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你想成为的人
6264000000033

第33章 世上没有人帮助你挑战自我(3)

社会向老龄化迈进,老年人越来越多,社会负担越来越重,把包袱转化为能量的惟一办法就是让老年人也老有所成。请看有关老年人的卓越成就的报道;61岁,张衡发明地动仪。

70岁,恩格斯又掌握两门外语;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论》巨着。

77岁,老宇航员约翰·格林重上太空,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太空人。

80岁,哥德名着《浮士德》完成;苏格拉底开始学音乐;中国着名作家萧乾和夫人合译世界名着。

85岁,丘吉尔举行个人画展。

90岁,希腊雄辩家伊索克拉底亲自撰写演讲稿。

92岁,法布尔出版巨着《昆虫记》。

100岁,隋唐名医孙思邈完成30卷医学巨着《千金方》。

一个人有五种年龄:自然年龄、像貌年龄、健康年龄、智慧年龄、心理年龄。最可怕的是心理衰老。一旦心理衰老,智慧就会衰竭。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如果人们能达到的水平不及他已达到的水平,他就会觉得不幸。因此,追求卓越的成功,没有年龄界限,是每一个有抱负的人终生奋斗的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德顺先生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自己的肉体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合演的三重奏。”“平凡者之平凡,在于他们的社会生命与肉体生命一同生死进退;伟大者之伟大,在于他们的社会生命远远超出于肉体生命的局限;渺小者之渺小,则在于他们的社会生命不及他们肉体生命的分量。”

你的人生三重奏怎样演奏,即你想做一个平凡者或伟大者或渺小者,完全是由你自己来选择,这是每个人的做人权利。

卓越成功的投资是自我革命影响你获得卓越成功的最大障碍,就是你自己。如果你执着地追求高层次的成功,首先必须自我革命。

这个自我革命包括:学习的革命和个性的革命,这是两大工程。

1学习的革命:观念和方法的变革信息时代在中国已经不是一本书能教育一代人,一个榜样能指引革命方向的年代了。多种眼花缭乱的知识和信息铺天盖地而来,那就是不间断地、集中地对知识的追求。日本的领导和国民各阶层中间,都把学习和追求知识、信息看做毕生最重要的事。对于一个人,如果有这种追求知识和信息的精神,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卓越的人物。有人说,看看一个人家中的藏书量多少和所订阅的报纸杂志就知道这个人的追求和知识了。

在信息时代,电脑是一个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

学习方法的革命,要从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改起。

传统的学习方法已经跟不上信息社会的发展了,如我们的教育仍停留在“全纳”式的班级、“削尖拉平”式的教材、追求“完美”式的要求上,这种教育方法也许能培养出几个“典型”,但你是否知道,它扼杀了多少天才吗?1997年7月,我到美国讲学,在波士顿、纽约等地追踪了我的那些少年大学生(笔者原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从事超常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一位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学生,他向我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他说:“希望老师回国后,追踪一下那些奥林匹克竞赛金、银奖获得者,他们现在情况如何?据悉,继续辉煌的人是很有限的。”言外之意是有些学生在中学时很辉煌、很风光,到了大学却很一般。这一方面说明大学和中学缺少沟通;另一方面也说明有些中学为了追求各种竞赛奖及高考状元或升学率,采取了各种类似“杀鸡取蛋”式的强化手段,也加之个人承受荣誉的心理尚不成熟,学校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也可能因为大学教育体制太死等原因,使某些幼嫩的人才苗子“夭折”。正如“神童”不一定能成为天才一样,值得家长和老师深思。

学习的革命是从观念、教育体制、学习方法等都革命才有效,并不是读一本《学习的革命》就能解决一个人的终生前途问题,但这本书有很多观念和方法对学生当前的状态是有一定启迪和冲击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不可生搬硬套,要因人而宜。

2个性革命:个性的优化一个人的个性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或者说性格注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有利于成功的一面,也有不利于成功的一面。一个人的个性,也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因为人是环境塑造出来的。但在同样环境下,却有人成功有人失败,这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或者是自我心象在起作用,个性革命的核心还是改变自我心象的问题。

对于每个追求卓越的人来说,不断学习新知识和舍弃自身不利于成功的个性品质,如懒惰、不思进取、自卑、猜疑、嫉妒、自私、自负、自我中心等。

革除不良心理品质的过程也就是优化个性的过程。不要迟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吧!

本书自始至终都是做自我革命的论述,只要你能自我负责,并按本书的方法去做,定会建立一个成功的良性循环系统,逐步走上卓越的成功。

诸多的个人成功,定会带来民族的辉煌。

锻炼忍耐力的8大要诀

忍耐力是内心的一种作用,当然可以开发、锻炼的。在此,将锻炼忍耐力的方法归纳成下列8项:1目标明确化。认清欲求是开发忍耐力最重要的关键,强烈的动机会给予我们克服万难的力量。

2愿望。在愿望的火苗上加把油,让它熊熊燃起。如此,忍耐力的开发,将成为轻而易举之事。

3自信。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自我的价值,自信是勇气与忍耐力的骨架。

4计划组织化。拟定计划是首要任务,在严密的计划推敲过程中,将可以感受到忍耐力正茁壮成长。

5正确的知识。以你的经验、观察为基础来创设计划。仅用假设、推测的知识来判断事物,将会破坏你的忍耐力。6协力心。要有体谅他人、与人求得理解、协调的协力心,这可以使你的忍耐力更为强韧。

7意志力。朝着目标迈进,一心一意的努力是“忍耐力的粮食”。

8习惯。忍耐是个习惯问题,必须致力将忍耐习惯化。成熟的心智是靠每日的经验累积所造成的,唯有反复行动,才能驱逐“恐惧”这个与生俱来的天敌。

如何排除成功的障碍物

有很多人走别人铺好的路,也有很多人被别人拉着走,这类人因为跟随在别人的后面,所以他不会有危险,不过,他也不会有很好的机会。

世界上,有的车是在已经铺好的路上行驶的,也有的车是用来开路用的,而这种开路的车子就是挖土机。我们可以拿这种挖土机来比喻积极的思考。

你所要走的路是别人已经开拓好的,那么,你走的这一条路,别人也照样可以走。

如果我们必须自己开创新路,那么我们一定会比原先预定的时间晚一些到达。因此,如果你要去的方向已经有道路,请你把它当作是自己的智慧、经验,参考着往前迈进。

但是,要决定新的道路、新的方法,自己非得付出代价不可,这个时候,绝对不可以优柔寡断。

积极思考的力量,就像挖土机一样,当遇到障碍物的时候,为了要达到目的,就要把障碍物挖走,因此,积极思考的力量是我们前进时不能缺少的力量。

这种力量非常雄厚,是我们遇到困难、遇到非解决不可的问题时,绝对需要的。

从失败中得来更多的智慧我们从失败中比从成功中能得来更多的智慧。我们时常在不想做的事情中找到要做的事,从不犯错的人却不可能有任何的发现。

爱迪生夫人说:“爱迪生不断使用消去法解决问题。如果有人问他是否因为太多的途径行不通而感到泄气,他一定答道:‘不!我不会泄气。每抛弃了一种错误的方法,我也就向前跨进了一步。’”

很多人都有一种失败主义的态度。其原因通常在于我们一直都看轻自己。久而久之,便认为自己被看轻是很正常很自然的。

一旦问题被界定为“我是一个失败者”,我们就已经除去了成功的可能性。那我们怎么可能会成功?曾经失败过并不是问题的所在,而是我们怎么来看待我们的失败。一个乐观的人可能会说“我们还没有成功”。

也许最足以代表这个原则的例子就是爱迪生。虽然爱迪生被认为是一个发明家,但他从不沉浸在这种身分所带给他的喝彩与尊重中。当拿破仑·希尔第一次采访他时,他问爱迪生:“爱迪生先生,你对于发明灯泡的过程中所产生无数次的失败有什么样的看法?”

爱迪生回答:“对不起,你说什么?请再说一遍。我从来没有失败过。我有过无数次没有成功的学习经验,而我必须经过足够的学习经验来找到成功的方法。”我们都有无数的学习经验,就像学习走路。我们不断地尝试,因为我们看到别人成功地学会走路。

并不是说我们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者。对于大多数的我们而言,我们只是还没有足够的学习经验来让自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