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温州人做的和你不一样
6014200000006

第6章 一心致富——温州人的财富野心和你不一样(1)

1获取富贵人生的第一要素

温州商人对金钱有着极大野心,一个温州商人说:“强烈的赚钱欲望是获取财富人生的第一要素。如果一个人整天晃来晃去,无所事事,如果人生的“马车”无人来驾驶,就停在那里,锈迹已经腐蚀了车轮,大概可以肯定你将来一定是一无所成,更不会出人头地。”在温州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赚钱和当老板。

温州商人很实际,也很现实。赚钱是温州商人创业的主要目的,更是温州商人人生的价值观念的主要内容之一。强烈的赚钱欲望也是温州商人成功的第一要素。没有一个温州商人试图掩饰他们血液里始终兴奋着的发财欲望。“不赚钱,毋宁死。”这就是温州商人的野性。对于,野蛮求富的温州商人,有人戏称:“温州商人是青蛙,在水里会叫,在岸上会跳。”

吴云前是温州乐清人,1971年出生,1988年8月,年仅17岁的吴云前只身来到大连,20年之后的今天,他领导下的百年城集团已成为万人瞩目的商业领袖。在大连,这个温州青年神奇的财富成长故事,已经成为年轻人奋斗的经典样板,在街头巷尾广为流传。

吴云前回忆说:“我没有什么秘诀,我只是一直在坚持自己心中的目标!”这些年来一直在大连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也走过不少弯路。但他说,温州商人做生意有一个理念:不怕赔,就怕停!因为赔了可以赚回来,而停了就意味着赚钱的机会没了。

吴云前说:“温州商人从来不认为什么生意小,纽扣小吧,打火机小吧,但是温州商人就把这些小生意给做大了。”他曾开过服装店,做过纺织品贸易、经营过服装和餐饮,现在从事商业地产开发。这些年他跨越了很多行业,他总是在熟悉一个领域后,突然又去尝试进入新的领域。保持赚钱的野心,不断尝试新的领域。

这个精明的温州商人敢于冒险,敢于尝试,进入大连商业地产业就是一个例子。在大连,商业地产曾一度成为大连各行各业投资的热点,业内人士在评价大连商业地产“存在局部过热的问题”的时候,吴云前依然投身到了这个新的行业之中。

吴云前选择在大连最繁华、商业竞争最激烈的青泥洼桥,开始了第一个商业地产的项目——百年城。“当我看到很多世界顶级品牌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将专卖店开到富丽华和香格里拉时,我看到了机会。”吴云前解释他决策的原因时说,他瞄准了那些最具消费能力的消费者。

随后,百年城集团选择在大连二七广场建造了温州城,这次他是将目光瞄准了普通老百姓。事实证明,吴云前的这两个项目都获得了成功,成为大连为数不多的商业地产行业的赢家之一。“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吴云前说,“现在大连有些商业地产项目的失败,原因在于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吴云前从小出来做生意到现在,他认为在逆境成长是最锻炼人的。吴云前非常欣赏李嘉诚的一句话,这句话对他感触很大,李嘉诚说:“前十年,创业非常艰辛,后十年,我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所以,吴云前要继续锻炼自己。

吴云前很欣赏狼的品质,他很欣赏一本名为《狼图腾》的书。“狼懂得等候机会,它的团队精神和忍耐力是非常强的。”吴云前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可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他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人说:“吴云前一天就能成为半个专家”。当他谈起浙江永嘉学派代表人物时如数家珍。他说,永嘉学派当年提出的“义利说”,正是温州商人今天经济活动的写照。温州商人信奉朋友就是财富,有义就有利。但是,和朋友间的利益并不是直接金钱的交往,而是相互帮助。比如,在朋友的相互交流中会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变成钱,也就实现了朋友间的利益。温州商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市场接轨的地方。

吴云前总是以自己身为温州人而自豪不已。他认为,温州商人的特点就是“以勤为本”,他们会坚持做一件事情,他还举了温州打火机产业发展的事实来印证他的观点。他认为,温州商人对生意没有大小的区分,并没有北方人所固有的认为小生意不赚钱的观念,把“小生意做大”,积少即可成多。他还认为温州人所特有的“朋友、义气就是商业”的人脉观念也是帮助温州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温州人不但老乡之间愿意合作、易于相处,即使到了外乡,他们的适应能力也很强,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社会,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温州人遍布世界的局面。

可见,温州商人开启事业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就是一个“欲”。当你正在犹豫不决、畏首畏尾的时候,无数个温州商人已经在抢占市场了!

2自己当老板赚更多的钱

在温州商人中,“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意识非常强烈,正是这种意识促使他们只乐于自己给自己打工,从不把自己的命运和希望寄托给别人,其关键问题就在于他们想由小到大,独自创业,不虚度人生。温州商人不仅仅身怀求生的小小技艺,也身怀从小做大、胸怀四海、当大老板的志向,他们做着小生意,盯着大市场,梦里也想着如何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为了这一梦想,他们出门在外很少去劳工市场当苦力,很少为别人当打工仔,而更喜欢给自己当老板,给自己打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温州商人看来,在别人开的大公司里干得再高、穿得再阔、挣得再多也是打工仔,而在自己的小摊子里赚得再少也是主人。

因为温州商人知道,自己当老板有很大的独立性,自己当老板确实滋味也很爽;自己当老板赚更多的钱;自己当老板没有下岗的担心,自己当老板爱什么时候退休就什么时候退休无人管束,自己说了算;自己当老板还能为家人、亲朋好友提供就业机会;自己当老板还具有挑战性,能丰富自己的人生。温州自己创业图的就是这些。当然,温州商人也知道自己当老板的风险:自己当老板风险大,收入不可能像上班那样月月领得到工资,自己当老板可能是饥一顿饱一顿,这个月可能赚得3万元,下个月可能赔掉1万元;自己当老板必须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拿出多出打工仔几倍的勇气;自己当老板操心的事情多,而且要求自己能够在方方面面都能独当一面;自己当老板工作的时间长,甚至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自己当老板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处理好个方面的问题。自己当老板还要面对巨大的经济风险,赚了钱是自己的,赔了钱也是自己的。

温州商人当然会权衡利弊,但是他们心中的财富野心,让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己当老板做生意。温州商人敢于创业,最为他们看重的是创业的好处,由此来激励自己的信心;而其他人不敢创业,是因为他们老是夸大创业的弊端,生怕创业会使自己的成本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所以束缚了手脚。

温州商人仿佛具有天生的创业冲动和热情,人人都渴望有自己的事业,有机会就自己当老板。在温州,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经商,都在办厂,很多村庄的人要么在家当老板,要么在外边当老板。总之,他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让自己成为一个老板!

温州商人个个都想当老板,现在,在温州做工的几乎都是外来人。温州商人即使在工厂当管理干部,下班时也一定要换下制服才走出工厂,怕被别人知道是在给别人打工而没面子!正是这种人人想当老板、个个自己创业的精神,让温州商人在全国人面前能够扬眉吐气。

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商人还没有足够的资本来创业,有点小钱的人,就利用家庭中一些现有的设备来开作坊,办小厂;身无分文的人,就外出擦皮鞋、弹棉花、卖眼镜、挑糖担。温州商人抓住一切机会埋头苦干,很快地完成了原始积累,在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就接着第二次创业、第三次创业,争取自己当自己的老板。在这种一个比着一个干的浓烈氛围下,闲的人心里慌,懒的人不自在,穷的人不开心,于是每个人都有创业的冲动,形成了“个个想赚钱,人人在经商”的全民皆商的局面。

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一位农家老太太看到了一个赚钱机会:收购兔毛。她坐不住了。可老太太大字不识一个,普通话不会说一句,怎么办?于是她请人帮忙写了两张纸条,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口袋里。一张是:我是温州平阳人,请帮我买车票;另一张是:我收购兔毛,每斤多少钱。就凭这两张小纸条,老太太做出了许多年轻汉子都不敢做的事,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赚了十几万元钱。

在温州商人眼中,天下没有不赚钱的行当,关键在你想不想淘金,想不想创业。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如果人连创业欲望都没有,怎么可能赚钱呢?而温州商人当老板的意识极强,今天帮着别人打工,明天争取入股,后天就可能成为你的竞争对手了。

温州商人个个都想创业并不只是耽于幻想,而是凭借其胆识将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他们思想解放、观念超前、敢冒风险,诸如农民办企业,小皮匠办工厂,不会外语的老太太敢出国,这些温州商人的故事一次次地感动着我们。

那么,温州商人为什么会如此重视经商,看重金钱呢?这里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下面让我们大致梳理一下温州地域文化的形成和特点,或许就会明白温州商人为什么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人了。

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在北方,由于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人们信奉的是“勤于教子,耻于经商”、“君子不言利”、“无商不奸”等儒家信条。儒家重礼、重义、重仁、轻利、轻商等思想导致大部分北方人看重当官轻视生意人。而在温州,南宋以后,“浙东学派”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给温州商人经商赚钱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南宋永嘉人薛季宣、陈傅良、叶适和永康人陈亮等“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反对章句训诂之空疏虚学而主张躬行践履的实学,主张“功利之学”、“经世济物”,强调“义利双行”、“农商并举”、“道不离物”。这种理论与“儒家学派”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和“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的儒家主流观点直接相悖。

叶适在经济思想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他在义利观、本末观、理财观、富民观、人地观、货币观等观点上集中地反映了他对传统经济思想的发展创新。叶适的通达与明智、远见和卓识非一般人可比。他主张顺应历史发展和顺乎自然趋势,让经济沿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演进,反对强权干预,主张富民政策,发展民间经济实力,批评“腐儒”成见,主张务实,重实利功效,提出一系列反传统性经济思想观点,代表了浙东实学的较高成就。

当年,叶适的治学之地正是现在的温州,他的“义利双行”的理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温州商人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温州商人能够有骨子里就想赚钱经商的欲望正是几百年前的叶适埋下的历史基因。温州经济在今天能得到这么飞速的发展,温州商人在商业活动中能有这么出色的表现,与此是息息相关的。

历史上的温州,与南方大部分地方一样,被称为偏僻、“南夷”之地,自然条件相当恶劣,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之戏称。贫穷培养了温州商人冒险、创新、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和特别能吃苦耐劳的毅力,迫使温州商人自古以来便外出经商且以此为荣,他们背井离乡走南闯北,若是哪个小伙子长年厮守家庭,便会被视为窝囊没出息。

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温州商人形成了无拘无束、独立思考、敢冒风险和不满足现状的共性,决定了他们不循规蹈矩,敢于叛逆的野蛮性格。

除此之外,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给温州商人自主创业、经商做生意提供了“温床”。在这张“温床”上,温州商人于事业所具有的先发性、开放性、灵活性、善于发现商机、捕捉商机的天资快速生长。当有些人还在就姓“社”姓“资”争论不休的时候,温州商人就已开始埋头苦干,悄悄地发展壮大了自己,从而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其次,温州商人这种近似野蛮的经商精神也是被贫困逼出来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人们的生存成为一个大问题,也可以说温州商人创业是不得已而为之。改革开放前,温州社会经济比较落后。当时的情况是“三少一差”:即人均耕地少,全市人均耕地不到半亩;国家投资少,从建国起到1981年的30多年间,国家对温州的资金投入累计只有6. 55亿元;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少,除了矾矿外,没有更多的可开发的自然资源;交通条件差,当时没有机场、没有火车,仅有一条通往上海的水路和路况很差的104国道。在这残酷的事实面前,温州商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因为温州这小如弹丸的一方水土无法养活这一方温州商人。

其实,温州商人有着南方人性格的共性:生性快活随和,喜欢耍小聪明或来点小小的恶作剧;崇尚智慧谋略,相信柔能克刚;交友不以豪爽见长,而以善解人意为荣;遇事少冲动,多权衡;轻莽撞,重坚韧;曲里求直,淡中见奇;讲究心灵的自由,善于细细地琢磨;对新鲜事物趋之若鹜,对传统却缺乏卫道的热忱。但温州商人又不同于其他南方人,他们更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品质:在敢于冒险、敢于放下面子、吃苦耐劳、聪明过人、脚踏实地、坚持到底、精打细算、抱团打天下等方面,表现得尤为鹤立鸡群。有人说:“虽然温州商人的性格并不是十全十美,但特别适合经商,这种性格的人也特别愿意创业,往往也能创业成功,赚到人生的财富。”想一想,蛮有道理!

3温州人“野蛮”的赚钱思维

温州商人对金钱的认识是很现实的,对于财富怀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是温州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温州民间,赚钱是每一个人都很关心的问题,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这一极强的财富意识使得温州商人不断地在变动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成长,温州商人的财富也越积越多。另外,温州商人的赚钱欲望与其他地方的人不同的是,温州商人的赚钱欲望往往会超出温州人的现实,往往需要温州商人打破现在的立足点,打破眼前的种种限制才能实现。所以,温州商人的赚钱欲望往往伴随着行动力和牺牲精神,这是其他地方的人缺乏的品质。

一位温州商人在谈起打工一族时说:“如果你已习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整天上班、下班,日复一日,任凭岁月消逝,而且满足于这种状态,那么你一定成不了富翁。”不管这个温州商人的观点偏激与否,但至少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积极想要赚钱的人,绝不以温饱为满足,一定让自己充满赚钱的动力。具备了这个要件,再冷、再热的天气,再苦、再累的工作,都会心甘情愿地去做,而当你养成了这个赚钱“习惯”后,财富自然愈来愈多。

温州商人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他们的创业欲望是高于现实的,需要他们踮起脚才能够得着,有的时候需要跳起来才能够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