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竞聘演讲轻松过关
5988800000017

第17章 练就沉着从容的应对技巧(2)

对于绝大部分竞聘者来说,竞聘演讲结束,整个竞聘活动也就随之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等待揭晓最后结果的时刻了。但是,也有一些竞聘活动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竞聘答辩。

如果说大部分人对竞聘演讲或多或少有些紧张,那一旦面临竞聘答辩,心理的紧张程度就会越发强烈。因为,竞聘演讲毕竟还有一个预先准备的过程,而在竞聘答辩时,考官会提出什么问题,竞聘者事前一无所知。因此,在答辩之前,竞聘者只能做一些笼统的、方向性的准备,不可能针对具体题目写出标准答案。即席回答、临场发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有难度的事情。很多人一听到答辩两个字,就紧张得无法呼吸,仿佛血液都快要凝固了。我非常理解他们的这种感受,也知道这绝不是夸张之词。

要想顺利通过竞聘答辩,首先要过的还是心理关。请大家在竞聘答辩之前,参照第一章中给出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试和心理建设,这是大家通向答辩成功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再来解决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

1.答辩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

要想顺利通过答辩,我们必须要做好哪几个关键步骤呢?我归纳出三方面的因素。

(1)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我接触过的很多学员,都曾向我提出过类似的要求:“我过几天就要答辩了,麻烦您帮我设计一套方案,让我在答辩中能够超常发挥吧!”

实际上,所谓的超常发挥就是一个过高的期望值,是不合理的预期。除了竞聘中有舞弊行为或运气好押准了题的情况,在常态之下,竞聘者无从知晓题目,更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从这个角度看,竞聘答辩的难度比竞聘演讲的难度还要大。在这种情况下,能正常发挥就很不错了,怎么能奢望超常发挥呢?

正常发挥应该是什么状态呢?就是要自信自然、大方镇定、礼貌周到,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吐字清晰、语速适中、声音饱满、态势语恰当、答案不偏不跑、不出现非常明显的是非性或概念性错误。如果竞聘者表现得非常镇定、从容,那么,回答问题时稍有差池都无关紧要,毕竟答辩题目是见仁见智的,没有标准答案。

而且,在答辩中如果表现得过于完美也未必是好事。因为回答得太流利、太完美了,反倒会给人有备而来的印象,显得不太真实。退一步讲,即使考官包括领导非常欣赏你的表现,并因此而选择了你,一旦你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就容易使领导产生心理落差。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对竞聘答辩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在答辩时不求光芒万丈,只求正常发挥。

(2)正确理解考官的问题

小故事

从前有个小国去给大国进贡,贡品是三个一模一样的小金人,金光闪闪,非常惹人喜爱。大国国王看了非常高兴。但是,小国使臣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请他判断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国王把珠宝匠叫来,称重量,看做工,仔细研究,怎么也分不出谁优谁劣。这可怎么办呢?堂堂大国,就这样颜面扫地吗?

这时,国王手下的一位老臣说他有办法。老臣当着使者的面将三根稻草分别插入三个小金人的耳朵里。第一根稻草从小金人的另一边耳朵里出来了,第二根稻草直接从小金人的嘴巴里掉出来了,只有第三根稻草落到了小金人的肚子里。老臣说:“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这就是流传甚广的“三个小金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际沟通中一定要善于倾听。

具体到竞聘答辩,善于倾听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回答问题不抢答

竞聘答辩虽然比较紧张,但答辩题是必答题,不是抢答题。所以,一定要认真听,等考官的问题问完以后,再从容做答。如果考官的话音还没落,你就匆匆忙忙地回答了,给人一种缺乏礼貌甚至是异常紧张的感觉。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就说明他的内心越缺少什么。你越是表现得“我是考不倒的”,实际上恰恰证明了你害怕被考倒。所以,要在考官的提问和你的回答之间有一个适当的停顿。

正确理解题意

在答辩的时候,有不少人虽然貌似在认真听题,中途也没有抢话,但答辩的结果却还是不理想。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听懂或者说根本没有理解考官的问题,导致答案和问题偏离太远。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竞聘者太紧张了,思想短路,影响理解;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竞聘者对这一类问题有所准备,有了一个自以为是的万能答案,考官的问题还没有问完,他们脑子里已经冒出了那个万能答案,这样极有可能造成答案和问题相差太远。比如,在一次竞聘答辩中,考官的问题是:“请你描述一下,如果竞聘成功,你会为工作带来哪些改善?”这是一个难度指数比较低的问题,没有“问中有问、话中有话”之类的答题陷阱。这样的问题要的是结果,你需要描述的是在自己的努力下,整体工作会呈现出怎样的态势。但是,有一位答辩者却滔滔不绝地向考官描述自己上任以后要如何开展工作,这和题目的要求就风马牛不相及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准确理解题意。

(3)礼貌周到

举止谦和、彬彬有礼是竞聘者必备的素质。礼貌周到贯穿于答辩的全过程,体现在方方面面,在这里我着重强调四点:

仪态上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一般情况下,由于答辩的时候只面对考官,现场感相对较弱,再加上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某些人的一些小毛病、小动作也就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了。所以,大家要像演讲时一样,有意识地克制自己,保持一个比较好的仪态。

简单举几个例子。比如,有的人落座以后不是挺直腰板,而是随随便便地靠在椅背上;再如,有的人站立的时候还勉强控制得住,而一坐下就会不自觉地抖动双腿,而且越紧张抖动得越明显;还有的人像椅子上有钉子一样坐不安稳,或者不自觉地摆弄手边的纸、笔……诸如此类的行为都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我们必须要杜绝这些小动作,礼貌周到这根弦一定要时刻紧绷,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语言上要礼貌得体

首先,在开始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称谓,有问候语,我们可以先说:“各位考官(或各位评委),大家好!”然后再说:“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思考的……”或者说:“假如由我主持这项工作,我会分三个步骤去推进……”由此引出答案。回答完毕之后,要非常明确地告诉考官:“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当然,这是在回答第一道题目时的模式。在回答后面的问题时,就没有必要再重复“各位考官(或各位评委),大家好”了。这个时候可以说:“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思考是(我的想法是)……”直接引出自己的答案就可以了。但是在回答完问题之后,仍要很清晰地告诉考官:“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其次,答辩的时候不要使用问句,也就是说不能以问代答。虽然适当地设疑能有效引导听众的思想和情绪,但那只适用于演讲。在答辩的时候,我们不能这样问考官:“难道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吗?”或者,用近乎设问的方式说“我是怎么考虑的呢?我是这么想的……”等。此类语言不能出现在答辩之中,因为这样是滑稽的、自傲的甚至是无礼的表现。

和考官进行目光上的交流

在演讲的过程中,为了缓解紧张,演讲者可以虚视。但是,在答辩的时候再虚视考官是不行的。当然,抬头看天花板或低头看地就更加令人厌烦了。因为,这样表现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对考官不屑一顾。有人可能并不是轻视考官,而是不敢看考官。但是,虽然你只是害怕、不敢看,但别人就认为你是轻视,是不愿看。所以,不论敢不敢看,你都要看!都要坦诚、积极、大胆地和考官进行目光上的交流。

那么,和考官交流的时候眼睛该看哪呢?首先,你的目光在向你提问的考官那里停留的时间要长,直接和他进行目光交流。与此同时,为了照顾到其他考官,让在场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敬,在答题过程中,你要适当地扫视其他考官,然后再把目光收回到向你提问的考官身上。这样的目光转换过程要贯穿在整个答题的始终。当我们和考官进行目光交流的时候,最好用澄澈的、恳切的目光注视着考官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考官从你的目光中是能够读懂你的真实情感的。

答辩活动要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