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白杨风骨
6131100000017

第17章 三秦先锋(17)

邱磊的人格魅力,感召一批投资者。朋友杨卫东投资80万创办紫阳县绿宝生物有限公司,该项目以“北京专利、江苏技术、西安资金、紫阳建厂”的模式,成为紫阳引资工程的典范;省经森贸易公司经理庞立新投资30万元,创办了以开发富硒山野菜为主的月池食品有限公司,其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地;西安方正实业集团公司经理王宏方与紫阳的袁友平合股创办和平矿业有限公司……

邱磊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一群农民、机关干部、“大款”朋友。他给紫阳引进有史以来的巨额投资,许多认识和不认识他的紫阳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喊他“邱县长、邱县长”!

在紫阳没报销过一分钱差费,可他将一腔热血献给这片土地,他在紫阳人心中立起一座菏春奉献碑

熟悉邱磊的人说:“他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重,太亏自己了。”可他做得一点都不勉强。刚下到村,他不习惯吃两顿饭,常常正工作着就饿昏了。后来他就买方便面充饥。

一次,省经贸委干部来看他,县上摆了一桌酒席,并以“打通关”助兴。吃完饭,他对接待的同志严肃地说:“以后不要大摆酒席,划拳猜令,这样既浪费钱财,又浪费时间,还耽误工作。”

他自己节俭,而且还要求他的“大款”朋友节俭。一次吃饭,他又点泡菜、烧豆腐、洋芋片。朋友说:“快换掉你那洋芋蛋。”他却坚持道:“我这洋芋蛋可是金蚩,它富硒,防癌抗癌……”

悬鼓村人说,邱磊老穿茄克和运动服,妻子给他买了一套西服,他只在正式场合穿。可谁知,他几次脱衣服送人。一次,他去县委书记许恢佩家,半路上见一位农民衣衫单薄,就脱下自己衣服。许书记看他瑟瑟发抖,就拿件茄克开导他:“救济是民政上的事,紫阳几万贫困人口,你给得过来吗?”他嘿嘿一笑道:“唉,碰上了嘛!”

邱磊结婚10年,家里摆设未变,他总是安慰妻子:“以后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儿子阳阳缠着要一套《狮子王》影碟,他满口答应。他与镇上刘新文去西安大商店买,一问价要264元,拿到手中的碟放下了,他口里喃喃:“这可是山里娃一年的学费啊!”

邱磊把全部的爱心给了紫阳,他一下乡,家就“四分五裂”,妻子董敏芳整日奔波于西郊、东郊、南郊、城里之间。儿子扔给了母亲,母亲管3个孩子,忙得一天像打仗。他偶尔回西安,也是电话、传呼不断,说走就走不打招呼,等到了紫阳才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紫阳几乎成了他的家,三年春节他是在紫阳过的。今年春节,他特意把母亲、妻子和儿子接到紫阳,让他们看看这里的好山、好水、好乡亲。他领着家人爬坡下沟去给悬鼓村的支书及乡亲们拜年,去看望他资助的孙宗霞一家,并送去食品、衣服、压岁钱。他们离开村子时,乡亲们硬是围住不让走,当母亲的热泪涌流,她为有这样的儿子骄傲啊!

1998年底,邱磊下派3年期满,县长李隆毅代表30万紫阳人挽留,可邱磊留下来干了不到半年,生死关头,他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邱磊走了,人们在他的皮包里、办公室和住处发现有三万多元的出差票据。县上的干部曾多次向他索要票据报销,他不给,要得紧了,他说在台湾的伯父常给他钱。可后来才知道,他从母亲、岳母、内弟、姊妹以及要好的朋友处都借过和拿过钱。事后,紫阳人才知道邱磊的约法三章:不在紫阳报销和领补贴费;不打麻将;不进歌舞厅。他真是这样做的啊!

邱磊是带着深深的遗憾走的。出事前一天夜,他打电话对妻子说:“我好想你”,还答应给儿子买“随身听”,说回到西安好好孝敬母亲:他曾经很想上工商管理研究生,妻弟给他报了名,却因没时间而退学;孙宗霞中专还未毕业,他说要供她走上工作岗位;还有几宗投资没有敲定,紫阳的父老乡亲还没过上好日子……

邱磊走了,他是带着对紫阳的深爱走的,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及投资商,流着泪继续干邱磊未竟的事业,继续将更多的投资者介绍到紫阳……

邱磊用鲜血凝成的青春奉献碑,更激励着30万紫阳人咬紧牙关,与贫困做殊死决战……

航天专家叶定友

“飞天”之路

1987年初冬的一个下午。峰峦叠嶂的秦岭山林似乎屏住了呼吸,潺潺跳跃的山溪止住了歌喉,隐蔽在观察室的领导、专家以及科技人员,四五百双眼睛死死盯住那试车台,新一代航天型号伏卧其中,整个苜蓿沟静得出奇。

随着一声令下,一霎间,意外的“轰!轰!”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

这时,只见你穿着平时的中山装,个头不高,但动作灵敏地与其他院领导向试验台冲去。灭火水龙头喷水如注,有毒气味的浓烟还弥漫着试验台,剩残炸药还在不断地爆响,可你还是不顾一切地往进冲……

失败了,对于搞了20多年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第四研究院的副院长的你来说,这次无异于当头一棒,四院几千号甘于寂寞、清贫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奉献、国家巨资毁于一瞬,你的心在滴血。

在所有人离开了这空旷的山谷,你才坐上回家的车。

小车在漆黑的秦岭山中穿来绕去,你闭目养神似地想忘却一会儿,但那纷乱的思绪缠来扯去,不容你清静……

1966年5月1日,在茫茫北国的内蒙古。荒凉包围着十几排干打垒土房,呼啸的北风卷着黄沙像金蛇狂舞。你使劲推开被风封死的宿舍门,顶着飞沙走石去办公室。大伙们天天晚上加班,为了祖国从无到有的固体发动机事业,你们不依赖任何人,一群“土八路”却心比天高地干着现代科技的尖端。你无视这恶劣的环境和白天咽窝窝头的苦涩,一步一步竟是那样的执著,与强劲的狂风进行搏斗,摔倒了,你又爬起来,说不清是滚是爬,短短的路程,竞走了近一个小时。

苦,你能吃,你本身出身就很苦。如果神圣的事业需要你舍弃生命,你也在所不辞。你知道,科学是需要代价的。一次,在厂里装配发电机时,无法确认到位不到位,时间不等人,你急了,二话没说,不顾同志们的劝阻,冒着危险,下到六七米深的容器内,顿时各种刺鼻的气味一下窒息了你,你昏倒了,等大伙们拉你到医院,抢救了半小时才清醒。可醒过来你第一句话,仍问的是“到位不到位……”

你忘不了,1972年5月,你荣幸的到北京,直接给周总理汇报航天飞行试验准备情况。当时已重病在身的总理,吃饭时仍在问这问那,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呕心沥血。周总理给研制原子弹、导弹行业作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16字指示。从此,你感到肩头历史使命的重大!你也默默地在实践着总理的指示。这不是一般地搞科研,更大成分是完成一项政治任务。几十年来,你与你的战友们远离人群,与荒漠僻壤、深山老林相伴,而且隐名埋姓默默奉献。只有当人造卫星那悦耳动听的东方红旋律在宇宙回响,当一个又一个新型号发射成功时,你才能默默地享受一阵成功的欢欣,胜利的喜悦。

记不清,你经历了多少次振奋人心的成功,也记不清你获得多少次荣耀的奖励,你那像电脑一样的惊人记忆,清楚地储存着曾研制过的大小40多个发动机的约400多个常用性能参数;对每一次失败,你也一一记在了有150页的16开本子上,这厚厚的本子,夹满了各种纸条,密密麻麻的文字详细记载着每一次失败的前因后果,你已积攒了这么十几本,你将它视为生命。大伙都知道你有这么珍贵的本子,以至在搞设计时,看完所有资料后,还不踏实,还要借你的16开本子看看。记录上记载着一次,固体发动机点火安全保险机构成为整个工程的短线,上上下下焦急万分,为了排除这个“拦路虎”,你硬是带人作了几百次试验,每设计一个方案,连夜就在那简陋的实验室赶做实验,两年时间,无数个不眠之夜,才换来万无一失的成功。

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轻易得只能存在于人们的美好向往中。可在固体火箭的飞天道路上,每一步却是异常的艰难,你善于从失败中探索成功的途径,又跃入更高一级的成功。你是鲁迅先生所赞赏的“中国少有失败的英雄”之一员。

行进的车子停住了,你这才打住思路,该下车回家了。有病的妻子还在等着你。

又是一个长长的不眠之夜。当你揉着带有血丝的双眼踏进办公室,你就像换了一个人,精神抖擞地参加主要研制人员的分析会。

在会上,你毫无掩饰地承担了这次失败的责任,你的讲话,给所有挫伤元气的科技人员无异于一剂强心针:“失败是科研中不可避免的,只要失败不是因我们的疏忽,而是因技术上认识不到而未能发现问题,失败是思想解放,大胆探索的结果,没有失败,说明设计是保守的。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那才是彻底的失败。我们要少失败,我们不像外国耗巨资搞试验,我们的试验耗资仅是美国的1/20,就这,我们失败得起,却赔不起,我们没有更多的资金,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人力去失败,我们要成功!”

整整一年,你和所有人在苦苦地卧薪尝胆。大家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又一个一个地研究解决。你在家时,每5分钟就得接一次电话,不断地处理问题;常常晚上接到电话,就当即到几十公里外的厂所,去掌握第一手资料。大雪封山,车滑到田里,大伙帮忙把车抬到路上,又继续走。你下厂所的时间,一年将近有2/3。

又一个冬天,试车终于成功了,当那发动机尾部燃烧的火焰映红整个苜蓿沟时,所有科技人员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你激动地走上前先与科技人员握手,祝贺他们成功。把功劳记在他们身上。这一年,连续两发试车成功,整个四院走出低谷,人心大振!

你这没吃过洋面包,没喝过洋墨水,硬是土生土长的固体发动机专家,要与外国专家商谈时,你走到宾馆门口,才掏出领带,很不习惯地扎上,可你带去的用几天几夜时间准备的洽谈资料,充分得令外国人竖大拇指;当你“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被迫接受记者采访时,第一句话却说“一个人不可能把卫星推上天”,告诉记者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要研制一个新的型号,往往需要一千个协作单位。记者感动了,正是像你——叶定友这样一个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才为我国的航天事业,铺就了一条坚实的飞天之路!

紫阳县委书记许恢佩

责任重于泰山

5天,120个小时,在人生的长河中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可对于紫阳县委书记许恢佩来说,这5天,似乎穿越了悠长的世纪,他一闭眼,就是汹涌的洪水、滑坡垮塌的惨景、悲伤落魄的灾民……这一幕幕,似刀刻在他心里。

7月13日上午11:30,县委书记许恢佩看着连续两天的大雨,坐立不安。早上起床就犯急,似乎有不祥的预感。他处理了三批群众来访,又与“三讲”巡视组的同志商量了有关事宜,就吩咐办公室尽快给各乡镇打电话,询问雨情。不少乡镇电话不通。下午3时,才接到高滩镇老街部分被水淹没的灾情报告。

灾情就是命令!半小时后,许恢佩带领县民政局、交通局、县委办和组织部的6名干部冒大雨出发了。当他们驱车到达桑树沟大桥时,河面浊浪翻滚,“漂浮物”上下起伏,直觉告诉他,这绝非一般灾害。行至距县城20多公里的向阳镇、芭蕉乡,前方传来信息,毛坝关至麻柳一座铁路桥被冲毁。这时,县人武部、公安局和水利局的干部也来了,一行9人又消失在茫茫大雨中。到芭蕉石材厂时,一条10多米宽山洪暴涨的河沟拦住去路,许书记坚定地说:“一定要过去,今晚必须赶到高滩!”他们留下车,在附近农户中借木梯搭桥渡河。电话不通,打手机没有信号,从此,这一行人在无音讯的灾区奔波,开始靠双腿在泥泞险峻中艰难跋涉。至于能否安全归来,谁也不得而知。

雨伞遮不住倾盆大雨,人人成“落汤鸡”;泥石流、山洪随处可见,他们脚步很急。行至权河火车站,看到河面上密集的漂浮物,他们又改变主意,乘坐一辆轨道车奔赴毛坝。晚上8点多,他们到达距县城20多公里的毛坝街,刺入眼帘的是镇两边山体垮塌的断面,街道涌满没膝的淤泥,还有惊魂不定的灾民,大家互相搀扶着,涉淤泥,查看老街,慰问灾民。晚上9时多,许书记召集毛坝镇主要领导干部开紧急会议,研究抢险方案。划分5个责任区,明确了安全撤离路线、信号。紧接着又给县委、县政府写信。他对全县抗洪抢险作出5条指示。同时上报灾情。在“三通”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安排毛坝镇两名干部连夜步行回紫阳县城送出第一封“鸡毛信”。7月14日半夜2点多,信送到了县委、县政府其他领导手中……

7月14日早8时,他们一行准备去朱溪河查看灾情,路遇准备渡河回麻柳的村民,“前面水很大,很危险,过不去,你们赶快转回。”可他们不听劝阻,借绳子、木椽、木梯,又一次搭桥渡河。残暴汹涌的洪水像发怒的雄狮在咆哮,大家明白,稍有不慎脚下踩空,生命就将终结。可是,河那边有父老乡亲,有他们创建不久的企业。在生与死的瞬间,他们别无选择!

其他乡镇灾情怎样,许书记心情十分焦急。他当即给毛坝片的联合乡、瓦庙镇、麻柳镇、青荆乡的书记、乡镇长写信,捉住笔,他心中有些酸涩,不知这些部下的安危,他动情地写道:“你们是一个乡镇的主心骨,遇事一定不能惊慌,在保护好干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好群众抗洪抢险,发挥好干部党员的积极作用。我现在上不去,全权授予你们,处理好抗洪抢险中的一切事。”还要求他们想方设法汇报灾情,并给每个乡镇筹措资金两万元及粮食5000公斤,以解燃眉之急。这些远在抗洪一线的书记、乡镇长,在危难中看到县委书记的亲笔信,个个感动得哭了。

11点10分左右,行署李铁兵副专员带领地区干部赶到毛坝镇。县委、县政府派驻的救灾工作组也来了。他们又一起查看灾情,召开会议,进一步安排抢险。

大雨不停地下着,险情在繁衍着,不可靠的信息在传递着。困守毛坝,得不到任何信息。许书记同李副专员商量,兵分两路,一部分去瓦庙查灾,一部分去高滩,经绕溪,翻山越岭到联合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