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36招摆脱身心痛苦
6106600000003

第3章 精神痛苦解除术(3)

如果不想让自己被孤独和忧虑所困扰,就请记住这条原则:幸福并不是靠别人施舍来的,而是要靠自己去赢得别人对你的需求和喜爱。

那我们应当如何走出孤独的心理旋涡呢?

(1)要敢于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

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美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你会感受到友谊的可贵,在彼此相互帮助的快乐中,你会体会到他人给予的温暖。

(2)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

如果看不起别人,高傲自负,觉得哪方面都比别人强,就会失去友谊;反之,认为自己总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终日独处,同样会落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3)要学会与他人交往。

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方能走出孤独困扰。同样,坚强自信,开朗洒脱,也会摆脱孤独回到温暖的群体之中。

(4)确立一个生活目标。

人为什么活着?必须有一定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身体力行地去努力完成它。

(5)生活中感受快乐。

做你开心的事,交你喜欢的朋友。

(6)学会放弃,宽容和忍耐。

放弃、宽容和忍耐是摆脱孤独必不可少的;此外,还要学会微笑面对你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给予。

(7)把快乐当目的。

快乐只是一种体验,一定要把获得这种体验当做目的。

当然这并不是全部,还有许多解决办法可以参考。比如,可利用怀旧法,这是人类用来抑制孤独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西方国家,很多人会产生一些怀旧之情,想念逝去的亲人或思念家乡。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这些记忆起初可能会使人落泪,但最终留下的只有快乐和美好的心情。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一个科学家小组在《心理科学最新动向》上刊登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怀旧情绪有助于改善健康,提高自信心,增强社会关系,使生命更有意义。此外,另一个出人意料的数据显示,80%的年轻参与者承认,每周至少有一次会产生怀旧情绪,这说明了怀旧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这让人联想到某段恋情的音乐旋律、让人想起外婆做的美味佳肴、夹在书中的一张照片或者与朋友之间的一次对话,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勾起人的怀旧情绪。英国心理学家维尔德斯屈特说:“在给人鼓舞,让人产生乐观情绪的怀旧过程之后,人会重新体会到被爱的感觉,孤独感也随之消失。”

在美国《心理科学》杂志上曾发表了一项新研究:美国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系副教授古拉斯·埃普利,为人们提供了四种排遣孤独的方法,即心理治疗法、医药疗法、教育疗法、行为治疗法。这项研究,切准了现在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热点话题,即人为什么会产生孤独感以及如何摆脱孤独感。

埃普利还曾指出:“有时排解寂寞很简单,只需群居、养个宠物、留着幼时的小物件或有所信仰。”其中,群居自不必多言,要多和人交流,如,去邻居家串门,多参加小区的活动等。研究者发现,人们在孤独时,会通过养宠物、玩弄小玩意来填补精神空缺。

此外,信仰也有助于排遣寂寞。首先,信仰本身能让人的精神有所寄托;其次,信仰让人有个固定的社交群体,彼此之间能心灵沟通。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发现自我,因此,人们不时的需要孤独和沉思。但在各种孤独中,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因此有时我们可以孤独,但不要沉迷于孤独。从孤独中走出来,人生将会更美好。

4焦虑症痛苦解除术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的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多因学业、工作、生活压力过大所致,多发病于青壮年期,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简而言之,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无根据的惊慌和紧张,心理上体验为泛化的、无固定目标的担心惊恐,生理上伴有警觉增高的躯体症状。

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全称为焦虑性神经官能症。它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时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而这种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的,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也很不相称。

焦虑症,分为持续症状(广泛性焦虑症)与阵发症状两类。后者再分成因在特殊状态下阵发的焦虑(恐惧焦虑症)与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焦虑(惊恐障碍)。

而恐惧焦虑症又再分为特定对象的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与广场恐惧症。

焦虑症与正常的焦虑情绪不同。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第二,它是指向未来的,患者总感觉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自己也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问题,持续多长时间,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个月甚至数年难愈;第三,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还伴有多种躯体症状。

不是只有焦虑症才有这些症状,一些精神疾病也可能产生焦虑症状,如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精神疾患就会出现焦虑症状。这类疾病的焦虑症状只是其症状之一。这里所说的单纯焦虑症状,在临床上和精神病学上的焦虑症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在治疗精神病焦虑症状的同时,还要治疗此类患者的其他症状,所以,在此需要与单纯的焦虑症有所区分。

目前,一般所指的焦虑症多为持续性焦虑症。就是说,由焦虑症产生的焦虑,是一类持续而广泛的焦虑,不是发作性的,也不限于特殊的环境或情景。焦虑可以没有原因,也可以是对现实情况的过分着急和忧虑。这类焦虑症不易明确诊断。持续性焦虑症与抑郁症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有明显的抑郁症状。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情的持续发展会令病人丧失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给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

神经衰弱的患者,可能也会出现焦虑症状,但焦虑症的焦虑紧张情绪,比一般神经衰弱导致的症状更为突出。疑病症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多继发于疑病症状,而疑病症状又与自身内部特殊不适感,及以往生活经历、联想或暗示等有关,因而应与焦虑症相鉴别。对于一般性的焦虑症来说,大多是紧张、不安、担心等,是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形成的。所以,在对某一事物,如对学习、工作的担心超过半年时,就会导致焦虑症。

对焦虑症的起因,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并不一定相互冲突,而是互补的,比方说:

第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不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在某些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会由自身因素引发。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肿瘤等都可以引发焦虑症。有许多研究者尝试着研究,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发生了改变,这都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

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解释,转变成危机的先兆。甚至还会认为,坏事会落到他们的头上,失败在等待着他们,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焦虑症。专家们认为,焦虑是积极应激的本能,是一种应激行为,而应激准备就是焦虑症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应激行为的强化,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信息缺失等),会出现刺激——反应的错误联结;或者是程度的控制不当,也会在应激准备的过程中,因积累或调用的心理能量得不到有效的释放,令自己持续紧张、心慌等,影响到后续行为。而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与紧张情绪有关的激素,在其分泌紊乱时会造成以上过程的放大。至于担心、多疑,也是思维能量过度的标志。

[案例1]赵莉,女,32岁,一贯做事认真,平时丈夫上班,儿子上学,都能按时回家。一天晚饭时,丈夫没能按时回家又没有给家里打电话。凑巧邻居家的男主人发生了车祸,于是她很担心丈夫,手机又打不通,她又急又气,心中烦躁至极,直到晚上丈夫回家,大哭大闹一场,方才了事。后来,只要每天一到丈夫快下班的时间,赵莉就开始紧张,胡思乱想。想着丈夫走到哪儿了,会不会有什么事。

久而久之,她又担心儿子,从担心儿子安全,到担心儿子学习。每天总是忧心忡忡,上班不能集中精神,下班不能做家务,晚上不能睡觉,脑子里总是浮现着一幕一幕可怕的场景,情绪趋于崩溃。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问题,医生说是神经衰弱,让她服一些谷维素和安定片,她又担心自己服用安定会不会再也醒不来,所以就不吃药,人也瘦了一圈。最后确诊为焦虑症。

[案例2]田甜,女,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品质好、要强上进、性格外向、善于言谈,但性格急躁。进入高三之后,班级学习气氛立即紧张起来。一边是教师的谆谆教诲,一边是家长的殷切目光,一边是同学的激烈竞争,一边是自己的不甘落于人后,常常令她感到力不从心。

于是,田甜给自己每天、甚至每节课都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然而一节课或者一天下来,她的计划大部分都不能实现,甚至只完成三分之一。于是她感到心急如焚,恨自己做题太慢,总是望着一本本的习题集发呆。后来,田甜整天生活在自责焦虑之中,食欲减退,精神恍惚。

一天自习课上,田甜望着上一节课只做了一道题的卷子,两眼发怔,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焦虑,一把撕碎考卷,摔门而去。教室中只剩下同学们吃惊的面孔。田甜父母的脾气都较暴躁,有时因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人们常说“性格即命运”,父母的性格影响了她,导致田甜平时性格就欠佳,很容易发脾气。再加上高三的学习压力重,父母的期望又高,自己又不甘人后等,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田甜脆弱的心理终于承受不了重压,最终导致产生了焦虑症……

对焦虑症患者的治疗,主要的是心理治疗。要满怀同情地去关心体贴患者,协助其正确认识病因,解决具体困难,并对疾病的性质加以科学的解释,并配合以适量的抗焦虑药物治疗。对于焦虑症应如何进行自我防治呢?

(1)提高认识。

应充分认识到焦虑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对人的生命没有直接威胁,因此病人不应有任何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2)树立信心。

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应坚信自己所担心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经过适当的治疗,此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3)自我控制。

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如,要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以达到顺其自然,泰然处之的境界。

(4)增强心理防御能力。

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心情豁达开朗。

(5)解决具体问题。

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争取家属、同事、组织的关照和支持,解决好可引起焦虑的具体问题。

(6)药物治疗。

适当应用抗焦虑药以及生物反馈治疗,也会有较好的效果。

对于焦虑性神经症的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患者还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自我治疗。

(1)增强自信。

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作为一个神经性焦虑症的患者,一定要树立自信,减少自卑感。因为,每增加一分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也就是在驱逐焦虑。

(2)自我松弛。

也就是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比如,在精神稍好的情况下,去想象种种可能的危险情景,让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现。并令其重复出现,慢慢地便会在想到任何危险的情景时,或者是想到整个过程时,都不再会感到焦虑。

(3)自我反省。

有些患者,由于对某些情绪或欲望进行压抑,并将其压制到自身的潜意识中去,就很容易产生焦虑症。在此情况下,可以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痛苦的原因诉说出来,减轻心理负担。

(4)自我刺激。

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发病后,脑中总在胡思乱想,坐立不安。患者可采用自我刺激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胡思乱想,以免再产生其他病症,同时也可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

(5)自我催眠。

焦虑症患者大多有睡眠障碍,很难入睡或突然从梦中惊醒。此时,患者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催眠,如,可以进行数数等,促使自己入睡。

在采用心理疗法的同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焦虑药物配合治疗。常用的有安定、利眠宁等,可以口服也可以肌肉或静脉注射。焦虑症患者,如果能够严格遵照医嘱,并进行密切配合性的自我治疗,要不了多久就能摆脱焦虑症的困扰。

(6)其他方法。

在平日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下面的几个办法缓解紧张,克服焦虑。

①深呼吸。当情绪紧张时,不妨做深呼吸,这样做会有助于缓解压力,消除焦虑与紧张。

②活动下腭和四肢。当一个人面临压力时,容易咬紧牙关。此时不妨放松下腭,左右摆动一会儿,以松弛肌肉,缓解压力。你还可以做扩胸运动,因为许多人在焦虑时会出现肌肉紧绷的现象,引起呼吸困难。而呼吸不顺可能使原有的焦虑更加严重。

③保持乐观。当缺乏信心时,不妨想象过去的辉煌成就,或想象成功时的景象。那样会很快地化解焦虑与不安,恢复自信。

④幻想。这是缓解紧张与焦虑的好方法。可以幻想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试试看,说不定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⑤肯定自己。当焦虑袭来时,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我没有问题”、“我可以对付”、“我比别人行”,到后来也许真的能平静下来。

⑥学会放松。在面临每天的例行干扰之前,暂时放松数秒,可以大幅改善焦虑的程度。要养成这种有意放松数秒钟的习惯,它可以充当有效的镇静剂,使患者控制焦虑,而不是被焦虑掌控。

此外,还有转移注意力、放声大喊、保持睡眠充足等方法。

愉快的心情,不仅来自日常生活的感受,还可以来自饮食。而经常焦虑的人很难放松心情,但这种情绪又必须缓解,所以,适当的饮食就显得极为重要。由焦虑引起的疾病,通常源自营养不足,而此时的身体无法正常地处理营养素,最终导致病变。科学研究证明,心情愉快,与大脑分泌某些激素的多少有关,而这些激素的分泌,主要是通过饮食控制的。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注重多食用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能够缓解焦虑、平复紧张的食物,如土豆、全麦面包等。

还有,迷迭香能够使人放松神经,促进血液循环;薄荷则容易使人头脑清醒,保持心情平静。因此多吃一些以这两种食物为材料的膳食,也有助于缓解烦躁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