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游戏大学、兄弟、暗黑青春
613000000032

第32章

如前所述,虎子开学报到一向比较晚。

但期间他总是会与我们保持联系,至少一周打一次电话。

倒不是我们真的有基情,而是他在跟政教处领导协商时需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一些必要的数据:

“我身份证在不在宿舍?”

“有谁知道我学号多少?”

“现在是第几学期?”

然而大四上学期刚开学那会儿,他音讯全无,手机也关机。

我们嘴上不说,但心里都觉得虎子这回可能真的被开除了。

后来一个天,我走进教学楼,2B喜气洋洋地拿着一张报纸来找我说:虎子找到了!原来跑到美国干大事去了!

我还以为是真的。

结果拿过来一看才知道是开玩笑。

报纸上两座大楼在冒着浓烟。

那天是9月12号。

进了教室我发现人人都欢天喜地,在激烈的讨论着是不是真的死了上万人。

包括我们班那些被我定义为“地理盲加政治盲”的女生。

这也不能怪我嘴毒,你要是看见一群人围着地图找不到意大利你会说什么。

唯一一个例外的就是外教。

老头奇怪的问:我还从来没见你们这么高兴过——为什么啊?

然后就听到了各种奇谈怪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啊,虽然死了人但这是好事啊,目的是正义的所以手段也是正义的,没有革命不死人啊,等等。

听到最后老头一言不发,叹口气说:不说了,咱讲课。

一般来说,一部小说里最不真实的角色就是那个叫“我”的家伙。

这个人跟作者本人的差距不会小于49年前和49年后的《新华日报》。

以此前提到的作品为例,那么多个王二,他们的所作所为跟云南那个沉默寡言老实巴交的王小波基本不沾边。

那个渡边彻,他的冷静程度也绝对不是一个20岁的人能达到的。

作者有意无意都把现在的自己代入作品,美化了当年的自己。

但这回我要违背文学常识,说一下当年真实的我。

以上提到的那些言论,我也说过,而且说得还相当真诚。

我是真的为911高兴。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2001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S B。

这一点事实俱在,不容否认:我高中时就熟读《中国可以说不》。

如果这还不够,我连续集都买了。

大使馆被炸,我又贴传单又拒喝可口可乐闹了好几个月。

911发生后我每次出去喝酒都跟人讨论国际形势。

“阿富汗,美国打不下来啊。”

当然了,当时我的脑子也没全坏。

始终有那么一点理性,像针尖一样在时时提醒着我:

1998年游行,砸的店全是中国人开的。

可口可乐,全是中国产的。

假如哪天我在网吧上网,忽然有个柬埔寨人闯进来大叫:“打倒红 色 高 棉背后黑手,为x百万同胞复仇!”,然后扯开衣服露出一排雷管,我会不会觉得自己死得罪有应得?

我其实早就认识到自己是个S B,但是又不好意思承认。

我只是步步后退,同时给以前的自己找些借口。

爱国热情可嘉啊,形势使然啊什么的。

毕竟以前的自己也是自己,什么样的往事也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否定自己的决心很难下。

你看那些49年毅然回国又侥幸没被整死的人,现在说起来还不都是“青春无悔”。

我最终能抛弃虚伪,还要感谢两位哲人的帮助。

这两位哲人大概加起来有一百四十岁,姓名不详,职业不祥。

说实在的,要不是那天我在广场抽烟愣神,我根本就不会注意到他们。

我看到他们时,老哥俩正在那里面对面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论题是这样的。

一个说某事是某人的发起的,另一个说不对,是他老婆发起的。

如果这是在讨论一场房事的始末,这种老骥伏枥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不幸的是他们讨论的是文 革。

最后还打起来了。

我看着白发与假牙齐飞的壮观场面,抽了三根烟才走。

我终于明白:如果老是找借口骗自己,最后真的会把自己骗成个傻子。

我不想一把年纪活在狗身上。

如果硬要说大学四年我在智力上有收获,大概这就是唯一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