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温州人做的和你不一样
6014200000007

第7章 一心致富——温州人的财富野心和你不一样(2)

1995年,陈浩带着20万元来到上海,从一个小小的美容店做起,现在已经在上海拥有了30多家大型美容院、一家生物制药厂、一家化妆品厂和一所美容美发职业培训学校,并在全国建立了300多家连锁加盟店,个人资产超过亿元。陈浩有一句话:“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他的事业就会有多大。”所谓梦想,不过是野心的别名。我们可以想象欲望对一个温州商人的推动作用有多大。温州商人追大盯小,只要有钱赚,一分钱的生意也不放过。温州生意人不在乎干什么,也不计较生意是大是小,只认定一条,能赚到钱就干,哪怕只有一分钱的赚头,也会全力以赴。温州商人也追求大生意、大规模、高利润,但是,他们的生意眼光更善于盯准小项目、小商品,大小生意都不放过。这就是温州商人的野蛮的赚钱套路。

曾经风行全国的擦鞋机、爆米花机、修鞋机这一类实用小机械,造得最早的不是在大工业氛围中成长的东北人,也不是素有大商业传统的上海人,而是温州商人。温州商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路线。纽扣、标签、标牌、小饰品、小玩具,这些有人看不起、懒得做的“小东西”,温州商人却做起来而且做得“发”了,做成全国最大规模,形成辐射和影响全国的大型专业市场,如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市场,其规模和影响力之大真可谓是不同凡响。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温州商人的特点,我们用温州商人自己的赚钱经历来说明。

1991年,温州商人林立人在一次失败的生意后到深圳去打工,但是,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他在深圳找不到工作。林立人后来说:“我只能做老板,像我这样没有什么学历、没有什么专业技术的人,打工没人要,只好做老板。”于是,林立人就开始寻找创业的机会。不久,他开始做租房中介,收取佣金。

当时的深圳,很少有正规的中介公司。于是,林立人在香港注册了一家立业(香港)房地产开发公司,成为深圳第一家民营租房中介公司。公司一开张,生意就非常好,公司十几个员工,忙得晕头转向。

1992年,林立人就积累了十几万元。随着租房中介公司的增多,林立人开始转行做起了其他生意。

从这个温州商人的创业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温州商人的样子:有一些拥有千万家财的温州商人,都是为了挣脱生存的困境而努力拼搏,从而成就了他们的富有。他们都曾有过艰辛而多灾多难的日子,甚至还备受命运的蹂躏和虐待,但温州商人总是善于寻找生命的支点,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顽强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并用持之以恒的努力冲破困难重重的篱笆,创造出惊人的财富。

一位温州女富豪说:“信心和理想是我们追求幸福和进步的一种强大推动力。人往高处走;进取是时代的大趋势。只要你永不停留,大步迈向前,你的事业,你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温州人不管是多大的年龄,不管是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不管是什么出身,但他们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这或许就是温州商人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4前仆后继地走上富裕路

欲望就是温州商人迈向成功的动力,是温州商人“野蛮”成长的最主要的激励因素。他们有了欲望,自然就会有无穷的力量。温州人说:“人没有赚钱的欲望,怎么可能赚到钱呢?所谓心想事成,首先得心想,就是要有强烈的欲望啊!”

在温州,如果哪个人不想赚大钱,只求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的话,那么,他会被认为是最没有用的废物,会被乡邻看不起。温州人说:“欲望的强弱完全决定了你成功欲望的大小,你必须将欲望之火激发到白炽状态。现在我们没拥有奔驰宝马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我们不敢向往拥有。人生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梦想的消失。一个人一旦没有了梦想,也就预示着他失去了生命的动力。人人都应该有一个梦,没有梦想,生命将会枯竭。这个梦想,就是成功的欲望。”

我们知道,欲望实际就是一种生活目标,是一种人生理想。但要满足自己赚钱的欲望往往需要打破自己现在的生活规律,打破眼前的樊笼,才能够实现。面对这点困难,温州人敢于大胆逾越,而有的人就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了。他们观念陈旧、心态落寞,惟一的心愿就是眼前的局面能够维持。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改革,每月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按理来说,凭他们的学识、能力以及社会经验,是完全可以来开创一番事业的,但他们就是没有这样的欲望、冲动,他们觉得眼前的生活就足够好。

在温州人的眼里,人只要不过分沉溺于金钱之中,不被金钱所左右。追求金钱、崇尚金钱,应该是一种优良的品质,一种崇高的信念,也是赚钱的最好保证。

只看到钱的人绝对不会成功,而看不到钱的人简直就是傻瓜。特别是对于刚创业的小老板,钱当然是辛辛苦苦地做老板的最根本动力。没有钱时的贫困,人穷志短的遭遇,有钱人的随心所欲都深深刺痛他们的心。一心想当老板,一定要赚到钱的内心冲动使得千百万人前仆后继地走上富裕路。

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就不忌讳对金钱的追求,他说:“在做生意中,有钱可赚很重要,换句话就是说对利益的选择很重要。我有个不做原则:不赚钱的不做。”

强烈的赚钱欲望可能是温州人成功的原始动力。李建新是从皮包厂做起的。开始不会用机器,从粘胶水开始学。到后来他做皮包速度之快,在巴黎的同乡里出了名。他说在老家5个兄弟住一间25平方米的小房子的境遇必须改变,邻居和同乡的致富他都看在眼里,既然参与了这场淘金之旅,自己绝不能落后。

“我把自己当成囚徒,所以看不见巴黎的太阳也没关系。”李建新平淡地说道。自己刚到巴黎时,有整整5年的时间没见过太阳,早晨天没亮开始做工,晚上上了法语课以后还要做工。他至今都记得那个场景:夜里12点多了,他拎着饭盒收工回家,常常与其他同乡在街头碰到,大家只是疲惫地互相点点头,然后擦肩而过。

在所有人都有了小小的手艺和资金积累之后,温州人最乐于称道的群体团结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最初小老板的起步资金几乎不需要很久的积累,有人要开店,亲戚朋友都会解囊相助。李建新记得,50万元的投资都是朋友们凑来的。慢慢赚了钱,他可以一个月1万法郎的速度还回去。

你要问温州人在开始就肯定自己能赚钱吗?当然摇头。温州人说:“生意本身就是场冒险,要赚钱就要敢为天下先。”

1985年,法国市场只有香港、美国供应的传统式样的腰带,温州人陈武却从展示会上巴黎女人姿态万千的衣裙上,想到了做装饰腰带。仍然是普通材料,仍然是自己开车全欧洲推销,就这样,1986年,在国内普通工资标准只有几十元钱的时候,他的店竟达到三四百万法郎的月营业额。

温州人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找到了生存的支点,所以他们才能够克服千难万险,成就自己的事业。

5为了赚钱什么苦都能吃

在温州人眼里,做生意不是什么可耻的事,他们从来都是以坦然的心态来经商赚钱。正是这种坦然造就了他们人生的大事业,那就是赚钱当老板。这样的人才温州非常多见。哪怕是温州的女人也有同样的豪情。

温州女人赵彩飞,在21岁那年一人来到远在万里之外的西藏山南泽当镇,而这个穷苦出身的外出女子身上只带了一把剪刀和200元钱。其实,她心里百感交集:现在该怎么办?一把剪刀和200元能做什么?她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的同时,不时想起母亲的劝告,“千万不要到西藏!”但是她知道既然出来了就得赚钱回去,如果两手空空地回温州怎么面对家中的父母和乡邻。

赵彩飞从小就学会了缝纫技术,虽然缝纫技术并不算一流,但在泽当做个裁缝师并不困难,然而200元钱怎么也不够买一台缝纫机,她四处打听是否有二手缝纫机出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从一个老乡那里借到一台缝纫机,“那天晚上我整夜未眠,心里总是想着心爱的宝贝——缝纫机,甭提心里有多高兴!”赵彩飞激动地说。但赵彩飞心里也明白艰苦创业才刚刚开始,于是她每天省吃俭用,有时一天只有一顿饭,住在阴冷潮湿的洗澡堂。为了赶活,她经常通宵达旦不睡觉,有一次,因为连续3天3夜没睡好觉,在给别人送衣服时,疲劳过度从楼梯上摔了下来,将腿摔成骨折。她一个女孩子,病在他乡又举目无亲,那时的她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想到了遥远的故乡,想到了慈祥的母亲。

终于家里的父母得知了女儿的艰难处境,就急忙把自己的大女儿派来了,姐姐的到来使赵彩飞振作起来。病好后,她和姐姐一起从泽当来到了江则,在当地一干就是两年。赵彩飞后来回忆说:“就是这两年,我挣了两万多元,在当时这可是一笔巨款呀!”

有了钱,赵彩飞开始“编织”起自己的梦想,为了跟上潮流,适应顾客的品位和要求,她继续学艺。她将自己挣来的钱拿出一部分帮助家里盖起了楼房,剩下的钱用在了去福建学习时装剪裁培训上了,通过学习,她学会了做旗袍、西装及各式时装。当时很多人劝她留在福建,但是她认定,自己的事业和前途都在遥远的西藏。

1987年,带着一身技术的她与丈夫一起再次来到了西藏,来到了拉萨,在朵森格路开起了“夫妻”服装店,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凭借着良好的手艺和聪明的经营头脑,在1997年从一个小裁缝店做到了今天的“九龙时装店”。“现在生意不错,等攒够了钱,我们准备再办个更大的时装店。”赵彩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温州女人的创业经历,或许会让很多男人相形见绌。

对温州人来说,要想赚钱就得把事业扎扎实实地做好、做强、做大,只要能赚钱,他们什么苦都不怕,什么困难都能跨越。温州人把赚钱当成人生的大事,也能把赚钱和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并把经商赚钱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最终将其化解为一种内心的使命感。为了这种使命感,温州人才不断地在努力,在拼搏,在发展。

6敢于赤裸裸地谈论赚钱

温州人是这样评价赚钱的:“赚钱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享受。有钱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才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业,可以让他人崇拜、尊重,能安养家室、孝敬父母,能让子女享受最好的教育,能为社会福利奉献一点爱心,能真正地享受人生。”

温州人把经商赚钱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从历史上讲,温州有经商的历史传统。特别是南北朝到宋元之际,为了躲避战乱,大量的中原手工业者南迁到温州一带,优秀中原文化与瓯越文化相融,促进了温州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温州地域文化。由于地域的关系,在温州,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对温州人影响甚微,我国绝大部地区把做官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取向,而重商务实的思想是温州文化的主流。

温州人并不讳言自己追逐财富,也不觉得赤裸裸地谈赚钱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20世纪80年代是属于温州人的。他们是这个年代舞台上最耀眼的一群人,从他们身上爆发出来的巨大能量,令世界目瞪口呆。一夜之间,计划经济的坚冰被他们打破了,金钱、财富、权力、市场这些概念都被他们改写了。翻身致富,这个沉睡多年的念头,突然之间在温州人心中苏醒了。在“全民经商”风气的带领下,生机盎然的温州大地,仿佛弥漫着一种野蛮的魔力。

经济全球化对于温州人来说,那是盼望已久的发财机遇。温州平阳县江山乡的7个农民,到西南一带推销腈纶产品。一路上,他们专拣不通公路的深山,挨家挨户地推销,一不小心走出了国门,来到了缅甸的一个小山村。当他们欢天喜地赚了一把外国钱后,第二次还想再去赚一票时,被边防军发现后给扣了起来。那时候,温州人的双脚是多么的野!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为温州人提供了更好的舞台。他们将在这里得到更大的市场空间,创造出更加惊人的财富神话。

从早期的肩挑货郎担走街串巷,到现代的到处开办温州商城,温州人总是想方设法靠近财富地带,靠近有消费需求的人。只有靠近财富地带温州人就会把握机会出拳,一拳击中要害。这套“商拳”我们可理解为温州精神的一种解释,即特别能吃苦,用自己的辛苦换取别人的方便,就近服务赚取钱财。

为了能踏入一片崭新的财富地带,温州敢于辛苦自己,更敢于走出去。只要有钱可赚的地方就有温州商人在做生意,就有温州的产品在销售。在国内温州人、温州货、温州市场、温州资金可以说已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商潮,温州经济是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非常巨大。

在温州人走遍中国的同时,很多敢冒险的温州人开始走向世界。众所周知,温州人“走出去”是迫于自然条件的匮乏,而这一走却走出了温州人的新天地。

第一批走向国外的温州人素质不高,凭的是“三把刀:菜刀、皮刀、剪刀”打天下。在国外生存与发展下来,为后来的温州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伴随中国加入WTO,国门打开之后,温州人把在国内的很多成功经验正一步步地搬到国际市场上。

有人说,我们这个地球上只有两种人是逐市场而居的“游牧民族”:一是犹太人,二是温州人。这两种人是纯粹的商人。有人说,与其惊羡于他们的财富,不如我们也来学一学这两种人的经商智慧。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温州一个年轻的乡村兽医周平到上海办事。从温州来到上海不容易,他忽然间看到一个奇怪的场景:不少人抱着大捆大捆的文件夹和财务册从店里出来,又有不少人匆匆忙忙往店里去,像是在抢购什么东西。他十分好奇,忍不住走到店里看个究竟,看了更是惊讶:文化用品柜前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顾客,争着抢着买账册,售货员忙得不可开交。这种普通的东西平时摆在商店里落满灰尘也无人问津,为什么这会儿生意这么火?经过多方打听,原来是上海市正在全面开展企业整顿工作,原有的账册需要全部更换,财务人员将重新做账,而且正在出售的账册并不十分规范,就是这样还很难买到。

周平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当时一个清醒的意识便跳跃出来:在温州,印刷企业大大小小数不清有多少家,需要的就是出路。出现这种情况,无疑是一个有利的商机,只不过没有人向温州人下订单。有市场就敢投资,既然设计出适合各种企业各种名目的账册表格不愁销路,那么小小的投资定会产生巨大的收益,这个事温州人不干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