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36招摆脱身心痛苦
6106600000004

第4章 精神痛苦解除术(4)

5自闭症痛苦解除术

自闭症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它是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高发人群为儿童。自闭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不愿和人交流,整天沉溺于自己的世界,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上有明显的障碍,接触新鲜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较弱等,严重的还有自残或暴力的倾向。根据专家的解释,这种病的病因不明,它既不是先天的,也和后天的教育无关,至今也没有完全治愈的病例。应该说,这是一个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精神病。这种病仅有万分之五的发病率,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作为一种儿童发展障碍的疾病,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病最早发现于1944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凯娜把它命名为“婴幼儿自闭症”,是一种因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两岁半以前就可以被发现。自闭症是一种对儿童成长有严重影响的发展性障碍,其发病率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四,从目前现象来看,自闭症的患病率(包括新发生的和过去发生的自闭症患者)有上升的迹象。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自闭症的患病率为万分之二到万分之五,而到20世纪末已上升为千分之一左右。

一些对自闭症研究治疗起步较早、统计资料较全的地方,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自闭症的发病率在20世纪的最后11年中增长了21%,而且这种势头还在继续。现在在我国有50万至100万的患儿,其中包括典型的和轻度的自闭症患者。

这里介绍一下自闭症的基本特征。

(1)社交发展方面的障碍。

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与其他人缺乏目光接触,不能主动与人交往,也不能分享或参与活动。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没有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等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2)沟通方面的障碍。

语言发展迟缓、有障碍,说话的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可能是由于口语沟通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而导致的。

(3)行为方面的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兴趣狭窄,有时会极度专注于某些物件,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具有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此外,自闭症患儿可能会在感知模式、发展、情绪、行为、生活习惯、强项和兴趣、社交方面等与其他儿童有所不同。比如,孤僻,多动,多话……

在临床上,自闭症可分为触觉型和前庭型,前者大多尚有语言能力,后者语言发展上则明显迟缓。所以触觉和前庭觉的矫正,对患有自闭症的儿童相当重要。其实自闭症一般都有触觉问题,以至于在信息选择上相当偏执,运动发展上严重障碍,导致缺乏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但基础学习能力尚在。所以自闭儿童大多有某方面的特殊的才能,治疗上宜多加利用。

自闭症的产生有三大原因。

(1)社会发展的环境与信息的污染。

在一系列被称为“现代病”的名单中,自闭症位居前列。信息污染是被专家认定的致使自闭症患者日趋增多的罪魁祸首之一。因为,现代人被信息包围、淹没,所以一部分人从潜意识里排斥信息,厌倦人际间的交流,进而映射到下一代的身上。而社会竞争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加大,则导致一些家庭没有亲情爱意,这是自闭症的一大诱因。

有些孩子本来只有轻微的自闭倾向,但父母却因为他的表现不如别的孩子,就对他大肆指责,甚至拳脚相加,使其自闭倾向演变成真正的自闭症。还有一种“蛋壳理论”认为,现代住宅过于封闭,孩子被关在里面,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也很容易导致孩子患上自闭症。

(2)与个人的染色体有关。

国外科学家曾经过五年的联合研究,最终在染色体上发现了导致自闭症的切面。这一发现为彻底解开自闭症之谜,预防和治疗自闭症带来了新的希望。虽然有关自闭症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但时至今日,科学家们仍观察不到患者大脑发育及活动的情况。

(3)紧张的家庭气氛,会让孩子感到被冷落了。

据统计,现今儿童患自闭症的人数是以往的35倍左右。专家认为,这与家长因工作过于紧张,无暇陪伴孩子,或对孩子表现得急躁、缺乏耐心等有关系。

自闭症,在过去的发病率仅为02%左右,而现在则约为07%。这些患者,在上学时多会出现学习上的障碍,长大后与人交往时也会遇到困难。如今自闭症患者增多,除先天因素外,还与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氛围有关。

在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自闭症还会造成终生性的残障。自闭症对患者本人、家庭成员乃至整个社会所造成的痛苦及损失,是用语言或数字无法描述的。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关于自闭症的文献,都强调了对自闭症患者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极端重要性。一些专家甚至还指出,在早期治疗时,不一定要等到最后的诊断定论,而应在检查结果初显时,就马上进行治疗。

[案例1]小方,五岁,长得乖巧可爱,可仔细一观察,就可以发现她和别的小孩有点不一样。她很少说话,怕见生人,眼睛更不看人。据小方的妈妈讲,小方出生时有点缺氧,不过两岁前也没发现什么不太正常的,可是两岁后家里人发现她不喜欢说话,眼睛也不爱看人,不易与亲人建立感情,总是用一些一般人不能接受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无法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

开始小方父母以为是孩子的声带、喉咙方面有问题,后来检查才知道不是,而是得了儿童自闭症。去过很多地方,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治疗,均无果而返。曾在某些地方一度治疗好了,但是没过多久又恢复原样……

[案例2]聪聪,五岁多,看上去和别的小孩没什么不一样,可是一接触就可以发现,她的眼睛不看人,也不愿理人,对别人说的话没有反应,不喜欢和同龄人玩耍,且玩法单一,喜欢翻弄书籍及相同的牌证等,后来经专家确诊为儿童自闭症。聪聪的父母曾带着聪聪到很多地方训练和治疗,可是都没什么用。

后来聪聪经过治疗,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好转,聪聪治疗前中午从不睡午觉,晚上睡觉有时早,有时晚,有时无故吵闹一晚也不睡,一有动静就醒,有时下半夜自己醒,几小时不入睡,醒后总要哭闹一阵子,且没有规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聪聪的睡眠已经比较有规律了,睡觉时间比较固定,中午也开始睡午觉了,而且睡眠质量也很好。在语言方面,治疗前主要表现是话很少,很少叫妈妈,任凭妈妈怎么叫她,她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如果她想要吃什么东西,就来拉你的手去拿,或指点,就是不说话。有人教她识字,她也不理睬。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她就愿意跟别人学认字了,并且能准确说出(但还不会自己主动说出来)自己的想法,比如问她要吃什么,她会说我要吃饼干或其他的东西,不想吃什么也能说出来。总之,她会答理别人的话了,而且会经常叫妈妈了。

聪聪以前和小朋友玩不到一块儿,只会自个儿走来走去或转圈玩,治疗后她的胆子大多了,和其他患儿握手,也不觉得害怕了。另外,以前聪聪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和父母不那么亲热、依恋,父母叫她或者要抱她,她通常都不理睬,无论怎样责罚她,她也无动于衷。现在只要提醒一下,她就知道爸妈生气了或者高兴了,会主动过来和父母坐在一起。有时做错了事,她会主动亲吻或拥抱父母,意思是不让家长批评她……

自闭症的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1)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多数自闭症患者很少说话,病情严重的患者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也很有限,即使有的患者会说话,但更多的时候宁可以手势表达意思也不愿意说。就算说话,声音也很小、很低或者自言自语地重复一些单调的话。还有些患者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谈。不少患者从不提问,也不回答问题,有时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患者在语言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出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指代自己。不少儿童自闭症患者,还时常会发出尖叫,情况严重的能持续到5~6岁或更久。

(2)大多数患者的智力发育不良。

自闭症患者比一般人的智力发育缓慢,只有少数患者的智力接近正常或正常。不过,他们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可能会出奇的好,还有不少患者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犹为突出。

(3)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者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出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不太亲近,不喜欢被人抱,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或自己玩。有的患者虽然没有拒绝别人,但却不会与他人进行交往,缺乏社会交往技巧。

自闭症患者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漠不关心上,他们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患者的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患者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总是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目光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用余光看人,很少正视也很少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4)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极力反对环境的变化。

自闭症患者,常常会在较长的时间里专注于某一种或几种活动,比如说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等。有些自闭症患者,每天都要求吃同样的饭菜,出门也要走相同的路线。总之,说什么也不肯改变原来的习惯与行为方式,如果稍有变动就会心情烦躁,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并且绝难适应新的环境,严重的还会自残。

自闭症主要是依靠心理上的治疗,加以药物辅助治疗。一般说来,自闭症患者预后的好坏,与发现疾病的早晚,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也与是否伴有其他疾病等有关。治疗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对患者的感觉进行统合训练。

自闭症,自从被人们认识到现在,就一直困扰着许多专家和患儿父母。其致病原因并不是很清楚,但却有许多不良的现象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可算作是触觉学习上的不足。假如一个人的触觉学习不足,那么,他的大脑对感觉的分辨能力就会不好,甚至会极差。

然而,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出致病的根本原因,由于多数患者在行为上已产生多重困难,医生也极难判断其真正的原因和不足,就算做出了诊断,也常会有所偏差。最重要的是客观地检视患者的行为,以便直接了解其发病原因和不足程度。其实,患者表现出多动、胆小、焦躁的情绪,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一种自我疗法。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会遇到较多的挫折,这时就需要家人和朋友多做帮助了。

(2)采用高频的音乐疗法。

采用高频的音乐疗法,可以帮助自闭症患者调整身体状况,虽然不能保证患者痊愈,但却能大大改善患者孤僻的生活状态。因为自闭症患者太过敏感,常常会遭受到无法忍受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又无法用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来,所以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也正因为他们比一般人的敏感度高,才呈现出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例如,当他们遇到强烈混乱的声音后,可能会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安慰并稳定自己。

大多患者对声音是比较敏感的。因为,正常人是用耳朵听声音,可以将无用的杂音滤掉,而自闭症患者则主要用自己的身体去“听”。高频乐声未经过滤而直接闯入了大脑,在受到这种声音的干扰时,就意味着噪音被传了进去,因而令他们惊慌失措。但只有经过这样的训练,才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对声音的敏感度,从而减小他们对外界敏感度的反应,并调整他们感觉器官间的相互作用。

(3)激活大脑的特殊教学方式。

大脑是人体神经系统最复杂的部分,它控制着人的身体以及所做、所想的每一件事。因此,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加强他们脑部的刺激和训练,能够起到很好的疗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研究,他们第一次确认细胞的缺陷可能是自闭症的根源。在动物实验中他们发现,如果神经细胞缺乏某种特定的刺激,神经元的连接就会受阻,最终导致神经功能的不平衡发展。因此,只要多对患者大脑进行刺激,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就能让他们逐渐从自闭症的阴影中走出来,逐步走向健康。

最后,笔者想告诫大家的是,自闭症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大家的关心。自闭症患者大部分是由于疾病或特殊事件等使心理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在心理上出现问题,进而呈现出孤独、自闭的状态,严重的或时间长的会导致大脑受损,影响智力发育,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有的严重患者甚至连生活也不能自理,成为家庭的负担。

可以尝试不同的方式,对自闭症患者进行反复训练,激发他们的人体潜在的机能。同时还要注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解开他们的心结,改善自闭状态,帮助他们提高智力,使他们回归社会,彻底改变孤僻的个性。

6强迫症痛苦解除术

近年来,关于强迫症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群体遭受强迫症的潜在困扰,大多数患者往往由于强迫症带来的痛苦而无法自拔,从而陷于自己设下的心理牢笼。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够解决这种困扰,进而摆脱心理阴影,更好地发展自己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所谓“强迫症”究竟是如何界定的。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异常症状。它是有意识地自我强迫与有意识地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的心理疾病。患者一般都知道自己具有强迫症状的存在,毫无意义且又不合理,但却不能克制它的反复出现,而且你越是企图抵制它,就越会感到紧张和痛苦。病情延发者以仪式性的动作为主要表现,经过自己的一系列调节,虽然精神上的痛苦得到显著缓解,但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概括而言,强迫症大体上可划分为强迫意向、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等三种类型。

(1)强迫意向。

是指患者常常被某些欲望或意向纠缠而产生的冲动。如,患者走到河边时,会出现要跳下去的冲动;见到利器时,出现想拿起来刺人或刺自己的冲动;登上高楼时,就产生往下跳的情境和冲动等。但患者不会这么做,他们只是不能控制这些意向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