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个强盗看到了慈悲的佛祖,马上祈求佛祖救他。佛祖知道这个人生前是个无恶不作的大盗,他抢劫他人财物,任意屠杀生灵。但是,他也不是一次善事都没做过。有一次,他走路的时候,正要踩到一只小蜘蛛时,突然心存善念,移开了脚步,放过了那只小蜘蛛,这成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行善。
想到这里,佛祖认为他还有一丝善心,于是决定用那只小蜘蛛的力量来救他脱离苦海。佛祖从井口垂下去一根蜘蛛丝,强盗像发现了救命稻草一样拼命抓住了那根蜘蛛丝,然后用尽全力向上爬。可是其他在井中接受煎熬的人看到这样的机会都蜂拥着抓住了那根蜘蛛丝,无论强盗怎么恶言相向,他们就是不肯松开双手。
蜘蛛丝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强盗因担心蜘蛛丝太细,不能承受这么多人的重量,从而将自己脱离苦海的唯一希望毁坏,于是便用刀将自己身下的蜘蛛丝砍断。结果,蜘蛛丝突然消失了,所有的人又重新跌入万劫不复的地狱。强盗连最后的一点怜悯心都没有了,佛祖怎么会救他呢?
其实,既然蜘蛛丝是佛祖抛下来的,怎么会断呢?
一次很小的善,可以拯救众多的生命;但一次很小的恶,却可以毁掉更多的生命。
[禅中智慧]
禅说,感知到另一个境界的美好,教会你去感悟这个世界,感悟你自己的内心,而这一切其实就在我们的心里。
45.心宽人自轻
有一个人终日困苦不堪,因为他常常猜疑自己周围的人,甚至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要好好地计量,时时感觉很累,因此他去一位禅师开示。
见到禅师后,说明自己的状况以及来意,便问:“人生何以有得快乐?”
禅师说:“心宽人自轻,眼明心自静。”
他又十分疑惑地问:“如亲人欲害自己如何?”
禅师笑道:“人不会害你,害你的是自己的心。”接着又说:‘我给你讲个故事,你便得知。”
有一个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夫人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于生活,因无人照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一日,主人出门去,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无法返回。第二日赶回家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看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他于是抱起孩子。虽然孩子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觉得很奇怪,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何事。再看看狗身,发现它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
禅师此时又说:“天下一切生灵皆为平等,只因一时之念而屠害其命,此乃万事之业障,切记勿因轻心而蒙蔽你的眼睛,切记。”此人当下顿悟。
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禅中智慧]
禅说,世间人都是因为心有疑虑,放不下,故不能知而立行。所以,若能看破、放下,必能有勇气,有决心地去完成所有事。
46.净心就是佛心
单纯就是禅定和般若的根本。不妨把它解释为净心,这个净心就是佛心。
一个狡猾的古董商人来到一座寺庙,看到佛堂里有一张古代皇族的桌子,雕刻精美,木质稀贵。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实际价值,都可称之为绝品。于是商人便开始左右盘算着他从小惯用的伎俩。
正好一个小和尚将那张桌子搬出来晾晒。于是商人上前便说:“这真是张精美的桌子。”
小和尚并无言语,继续忙着。
商人马上又叹道:“和我家的那张简直太像了,唉!只可惜是赝品,”
小和尚仍没作声,只是好奇地看着他。
商人转而道:“我的那张在搬家时给弄坏了两条腿,小师傅可否将此桌子卖于我?我愿出一千块的高价。”
小和尚便问:“施主既然说这个是赝品,那买它何用?”
商人笑道:“我是想用它的腿来代替我的那件真品。这样一来,你也可以用这笔钱买张新的桌子,我也可以使我的那张真品恢复原貌,两全其美,也算你成全一桩好事,积累公德。如何?”
小和尚一想,也是如此,便答应卖掉它。
此时的商人,一边很兴奋地勉强压抑住自己的狂喜,心想这张桌子起码能卖十万块以上,竟花一千块买下一边抱怨自己出的价太高,并要求小和尚帮他搬出来,等他来接,说完便三步当两步地去叫车去了。
此时小和尚担心商人的车太小,装不下这张桌子。心想商人用的是桌腿,不如将桌子分为两半。好装运些,于是便拿锯将桌子从中间拉开,当商人回来后看到此场面,气得目瞪口呆,又无话可说。不虚伪可以说是单纯的本质,不贪婪可以说是单纯的现象,两者永远密不可分!不虚伪,可以省却多少烦恼事;不贪婪,可免除无量的罪恶。所以清心的另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单纯。有位高僧曾说:“吾有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洁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万亿。”
这就是世人所谓的“分身千百亿,无处不逢源”了。
[禅中智慧]
人不虚伪,便可省却很多烦恼事;人不贪婪,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罪恶事。
47.必修课程
学僧元持在无德禅师座下参学,虽然精勤用功,但始终无法对禅法有所体悟,为此,元持特别请示无德禅师道:“弟子进入丛林多年,一切仍然懵懂不知,空受信施供养,每日一无所悟,请老师慈悲指示,每天在修持。劳作之外,还有什么是必修的课程?”
无德禅师回答道:“你最好看管你的两只鹫、两只鹿、两只鹰,并且约束口中一条虫。同时,不断地斗一只熊,和看护一个病人,如果能做到并善尽职责,相信对您会有很大的帮助。”
元持不解地说道:“老师!弟子孑然一身来此参学,身边并不曾带有什么鹫、鹿、鹰之类的动物,如何看管?更何况我想知道的是与参学有关的必修课程,与这些动物有什么关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道:“我说的两只鹫,就是你时常要警戒的眼睛——非礼勿视;两只鹿,是你需要把持的双脚,使它不要走罪恶的道路——非礼勿行;两只鹰,是你的双手,要让它经常工作,善尽自己的责任——非礼勿动。我说的一条虫那就是你的舌头,你应该要紧紧约束着——非礼勿言。这只熊就是你的心,你要克制它的自私与个人主义——非礼勿想。这个病人,就是指你的身体,希望你不要让它陷于罪恶。我想在修道上这些实在是不可少的必修课程。”
[禅中智慧]
在佛经里说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好像是一个无人居住的村庄,已经给另外的六个强盗土匪占领了,每天他们攀缘六尘,作恶造业。六根就等于虎豹豺狼,鹫鹰毒虫。假如谨慎管理,让他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也就是佛儒融和了。
48.皆因绳未断
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便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于是他来到禅院便问:“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老禅者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不,老师傅,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又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傅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傅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人生三千烦恼丝,你斩断了多少根?”老禅者又说:“众生就像那头牛一样,被许多烦恼痛苦的绳子缠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此后生从中生悟。
一只风筝,再怎么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是因为被绳牵着,故而失去了广阔的天空;一匹壮硕的马,再怎么烈,也被马鞍套上任由鞭抽,是因为被绳牵着,从此失去了驰骋。故而,人为事而转,皆因绳未断。
[禅中智慧]
人生陷入世俗观念里,难以解除苦恼、得到清闲;若能幡然悔悟,透彻了解,那么无论什么时候,方可回归解脱之路。
49.心病
在一个寺院中,住持的禅师要开一个法会,四方的僧人和禅师都来参加。一个尼姑庵还来了一个尼姑慧春。慧春尼姑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走动时,身上穿的僧衣在她身形的带动下似乎也蹁跹起舞。
在法会期间,很多和尚的眼都直勾勾地看向慧春尼姑。一个和尚还爱上了她。在黄昏的时候,这个和尚就偷偷地将一份情书放进她的僧房中,向她表明自己的心迹,要求私下里能和她有一个约会。慧春尼姑也看到了这封情书。
第二天,住持禅师说法完毕后,宣布散会。但是,慧春尼姑麻烦大家留一下,将昨天收到的情书大声地念了出来。然后,她说道:“这封信我也不知道是你们谁写的。但是,我很喜欢,如果你真的像自己信中说的这样爱我,就请现在上来拥抱我吧。”
寺院中的和尚一下子都愣在那里。那个写情书的和尚更是汗如雨下,心中大惭。慧春尼姑就在那里站着,良久,见没有人说话,就说了一句话,不屑地走了。她说:“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禅中智慧]
禅是一种应世的哲学。它主张人们要真心地面对这现世。同样,禅的主张也要求保持内心的一致、心灵的安详和宁静。故事中的和尚就不能做到这些,所以慧春尼姑说:“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50.了世缘
江州归宗可宣禅师依琅琊智迁得悟,令设分座。净空居士郭功甫时常过门问道,与之交情甚厚。等到禅师领旨到江州归宗寺,时郭功甫任南昌尉,不久南康郡守见禅师不去行礼,心生嗔恚,便想寻机收拾他。归宗于是作书寄郭功甫说:“我的世缘还有六年,奈何郡守相逼,当弃余喘,托生公家,愿无见阻。”功甫阅书惊喜,且点头一笑了之。中夜,其妻梦见禅师人其寝室,失声喊道:“这不是和尚您来的地方。”功甫摇醒梦中妻,问是怎么回事。妻详告之。功甫点灯取归宗书信再与妻看,相笑不已。妻遂孕,十月后生出一男孩就取名叫宣老。来年会说话时,记问什么如生前一样。
到三岁时,白云端禅师来到郭家,刚一见面,宣老就说:“我师侄来了。”
白云一听功甫说明原委,也想勘验一回,问:“与和尚相别几年?”
宣老屈指数数,说:“四年了。”
白云问:“什么地方相别的?”宣老说:“白莲庄上。”
白云问:“以何为验?”宣老说:“爹爹妈妈明日请和尚斋。”
忽然外面传来推车声,白云问:“门外是什么声?”宣老以手作推车势。白云问:“过后怎么办?”宣老说:“平地两条沟。”
宣老果六周岁无疾而逝。
宣老一见白云端禅师就喊师侄,原因是他们皆属临济宗汾阳善昭禅师下的支系,且白云属归宗旁系的下一代。白云就想勘验一回真伪。
忽然外面传来推车声,白云就借机发问:“门外是什么声?”意旨深奥,大意是说就这么投胎转世,属于世人情见之外事,一般都不予以理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宣老以手做推车势,意思是被逼推的。又问过后怎么办?答:“平地两条沟。”指谓什么?世间只留下两条车道沟,一切都合辙了。白云证明,宣老果然是归宗可宣禅师投胎转世,寄生郭家。甚至连辩才也如可宣,圆融无碍。
归宗转世在好友郭功甫家长到六岁,了却一段世缘,无疾而逝。
两人真正投缘。不觉的”,“如果你脚上有刺,你就不得不顾念。意念会一次又一次不停地转向这个地方,因为有刺必须拔除。如果你忘汜它,刺将留在那儿,这就会有危险,毒菌可能会渗透到整个身体。”
沩山灵祜禅师由衷地说:“感伊不彻。”意思是对脚感激不尽。这岂止是关注和顾念?这是一种感恩!一双脚,具足白性,每天载着主人快乐行脚,默默无语,无怨无悔,没有妄想,没有执着,清净自在。
[禅中智慧]
每当你在人生旅途中走累了的时候,请别忘了你的一双脚。何不多洗洗脚、按摩足心、刮掉死茧,剜掉鸡眼,还——个轻松白在的生活门?
51.七里释盗
有一天晚上,七里禅师在禅房里念经,突然闯进来一个强盗,他用尖刀威逼七里禅师,七里禅师却镇静地说:“不要打扰我念经,你要钱,就在抽屉里放着。”然后又聚精会神地念经,不再理会他。
那个强盗正要把抽屉里的钱全部拿走,七里禅师说:“你多少给我留一些,我有用。”
那个强盗感到很惊奇,又想这么容易就拿到了钱,于是就留了一些钱。
就在他要走的时候,禅师说:“拿了我的钱,至少应该说声谢谢呀!”
那个强盗于是开玩笑地说了声“谢谢”,然后就打开门,飞快地跑了。
可是才走没多远,他就被路过的官府的人抓住了,强盗对抢七里禅师的钱一事供认不讳。
官府的人找到禅师,对他说:“这个人可曾抢劫你财物?”
禅师说:“没有呀!钱是我给他的,他已经谢过我了。”
官府的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强盗放了。强盗感激万分,拜倒在七里禅师脚下说:“求禅师收我为徒。”
禅师看他诚心悔过,于是就收他为徒了。
[禅中智慧]
当强盗用刀抵着七里禅师的时候,他用一种只有禅宗才会采用的方式,指点强盗“改邪归正”,这是禅师的本性。在他认为,度人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义务。
51.老虎
有一位老和尚,收养了一位小徒弟,十几年来,都不让他下山。有一天,为着要测验他的修行工夫如何,想带他到城市里去走走。临下山时,老和尚对徒弟说,城市里什么都可以看,就是不要去看“老虎”。徒弟问城市里的“老虎”怎么个样子,会有那么可怕?老和尚说:城市里的“老虎”,头发长长的,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脸上还涂得一块红一块白,讲起话来,手指指点点的,有时候还会张开大嘴巴,对你笑呢,这种老虎心里头没有好念头,你千万不要理它。这样,师徒二人,到城里逛了一天,回到山上,老和尚问小和尚说:我今天带你到城里去,你觉得什么最好玩?小和尚不好意思低着头小声的说,我看来看去,还是“老虎”最好玩。
[禅中智慧]
透过这个笑话,我们要注意到两点。第一:人类男女相爱,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天性,并不要接受后天的知识后才懂得。第二:如果这个小和尚,一直生活在山上,没有见过女人,他虽然不知道女人样子,当然也不会引起爱悦的情绪,可是,我们不能说,他没有男女相爱的功能,只能说,他具备有这种功能,而没有对象把它引发起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