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常用词语600条
6001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语文博大精深,内容上遣词造句,形式上多种多样;语文无处不在,人际交谈,报纸新闻……语文之所以能成为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因为它可以反复地从大脑中已有的语词中“拆分”和“借调”出来用以交流新的思想。我们的母语或者说汉语,是散嵌于话语文章即思想文化知识中的语词文字,是交流思想文化知识的常用符号。不论说话或写作,恰如其分地使用一些语词,会使谈吐风趣,文章生动活泼。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的“米”对于作文来说就是语词,比如成语、俗语、歇后语以及其他语词。语词总是散嵌于话语文章之中,充满着高度的智慧和趣味,言简意赅的表达却有画龙画睛之妙。每一语词都有其深远的涵义,许多成语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或源于历史典故,或取自古代寓言,或出于里巷市井。比如,自作聪明的“画蛇添足”,不肯努力的“守株待兔”,急于求成的“揠苗助长”,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自己欺骗自己的“掩耳盗铃”等等。

不少同学在背词、解词、辨词的苦海中疲于奔命,结果事半功倍。究其原因,简言之,“心有灵犀一点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每个语词负载着最大意义负荷,看似“平淡”的一字一词,仔细品尝,必能体验到“甜如丹山蜜”的味道。

“兴趣”是学习语词的一条有效途径,其最终目的在于掌握更多的语词,提高语词的运用能力。汉语中那么多的语词要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的确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语词既不能有效地集中识记,也不能集中使用。一个语词往往要经过几次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识记和使用才能熟练掌握。

一句老话说得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是无形的渗透,一个语词,一个成语,一个句子,看起来微不足道,学后并不觉多了什么。坚持学下去,忽然有一天,你会顿觉:错字病句再也逃不过你的火眼金睛,作起文来是才思泉涌、下笔有神,阅读赏析时倍觉游刃有余,做份语文试卷也如履平地……一个人熟练掌握的语词越是丰富,他的语文素养就越是深厚。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仔细咀嚼汉语中常用的语词,就像看一部时而黑白时而彩色的电影,或者像是翻一本时而发灰时而发黄的照片剪辑。阅读它,你会发现那些时时刻刻环绕着我们的“文化”,虽然它前进的速度像蜗牛一样慢,但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

每当你合上这本书后,你会对语文中的语词有一个记忆犹新的认识,你会觉得语文其实是充满趣味的一种享受;当你彻底看完这本书后,你更会发现枯燥的语文原来可以“回味无穷”,严肃的语文原来可以“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