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技场上,运动员的临场状态通常是影响成败的关键。对于企业的成就与绩效来说,员工的工作状态则是至关重要的。所有企业都需要员工能够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热情的良好状态。状态有活力,工作才有动力。优秀的员工能够充分展现活力、激发动力,能够不怠慢、不等待、不折腾、不抱怨、不畏难、不务虚,还能享受工作的快乐。
1.不怠慢:把分内事情做到使人满意
作为一个员工,如果能够用更高的职业标准来要求自己,以主人翁的精神来对待公司,那么你无疑会获得上司的青睐,从而获得晋升的机会。当你以更高一级职位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你办事的效果就会超出老板的期望,自然能得到更高的薪水,你也终会成为公司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福布斯》杂志的创始人迈尔康·福布斯曾经说过:“做一个一流的卡车司机比做一个不入流的经理更为光荣,更有满足感。”
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看不起工作的人。以职业为使命,努力将工作做到最好,将分内工作做到满意、极致、完美,就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来。
热爱你的工作,将每件事情都做到出色。作为一名职场中人,百分之八十的发展机会都来自于工作,而出色的工作,则会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被无数成功者证明过的道理。将工作做到出色,在工作中享受人生,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丰盈辉煌。
尤金·艾伦1919年7月14日生于维州。艾伦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清苦,后来艾伦到了华盛顿一家乡村俱乐部当服务生,老板安排他干最简单的擦桌子、洗盘子的工作。但他认为没有出息,于是很不情愿,毫无干劲。不久,他没打招呼就溜回家了。
回到家里,他向父亲诉苦:“我不想干这份工作,擦桌子、洗盘子不会有出息的。”父亲没有骂他,只是让艾伦把刚才饭后的桌子擦干净。艾伦拿起擦布,两三下擦完桌子。父亲叫住他,并且拿着一块干净的白毛巾把他擦过的桌子再擦一遍,只见洁白的毛巾上印出了脏东西,分外刺眼。擦完桌子,父亲又让艾伦洗盘子,他也是草草地洗完。父亲看到勺子还有水液,盘子还有汤液,拿到手上都打滑,于是对他说:“孩子,擦桌子、洗盘子看似很简单,可要做好也不容易,如果连这么小的事都做不好,又怎么能有大的出息呢?”
艾伦似乎明白了父亲说话的意思,羞愧地回到了俱乐部,向老板要求继续干擦桌子、洗盘子的活。他记住父亲的教诲:先把桌子擦好,把盘子擦亮!于是,他每次擦桌子都沿着一个方向擦,并把一块毛巾叠成四层,这样一块毛巾可以擦四遍桌子。渐渐地,他擦桌子动作又利索,而且桌子擦得又干净,他成了俱乐部桌子擦得最干净、盘子擦得最亮的员工,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1952年,他听说美国白宫要招聘职员,于是前往应聘。有人讽刺道:“你一个‘黑鬼’,还想进白宫,你做梦吧!”当时,由于美国种族歧视很严重,黑人就是一般的工作都很难谋到。
面试时,考官问道:“你凭什么来应聘啊?”艾伦说:“我曾做过服务生,我在俱乐部是桌子擦得最干净、盘子擦得最亮的。”
“嗬,那你说说,白宫使用的是银盘子,你凭什么擦得亮啊?”考官问。
艾伦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一般人洗时喜欢用缄,洗好后擦干了事,没有进一步打磨,不用时又不注意保管,银盘暴露在空气里很容易氧化发黑。洗了的银盘子,要用银布清除表面的氧化层,还可以用牙膏擦亮。长时间不用,要收藏在密封袋中,避免与空气接触……”考官递给艾伦一个银盘子和一块布。只见艾伦把布叠成四层,用一面擦银盘子正面、背面的灰尘,再换一面打磨正面、背面。最后,他再把布换一个面,向旁边的一位女士要来一支唇膏,只见他涂了一点在银盘的正面、反面,接着他用布打亮,几个来回,就把刚才还黯淡无光的银盘擦得闪闪发亮。
就这样,艾伦靠他的绝活,被聘用于白宫餐具室,承担洗盘子、擦银器、厨具归置等日常工作。他每天负责清洗碗碟、整理橱柜,将那些银制餐具擦拭得闪闪发亮。由于艾伦勤劳肯干、一丝不苟、朴实忠厚,不久被提升至管家。
艾伦在白宫工作了34年,成为白宫管家中最有名望的仆役长。
一次他在为里根总统迎接德国总理科尔准备晚宴时,第一夫人南希找到他,微笑着说:“里根邀请你作为总统和我的客人,参加这次国宴。”因此,他成为第一个被邀请参加国宴的男管家。目前,好莱坞决定以他的故事为蓝本拍电影。
其实,一个人要做好自己这份平凡的工作,前提是需要专业能力的。因为每一份工作都有其特定的专业领域、专业能力,不管是领导还是餐厅服务员,甚至扫地、洗厕所的员工。如果想做好这份工作,就需要认真保持专业的心态,付出一定的努力,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把平凡的工作做好。每个人都需要关注怎样做好这份平凡的工作,关注怎样提升这份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那些频频跳槽、瞧不起平凡工作的年轻人其实缺乏的就是这种把平凡工作做到极致的精神。
把工作做到出色,几乎是优秀工作者对自己的一致要求,而对于这个要求,并不是所有的工作者都能达到的。做到出色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薪水和待遇却很可能暂时并不比别人好。但是,如果将目光放长远一些,你就会得到你所意想不到的结果。把工作做到出色,同时也是管理者的理想,更是公司发展进步的需要。
在一些饭店,常常可以看到给客人上茶的师傅,他们手提一把壶嘴通常是由一根又长又细的尖竿儿焊成的热水壶,遇上需要泡茶加水的顾客,他们就会亮出看家本领。他们先是主动为客人打开杯盖,然后退出几米开外,把水壶背负肩上,再将长长的壶嘴对准客人的茶杯,远距离倒水,倒出的水就会变成一条优美细长的弧状抛物线。最令人惊奇的是,茶水居然会一滴不漏地注入杯内。几十年如一日,在日常工作中,这些师傅练就了一身本领。这不就是把平凡而不起眼的工作做到了极致吗?这不就是上茶师傅的成功之处吗?这些,对顾客来说是新鲜,对师傅来讲是熟能生巧,对企业来说是卖点、是财富。这样的员工永远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
再平凡的工作,都需要有人对它负责,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全力以赴追求完美。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说过一句话:“打好这份工。”意思就是,不管什么工作,不管何时何地,也要把工作做到最好,甚至做到极致。其实,在平凡与平庸之间,平凡的是工作岗位,平庸的是工作心态。虽然它们只有一字之差,但这个差别是差在心情和态度,差在习惯和认同,差在承担和逃避。
既然工作可以做得更好,那为什么不做呢?很多员工的工作态度不端正,他们总是被动等待着老板的吩咐,并且只是做老板交代的事情,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老板完全可以交给别人做,而他为什么非要交给你呢?所以,要赢得老板的青睐,你就需要更加努力,尽力将工作做到最好。
企业需要那些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员工,他们都能够将分内工作做到最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面对这样的员工,哪个老板会不喜欢呢?
2.不等待:将分外事情做到给人惊喜
你是企业的一分子,永远没有分外的工作。只有拥有了一种把自己当做公司主人的心态,你才会被重用。事实上,你不是在为别人工作,而是在为自己工作。如果你做到了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都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你就会越来越出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重视和重用。
在职场中,我们会碰到这样的人,如果是5点30分下班,那么,他绝不会待到5点31分;如果是6点钟下班,那么当时针指向6点时,他就会以百米赛跑般的速度冲出办公室。
一旦有紧急的任务,领导要求大家加班时,有些员工的抱怨声便会四起:
“老板真没良心,又要剥夺我们的时间!”
“都已经下班了,凭什么还让我多干活?”
……针对这种现象,我曾经在我们公司里倡导一种文化:每天早到一刻钟,每天晚走半小时。其实,多加一会儿班并不是多难的事,只要你有一颗责任心。
莱尔家里很穷,因此,中学毕业后他就跟随哥哥到港口码头打工。兄弟俩在码头的一个露天仓库帮别人缝补篷布。莱尔非常能干,工作非常积极也很有责任心。他经常主动加班干活,却没有要求什么回报,因为他把工作中的所有事情都看成了自己的分内事。
有一天深夜,外面狂风暴雨。莱尔马上从床上爬了起来,拿起手电筒就冲出去,他哥哥怎么劝他都没劝住,只好在他背后大骂:
“你这个傻瓜!这根本不是你要干的工作!这只是分外的工作,你去干了,老板也不会给你加工资!即使老板愿意给你钱,但你现在去干了,老板也看不见啊!”
莱尔却认为:“只要力所能及,工作哪有什么分外分内的?”
在仓库里,莱尔查看了一个又一个货堆,并加固了那些被掀起来的篷布。
正在这时候,老板开车来到仓库,恰好看到了莱尔正在检查仓库,而莱尔全身上下早已被雨浇透了。当老板看到货物完好无损而莱尔却成了“水人”时,非常感动,当场表示要给莱尔加薪。莱尔拒绝了:“不用了,我只是出来看看缝补的篷布结不结实。再说了,我就住在仓库旁边,来看一看货物也只是举手之劳。”
老板看到他如此诚实,如此有责任心,便决定让他到自己新开的一家公司去当负责人。
那家公司刚刚开张,需要招聘新人。于是哥哥跑来对莱尔说:
“你给我安排一个好差事吧。”深知哥哥性格的莱尔说:“你不行。”哥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莱尔说:“不行,因为你不会把公司的事当成是自己家的事来干。”哥哥说:“这又不是你自己的公司,你这么较真儿,这么无情干嘛?真没良心!”莱尔却认真地说道:“只有把老板的公司当成是自己的公司,才能把事情干好,才算是真正有良心。只有无论是上班或是下班,都把公司的工作当成是自己分内工作的人,我才会招聘进来。”
无论上班还是下班,都没有分外的工作。正是抱着这样的工作态度,三年之后,莱尔成了一家大型企业的总裁。而他哥哥呢,还在码头上替人缝补篷布。
但凡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累积而成的,没有小事的累积,就不能成就最后的成功。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基础上,能不能把分外的事情做到极致。把分外事做到极致给人惊喜,也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同一个起点上,莱尔最终成为总裁,而他的哥哥却依然干着原来的工作,造成这一悬殊结果的原因就在于对待分外事情的态度不同。
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他是不是做什么都力求做到最好。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绝对不会轻率疏忽。因此,在工作中他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中多做一点,把分外事也全心全意地做到极致。把分外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快、更准确、更专注,动用你的全部智能,你将引起他人的关注,实现你心中的愿望。
陈小琴在北京大兴亦庄开发区一家公司做助理,她的工作就是整理、撰写、打印一些材料。很多人都认为陈小琴的工作单调而乏味,但她却不觉得,她总是说:“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就是你做得好不好,而不是别的。”
陈小琴整天做着这些工作,做久了,她发现公司的文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甚至公司的一些经营运作方面也存在着问题。
于是,陈小琴除了每天必做的工作之外,她还细心地搜集一些资料甚至是很多过期的资料,她把这些资料整理分类,然后进行分析,写出建议。为此,她还查询了很多有关经营方面的书籍。
最后,她把打印好的分析结果和有关证明资料一并交给了老板。老板起初并没有在意,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陈小琴的这份建议。这让老板非常吃惊,这个年轻的助理居然有这样缜密的心思,而且她的分析井井有条,细致入微。后来,在陈小琴的建议中很多条都被采纳了。
老板很欣慰,他觉得有这样的员工是公司的骄傲。
当然,陈小琴也得到了老板的奖励并被委以重任。陈小琴觉得自己只比正常的工作多做了一点点,做了力所能及的分外事,但是,老板却觉得她为公司做了很多……我们在工作中只要对一些工作细节给予额外的关注,就能把分外工作做到更好。有时,在工作中我们没必要比别人多做许多,只需要一点点就已经足够了!当你取得成绩时,就会让同事、领导刮目相看。
美国着名出版商乔治·齐兹18岁时,到费城一家书店当营业员,他工作勤奋,而且常常主动做一些分外事。他说:“我并不仅仅只做我分内的工作,而是努力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工作,并且是一心一意地去做。我想让老板承认,我是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加有用的人。”
人们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会开始关注那些以往认为无关紧要的小事,开始培养自己做事一丝不苟的美德,从而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让工作达到完美的效果,让自己成为深具影响力的人。
3.不折腾:有限精力投到无限工作中
“不折腾”就是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运用科学的方法,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避免“瞎折腾”、“穷折腾”、“空折腾”,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唯有“不折腾”,才能确保对科学发展道路的有力继承与执着探索。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只有“不折腾”,专心谋发展,才能开创更大的辉煌!
人们对“不折腾”一词的会意,表明我们都能够理解“不折腾”一词的含义,不再“折腾”俨然已经成为所有人共同的心愿。
作为俚语,“折腾”可意译为胡闹、捣乱,也就是指翻来覆去、无事生非等,一般含贬义色彩。
具体到工作中,只要“不折腾”,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虔诚、敬畏的态度去面对我们的工作,更加努力,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最终一定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非凡的成绩。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将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本分的工作中去,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一些不成熟的员工往往会对自己的工作嗤之以鼻。他们把对工作的责任当成一种负担,从来不去认真落实,稍有不顺心就辞职。
如果这样对待工作,一天天地混日子,必然是虚度年华,一事无成。何谈谋求自我发展?何谈改变自己的人生境遇?又何谈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来看看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任小萍女士对待岗位的态度,就可以知道一个人为什么会成功。
20世纪70年代,任小萍毕业于北京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