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总是觉得,在生活中既然当不了天使,那么也不应该立志做一个恶魔。所谓心好生活自然好,这个道理齐鲁一直都相信。
在大三的时候,齐鲁曾经和一个女孩发生过一些摩擦。女孩叫仲萍,是一个计算机系的优等生。一次学校组织辩论赛,齐鲁和这个女孩都参加了。在辩论开始后,女孩遥遥领先,她总是能出别人没有发现的论点,说得头头是道。
对于同是优等生的齐鲁,她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女孩走到齐鲁身边说:“齐鲁,你也是优等生,就这么点能力吗?一句话都不说,真让人失望。”
齐鲁看了对方一眼,没有说话。这并没有让对方停止对齐鲁的嘲讽,对方反而变本加厉,说:“肚子里没半点墨水的人还敢来辩论,我真是无语了!”
说完对方就转身走了。齐鲁只是用微笑来打消身边异样的眼光。
在下半场辩论中,齐鲁如一匹黑马,冲在了胜利的前方。
辩论结束后,齐鲁赢了。其实,齐鲁开场不说话是因为不希望自己的秘密法宝别别人发现,而最后的时候,她却用这一法宝打败了仲萍。
而齐鲁也在辩论会中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在大家都以为她会给仲萍一个还击的时候,齐鲁只是简单地说了句:“感谢对手没有拆穿我的计谋,否则我就功亏一篑了。”
其实,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都免不了会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如果一定要固执己见的去向对方宣战,也不见得就会有好的结果。如果自己没有当天使的潜能,那么,也不要去当所谓的恶魔,毕竟好人坏人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如果自己用手段赢了对方,也不见得日后的生活就能够顺畅无比。
所以,在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如果自己能宽容的对待每一个人,自己的路也会拓宽不少。而如果自己不能给别人宽容,那么也别让自己的不宽容害了别人。
9.跳跃可以,但是千万别挑错坑
人们在与人沟通时,一旦遇到死角就会选择转移话题,对于沟通中的话题也是一样,往往两个成功的语言大师都会不停的转移话题和进行话题跳跃。这不仅是语言中必备的一个技巧,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语言课程。多数人在交谈的时候会将自己想说的话题组织到一起,这样便出现了话题最恰当的跳跃。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不断的跳跃中,人们会体会到沟通的乐趣。
但是,话题跳跃也是有死角的,很多人在遭遇了一个死角后,又无意识地跳进了另一个死角,所以,在跳跃的时候,千万不能挑错坑。否则就会出现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人们不停的在自己给自己挖好的坑中挣扎,对方不厌其烦的等着自己从里面爬出来,可是,自己还沉沦在自己的世界。
可以说,蔡康永的节目中话题跳跃是最不明显的,但是确是最有效果的。在蔡康永做完嘉宾介绍的时候,他就会引用一个事件来跳出眼前的坑,接着就是下一个话题或者引入主题。如果在节目开始后,蔡康永想转移话题的话,他就会继续通过一个小事件或者他最近的一个见闻来转移话题。这算是蔡康永的一个特色,让转移话题这件事进行得悄无声息。
而对于生活中的搭讪犯来说,很多人在与朋友沟通的时候会遇到冷场,而朋友又不主动转移话题,所以就只能自己行动了。不过,转移话题这件事不见得对我们这样的外行就是轻松的。
在平时交流的时候,遇到冷场自己就会用问问题的方式来转移话题,可是对方不见得就会对自己的问题感兴趣,有时自己问完的问题自己都没有办法答出来,所以只能怪自己太不会交际,而还有些人转移话题是能手,但是却接不上话题。这样的人就只有郁闷的份,自己足够的努力,可是对方偏偏不进自己的坑,还把自己溜进去了。其实,这也都得归结到自己不会沟通上。
人们在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如果突然有另一方向的话题介入,便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方去。
人类思考形态,在处于非常紧迫的心理状态时,无意中被提示一句另一方向的话时,不知不觉中便会把注意力倾向另一方去,这在越是紧张的场面愈能发挥效果。
所以,在两个人遭遇冷场时往往会双方都心里紧张,而这个时候如果一方说出一个话题,那么,另一方就会被吸引过去,而由于紧张的情况还在蔓延,沟通就会很容易出现再次冷场。
当人们遇到了自己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往往会选择岔开话题,去回答另一个问题。可你会不会担心身边某位八卦的朋友突然冒出来一句:“嘿,别扯开话题!”或者你会不会担心别人因此觉得你是一个很狡猾的人或是不可靠的人呢?
对于话题跳跃这件事来说一要看准时机,二要灵活打叉,三要主动出击。
跳跃可以,但是一定要选准位置,别总是把自己推向两难的境界。
一般来说,“没话找话说”是讨人嫌的,那种不论场合不分情势的东拉西扯,势必令人不快。但是,在特定环境中,“没话找话说”又确实能增进交往,融洽气氛。但找话说必须找得准确、恰当,才能达到融洽交谈气氛的目的。
齐鲁纠结在转移话题的问题上,记得上大学时,老师教过自己转移话题的技巧,可是,真正用到实际当中去时,可就困难百倍了。
记得有一次齐鲁和同事聊天,原本两个人并不熟,所以聊起天来就比较吃力。
同事说:“工作还习惯吗?”
齐鲁挠了挠头说:“还好!”
两个人就这样冷场了。
齐鲁试着转移话题,可是,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所以情急之下,齐鲁说了句:“你的工作还习惯吗?”
齐鲁忘记了,对方可是公司的老同事,问这样的问题无非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于是,齐鲁刚跳出一个泥坑,又掉进了一个大泥坑。
事实上,话题跳跃可以选一些别的办法:
1.寻找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语言,缩短双方距离。如见一位陌生人手里拿着某件东西,可问:“这是什么?……看来你在这方面一定是个行家。正巧我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对别人的一切显出浓厚兴趣,通过媒介物引发表露自我,交谈也会顺利进行。
2.面对众多的陌生人,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会谈的,人人有话,自然能说个不停,以致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导致“语花”飞溅。
3.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能收到好的效果。“即兴引入”法的优点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其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能做由此及彼的联想。
4.投石问路。向河水中投块石子,探明水的深浅再前进,就能有把握地过河。与陌生人交淡,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如“老兄在哪儿发财?”“您孩子多大了?”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采取这种方法,需要你做个有心人。你可以从主人的介绍中发现对方与自己的共同之处。两位互不相识的人在朋友的家宴上见面了,主人对这对陌生人做了介绍,他们发现了双方都是主人的同学这个共同点,马上就围绕“同学”这个突破口开始交谈,很快便认识和了解了。这当中重要的是在听对方介绍时要仔细分析、认识对方,发现共同点后再在交谈中延伸,不断地发现新的共同关心的话题。另外,你还可以在对方同别人谈话时留心分析,或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他的话,从中发现共同点。
5.循趣入题。问明他人的兴趣,循趣发问,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足球,便可以此为话题,谈最近的精彩赛事、某球星在场上的表现以及中国队与外国队的差距等,都可以作为话题而引起对方的谈兴。这一方法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于导出对方的话茬儿。
10.有些话题不是谁都接受得了
话题就是两个人谈话的中心,但不是完全局限于谈话的中心,谈话的过程中加上各种意见才算得上是一个充实的话题,其实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各种事件的一个概括。
话题的功能是打开两个人沟通的大门,让两个人在沟通中不断了解对方,然后促进彼此的关系。也有人说话题是两个人交际的必要内容,没有话题就无法更好的沟通。所以,人们对话题是相当看重的,在每段交谈中,往往话题都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兴趣。
在主持人的节目中,话题是他们最有利的武器,一个成功的主持人不是多有能力告诉别人自己是强者,而是用事实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而表现自己聪明伶俐的方式就是要看自己是否能够找好话题。
话题的好坏是与人们的接受能力有着直接关系的,聪明人知道要想沟通好就应该让对方产生“共鸣”这样的沟通才能够引人入胜。
而如果自己想要和对方产生“共鸣”,关键的问题就出在了找话题上面。有人说:“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所谓“找话”就是“找话题”。写文章的时候,如果自己有了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时,如果有了好话题,就能使谈话轻松自如。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尽量避免“地雷话题”,因为不是任何人都介绍得了某些话题。
那么,怎么找到话题呢?
第一、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所感兴趣的方向。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就能说个不停了,以至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导致“语花”飞溅。
第二、应该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等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其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能达到由此及彼的联想。
第三、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如在乘火车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你老兄是哪里人呀?”这就有了和对方“共鸣”的机会。
第四、如果想问陌生人的兴趣,循趣发问,这样便能顺利地进入对方的话题内。如对方喜爱扑克,便可以此为话题,谈打扑克的情趣。如果你对扑克略通一二,那肯定谈得投机;如你对扑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个学习的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借此大开眼界。
第五、在缩短距离上下工夫,力求在短时间内了解得多些,缩短彼此的距离,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来。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来,才能够引起“共鸣”。要想谈得投机,要在“故”字上面做文章,变“生”为“故”。
交谈要有味道,要谈得投机,谈得其乐融融,双方就要有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要能够引起双方的“共鸣”。只有双方有了“共鸣”,才能够沟通得深入、愉快。其实只要双方留意,就不难发现彼此对某一问题有相同的观点,在某一方面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有某一类大家都关心的事情。
齐鲁在实习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叫江璐的女孩,两个人成了比较要好的朋友。
江璐身材不好,总是因为这个而唉声叹气,齐鲁常常安慰她,说她的身材其实已经很标准了。
一次公司组织去海边旅游,齐鲁和江璐也去了,因为公司的女孩子不多,所以几个女孩子就围在一块聊天,开始,几个人还都聊得不错,可是,过一会却都没有话题了。
于是,几个女孩子都各干各的,这时候,江璐提议大家去水里泡泡,于是,她就先换上了泳装,出来后,齐鲁对江璐说:“你这泳衣真漂亮!”
江璐听完高兴得转了一圈,然后跑过去问同事说:“我这件泳衣真的很漂亮吗?”
此时同事都没说话,只有一个女孩说了句:“泳衣是不错,要是瘦一点穿着一定很好看!”
江璐听完愣在了原地,她没有说话,但是已经在心里暗骂这个同事一百遍了。而那个同事还在诧异,为什么大家都不说话了。
江璐觉得这个同事让自己颜面扫地,她说了自己最忌讳的一个话题,所以,回到公司后,江璐再也没有主动和这个同事说过话。
有些话题不是谁都能接受得了的,就想这位同事说出的话题一样,明明是一件可以缓和同事关系的事,偏偏弄成了一个大僵局。
而齐鲁的话却着实是个很好的话题,在与人沟通的时候要随时称赞对方的品味,这样才能让人们和谐共处。
话题是有其存在意义的,所以,有些话题是不能随便说的,如果说出来也不见得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了的。
比如,在别人努力减肥的时候,你说上一句:“我发现你最近发福了啊!”,在别人穿着自己新买的衣服时,你说:“这衣服的款式有几年了吧!”,在别人工作的时候你说:“你怎么还在这工作呢,我觉得你不适合做这个。”
这样的话题一旦脱口而出必会遭人批判,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一切被人否定。所以,话题是很重要的一个社交方面,为了避免生活中交际不遇到冷山,就应该分析好自己的话题,看看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