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会说话巧办事的好孩子
6277200000016

第16章 孩子了解说话的禁忌可以避开办事的雷区(4)

求人办事的时候,最让别人恼火的是翻旧账,好像生怕对方忘了自己曾经帮助过他,好像是把旧账翻出来要挟对方一样。这样做是愚蠢的,是不利于求人办事的。对此,父母有必要告诉孩子其中的道理,让孩子避免这样的错误。

一天晚上,婷婷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妈妈建议她去找隔壁的艳艳帮忙。艳艳和婷婷是同班同学,两人在学习上经常互相帮助。可是当婷婷拿着书和本子向艳艳请教那道难题时,艳艳却说不知道。婷婷说:“艳艳,我知道你会做这道题的,告诉我吧!”艳艳还是说自己不会做。于是婷婷只好失望地回到家里。

第二天,老师讲到那道难题时,说:“谁能做出这道题?”艳艳举起了手,老师让她到黑板上做题,她真的做出来了。婷婷认为艳艳昨天是故意不告诉自己那道难题,非常生气。

课间的时候,婷婷不满地说:“昨天你为什么不告诉我那道题的解法呢?”艳艳解释道:“昨天你问的时候我真的还没做出来,后来我爸爸回家了,我问爸爸,他才告诉我的。”可是婷婷不相信,气愤地说:“我知道,你就是怕我的成绩超过你,所以才不告诉我的。亏我以前还经常告诉你难题的解法,我真是看走眼了。”

艳艳被婷婷的这些话气哭了,她难过地辩解道:“你瞎说,我没有那样想。再说了,以前你帮我,我也帮你了。”就这样,她们闹矛盾,几天不说话。

有一天,妈妈问婷婷:“你和艳艳怎么了?为什么不一起上学呀?”婷婷说:“我们吵架了。那次她知道那道难题怎么做,但是故意不告诉我。我说了她几句,我们就吵了起来。”经过细心地了解,妈妈得知婷婷翻旧账了,就建议她:“以后要记住,帮助别人了,自己清楚就行,不要在找人帮忙的时候翻旧账,那样会伤害别人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告诉孩子:“别人不帮你,或许是因为别人有难处,不应该强人所难,而要表示理解。”要让孩子抱着理解的心态和与人为善的心态请人帮忙,而不能因为别人不帮忙就翻旧账,搞得伤了和气,连朋友都没法做了。

12、不要在求人办事时威胁别人

电视上有这样一个广告:女孩不肯吃饭,妈妈很生气,叫她快点吃,女儿不肯,妈妈就说:“快点吃,一,二……”这时女儿毫不犹豫地回应道:“哼!”然后把碗推给妈妈。看看,想通过威胁达成目的的做法是行不通的。这条规律不但适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还适用于孩子与孩子之间。

孙黎明上课总爱动来动去,同桌李玮峰很不满。李玮峰起初是温和地提醒孙黎明,孙黎明也很配合,行为有所收敛。然而,毕竟习惯难改,孙黎明有时又不自觉地动起来,这让李玮峰的注意力受到影响。李玮峰烦躁起来,在课间的时候对孙黎明说:“以后上课的时候你别动来动去了,否则我跟老师说你影响我,让老师把你调到后排去。”

孙黎明一听这话,说:“你在威胁我是吗?我就要动来动去,使你无法学习,看你怎么办!”从那以后,上课的时候,孙黎明似乎有意气李玮峰似的,比以往动得更厉害,这让李玮峰烦恼极了。他知道如果把这件事告诉老师,会影响同桌的友谊;如果不告诉老师,就要向孙黎明道歉,缓和一下他的态度。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只好向孙黎明道歉,并说:“你这样动来动去对你听课也有影响,我也是为你着想啊!”这样孙黎明才答应上课尽量不动,后来他确实做到了。

求人办事采用威胁的手段是错误的。有人认为威胁手段强有力,其实威胁只是一只纸老虎,表面上看起来有点吓人,其实没有人怕他。

威胁是一种不信任他人的表现,也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孩子对同学说:“如果你不……我就……”意在告诉对方:你必须按我的要求做,否则我就“惩罚”你。

威胁是一种强迫性行为,用逼迫的手段达到目的,即使别人表面上屈服了,心里也会充满怨恨。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人拦路抢劫,虽然被抢者表面上屈服了,但是内心却对抢劫者恨之入骨,一有机会就会报案,对方还有逃路吗?

因此,父母要告诫孩子:“威胁是错误的、没有意义的做法,在求人办事时使用威胁的手段,只会使朋友远离自己,只会使自己陷入困境。”在求人办事的时候,求助者原本就应该更加谦卑一点,只有得到对方的肯定和同情,对方才会援手相助。

班里要举行班长竞选活动,有竞选意向的孩子开始积极地准备,他们不仅准备竞选演讲稿,还私下里积极地拉关系,让别人投自己一票。吴胜男采取许诺别人好处的方式说服别人给自己投票,她对同学说:“如果你投我的票,事成之后,我请你吃肯德基。”

蔡函岑采取的却是威胁的办法,他私下对同学说:“如果你不投我的票,看我怎么收拾你!”同学们表面上都表示愿意投他的票。

当然,也有的同学没有搞这种鬼把戏,他们凭借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实力竞选班长,其中张立群就是代表。

竞选的当天,吴胜男、蔡函岑、张立群都参加了竞选,但是唱票之后,蔡函岑的得票数最少,支持他的不到10票;吴胜男获得的支持票数也只有十几票;张立群的票数最多,以绝对的优势赢得了班长一职。

蔡函岑想获得支持,却用愚蠢的手段强迫同学们投自己一票,结果事与愿违。张立群凭借平时与同学们结下的良好友谊和良好的人缘,很自然地当上了班长。大家投票赞成他是心服口服。可见,想要获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把事情办好,就必须赢得别人的好感,要有良好的人缘。

13、不要嘲笑别人

有的孩子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有时候会有意无意地嘲笑别人,这对他们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当别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可能会讥讽他是个笨蛋;当小伙伴遇到困难时,他们可能会幸灾乐祸。这些行为都是不利于加深孩子间的友谊的,下一次当他们遇到不幸时,那些曾经受到他们嘲笑的同学怎么会愿意帮他们呢?

上中学的孙瑞,特别爱打篮球,而且打得很棒。班里也有一些打篮球的同学,孙瑞经常嘲笑他们:“你们也会打篮球?瞧你们篮球打得多烂!”别人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却很不高兴。

每次打球的时候,大家都不爱传球给他,这让孙瑞很难受。因为篮球是团体运动,得不到同学的积极配合,孙瑞球技再好也难以发挥。在学校举行的一次篮球比赛上,由于没有队友愿意给孙瑞传球,孙瑞竟然只得到可怜的3分,这让他感到很没面子。

有的孩子喜欢嘲笑别人,喜欢吹嘘自己的“长处”。他们嘲讽别人,势必打击别人的自尊和自信,别人就会对他们失去好感,也就不会支持他们,更不愿意帮助他们。家长要教育孩子明白嘲笑别人的危害,让他学会鼓励别人、帮助别人,那么孩子就会获得很好的人缘,他办事的能力和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爱伦维茨和卡尔是很要好的小伙伴,他们经常一起玩耍。

有一次,卡尔要想用木块搭造一座城堡。他准备把城堡做得很宏大,他一人无法完成,于是便请爱伦维茨帮忙。

可是,爱伦维茨表现得笨手笨脚的,不仅帮不了卡尔的忙,反而把卡尔建好的部分弄坏了,卡尔为此非常生气。

当爱伦维茨不小心弄垮了一根柱子时,卡尔终于忍不住了,他大声地嚷嚷起来:“你怎么这么笨啊?我刚刚立起的柱子,你就把它弄垮了。”

爱伦维茨难过极了,再也无法帮卡尔把未完工的小城堡建好。

失去了爱伦维茨的帮助,卡尔只能放弃当天完工的计划。

晚上吃饭时,父亲开导卡尔,说他的做法不正确,因为责备、嘲讽他人,只会使自己渐渐地失去他人的帮助。

父亲对卡尔说:“虽然爱伦维茨有时不那么机灵,但他的出发点是想帮你,你应该鼓励他才对。”

卡尔说:“难道鼓励一下就能改变他的笨手笨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