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反差管理:陈育新的管理天机
5989000000005

第5章 做人的是与非:做诚实而精明的商人(4)

领导大事业当然要有大气魄,大气魄就是在大背景、大视野之下,在重要的历史关头,一旦认准了方向、下定了决心之后,就要有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争取胜利的信心、勇气和毅力。大气魄能够充分体现一个领导人的魄力和魅力。当年,邓小平提出以“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港澳问题,划定沿海经济特区,等等,其气魄之大,粗看出人意料,细想又极为绝妙,使人赞叹不已。

四、大创新

大创新指的就是一个人、一个组织适应新形势、创造新辉煌的能力。就企业而言,大创新体现企业家的胆识和责任,是企业的力量源泉和价值所在,它关系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因为我们希望快发展、大发展,我们每天就必须面对许多过去未曾遇到过的新问题、新困难,解决新问题、新困难要有新办法、新思路,因此,作为一个每天必须面对新变化的企业,没有创新,企业必将失去生机和活力。由于历史原因,不少人对我们的家园国际酒店表示担心,但是,我们不仅做起来了,而且做得很不借。我们依靠什么?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创新”!

五、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胸怀、大智慧、大气魄、大创新都源于大事业。只有投入伟大的事业,才会造就大胸怀、大智慧、大勇气、大创新的人。穷根究底,我们就会发现,这一系列“大”,都源于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一个人沉迷于“小我”之中的时候,他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说,一个人为社会大众所创造的价值就是他的社会价值,谁能够为社会大众带来巨大的利益,他就是大家心目中的伟人。只不过在伟人身上,“小我”完全融进了“大我”,“小我”与“大我”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多年来,正是因为希望集团和华西希望集团为客户、员工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我们才成就了今天的事业。当企业家将个人的追求上升到为社会理财的高度之后,社会责任感将驱使他永不停息地奋斗,做好企业将成为他的本分。你对社会贡献的越多,你成长的空间就越大,社会给你的回报也就越多。就是说,我们只有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成就自我,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人们对邓小平的无限怀念正基于此,希望集团和华西希望集团的成长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尽管我们不可能成为邓小平,但是,只要我们做到“四大两感”,我们也会成就自己人生的辉煌,成就企业发展的辉煌。

对企业领导人、企业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是职业经理人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一个总经理只管理一个企业,完全可以做到对经销商的情形了如指掌。

华西希望集团的魂与根:就企业文化建设答记者问

问:您把企业文化培训放在“强化培训”工作的第一位,企业文化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呢?

答:岗位技能培训主要解决做事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做得比较多;企业文化培训主要解决的是做人的问题,这一点我们过去强调得不够。岗位技能培训与企业文化培训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企业有了全体员工普遍认同的企业文化,很多事情不用老板表态,员工自然就会按照企业一贯坚持的原则去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去恰当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企业所倡导的东西就能够长期保持下去,企业反对的东西就没有滋生的土壤,企业就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企业文化赋予了全体员工方向性和原则性的灵魂,有了这个灵魂,企业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否则,如果领导今天这样说就这样做,明天那样说又那样做,后天不说就不知道怎么做,这个企业迟早要出问题。

问:您能否给大家谈一谈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任何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都有着发达的根系,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之根,而全体员工普遍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则是企业文化之魂。一个企业,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播下了企业文化的种子,企业发展初期所提出的经营思路,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往往就是企业文化的源头。只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规模之后,它才会破壳而出,以企业文化的形式出现。

企业文化与其核心人物的价值取向有很强的相关性,因为创业初期可能就是一个人在操作,然后,他又带领几个人、几十个人、几百个人乃至成千上万人逐渐发展,这个过程必然会深深地打上核心人物的印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逐渐认同了这个老板、这个企业和这个企业的制度,那么,这个企业就有了文化意义上的生命力。

成功的企业家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经营管理思想,这些东西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再经过整理、提炼、完善,使之规范化、系统化,就形成了所谓的企业文化。

问:现在许多企业都在搞企业文化建设,有经验,也有教训,不知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的历史,它生长在特定的企业土壤里,具有鲜明的个性,它很难复制或移植。在进行企业文化培训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这一点。有些企业为了搞企业文化,或请“大师”搞包装,或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要么描绘一个海市蜃楼,要么搭起一座空中楼阁,实际上有名无实,这样的企业文化有比没有更糟糕。

问:既然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的历史,那是不是说企业文化就是自然形成的呢?

答:金子藏在沙子当中,如果不去淘,不去炼,你就无法将金子从沙子中分离出来。企业文化是自然形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开掘、提炼、加工,它仍然需要积极主动地去引导、传播、强化。我们正在进行的企业文化培训就是这样的工作,只是这项工作必须立足于企业的历史和现实,不能盲目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问:现在大家对企业文化众说纷纭,有人将其神秘化,有人又不以为然,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答:一杯糖水,你看起来仍然是水,但随便舀一勺来尝,都是甜的。如果把企业比作水,则企业文化就有点像糖,它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言行之中,表现在全体员工一贯坚持的行为准则之中,但你却又无法说出哪一部分是企业文化,哪一部分不是企业文化。因此,神秘化也罢,不以为然也罢,都是对企业文化一知半解的表现,有的是盲人摸象,有的是无知无畏。

问:华西希望集团的企业文化有着很深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它的特点?

答: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根本特征。

华西希望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诚实做人,精明做事,勤奋工作,追求美好”。这一基本态度体现在用人上,就是“知人善用,大胆放权,强化监督”;体现在企业发展上,就是“积极稳健的发展就等于高速度”;体现在企业管理上,就是“廉洁、高效、优质、低成本”;体现在个人行为上,就是“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体现在对外宣传上,就是“让专家感到有价值,让政府感到有信心,让同行感到有水平,让客户感到有亲和力”;体现在利益分配上,就是“客户满意,商家赚钱,企业发展,员工增值”;而要企业持久、健康地发展,又需要“用钢铁般的纪律严管企业,以慈母般的关怀善待员工”。

虽然其中每一个侧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但不论哪一个侧面,你仔细体会,又都是“诚实、精明、勤奋、美好”这一核心思想的延伸和演化。这些思想都是华西希望企业文化的结晶,是经过长期积累并经过实践检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由这些思想观念形成的特定的企业“气候”,是促进我们企业健康成长的可靠保障。

不会做小事的人,做不了大事。小事是自己做,大事要与别人一起做。

诚到高处即精明,精到深处自诚实

《三字经》头一句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没错,人心向好向善,就像水流总是向前向下。诚实是一种美德,世上没有人愿意别人说自己不诚实。所有的人,甚至包括骗子,也希望别人对自己是诚实的。即便是骗子,他也可能有诚实的一面。有的人之所以不诚实,应当与他所处的生存环境有关。许多人不诚实,并不是他有多坏,而是诚实总是让他吃亏,让他对诚实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就大多数人而言,人们起初都希望自己是诚实的,别人对自己也报以相应的诚实。后来在现实生活中,有了若干次被欺骗的经历之后,他觉得老实人总是吃亏,于是,为了不被人欺骗,也就或被动或主动地不诚实起来。慢慢地,其中一些人就成了所谓的骗子。换言之,大多数骗子其实是后天形成的。群体中的人,多呈正态分布,极好与极坏的人都是少数,大多数人,你给一个好的环境他就会向好,给一个坏的环境他就会向坏。因此得出一个结论——环境育人。营造一个诚实做人、精明做事的环境,骗子也可以变成好人。

过去我们说一个人诚实,自然是褒扬。但是,细细品味,似乎还缺点儿什么。

究竟缺点儿什么呢?仔细瞧瞧,认真想想,诚实所缺的不正是一个可以形影相随的“伴侣”——精明么?二者结合,正好可以相得益彰。

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曾经反复地问过自己:我怎么才能既做一个能被大家信任的“好人”,又做一个能被大家依靠的“能人”呢?

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给诚实以精明的支撑,给精明以诚实的灵魂!做诚实而精明的人,是华西希望集团做人、做事的第一准则。

我们认为,诚实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根本,也是希望集团长盛不衰的根本。我们坚信诚实是有回报的。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陈育新先生要求不让老实人吃亏。不以诚实为基础,精明就会滑向小聪明,人就可能成为奸商,成为骗子,也很难成就什么大事。他指出,对一家企业来说,诚实首先就是对客户的诚实,没有对客户的诚实,企业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与此同时,我们也认为,不精明的人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就总是有“老实人吃亏”的感觉。陈育新先生说,精明可以保护诚实的信念,可以让诚实的心灵不受伤害;精明可以挖掘诚实的价值,可以让诚实的价值得以实现;精明可以使诚实的信念更加坚定,而诚实又会使人更加精明起来。

诚实如果少了精明做伴侣,双方都会显得形单影只、孤苦伶仃。不把诚实与精明结合起来,诚实就可能失去价值,精明又容易走错方向。如果能够把两者结合起来,双方都会找到幸福美满的结局。精明的人加上高尚的品德将根深叶茂,诚实的人加上突出的能力将如虎添翼。

很多人常常把精明与诚实对立起来,如果把诚实等同于老实,把精明等同于奸猾,就完全理解错了我们的意思。在真正优秀的企业里,两者是能做到和谐统一的,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诚实而精明的人。

一般人坚持认为,人们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但做企业实际上要反其道而行之,是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你为别人创造了价值,别人需要你,离不开你,你的所得就“在其中,随其后,随之而来”,你也在这一过程中成就了自己。解开了这个思想认识上的结,我们看事物、看他人就会豁然开朗。很多人不知道,这种诚实才是最大的精明,因为我们所强调的精明正是在诚实基础上的精明,我们给诚实以精明的支撑,给精明以诚实的灵魂,我们把精明的大厦建设在诚实的基础之上,两者共同构成了华西希望集团诚实而精明的精神大厦。

我理解,诚实是山,精明是水,诚实精明,青山绿水。没有水滋润的山是秃山,没有山蓄养的水会干涸。

我理解,诚实是地,精明是天,诚实精明,绿地蓝天。没有地哪有天?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天地哪来人?

我理解,诚实像母亲一样宽厚、慈爱、温柔;精明像父亲一样机智、果敢、阳刚。

我理解,如果把企业比作汽车,诚实就是方向盘,确定前进的方向和经过的道路;精明就是发动机,决定载荷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

我理解,诚实是鸟的左翅,精明是鸟的右翼,缺少了任何一个,鸟儿都不能展翅飞翔。

我理解,诚实是根,精明是魂……

要有意识地不伤害别人

到2012年7月10日,《希望集团报》创办就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来,《希望集团报》从形式上实现了由四开套红小报到对开彩色大报的转变,从内容上经历了由以养殖科普为主到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的转变,从规模上经历了由一个编辑部到四个编辑部的发展。目前,《希望集团报》共有大陆希望、东方希望、华西希望、新希望四个版本,已出版五百多期,发行总量超过一亿份,成为中国企业报刊的一朵奇葩。

《希望集团报》与企业一起成长,连续多次荣获“全国企业报刊突出贡献奖”,已经成为希望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希望集团报》,很多人不但了解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还感知了企业的管理和文化。我曾亲眼看到,不少热血青年就是手持《希望集团报》前来应聘的,通过阅读《希望集团报》成为企业忠诚客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此外,《希望集团报》还是政府、媒体及社会各界了解希望集团的窗口,很多人通过这一窗口成为希望事业的参与者、支持者、宣传者。

在《希望集团报》创刊二十周年之际,作为《希望集团报》的创办者之一,我认为,在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中,有两件特别值得一提。

其一,1992年5月,我慕名从陕西一家研究所投奔希望集团,前来追寻梦想。在新津希望饲料总厂——当时希望集团唯一的工厂,我遇到了希望事业创始人、希望集团总经理陈育新先生,正是在他的坚定支持下,我与另外一位同事一起创办了《希望饲料报》,即后来的《希望集团报》。之后,我的青春和理想便几乎全部凝聚在了这张报纸上,并且一干就是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