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的方与圆:洞察人性管理的奥秘
5988500000009

第9章 怎样建立制度才能合乎人性(2)

但是,如果部属把目标定得比较低,又怎么办呢?

老板:“你这个目标在今年是一等,你没有奖金,你自己选啊。”

部属:“我要多做点。”

老板:“不要勉强。”

部属:“不行,一定要提高。”

老板放心,部属自己会调整。

我有时候觉得我们的高层是非常不好的,自己累得要命。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替自己打算,因为他有无限的潜力——根本不用你操心。但是,现在的制度不能让人把潜力发挥出来。

我们现在所谓的制度,就是把人限制在那里。

西方人的工作说明书,就是把能干的人限制住,不让其有发挥的余地。中国人则是能者多劳,能干你就多做,公司不会亏待你的,不能干你就少做,但是老板心里有数,到时候吃亏是你自己的事。我们不能够像西方那样同工同酬。

我是学了很完整的西方管理方法的,但是我了解中国人,我知道简单地把那套方法拿过来,形式上很好看,但实际上并不管用。

尽管做同样的工作,一个更有经验的人所付出的,有很多是无形的东西,是没有办法用酬劳来衡量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的同工同酬也许是不合理、不公平的。我们坐飞机的体验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中国的空中小姐大多年轻貌美,可有些人根本不会服务,美国的空嫂都四五十岁。

我从美国坐飞机回来的时候,问那个空嫂:“你干了多少年?”她说:“37个年头。”用中国的话说,她都“熬成婆”了,什么人情世故都懂了。我需要毯子,她就很自然地丢一个给我,而且丢得刚刚好,不远也不近,她的服务是体贴入微的,我不用自己去张罗。

而我们有些空中小姐却做不到。客人提出要求了,她不停地讲“请稍候”,让人莫名其妙。说白了,这些人还不懂什么叫服务,因为她根本不知道客户在想什么。

如果我是老板的话,有这样两个人,她们做的工作差不多,但是质量却不一样,用什么办法体现出我的态度来呢?仅仅是对某一些人的奖励和对某一些人的不满意而已吗?

以我的经验,要老中青相结合才是最好的办法,一个带一个,就把人带出来了,也就把传统带出来了。

我们没有学徒,但是要有学徒的精神。在职场当中,跟着一个师傅,你的成长就很快。这种方法日本人用得非常好,新人到一个公司就赶快看,里面哪一个同事可以当自己的师傅,私底下什么事情都问他,那个人就会照顾自己,反过来,自己也要听他的话。在学校,我们将其称为“学长制”,称那个人为“学兄”或者“学姐”。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这种方法用到职场中去。因为新工人没有老工人带的话,他们一定都是在那儿摸索、尝试,一定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

作为老板,用什么样的办法去激励做得更多的人呢。

对中国人来说,会有暗盘。我去国外开会,每个人都问我“什么叫暗盘”,我反问他们;“你说什么叫暗盘?”

所谓激励,就是有刺激、有反应。西方有一个激励学派的人说,奖励明着来、明着去,接受者自己有反应,大家都能看得到,这才有激励作用;你们那个暗盘,暗着来、暗着去,谁都没有看到,怎么会有激励作用?我告诉他:“你怎么知道大家都不知道?中国人的暗盘就是大家都知道,哪有大家都不知道的暗盘?”所以,像暗盘这种方法,大家要花一段时间去了解。

我们的暗盘妙用无穷:你工作用心、做得好,老板就舍得用暗盘。这个干部很棒,他平常吃很大亏,到年底,老板给他300万,明年他非卖命不可。老板舍不得给300万,他明年肯定不好好干。我们就是这样,表面上看似公平,实际上就是不公平的——暗盘有激励作用。

什么是公平?西方人认为,我有、你有、他有,这才叫公平。中国人很妙:“我领到两千块呀,我很高兴,真的很高兴。”转过身赶快问一下别人:“你有吗?”一发现别人也有,他就很恼火了,他会认为这样不公平。很多中国人认为,大家都有就是不公平,他一个人有而大家没有就是公平。我们的公平概念跟西方不一样,大家都有,算什么公平?这是非常奥妙的事情。

每一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贡献最大,觉得自己做的比每个人都多,觉得没有自己老板就完了。

有位先生早上发高烧了,大大劝他:“你高烧还要上班吗?不要去了。”

他会跟太太说:“你不知道,那件事离了我谁也干不了。”

哪里会有谁也干不了的事呢?“干不了”,这就是某些中国人的思维,他们很会自我激励:“非我不可”!实际上没有这回事。

大师名言

所谓激励,就是有刺激、有反应。

制度要常常修改,要学会动态平衡

制度要常常修改

制度不能移檀,凡是移植的制度都活不了。制度是本土生根长出来的,大家都觉得有需要,慢慢就形成了制度。

但制度要常常修改。在此,我把日本人的“夕阳日落法”介绍给大家。为什么叫“夕阳日落法”?因为太阳会下山,制度怎么不会改呢?我觉得这个观点很好。我们定了一个制度以后,要说明:本办法以一年为限,期满作用自动消失。

新加坡就是这样做的,这个办法的作用是,从今天开始到明年的今天,制度会自动失效。这样会令很多人紧张,就逼着大家提前3个月拿出新办法来,或者大家重新讨论,看一看原有的制度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修改一下。我们一直在讲渐变,局部修改了就不用动手去改革;渐变,就不用突变。一套制度定下来,三五年不改,我保证它行不通,最后就要突变,那时候一革新,就会造成很大的矛盾,甚至是混乱。

对此,有人会心存疑虑:如果一个制度每年都要变的话,大家会不会有临时性的心态呢?

不必担心。如果大家讨论认为不要变,那就不要变了;认为要变,修改一点点就行了。

这就叫做动态平衡。

观察开车的人,你会发现虽然公路很直,但是司机的方向盘在动,为了好看吗?并不好看啊。那么,路那么直,司机动什么呢?不动,车子就出去了。也就是说,路再直,方向盘还是要动的,动一动,车就笔直了,你要把方向盘握死了不动,车子就出去了。

好制度关键在执行

制度是很可爱的,但是它本身没有什么作用,关键是要执行得好。有些中国人的制度观念很可怕,制度是什么?就是“置他人于死地,度自己上天堂”。

上车就系安全带是很自然的事。美国人为了通过这个制度抗争了许久。“我干吗要系安全带,干吗?!”你说“为了安全”,他会讲:“安全是我的事,不用你担心呀,我高兴系就系,我不高兴系就不系。”最后法律通过一定要系,他们就系了。

而我们当中有些人则是,你说要系也是你自己的事,你说不系也是你自己的事。大家各有一套。有人干脆只系一半,系给交警看,警察过去,松开放掉,采了赶快系上。你能把他怎么样?

如果你真正去了解他们,你就知道把西方那一套活生生地安在他们头上没有效。我的办法很简单,安全带系不系是你自己说了算数,但是,凡是系安全带的人,将来出什么意外公司全部赔;凡是系一半的,全部自己处理,自己负责。他乖乖地系。要让他心甘情愿地系,而不是规定要系,否则他会反感:为什么非得要我系?我才懒得理你。

像这种情形,各位管理者真的要想一想,制度是需要的,但是不要太仰赖制度。

凡事要合理合法

很多事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价值观。你认为当老板的要令出必行,但到最后你是孤家寡人一个。很多总经理在职的时候,很多人怕他,服服帖帖,因为他是总经理。但只要他一退休或者调动了,他马上变成了“总不理”——没有人理他。

我最有兴趣的就是陪着一些老人回到原单位,有的人一回到原单位,很多人老远跟他打招呼,我就称赞他:“你很成功。”有的人一到原单位,所有人一看见他就躲,我就反问他说:“你是怎么干的?你是失败的。”

一个人待人好不好,不是在职的时候能观察出来的,而是在他离开以后。所以,一个人要留下一点儿“去思”,就是去了以后人家会想念。你在职人家怕你,那是利害关系,没有感情。这就从另一方面说明这个人在职的时候,大家是不是真的信服他。

中国历史上的法家都死得很惨,李斯五马分尸……没有一个法家是完整的善终。为什么?因为法家不是我们的主流。法家是什么样子?言出必行,没有打折扣的;以身作则,铁面无私。这就是法家的形象。但最后呢?都是作法自毙,商鞅到最后就是被自己定的法害死了。

历史的教训是要看一看的。中国很重视法,但是法深入下去还要有理,你看我们讲“合法”时,一定讲“合理合法”,我们很少仅仅讲“合法”。很多学法律的人要彻底去想:一个人如果只怕违法,这个人的人格有问题;一个人只要合法,什么事情都敢做,这个人就没有道德。

我们最近在辩论,在校园里面的公共场合能不能公开接吻。接吻的人说,我没有违法呀。但是,是不是没有违法你就可以做呢?公众会批评你的。

中国人为什么讲道德?就是因为在行为约束方面,法律差得很远,要用道德来弥补法律的不足。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他理解片面了:只要不违法,任何事情都可以做。我们说,这个人是没有良心的,这个人的道德标准太低了。

大师名言

制度是需要的,但是不能太依赖制度。

思考

制度是用来执行的,有了合理合法的制度,如何运用才最有效呢?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