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西南丝绸之路
6126400000024

第24章 昆明道

昆明政治文化经济形成于元代。称为昆明道的古道,其实是从滇东往洱海地区的贸易通道。

云南古为滇国,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公元前277年,楚将军进入滇至滇池,后与土著部落联盟,变服称王,建立了滇国。驻于现在的晋宁县一带。《史记》说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

约7亿年前,滇池地区曾为深海,在此后的地质变迁中上升为陆地,20万年前,滇池面积约为650平方千米,此后逐渐缩tJ,,成了现在的模样。

滇池地区早有人类活动,距今3万年前,出现古人类活动,是为“昆明人”。约3000年前,滇人不但能以采猎为生,还“耕田,有邑聚”,并已大量使用青铜器。滇国的建立,是汉族向滇池地区的第一次大规模移居,不但开始了边地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西汉初年,中原与西南夷关系日趋密切,内地生产的铁器、丝绸、麻布和手工艺品由蜀商运到滇池地区,并初步开通了由云南通往缅甸、印度的商道。印度、缅甸的商人,也将中原贵族们喜欢的蚀花肉红石髓珠、绿松石、琉璃珠、海贝等工艺品带来交易。后来,海贝成为这条古道上绵延近两千年使用的货币,这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外各民族早期交往的最好见证。

公元前109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制,汉武帝派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率兵入滇,击败劳侵、靡莫诸部落“平定西南夷未服者”,并向表示内附的滇王常羌授金印加封“滇王”。不久,汉设置益州郡,地址在滇池边滇王驻地晋城。在中原派遗官员和云南奴隶主统治并存的情况下,滇池地区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1955年,在晋宁牛恋乡石寨山,1972年,在江川县李家山,均发掘出战国末期至西汉时的古墓群,清理墓葬70余座,出土数千件文物,以青铜器为主,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其中仅李家山古墓群中出土的海贝,就达600多千克,247亿多枚。当时出土的“刻纹铜片”上,记载过用贝币交换的情景,一只虎仅值1个或10个贝,可见滇国贵族的巨大财富。而石寨山出土的“滇王之印”为方型,蟠蛇纽,蛇背有麟纹,边长2.4厘米,厚O.7厘米,重90克的金印,这一出土,印证了《史记》中有关滇国的记载。

云南古代青铜器中有精美的贮贝器,其盖子和腰部铸有各种人物活动的场面,如祭祀、战争、娱乐、劳作、集会等等。用青铜铸造来反映当时生活中的各种事件,这在我国青铜器中是独有的。

滇国墓葬中还出土了源产于伊拉克、巴基斯坦的珠宝以及丝织品、铜镜、货币等内地商品,印证了当年蜀身毒道不但存在着商品交易,这些交易还影响着道路沿线人民的生活。

云南人走出高原的梦想,最好的实践者是郑和。

生于滇池之滨的郑和,是世界闻名的大航海家。从明永乐三年(1405年)起,到宣德七年(1433&1z)郑和七下西洋,远航十万里,南至爪哇,北至波斯湾和红海岸,西至非洲东岸,TF辟出42条航线,将中国商品及文化带人世界各地,极大地加强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关系,他所行走的路线,成为闻名的“海上陶瓷之路”。2004年7月,从事航海研究多年的英国学者凯文·梦席斯在郑和故乡谈到郑和,他说,郑和是世界史上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实现环球航行的第一人。郑和绘制的世界航海地图,使得哥伦布、麦哲伦等不少西方航海家到达了许多未曾到过的地方。他还认为,郑和最重要的贡献是汲取不同民族的文化精华,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郑和具有如此包容性魅力的原因,也许就在于他生长在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