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细节决定孩子未来
6025500000003

第3章 塑造完美品格,好品格来自细节教育(3)

巴西着名的足球运动员贝利,自幼酷爱足球运动,并很早就显示了超人的足球天赋。有一次,小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累得喘不过气来。

休息时,贝利向小伙伴要了一支烟,然后得意地吸起来。当他吐出一缕缕淡淡的烟雾时,似乎有点儿陶醉了。

这一切,全被父亲看到了。晚上,父亲认真地问贝利:“你今天抽烟了?”

“抽了。”小贝利意识到自己错了,红着脸,低下了头,准备接受父亲的训斥。

但是父亲并没有训斥他,只见他在屋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半天,才平静地对贝利说:“孩子,你在踢球方面有几分天资,或许将来会有出息。可惜,你现在抽烟了,抽烟会损害身体,使你无法在比赛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这番话让小贝利羞愧地把头埋得更低了。父亲又语重心长地说:“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向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我只想问问你,你是愿意抽烟呢,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孩子,你该懂事了,自己选择吧!”

说完这些,父亲递给小贝利一沓钞票,并说道:“如果你不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点钱就作为你抽烟的经费吧!”父亲说完便走了出去。

望着父亲远去的身影,小贝利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忍不住哭了。小贝利猛然醒悟了,他把那叠钞票还给了父亲,并坚决地说:“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当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以后,小贝利开始抵制香烟的诱惑,刻苦训练,球技飞速提高。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每个陋习的形成都是从一个细小的诱惑开始的。有的孩子染上了网瘾,那是因为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没有抵制住网络游戏的诱惑,没有意识到其危害;有些孩子爱拿别人东西,那是因为第一次他们没有抵制住物欲的诱惑。其实,这些都是小的诱惑,是细节问题。只是孩子们没有约束自己,才会慢慢越陷越深。因此,让孩子每天抵制一个诱惑,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务必告诉孩子: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如果想让孩子征服世界,首先应让他掌控自己,在面对每个诱惑时,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孩子每天试着抵抗一个诱惑,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相信孩子的人格和智慧也会因此变得更完美。

参加一次葬礼,让孩子体味生命的珍贵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正常现象,这是早晚都要让孩子知道的。因此,父母不妨找个合适的机会,带孩子参加一次葬礼,让孩子感受生命的短暂,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快乐地与人相处。

孙平一个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参加葬礼的那天,正好是周末,孙平就带着儿子去了。在葬礼现场,孩子受到了现场气氛的感染,心情很沉重,并充满了疑问。由此,孙平给儿子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课。

孙平告诉儿子,生命其实很短暂,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但是在死亡到来之前,需要用心享受生活,用心去爱别人,去学习,去报答父母,去爱护同学,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有价值。

通过这次教育,孙平的儿子懂得了珍惜父母的关爱,学会了感恩父母;懂得了爱别人,而不是心存仇恨……

对于充满活力的孩子来说,死亡的话题总是显得那么沉重。因此,一般情况下,父母不会和孩子谈论这个问题,有的父母利用动物的死亡来告诉孩子人的生老病死。如果有机会,父母最好带孩子参加一次葬礼,这样能让孩子更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逝去。

但是出席葬礼之前需要告诉孩子,要注意葬礼的礼仪,不要出言不慎,引起逝者家属的不快。

当然了,孩子受到葬礼氛围的影响,可能也会哭泣,特别是死者是孩子的亲人时,孩子更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此,父母应该给孩子表达情感的机会,这样能更好地让孩子懂得葬礼的意义,学会珍爱生命。

另外,父母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在葬礼上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参加葬礼时,父母不要跟着死者的家属号啕大哭,这样对孩子影响不好,孩子可能受到惊吓。

第二,轻声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一些教导。

参加葬礼时,孩子很可能有很多疑问,如果忍不住问你,你应该认真回答,要轻声告诉孩子:“虽然我们所爱的人去世了,但是我们可以继承他优秀的品质。我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也会存在于他们的记忆中。”让孩子知道,亲人去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亲人离去并不意味着生活无望。

第三,回家后,诚实地回答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

当孩子提出有关死亡的问题时,你应该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当孩子担心爸爸妈妈会离开自己时,你应该告诉孩子:那可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不要担心,爸爸妈妈会很长时间在你身边,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爸爸妈妈都会照顾你。

在这里,你应该尽量避免哄骗孩子,如:祖母走了或祖父睡觉去了等。这些话只会使孩子产生更多的问题和更多的恐惧。

第四,让孩子对逝去亲人保持回忆。

亲人逝去后,你可以时常和孩子一起翻看曾经在一起时照的相片;在餐厅用餐时,提起逝去亲人最喜欢的食品或他们会点什么菜。总之,常谈起那些已去世的亲友,回忆他们的点点滴滴,让孩子觉得他们还活在大家的心中。

不要让孩子过于情绪化

无论孩子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不要让他把成功或者失败挂在脸上。当孩子成功了,或把事情做得漂亮时,往往会得意忘形,会让人觉得那是在吹嘘自己有本事;当孩子失败了,或把事情做糟时,往往会情绪低落,会让人觉得他太经不起打击了。

伯特是个优秀的男孩,特别是他的篮球技术,在班里是最棒的。每次篮球比赛结束后,他都会到处炫耀自己得了多少分。然而,每次最佳篮球队员的评选结果都令伯特生气,因为他总落选。

当他沮丧地把这件事情告诉爸爸时,爸爸对他说:“孩子,你的篮球打得有多棒,这不需要你去告诉别人。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把全部心思放在打球上,让大家看到你的能力。”

从那以后,伯特不再对自己的得分能力津津乐道,而是很用心地比赛,让别人去评论他的优秀。结果,他不但进步很快,而且也如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奖项。

得意忘形是很让人反感的,那是一种骄傲的情绪,好像在说:“瞧,我有多棒!”其实棒不棒,别人心里都清楚,并不需要去提醒别人。如果你的孩子擅长做什么事,别人一定能看在眼里,不用他跟别人吹嘘自己多有天分。一旦自吹自擂,效果会适得其反。别人只会注意到他在吹牛,而会把他擅长什么忽略掉。

有一位家长说,他曾经对某影视明星非常崇拜,但是后来他在电视上和杂志上看到这位明星总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一次,这位明星竟然说自己是当今最伟大的演员。这让那位家长非常失望。他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孩子,教育他要谦虚,不要总是把得意写在脸上。

成功和得意不能写在脸上,失败和沮丧也不要写在脸上。当你的孩子在比赛中失败了或表现糟糕时,你应该教育他对别人说:“这场比赛真过瘾,我还想接着跟你玩儿。”或说:“赛得不错!”如果孩子表现出不愉快的样子或者挖苦别人,比如说:“你打得也不好,我根本就没用心跟你比。”这样的话只能显示出你孩子的虚弱和狭隘。

罗尼非常聪明,他会玩各类小游戏,比如飞镖、套圈、纸牌等等。爸爸喜欢跟他玩,每次他玩赢了时,就高兴得手舞足蹈,然后向妈妈吹嘘自己的能力。每当这时,爸爸就告诉他不要把胜利写在脸上,那对下一次的比赛没有好处,而且会让人觉得他是在炫耀。

但是,当他输的时候,他就会假装满不在乎地说:“哈,我是故意让着你的!”或说:“难道你没有发现吗?我根本没有认真和你玩。”

爸爸知道他不愿意承认失败,就对他说:“罗尼,你这样说只会证明你是多么无能,因为你很明显说了假话,而且你的话分明是在挖苦别人,难道你不觉得应该改正吗?”

身为父母,在孩子每次比赛之前,都有必要提醒孩子:“任何一场比赛,你只要竭尽全力,用心去享受比赛,而不要在意结果,只要你付出了,就会得到回报。即使输了,也没关系,不用为自己找台阶。”

如今竞争无处不在,孩子从小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怎样让孩子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实力是值得父母重视的,但也不能忽视孩子用怎样的心态对待竞争的胜负,以及表现出怎样的品质。赢了就大喜,输了就大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父母有必要让孩子将成功与失败当做一件平常的事情来看待,这样孩子才能平静地面对得失。

不管情况怎样,永远保持诚实

“这么小的孩子就学会说谎了?”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这样训斥孩子。在儿童存在的几大问题中,撒谎问题让父母感到头疼不已。孩子之所以不诚实,与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有重大的关系。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纪很大的国王,他认为没有一个孩子可以继承王位,这件事使他很伤脑筋。

有一天,国王想到一个好办法,下令道:“给全国的所有孩子都发一些花种子,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朵,我就把王位传给他。”所有的孩子都种下了那些花种子,他们在父母的帮助下,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护理得非常精心。

有一个叫查理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帮助下精心培育花种子。但是10天过去了,20天过去了,30天过去了,种子依然没有发芽。查理感到纳闷,就问爷爷。爷爷说:“是不是你选用的泥土有问题呢?你把泥土换一换,看看行不行。”查理照做了,但是还是没有发现种子有发芽的迹象。

国王规定的期限到了,所有的孩子都穿着漂亮的衣服,捧着自己精心栽培的鲜花,等候国王的评比。可是不知为什么,国王看到盛开的鲜花时,脸上却没有喜悦。

查理看到每个孩子都捧着漂亮的鲜花,自己的种子却没有发芽,伤心地大哭起来。

这时,国王来到查理的面前,看着他手里的花盆,亲切地问道:“孩子,你为什么拿着空花盆啊?”查理止住了哭泣,诚实地把自己种花的过程告诉了国王,并补充说,他选用了最好的土壤也无济于事。

国王听了查理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手,向国人宣布:“这就是我未来的继承人。”

就这样,国王去世后,诚实的查理成了新的国王。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国王发给每个孩子的花种都是煮熟的,煮熟的种子无论怎么培育都是不会发芽的,所有的孩子都在父母的帮助下撒了谎,只有查理的父母告诉他要诚实,所以国王将王位传给了他。

诚实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教育孩子诚实,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说谎。当我们察觉到孩子第一次说谎时,要正确对待,千万不要打骂、呵斥,否则会适得其反。较好的做法是仔细分析孩子说谎的动机,消除孩子的忧虑,让孩子明白说谎的后果。

教育界曾有一句名言:“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这就是在强调要正确对待孩子第一次撒谎。

早晨出门前,方先生依旧把一些零钱放在了盒子里,主要是留给女儿妮子上学乘坐公交车用。为了方便,方先生和妻子经常一次放几块到十几块不等的零钱,让妮子早上上学时自己去取。

方先生和妻子悄悄观察发现,妮子从没有把这笔钱挪用过,哪怕她花光了自己的所有的零用钱。这一点让懂事的侄女惠儿由衷地佩服,惠儿告诉方先生说同学们都有私下拿父母的钱的经历。惠儿私下里问妮子怎么不拿盒子里的钱买东西,妮子回答说:“那是爸爸妈妈的钱,我只花自己的钱。”这句话让惠儿佩服不已。

妮子之所以这么诚实,是因为方先生和妻子注重对她进行诚实教育。第一次把钱放在盒子里的时候,方先生就告诉妮子:“你要做个诚实的孩子,坐车要多少钱,就拿多少钱,如果其他方面需要钱,你告诉爸爸妈妈。不管情况怎样,都不可私下从盒子里拿钱,因为那是爸爸妈妈的钱。”第一天,方先生对妮子的诚实表示了赞扬,之后通过不断的肯定和表扬,使妮子认识到诚实是很光荣的。

当孩子离开襁褓,开始他的无数个第一次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否则,孩子会变得“得寸进尺”。教育孩子诚实也是这样的,当孩子第一次撒谎时,父母就要果断地说:“撒谎是不应该的,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才会受人欢迎,今后不管情况怎样,你都应该保持诚实。”

同时,父母还要以身作则,言而有信。当你答应了孩子的约定时,一定记得按时兑现。否则,孩子会认为你在骗他,是不诚实的,他也就跟你学坏了。此外,父母还不能轻易给孩子下定语,比如发现孩子有撒谎的嫌疑时就对孩子说:“你撒谎,你不诚实!”这样会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爱撒谎的人,孩子一旦自认在别人眼中有了污点,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