顾客那里。过去中国产品出现比较大的毛病,一方面是“文”的问题,品牌连锁的扩张方面做得不够。但主要毛病还是忽略了“质”的基础,你光在广告上做文章,怎么能做得好呢?

吴教授以形容人的“文质彬彬”。来比喻产品的“名与实”、 “内与外”完美一致,以达成好的口碑和好的质量,从而建立起有影响力的品牌,这一提法让人觉得新颖、生动、富有感染力。过后,大沥镇有个企业家回味吴教授这一独创的见解时,这样评价说。这次没有自来,光是“文质彬彬”四个字,就够我们咀嚼一辈子。

怎样才能创出名牌呢?企业、政府和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这非常关键,吴教授用“三驾马车共助品牌战”作了全面的诠释——

要把品牌做好,不仅仅是企业自己做好,不是简单地确立形象的问题,企业、政府和社会要齐心协力。

企业要适应顾客的需要,制定和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要有顾客喜欢的品牌,通过全面地改善企业,把企业做好。同时还有品牌管理的问题,也就是品牌战略,这就需要全面地改善企业。首先是企业制度,根据不同的企业形式,利用不同的制度,使企业中所有者、管理者和一般职工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二是经营战略,包括品牌战略,每一个企业都是不同的,要选好自己的经营战略,多一些不同的设想,仔细地选择,以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三是科学地管理。四是注重激励机制,制定一套具有激励兼容性的机制。把所有的制度、管理达到一个最大满足顾客的目标。

政府需要名牌战略,一个地区如果没有一系列的名牌,不能算是经济实力强的地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好的品牌,不能算是好的企业。问题是政府如何使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过去一个失败的例子是中了中央台标王的某酒厂。企业本身没有这种实力,只是依靠政府的支持。政府很热心,想出当地的品牌.但是没有达到目的。名牌的认知是消费者。在名牌上不能只是政府用政策、计划,还要根据市场的力量。政府可以在市场环境的改善上下功夫,市场规则的执行是要依靠政府,政府为企业搭起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有一些事情是政府可以做的,在企业的批量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市场不可能自发地去完成,政府就要发挥作用。在一些产品还处在孵化时期。在国外是商业行为,由企业来完成这个时期。在我国,政府可以提供条件孵化企业,但不能长期由政府来投资。是不是名牌要由市场来验证,市场经济已在经济上奖励了名牌,而不是由政府来评定名牌。

动员各类社会组织来帮助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商会,它是企业、企业家自治组织,组织起来自我教育、监督。除了商会.还有“生产力中心”、 “辅导站”等组织,这些都能在企业的技术、法律等方面提供帮助。

两个钟头侃侃而谈,年届72岁的吴老却没有半点倦意,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致。吴老向来是这样,在“传经布道”的时候,总是“挥斥方遒”,愈说愈有劲,这和平日沉实笃定的儒雅风范有很大的区别。

在接下来的记者提问中,吴教授一一作了精到的回答,其中,有记者问到了这么一个有关主题的问题——

“兴发现象”的核心是什么?如何看待它?又如何评价南海的民营经济?

吴敬琏:“兴发现象”是南海几万个民营企业的代表,它的核心是民营企业不在于大,而在于专、在于特、在于优,在此基础上,实现高效率。

南海是个强势的经济县,强就强在它的民营经济和发展壮大。今后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仍然是重要角色。除关系到国家安全的行业,公益性行业、天然垄断行业、重要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的重点企业之外,都应该是民营企业唱主角的舞台。因为国有企业没有市场充分的适应力和应变力。

随后,几位与会的专家学者,结合“兴发现象”对实施名牌战略展开了讲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认为——

“兴发”体现了民营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民营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体经济,这是市场转换中的一个必然现象; “兴发”的成功,在于它在创品牌方面下了功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的结果。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超.结合兴发创品牌的实际,提出“技术创新”之路来建立自己的品牌,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兴发”的成功之处在于坚持“技术创新”。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兴发”能做大做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兴发”有自己的研发基地,每年拿出销售总额的3%来用在研发方面,从这个投入来看, “兴发”已能保证企业每年均做到“有所创新”,这个数字实际上已达到国际标准了。如果能达到销售总额的5%至10%,则能保持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 “兴发”应该保持这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树立国际竞争意识,融人国际竞争之中。

话题十分热烈,与会众多专家争着发言,原计划五时半结束的研讨会被延长到晚上六时半,显然,大家对“兴发现象”的探讨意犹未尽。从广州赶来听讲的某电子公司老总对记者说:“能在兴发公司现场听到这么高水平的研讨会,我相信,对兴发对我们大家,都很有教益,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来对了。”

罗苏过后对笔者说:通过这次“兴发现象”与南海名牌发展战略的研讨会,促使我们对兴发创业作一次整体的回顾和展望,肯定了成绩。也找出了不足,给兴发的精神和物质都带来一次巨大的推动。 从此. “兴发现象”,即兴发坚持“技术创新”, “不在于大,而在于专、在于特、在于优,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高效率”,从而达到长盛不衰。这一被学者专家们看作是民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具有代表性的“现象”,很快通过各种媒体传达开去。“兴发现象”随后被作为一种经济建设模式,被仿效,被推广,乃至今天,经济学界一提及兴发公司,便随之带出“兴发现象”一说。

兴发“现象”,其实体现的却是兴发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