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村民高兴地说:“公选真正选出了一批想干事、会干事,肯定能把事干成的村党支部书记!”
跳起来摘桃,拿一万元非流几身汗不可
在县委组织部,记者翻看了各新任村支书与镇党委签订的为期三年任期目标任务书。要求所在村年人均收入递增200元,这一条通用。其他经济数字各村不一。一年要养几百头牛,几百只羊,种多少草,栽多少杨树,组织几百人外出务工,人均务工年收入4000——8000元,引进多少项目等。记者一看头都大了,能完成么?
千阳县常务副县长田虎成告诉记者:“各村的目标任务都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符合村情民意,定位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比如养几百头牛,这是用账算出来的,村上现有多少母牛,光下牛犊就可完成一定的任务最。县领导的指导思想是,不要垫起脚跟就能摘到桃子,而是要跳起来摘桃子。”
千阳98个村,这38个公选的村支书年薪万元,会不会按住葫芦起了瓢?
副书记田振锋告诉记者:“你想不到,公选不仅没影响未参与公选村干部的积极性,还强化了其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村干部过去觉得自己是‘羊圈里的骆驼’,咱一撂挑子上下都急。现在却担心干不出成绩,就有外人来顶替你。其他方面,我们用经济杠杆调节。这次公选中,我们鼓励一些村委会主任报名公选村支书,这些一肩挑的村支书大都在本村,他一个人干两个人事,年终完成任务的,在他原工资基础上再奖30%;对于公选村的村委会主任,我们设立了‘配合奖’,年终完成任务后,要村民认可,支书认可,方可拿到他原工资的30%的奖,这样逼着他好好配合村支书。”
记者了解到,机关干部当选村支书的,原工资待遇不变,年终完成任务的,只给四五千元的生活、交通补贴;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异地任职的,生活、交通补贴4000元逐月发放,另6000元视年终任务完成情况发奖金。
这一万元要真正拿到手,非流几身汗不可。
异地任职,人才有了实现价值的平台
“公选”出的村支书就是不一样,变“要我干事”为“我要干事”。
杨应军是从竞争中选出的“能人”,他38岁,农广校毕业,家里有葡萄园、制种田,还拉起一帮人以股份形式组建了“小天鹅管乐队”,一年几项收入一万多。他到柿沟村任村支书后,先把自己的电子琴卖了,一心一意干支书。他把他原来所在英明村的好经验,好作风也带来了。先治村组干部的懒散病,开会迟到者罚。他说要带领农民走市场,村组干部的步子必须紧凑……
56岁的李可孝,凭正气、凭经验让一个难缠村的人服了。他是这次“公选”中年龄破格的村支书,也是县优秀村支书。他刚上任闫家村,原村支书、村主任在“公选”前撂挑子不干了。有人扬言要“砸场子”赶人。可老李很能沉住气,他一上任砍了三板斧:一板斧是村上56亩荒山,以每亩40元被外村人承包,两年多没交承包费。李可孝找到承包人说:“你与村E只是口头协议,合情合理不合法。”这位承包人威胁道:“这是县领导点头的事,看你管了管不了!”老李说:“我不但要管,还要管到底。你说哪位领导说可以不交承包费,我现在就去找他!”承包人一下碰到枪头上了,乖乖补交了承包费,又补办了手续。第二板斧是一难缠户占三处庄基,无人敢惹,老李对这户村民说:“你占的两处庄基没任何手续,属违法强占,要征收土地税和罚金。”“你要不服,到哪去告我陪你!”这家人见老汉支书话很硬,也很快腾出了两处强占的庄基……群众服了,有的拉他到家吃饭,有的给他送来火炉、蔬菜,老李心头一阵阵发热:“只要群众认可,把我这把老骨头全搭上也值!”
李建军,36岁,经济管理大专学历。“公选”前是千岭水泥厂销售员。他放弃年2万元收入,竞选到草碧镇白村寺村任支书。不到一月,李建军把全村情况摸得了如指掌。他说:“竞选村支书不是为钱,人就是活个价值!”
“公选”出的村支书有干事的内动力,村民有求变快富渴望的外在人气,县领导给他们搭建起一个加速“干柴烈火”化学反应的平台,一个全新物质的生成必定无疑;它将会创造出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
万元“公选”村支朽,会不会导致村干部“公职化”
万元“公选”村支书,在全省尚属首例,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有人算了一笔账,“公选”的38名村支书,县上每年要拿出30多万元给“公选”村支书付薪金,3年将要支出近百万,这是一笔不小的风险金。
县长冯力军说:“千阳是省级贫困县,要拿这么多钱的确下了决心。但看账怎么算,我们为一批贫困村致富创出了一条路子。只要30个村中1/3成功,另1/3略有变化,它带来的效益就会远远超过所付的薪金数。”
村民评价“公选”村支书的做法说:“过去选村干部‘袖筒里买猫——黑摸’,现在是‘赛场上选马明挑’。这样的村干部群众自然欢迎。”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千阳县这种改革探索精神值得肯定,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干部队伍臃肿庞大,千阳县“公选”村支书打破了城乡二元化的体制障碍,无疑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也有的研究人员担心,村级组织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村组干部不宜公职化,千阳的作法会不会导致村组干部公职化?
常务副县长田虎成说:“地方财政拿钱,异地任职,表面看似有公职化的味道。从实质上看,这些人的身份并没有改变。三年后,是农民还是农民。所以,不会导致村组干部公职化。”
任何一项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任何一次探索要靠实践去验证。
未央民主选任干部寻求“变法”
实名推荐、限制党政主管参与初始提名以及全委会票决当场唱票等,显示出这次选任干部过程的集成性民主创新。
从未央区工会副主席提拔到区工商联会长岗位上的张国隆感受很深:“这次未央干部选任期间,我恰好在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班学习三个半月,没有时间拉关系找门子。学习还没结束,区委组织部打电话让我准备上全委会票决时的述职报告。真没想到自己会被提拔。”这次被提拔的对象中,有许多与张国隆一样,他们说:“这次选人用人打破了官场的‘潜规则’,少数人说话不灵了,跑官要官的人不行了,踏实干事的人吃香了!”
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
与其他地方情形一样,去年区县党委、政府集中换届后,未央区级部门和街办中层班子不少缺位。为搞好这次中层领导班子配备,从2007年8月开始,全区成立7个考核组,由区委常委带队,共抽调56名干部,对全区10个街道、52个区级部门(单位)、11个市直部门下属单位的领导班子和1267名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推荐。
“海评”、“海推”覆盖全区,这是未央改革初始提名权的第一步,目的是改变过去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为在全区范围内,所有干部、部分群众参与评价推荐所有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以扩大提名主体,扩大民主提名权力。
要把这次大范围考核推荐的结果当作选任干部的重要依据,区委在考核考察上力求“管用”——伞程公开、透明操作;实行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建屯了公开述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民意调查等八项工作程序,群众公认成为评价干部优劣的重要砝码。
为此,考察组共召开了85次民主测评推荐和民意调查大会,发放民主评价表21466张,后备干部推荐表14562张,还与1372名基层代表进行个别谈话,谈话率达到单位人数的80%。
这次考评的一个亮点是,每人填写的两张无记名卡(评议卡、推荐卡)设计为像高考志愿一样的“机读”卡,考评项目细化、量化,大部分要填涂。最后由计算机统分汇总。基层干部说,这样避免了统计时的人为因素,机读统计客观,误差小,可信。
经过“海评”、“海推”,267名各级候选干部脱颖而出,在偌大范围的民意中,称出了每位干部几斤几两。用区委专职副书记吴智民的话说,就是“把每个人都扎实地过了一遍”。
记者查阅汇总表时发现,32名得以提拔为正处级干部的人员中有30人在该阶段名列所在单位第一名。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这次调整干部,靠一两个关键人说话不灵了,因为一些被提拔的干部,首先要由近千人参与评价推荐才行。
实名制推荐引入“高考机制”
被媒体喻为“未央高考”的实名制推荐,着实把121名正处级以上干部“考”了一把。平时推荐干部几分钟内都交了表,而这次,最快“交卷”的是1.5小时后,最迟“交卷”的是3.5小时后,这次考出了责任,考出了质量,考出了公正。
这次实名制推荐,未央拿出22个领导岗位,由全区121名正处级以上十部,在符合条件的267名正、副处级十部中选官。这267名干部的姓名、职务及有关资料都附在推荐表后。有人说,具有创新精神的未央区委书记郭大为,搞实名推荐意在“要让每个人鄙当一次组织部长”。谁适合去哪个岗位,由投票人填写安排。
“就像参加高考。”所有参加投票的干部发现了许多意外,走进会场对号入座;看着发的《民主推荐表》多了“填表人”一栏,各自的名字被电脑打印在上面,三号黑体字特别显眼;在名字的下面,标注着密封装订虚线。
以往无计名投票,是几分钟搞定,大都是投随意票、人情票,书写都是狂草,有的甚至填“霍元甲”等恶搞。结果统计票数极为分散,票的多少根本不能说明干部好坏。因为人家知道投票不起作用。
随着主持人介绍,会场越来越凝重。实名推荐,可这次不行了。名字密封,大家不必因人情因素放不开手脚。但极个别区级领导可以查阅填表人一栏。这就给填表人上了“紧箍咒”,意味着谁不公正填,付出的将是个人前途的政治成本。
约束计票人,给填票人吃“定心丸”,以保证填票人表达真实意愿利益不受损。市管干部、组织部长杨军。代表组织部计票人在大会上郑重承诺:“如有违反纪律、走风透气的问题,我愿意接受组织上任何处理。组织部参与统计汇总工作的干部,如发生违纪问题,立即调离组织部,两年内不得提拔使用。5年内不得调出未央。”
填票会场气氛严肃得似能听到写字的沙沙声。要把这次推荐的结果当真,不是虚晃一枪。区委书记郭大为、区长杨广亭、专职副书记吴智民、组织部长杨军,四人约定全都交“白卷”。他们主动限制自己的权力,不想因有绝对人事话语权的主要领导的意向、暗示影响这次民主推荐结果。
推荐结果显示,与平时极为分散的票数大为不同,可看出推荐表大部分都有多次修改的痕迹,166人受到推荐,最高为75票,票数相对集中。这是无计名投票从未有过的。
一些参与实名推荐的干部反映:“实名制推荐也是组织对干部的监督。过去只要有人打招呼全都推荐,这次就得反复掂量,不能因感情牺牲了个人政治前途。”
当22名推荐名单出炉时,汉城街道办主任刘胜利激动地发现,这个名单与自己的推荐名单有很高的吻合度,没有出现所谓的“黑马”。“这说明咱给组织交了一份负责任的答卷!”一位到区上任职时间不长的中层领导,在推荐表上只填了工作打交道部门几个人的名字,他说:“工作没联系的干部不能填,否则领导会怀疑我交往人的路径有问题。”
实名制推荐把过去投票的与己无关转变为与己有关,组织纪律的严肃性被集中放大,责任、风险、公正、质量有效体现。真正有才、有德、有绩的干部,在严肃与理性的推荐中胜出。
组织部独立拿人事方案“第一榜”
组织部提干部拟任方案第一榜。
面对办公桌上两轮民主考评推荐排序,身负重任的组织部长杨军十分为难:若严格按投票结果排序,领导心里会怎么想?若按领导意思办,可主要领导都交了“白卷”,这让他心里没数。
第一榜就是初始提名拟任方案,依据什么提?谁来提?
以往初始提名权集中在主要领导或“一把手”手里。说是“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常常被异化成主要领导“开药方”,组织部“抓药”,领导个人权力运作空间很大,缺少详细的程序规定,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容易滋生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在组织部长这特殊岗位上,直言这次开始也有“揣摩领导意图”心理的杨军,带上组织部干部,多次以给书记汇报工作为由试探,每次走时都要问“还有没有要交待的?”五六次试探后,没得到半点暗示信息。他们心里石头这才落了地。
郭大为也明确讲道:“提第一榜是组织部的主题、主业,你们掌握丰富的干部信息资源,你们把‘菜’炒好,端来让我品尝,不要让我‘配菜’。”
此后,按照预定程序,拿着组织部独立设定的拟任方案,杨军踏实地带领组织部干部不带任何框框地开始和11名常委、34名区级领导挨个进行“马拉松式”的反复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区委主要领导最后交流沟通。郭大为说:“这样做一是为了限制主要领导的提名权,二是为了减少主要领导的权力影响力。”
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让更多的领导拥有人事推荐的建议权、修改权、否决权。郭大为书记说:“在现行体制下,处在我这个位置很难看到干部的缺点。我相信11名常委的眼睛要比我看得准,而34名区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眼睛,又要比11名常委看得更全面、更准确。”
“第一榜”是“难产”的,每一个环节的结果都是选任干部的重要依据,其实际成效被充分运用。选任一个人,要经过四道关口:
第一是基层民主推荐关。提名必须在大范围的基层干部群众民主推荐排名中位于前列;
第二是实名制推荐关。提名必须在这一关中得票相对集中和排名靠前;
第三是基层组织推荐关。对前两关提名得票靠前的干部,组织部逐个征求部局、街办组织、主管部门领导、区委常委和其他区级领导的推荐意见。实现管事与管人结合的推荐;
第四是组织部门考察关。组织部根据平时考核考评、重大任务跟踪考察的情况、领导班子干部配备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初始提名名单。
层层筛选,沙里淘金,环环相扣,综合考量。未央区规范、限制领导干部在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方面的权力,拓宽干部任用提名主体,让提名主体多元化,提名形式多样化。区组织部历经4个多月的辛劳,5易其稿,一份凝结着全区2.1万领导、干部、群众民意的干部拟任方案第一榜终于出炉。
杨军自信地告诉记者:“第一榜中每一个干部的拟用,组织部都能给出充分的理由与依据。”
赢在“阳光”选人用人
这次未央选任干部,一路“阳光作业”,公开、透明。
“平时无人问津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红火了,参与监督干部选任过程,这是我担任人大代表以来的第一次。”这次应邀监督见证了多家单位考评推荐会的区人大代表何军很感慨地对记者说。
第一榜出炉后,经常委会集体审议,最后全委会票决,依然没有给神秘化操作留下空间。
2007年11月16日,区人大代表何军与30名区纪委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邀参加了未央区全委会议,监督全委会无记名票决干部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