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细节决定孩子未来
6025500000007

第7章 凡事必做于细,细节成就完美(4)

虽然他一次只能搬两块砖,但是凭借勤奋和努力,他还是把妇女规定的砖头搬完了,那个女人送乞丐一条毛巾擦脸,又给了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连说:“谢谢!”那个女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通过劳动挣的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我会留作纪念的。”若干年后,那个乞丐变成了西装革履的成功商人。

讲完故事后,父亲对儿子说:“那个乞丐失去了一只手臂都能凭借勤奋和努力走上成功之路,你也应该做一个勤奋的人。”

当父母向孩子灌输好好学习的观念时,有必要意识到今天的好好学习,是为了今后好好的劳动。如果父母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不会对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事情不用你干。”而要给孩子一点家务活,让孩子从小懂得手脚要勤快,要成为一个勤劳的人。

生活中,不少父母存在这样的顾虑:让孩子洗碗,让孩子做一顿早餐,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成绩。殊不知,人是一个奇怪的动物,那就是“一勤百勤,一懒百懒”。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不管是在日常劳动中,还是在学习中,他都会成为一个勤劳的人。

参加劳动,对孩子是有诸多好处的。

(1)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着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见,劳动不仅影响孩子将来的生存能力,还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常参加劳动的孩子往往思维敏锐、应变能力强。

(2)让孩子热爱劳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劳动不仅能让孩子强身益智,还可以培养他们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和自理、自立、自强的意识,并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孩子做个好学生,也有利于其日后的成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为了浇花,开始提了一小桶水,接着他又提第二桶、第三桶、第四桶,结果,他累得满头大汗。这时,你不必担心,因为对他来说,这其实是世界上任何一种别的喜悦都不能够比拟的真正喜悦。”这就是说,当孩子参与到劳动中去,他会发现其中的乐趣,父母完全不必担心孩子会厌倦劳动。那么父母该怎样做呢?

(1)鼓励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只要没有危险,父母应该尽量鼓励孩子去做家务。比如打扫卫生、擦桌子等等。有位家长说他的女儿10岁,儿子8岁,他经常鼓励孩子们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为此他还实施了积分激励制度。女儿学会了洗衣服,儿子学会了做饭,现在他们经常为家人洗衣服、做饭,非常懂事。

(2)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劳动岗位。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具体情况,给孩子安排一个劳动岗位,如洗碗、铺床等,要有标准和要求。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很有作用。

(3)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劳动技能。有些事情孩子不会做,这时候父母有必要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技能,使孩子熟练地做事。这样孩子的劳动积极性才会保持下去。

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很多时候,只要多动动手,多去参与家务劳动,就能逐渐变成一个勤劳的人。如果今天懒一下,明天懒一下,就会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想劳动。同样的道理,让孩子今天多做一点事情,明天多做一点事情,孩子就会养成勤劳的习惯。

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决定

很多孩子没有认识到一个细节,那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做主。生活中,有些孩子很没主见,什么事情都要让爸爸妈妈帮忙做决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王鑫是个不爱说话的男孩子,平时总是一副怯怯的模样,小朋友叫他往东,他决不往西,做事缺乏主见。为此,老师专门和王鑫的父母进行了交流,得知王鑫的父母一直教育孩子要听话,他们认为服从是一种美德。

在王鑫家里有什么事情,父母从来不让他发表意见。一些关于王鑫的事情,父母也不让他做决定,而是他们为王鑫安排。这样就逐渐使王鑫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顺从父母、老师、同学的意愿就会受到表扬。所以,当王鑫面对自己的事情时,自己往往做不了决定,总是参考别人的意见。

孩子是家庭的重要一员。可是,许多父母在决定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往往把孩子排除在外。是的,一些大人的事没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可是总得让孩子参与讨论吧,特别是涉及孩子的某项决定时。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更不要以为孩子是你的,就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决定,那样会让孩子变得没有主见了。

真正明智的做法是,家里有什么事情时,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大人和孩子把自己的观点都摆出来。父母要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让他思考判断,然后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想法。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拿主意。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变得有主见了。

有一天下午,胡冰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在看报,便低声说:“妈妈我想要50块钱。”妈妈愣了一下,因为胡冰是个从不乱花钱的孩子,难道她在外面惹了什么事吗?这时胡冰又说:“明天我们学校进行文艺会演,我排了一个舞蹈,想用50块钱买一套舞蹈服装。”

妈妈问:“你会跳舞啊,我怎么不知道啊?是谁给你编排的舞蹈呢?”

胡冰说:“我说了您可别生气,前几天下午我到艺校找老师学了一个独舞。”

妈妈对此事一无所知,她感到特别惊讶,问她去了几天。胡冰说:“我只去了三天,我保证不会影响功课。”

妈妈问她:“为什么你没有事先和我打招呼呢?”

“提前说您肯定不让我去,怕我耽误功课。”胡冰做了个鬼脸说道。

胡冰以为妈妈会责怪她,谁知道妈妈笑着对她说:“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很多事情可以由自己决定,妈妈相信你能做好。”第二天,妈妈特意请假,带着摄像机来到学校,把胡冰的舞蹈表演录制下来,并对她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你的孩子有勇气去决定自己想做的事情吗?许多父母一边抱怨孩子做事没主见,独立性差,一边又喜欢为孩子包办,只要是孩子的事情,他们都要去干涉、去管,结果把孩子“管得”没有主见了。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有主见的人,就不要经常命令孩子做这做那,代替孩子做决定,不应该总是要求孩子“听话”。而应该给孩子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意识,让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想到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那么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第一,把“听话”一词替换掉。

当你想用“听话”称赞孩子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用别的词将其替换掉。比如:可将“你没有贪玩,真听话”。改为:“你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懂得克制自己贪玩的欲望,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爸爸妈妈真为你感到高兴。”这样说就既承认孩子的行为是经过自己的思考,也对孩子的表现进行了表扬。

第二,把“不听话”一词替换掉。

当你想用“不听话”一词来训斥孩子时,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他词汇。比如:可将“你又贪玩了,怎么那么不听话?”改为:“如果你先把作业做好再去玩,你一定会玩得更开心,晚上你也不用补作业了,是不是呢?”这样说是为孩子着想,孩子自然会理解父母。

第三,当孩子和你辩解时,你不要说“住嘴”。

如果孩子一个劲地同你辩解,你不要对孩子说:“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而要先冷静下来,再对孩子说:“你既然有很多想法,那就说出来吧,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是尊重孩子意见的表现,会使孩子更有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如果有一天,当你的孩子小心翼翼地征求你的意见时,你不妨对孩子说:“这件事由你自己做主,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的。”或:“我只提示你这两点,其他的事你自己决定。”相信孩子一定会为你的话感到欣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