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评点曾国藩
6023600000019

第19章 毛泽东评点曾国藩养生(2)

“世”是什么?世就是人,是人的眼睛、耳朵和嘴巴,是人的警惕、防备和反抗。每个人的内心都翻腾着永不止息的波浪,表面上大家一团和气。一派春光明媚,可在私下却春光锁闭,一团漆黑。所以才有勾心斗角,阴谋诡计,针锋相对,豪夺巧取,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掀起轩然大波。所以荀子说,人性本恶。

第:四勿斤斤计较。曾国藩说:若想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完人,第一要在不贪财上下手。如果能做到不贪不吝,那么就能够使鬼服神钦,自自然然,见识日进,正气日刚。否则的话,不知不觉坠入卑污一流,必定有被人看不起的那一天,不可不慎!

清廉不贪是为官者的基本要求。号称清代第一清官的汤斌任江宁巡抚时,初至南京,就召集府县官,训斥道:贪贿者轻则被人弹劾而去,重则抄家追产,诛及子孙。而且,一沾贪名,上司收受了下官的贿赂,就有把柄在别人手中,下官有什么过失也不敢轻易纠正,久而久之,会有包庇之嫌。州县官听了这番训导,都说“公治吾等”,即救了他们的命。

曾国藩最崇拜汤斌,认为清朝有成就的人中,汤斌是一流人物。

曾国藩也崇尚清廉。据他的女儿崇德老人说,曾国藩无论是官位做得多大,“署中没有敢以苞苴进者”,他的夫人“无珍玩之饰”。崇德老人回忆说,曾家只有一次收受别人的礼,那是提督黄翼升的夫人进献的。

黄翼升是长沙人,少年时是个孤儿,最初以“材官”隶属曾国藩部下。曾国藩建立水师时,黄翼升帮了大忙,是曾的四大心腹之一。组建淮扬水师时,黄翼升任统带。1862年,黄归李鸿章指挥并很快成为李的得力助手。后来,曾国藩想调黄翼升部离开苏南,十三次与李鸿章来往信函相商,李鸿章却一口拒绝。由于黄翼升“索性宽和”,比较受将士拥戴,曾国藩一定要把这位爱将调回,李鸿章说黄“厚道热肠,为武人中第一流,为平吴第一功臣,为沪军第一苦人”,所以坚决不给,为此,曾、李两人差点闹翻。

这时出现了“夫人外交”,才使问题得以解决。

黄翼升此时处于很尴尬的境地,还是他的夫人出来调停,一定要奉曾国藩的夫人为义母。一天,正好是曾夫人生辰,黄夫人带着翡翠钏一双、明珠一粒、纺绸帐一铺来贺寿,当堂拜曾夫人为义母。当时人多众广,曾夫人不好不给面子,也就答应将黄夫人收为干女儿。

寿宴结束后,曾夫人向曾国藩述其原因,曾国藩起初很生气,但一想能收服将心,调和因黄翼升而起的曾、李关系的矛盾,也就不再说什么。这个纺绸帐后来曾国藩的女儿出嫁时,作了嫁妆,直到崇德老人的晚年,仍“用之未怀也”。

曾国藩很通人情世故,为了照顾别人,还主动助欧阳夫人收干女儿。一年,邵惠两的夫人因躲避战乱率子女到了上海,曾国藩得知后派轮船密迎邵夫人以及她的二个儿子,一个已经出嫁的女儿,将她们一家安顿到安庆,还每月出银二十两,给邵夫人的一家租了房子。若干年后,邵夫人及她的长子相继病逝,邵夫人的二儿子及女婿送灵柩回浙江。曾国藩见邵家小女儿孤苦无依,就让她拜欧阳夫人为义母,这样,邵家小女儿就可居住在两江总督署中,得到曾家的照料。

毛泽东的清廉也是出了名的,同曾国藩一样,不论饮食、日常用物无不是普通而已,并且对子女也严格要求不搞特殊化。

【评点解析】

毛泽东青年时受曾国藩的思想影响,他很看重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道,注意从中借鉴。

在一师求学期间,毛泽东还十分注重体育锻炼。1916年12月9日,他致信黎锦熙,谈到德、智、体三者的关系,说:“德智所寓,不外于身。“虽然”有甚高之德与智,一,日,身不存,德智则随之而隳矣!”“兄之德智美矣,惟身体健康一层,不可少缺。弟意宜勤加运动之功。弟身亦不强,近以运动之故,受益颇多。闻之至弱之人,可以进于至强。东西大体育家,若罗斯福,若孙棠,若嘉纳,皆以至弱之身,而得至强之效。弟始闻体魄、精神不能并完,且官骸肌络及时而定,不复再可改易,今乃知其不然。心身可以并完也,而官骸亦无时不可改易也。”他认为“人之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难成者!”主张“身心并完”,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因此,他为了强壮身体,磨砺意志,同时也为了保持学习时的旺盛的精力,刻苦地进行体育锻炼,并且持之以恒。

毛泽东进行锻炼的项目很多,主要有冷水浴、游泳、野游、爬山、露宿等。

冷水浴。这是杨昌济老师常年进行的锻炼项目。开始时,毛泽东只是模仿杨先生进行,通过实践,他认为冷水浴有两大好处,第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并能强壮筋骨;第二,可以培养勇猛无畏的气魄和战胜困难的精神。因此,他从模仿到长年坚持不懈地进行。一师浴室旁有一口水井,每天清晨天蒙蒙亮,毛泽东就起床来到这里进行冷水浴。他脱光上身衣服,吊上一桶桶的井水往身上浇,然后擦,擦了又浇,浇了又擦,这样反复十几分钟,直到全身发红发热为止。冬季坚持冷水浴不容易,可毛泽东却很习惯自然。有同学问他为什么能坚持,他回答说,只要下定决心,难关是可以突破的。任何一项体育活动,要把它坚持到底,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关键问题在于一个人有没有决心和毅力。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会坚持到最后,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了。所以重要的问题在于持之以恒。

游泳。这是毛泽东最喜欢而且是最擅长的一项体育运动。儿童时,他就常到他家屋前的池塘里游泳嬉水。有一次在私塾,他趁老师不在,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到水塘里游泳,结果把老师惹恼了,要惩罚他们。来到一师以后,湖南的第一大河湘江,成了毛泽东常去游泳的地方。湘江就在一师的前边,毛泽东和同学蔡和森、张昆第、罗学瓒等经常一起来这里游泳、畅谈。1917年9月23日张昆第日记记载:“昨日下午与毛君润之游泳。游泳后至麓山蔡和森君居,即将黄昏,遂宿于此,夜谈颇久。”

罗学瓒在毛泽东的影响下,潜心学习游泳,并且逐步认识到了游泳的好处。他在1917年9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游,人多言西北风过大,天气太冷。余等全行不顾,下水亦不觉冷,上岸也不见病。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力气,不得不谓运动中最有益者。人言固足信哉!”他在10月8日的口记中又写道:“余前数日,因浴冷水,致身痛头昏。休养数日,少饮食,多运动,今日已痊愈,复与毛君泽东等往河床洗擦身体一番,大好快畅。”

1918年3月,一师请上海《教育》杂志主编李石岑来校讲演。李石岑既是一名学者,又是一位游泳专家。毛泽东知道这一情况,就邀请他到湘江现场教授游泳技术。那时天凉,还穿着棉衣,李石岑先生下水做示范。毛泽东等人也都跟着下水,游了三四十分钟。

游泳是毛泽东一生的爱好。建国后,他多次畅游大江大河,曾数次横渡长江。1966年7月16日,73岁高龄的他横渡长江,历时65分钟,游程30华里。

野游。这是一项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的活动,深受毛泽东的喜好。1917年9月16日张昆第的日记中,生动而细致地记述了他和毛泽东的一次野游:

“今日星期,约与蔡和森、毛润之、鼓则厚作一:二时之旅行。早饭后,彭君过河邀蔡君同至渔湾市会伴,余与毛君先到渔湾市。稍久,彭君一人来,蔡君以值今日移居不果行。……三人遂沿铁道行,天气炎热,幸风大温稍解。走十余里休息于铁路旁茶店,饮茶解渴,稍坐又行。过十余里,经大托铺,前行六里息饭店,并在止已午饭。饭每大碗五十文,菜每碗二十文,三人共吃饭五大碗,小菜五碗。饭后稍息,拟就该店后大塘浴,以水浅不及股止,遂至店拿行具前行。未及三里寻一清且深之港坝,三人同浴,余以不善水甚不自由。浴后,行十四里至目的地时,是日将西下矣。遂由山之背缘石砌而上,湖水清临其下,高峰秀挹其上,昭山其名也。山卜有寺,名昭山寺,寺有和尚三四人。余辈告以来意,时晚,欲在该寺借宿。和尚初有不肯意,余辈遂有作露宿于丛树中之意。和尚后允借宿,露宿暂止。晚饭后,三人同由山之正面下,就湘江浴。浴后,盘沙对语,凉风暖解,水波助语,不知乐从何来也。久之,由原路上,时行时语,不见山之倒立矣。和尚待于前门,星光照下,树色苍浓,隐隐生气勃发焉。小久进寺,和尚带余辈至一客房,指旷床为宿处,并借余辈小被一块。房外有小楼一间,余辈至小楼纳凉,南风乱吹,三人语笑称善者久之。谈语颇久,甚相得也,毛君云,西人物质文明极盛,遂为衣食住三者而已足,徒供肉欲之发达已耳。若人生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太无价值。……又云,人之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难成者。……夜深始睡。”

爬山、露宿、风浴、雨浴等。这也是毛泽东锻炼身体常用的方法。与一师隔湘江相望的岳麓山,是毛泽东常去锻炼的地方。除爬山外,还在这里进行过风浴、雨浴等活动。张昆第1917年9月23日的日记中写道。“昨日下午与毛君润之游泳。游泳后至麓山蔡和森君居。时将黄昏,遂宿于此。……。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风大发,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散,旷然有远俗之概。归时八点钟矣。”有一次,在一个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晚上,毛泽东独自一人,顶风冒雨爬上岳麓山顶,然后又从山顶跑下,来到蔡和森家。蔡母问他怎么回事,他回答说,是为了体验《诗经》上的“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这句话的情味。

一师校园里的君子亭和岳麓山的爱晚亭、白鹤泉以及桔子洲等地,是毛泽东经常露宿的地方。在寒霜时节,当夜幕降临时,他就邀请一些同学来到这里高谈阔座,直到夜深人静,然后各自找个地方,露宿至天明。

毛泽东经常进行锻炼的项目还有运动体操等,他曾自编过一套“六段运动”体操。

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对他在一师的体育锻炼作了回忆:“我们也热心于体育锻炼。在寒假中,我们徒步穿野树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嚷,说这是叫“风浴”的体育新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甚至到十一月份,我们还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这一切都是在“体格锻炼”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我后来在华南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这样的体格。”

毛泽东在刻苦地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还对体育理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他写了一篇长达8000余字的《体育之研究》,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在1917年4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3卷第2号上。

《体育之研究》共8节,开头还有一个前言。8节分别是:第一、释体育;第二、体育在吾人之位置;第三、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第四、体育之效;第五、不好运动之原因;第六、运动之方法贵少;第七、运动应注意之项;第八、运动一得之商榷。概括起来,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分三个方面一,体育的内涵及其地位、作用;二、当前体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三、体育运动的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毛泽东在前言中指出:“国力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无效,长是不改,弱且加甚。夫命中致远,外部之事,结果之事也体力充实,内部之事,原因之事也。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

体育的内涵及其地位、作用。

什么是体育?毛泽东认为:“体育者,养生之道也。东西之所明者不一;庄子效法于疱丁,仲尼取资于射御;现今文明诸国,德为最盛,其斗剑之风播于全国;日本则有武士道,近且因吾国之绪余,造成柔术,觥觥乎可观已。而考其内容,皆先精究生理,详于官体之构造,脉络之运行,何方发达为早,何部较有偏缺,其体育即准此为程序,抑其过而救其所不及。故其结论,在使身体平均发达。由此言之,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

关于体育的地位。毛泽东谠“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干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夫知识则诚可贵矣,人之所以异于动物者此耳。顾徒知识之何载乎?道德亦诚可贵矣,所以立群道平人已者此耳。顾徒道德之何寓乎?体育,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库,其寓道德也如合。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合也。”根据这样的道理,毛泽东对当时学校不重视体育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者乎?况弱者乎?观其意,教者若特设此繁重之课以困学生,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有不受者则罚之。智力过人者,则令加读某种某种之书,甘言以锸之,厚赏以诱之。嗟乎,此所谓贼夫人之子欤!学者亦若恶此生之永年,必欲摧折之,以身为殉而不悔。何其梦梦如是也!”毛泽东得出的结论是:“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进一步认为,体育关系着卫国力量的强弱:“人者,动物也,则动尚矣。人者,有理性动物也,则动必有道。然何贵乎此动邪?何贵乎此有道之动邪?动以营生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也,此大言之也。”

关于体育的作用。毛泽东列举道:

“体育之效则强筋骨也”。“愚昔尝闻,人之官骸肌络及时而定,不复再可改易,大抵二十五岁以后即一成无变,今乃知其不然。人之身盖日日变易者:新陈代谢之作用不绝于各部组织之间”。“盖生而强者滥用其强,不戒于种种嗜欲,以戕贼其身,自谓天生好身手,得此足矣,尚待锻炼?故致强者或终转为至弱。至于弱者,……于消极方面则深戒嗜欲。不敢使有损失;于积极方面则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逐变而为强矣。故牛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白悲也。”“总之,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此盖非天命而全乎人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