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常用词语600条
6001900000034

第34章 W(1)

瓦罐不离井上破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打破在井台上。比喻担着风险干事总有失手之时。此语出现甚早。宋话本小说《错斩崔宁》:“自古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只管做这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个好结果。”明·无名氏《村乐堂》二折:“你两个有这等勾当,道不的瓦罐不离井口破。”后“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前亡”逐渐成为旧评书的套语,作情节发生急转时起承之用。

清代王有光《吴下谚联》记有这样一个故事:楚王想聘陈仲子(战国齐人)为相,派去的使者看到陈仲子正在浇菜园子,便说:“我看你浇灌的蔬菜长得茂盛,等你将来治理楚国,楚国也一定像这菜园一样兴旺。”陈仲子说:“我为人家浇园,常担心蔬菜缺水,不浇则旱,常浇这瓦罐就离不开井。蔬菜是茂盛了,而瓦罐早晚得破碎。我若治楚,楚国的老百姓便是这蔬菜瓜果,而楚王就是井。不浇菜果则旱,浇则我就离不开楚王了。老百姓可能像蔬菜瓜果一样茂盛,而我怕是逃脱不了瓦罐最终破碎的命运。所以我不能接受楚王的聘任。”有人以为“瓦罐不离井上破”一语即由此而来。

陈仲子为战国时有名的农家人物,主张自食其力,隐居“于陵”务农,时称于陵仲子,曾被孟子称为“巨擘”。《吴下谚联》这段轶事,如能成为此语的语源,需在宋以前书籍中找到佐证,否则就是为此语示源作解了。

玩火者必自焚

源自《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春秋时期,卫庄公有个儿子名叫州吁,从小受到宠爱,养成了骄奢蛮横的性格。庄公死后,太子完继位做了国君,即卫桓公。州吁秘密结纳党羽,于公元前719年聚众袭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国君。州吁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很不得人心,为了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矛盾,他联合宋、陈、蔡等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鲁国国君鲁隐公听到这件事后,就问大夫众仲说:“州吁这次篡位会成功吗?”众仲回答说:“我听说安定百姓应该用德行,没有听说借用武力的。州吁这个人残忍无道,是没有多少人亲近他的。再说,用兵如引火一样,不知节制和收敛,到头来会连自己也被烧死。

果然,不到一年,州吁就被卫国老臣石蜡设计杀死,落得个“玩火自焚”的下场。

人们用“玩火者必自焚”这句谚语比喻冒险干坏事的人,最终自食恶果。

玩于股掌之上

股:大腿;掌:手心。像手中玩物一样戏耍玩弄。此语的由来需分别言之。

《后汉书·袁绍传》有:“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这是“股掌之上”一说的来源。但“婴儿在股掌之上”,是说婴儿在怀抱哺养之中,不是手中玩物可以任意戏耍的意思。所以“婴儿在股掌之上”与“玩于股掌之上”完全是两种意思,后一句话应当另有出处。

北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中有“玩于股掌之上”这句话的典型用例。《宋景文公笔记·考古》条下评论历史人物汉高祖说:高祖智谋,高出韩信、彭越八九倍,敢于分封给他们土地,立他们为王,使他们得意于一时。其实,那时候的韩信等人不过是高祖手中玩弄的一块小泥丸而已。宋祁的原文是:“当是时,玩信等于股掌之上一土丸尔。”这个用例可以证明:“玩于股掌之上”与婴儿在股掌之上完全不是一回事。

另外,南宋·陈善《扪虱新话》卷二又讲述了唐朝奸相李林甫“一计陷数人”的故事。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先后设计陷害了李适之、严挺之、卢绚等人,而被陷害的人竟毫无知觉,至死不悟。陈善评论说:“此三人者,皆在林甫股掌之上,为所玩弄而不知也。”

以后这句话使用得非常广泛,专指被人玩弄戏耍而毫无所知的情况。亦比喻完全操纵控制在手中。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书中第十七回讲的是火烧赤壁,大破曹营的故事。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曹操在长江北岸的赤壁集结兵力80万,直接威胁着江南的刘备和孙权,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与孙权的大将周瑜共商破敌良策,取得了用火攻的共同意见。一切准备就绪了,可天公不作美,一连几天都是西北风。周瑜急得一病不起,诸葛亮前去探望,看出了周瑜的心事,说:“我有一良方定能医好你的病。”说着递上一方,周瑜打开一看,只见纸上写着:“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见诸葛亮一诗点破自己的心病,不得不向诸葛亮讨教办法。诸葛亮有着丰富的气象天文学知识,他早已预测到近日必有东风,于是故意说自己会乞风求雨,可以借来东风,助周瑜破曹。周瑜听罢,忙命手下备下祭坛,供诸葛亮施行法术。诸葛亮故意披发赤足,登坛施法。半夜果然东风大作。周瑜忙命发起火攻。事先隐藏在曹营的黄盖带兵驾舟靠近曹营放火,一时间火光冲天。曹操的部队本来多是北方人,不惯水上作战,为克服小船的猛烈晃动,曹军将大船小船连接在一起,只以为这样水上航运稳如陆地,北方士兵才好英勇作战。谁料到如此一来,曹营战船一个也不得脱逃,被烧得一干二净,大败而归。

后因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齐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为荷

在介绍信、证明信等一些信函内容的末尾,常有这样一些套语:“请予办理为荷”,“请予协助是荷”。这里的“为荷”、“是荷”都是文言词语。“荷”字文言中有两种用法:一是读he,当名词用,指“荷花”,现在仍保留了这种用法。二是读he,作动词用,当“扛”、“担”讲,如“荷锄”、“荷枪实弹”。还有“感谢”的意思,多用于书信中。“感荷”、“至荷”。这种用法在我们日常的口语里基本上废除了。我们只说“扛锄”、“扛枪”,而不说“荷锄”、“荷枪”,只说“感谢”、“谢谢”,而不说“感荷”、“至荷”。“为荷”、“是荷”是长久以来人们在书信来往中约定俗成的固定用语,意思是“为此感谢你”。

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自南宋朱熹《观书有感》一诗。全诗四句: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半亩大的一个方塘像面镜子那样明净透澈,天色云影一起反映到水塘里不停晃动。问它为什么这样清澈呢?只因为上有源头,活水能不断地流进来。现在引用“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比喻生活源泉的重要,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新鲜营养,才能永葆青春的活力。

未知鹿死谁手

古人常以鹿比喻帝位和国家政权。形容天下不知将被谁夺得。语出《晋书·石勒载记下》。

东晋时期,北方匈奴、鲜卑、氐(di)、羌、羯(jie)五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16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其中羯族建立的政权史称“后赵”,开国皇帝是石勒。石勒出身于贫苦人家,小时候做过商贩,也给富人当过长工。后来他参加了刘渊的反晋部队,被拜为大将。319年,石勒起兵反对刘曜的前赵政权,自立为帝。由于他的才干和苦心经营,后赵占领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成为诸国中最强大的一个国家。

对于自己建立的功业,石勒非常得意。在一次宴会上,他乘着酒兴问大臣徐光:“我和自古以来的开国君主相比,怎么样呢”?善于逢迎拍马的徐光马上回答说:“陛下的文韬武略超过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自三皇五帝以来,没有谁能比得上您。您可以说是轩辕皇帝第二。”石勒倒是很有自知之明,他笑着说:“你说得太过分了,如果我出生在汉高祖时,我甘愿做他的臣子,假如我与汉光武帝刘秀生在同一时代,我一定同他在中原大地较量一下,还未知鹿死谁手呢!我的能耐在于刘邦、刘秀之问,哪里能与轩辕皇帝相比呢!”

文武百官听了都高呼“万岁”。徐光则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好不尴尬。

现在“未知鹿死谁手”的内涵已有了扩大,常用来比喻人们对某一事物的竞争,但还没有决出胜负。亦指体育比赛中势均力敌的双方,争夺激烈,胜败难以预料。

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是孔子的学生歌颂孔子的话,说孔子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和谦让的品德。出自《论语·学而》。

一天,孔子的学生子禽向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贡问道:“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意思是:“老师到一个国家,必定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自己求得来的呢?还是人家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道:“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意思是:“老师是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态度得来的。他用这样的态度求得,大概与别人求得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吧?”

后以“温良恭俭让”泛指态度谦虚、举止文雅。

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

文、武,指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发父子二人,是古人所推崇的贤君。张:拉紧弓弦;弛:放松弓弦。指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方略,在于宽严互相补充,交替使用。后以泛指治理国家要宽严相济。语出《礼记·杂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这是孔子答复子贡谈论文武之道的一段话。他说,只要紧张,不松弛一下,文王、武王不能那么做;一直松弛而不紧张一阵,文王、武王不愿那么做。紧张之后,松弛一下,这就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大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