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纵横商海的49个突破
6313700000020

第20章 厚德载物 以诚待人——试做儒商的突破(5)

他自己有句话:“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旧一双空手,不输啥!不但不输,吃过,喝过,阔过,都是赚头。只要我不死,你看我照样一双空手再翻过来。”

这种眼光和心胸,在商人中有不少同类者。与胡雪岩同期而稍后的徐润,就是这样一位经得起波折的人物。

徐润以买办起家。咸丰到同治年间,洪杨变起,上海租界人口由500人猛增至14.2万人,大量地主、富商逃离家乡,躲人租界,使得投资房地产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事业。

徐润从同治三年(1863年)到光绪九年(1883年),陆续购置地皮6100多亩,建筑3200多亩,所建筑的洋房、住宅、商店等,每年可收租金12万余两,房地产价值总额达223万余两。

也就是在1883年,一方面,和胡雪岩一样,因为遇到中法战争,法国兵舰驰抵吴松口,上海富户纷纷提款离沪,全市钱庄信用崩溃,另一方面,胡雪岩阜康钱庄倒闭,致使其它钱业同行也都资金周转不灵,纷纷向徐润逼债。

徐润没有办法,只好将自己的产业贱价出售,抵偿债务,一下子亏损了八九十万两。徐润遇到了一生中最惨重的经商失败。

光绪十六年以后,徐润变卖家中所有器物,共得银八九万两,继续投资于房地产业,先后在上海和天津购地3000余亩。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徐润购得的房地产也被外国人占去,使他再次蒙受很大损失。

在房地产经营方面,徐润数次受挫,并不顺利。但他不甘失败,屡挫屡起,足以见得一个大商人所具有的心理韧性。

胡雪岩和徐润,同是近代着名的商人,在大变故、大挫折面前,两人的态度都很沉着。尤其是胡雪岩,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僚势力不支持,拆后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护传统手工丝织业,为了蚕农的利益而和洋人斗法。失败后,胡雪岩态度光明磊落,欠谁的款还谁的钱,力所能及,决不拖欠;因而为时人称道,被认为是“杭铁头”的典型代表。

这种心理素质,在大事的比照面前,已经化为一种修养。它需要一个人长期的磨砺,才能真正获得。

曾国藩在其家书中,自叙经历,从中可以看出我们所说的心理素质和一个人所受磨砺的关系来:

余平生吃数大堑,而癸丑六月不与焉。第一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第二庚戍年上日讲疏,内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第三甲寅年岳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第四乙卯年九江败后赧颜入江西,又参抚臬;丙辰被困南昌,官绅人人笑之。吃此四堑,无地自容。故近虽忝窃大名,而不敢自诩为有本领,不敢自以为是。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炼后得来。

和曾国藩一样,胡雪岩处变不惊、遇喜不乱的心理素质,也正和曾国藩一样,是从长期的经历中积淀提升出来的。细考人的一生,真正的智力差别固然存在,而意志的差别对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为人形象的好坏所起的作用则更大。松下电器公司所招考的那位学生,失败之处,正在于心理素质不够健康。假定他在服药前多一分意志,他就有可能活到第二天,也就有可能因为松下公司的录取而顿然有悟,从此看重在生命中意志力量的地位。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会因此而成为一个全新的人,他的智力也就有了凭借,得以有机会发挥。

5.信义乃经商之本

信用、信义实际上是一个人立身行事之本。被称为“亚圣”的孟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不能仗义而行、全无诚实可言的人,一定会为众人所不齿。

对于经商而言,信用同样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信用可以争取到宝贵的顾客。在胡雪岩的经商生涯中,他经常说:“做人无非是讲个信义。”他一直将“信用”二字看得极重,甚至不惜损害自己的利益。

其实,做生意与做人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往往也应该是一个信义之人。比如胡雪岩,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一等一的仗义守信的成功商人,也可以说由于他的仗义守信,他才能够获得比一般人大得多的成功。

胡雪岩的重义守信,体现在多个方面,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胡雪岩的钱庄开业不久,接待了一位存入阜康一万两银子却既不要利息,也不用存折的特殊客户。这位客户就是那位绿营军军官罗尚全。他将银子存入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一是因为相信阜康钱庄的信誉,他的同乡刘二经常在他面前提起胡雪岩,而且只要一提起来就赞不绝口。二来也是因为自己要上战场,生死未卜,存折带在身上也是一个麻烦。

得知这一情况,胡雪岩当即决定,第一,虽然对方不要利息,自己也仍然以三年定期存款的利息照算,三年之后来取,本息付给一万五千两银子。第二,虽然对方不要存折,也仍然要立一个存折,交由刘庆生代管。因为做生意一定要照规矩来。

罗尚全后来果然在战场上阵亡了。阵亡之前,他委托两位同乡将自己在阜康的存款提出,转至老家的亲戚。罗尚全的两位同乡没有任何凭据就来到阜康钱庄,办理这笔存款的转移手续,原以为会遇到一些刁难或麻烦,甚至怕阜康会就此赖掉这笔账,不想阜康除为了证实他们确是罗的同乡,让他们请刘二出面做个证明之外,没费一点周折,就为他们办了手续,这笔存款不仅全数照付,而且还照算了利息。

这就是重信用、重信义,其实,当时罗手上没有任何凭据,后来到阜康帮助罗来办理这笔存款取兑手续的人,也同阜康没有一点关系,倘若否认这笔存款,当然是别无人证。这样做法虽然非常不义,但事实上在商场上也并不是没有。阜康却不肯这样做。就是从这一点上,我们也能看到胡雪岩仗义而守信用的人品。

仗义守信,是一个优秀商人的基本品格,信义对于商人来说绝不是无关轻重的,他的重信义,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他的生意,说穿了,也就是为了更多地去赚,更好地去赚。这也正好可以看出胡雪岩精于经商之道的一面。我们知道,商务运作中买卖双方的关系,就是一种交换关系。这种交换,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互利互惠的交换,只有以自愿为原则,以互利为目的,这种交换关系才能长期保持,也才会有生意的兴隆。俗话说,“信义通商”、“诚招天下客”,能以自己的信用诚实招来天下客,生意也就没有不兴隆的道理。

讲信义,还表现在对自己的许诺的慎重上。在商场上,讲究的就是干脆漂亮,一句话就算定局,说话就是银子,所谓一诺千金,因此,可以不答应人家,但一旦答应,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你没有充分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

胡雪岩对这一点是非常注意的,他曾对手下人说:“要想吃得开,一定要说话算话。所以答应人家之前,先要自己想一想,做得到,做不到?做不到的事,不可以答应人家,答应了人家一定要做到。”

胡雪岩一生经商坚守一个“信”字,一直到最后的危机关头也不曾背信弃义。所以,尽管挤兑风潮来势汹汹,大有令阜康一举破产之势,胡雪岩仍坚持守信,照常卸下排门做生意。

胡雪岩的做法,证明中国社会上一向流传的“无商不奸”的看法是错误的。事实上,真正优秀的商人,都是视信誉为生命的,与胡雪岩同时代的严厚信就是一个例子。

很多现代工商界人士只知道名震海内外的“宁波帮”,但极少知道它的奠基者严厚信,更不知道他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银行、第一个商会、第一批机械化工厂的创办者。这里,我们讲一个为什么他在当时的工商界信誉卓着、成就令人瞩目的奥秘。

严厚信原籍兹溪市,少年时,后来经同乡介绍在上海小东门宝成银楼当学徒。在此期间,他手脚勤快,头脑灵光,很快掌握了将金银融化的技术。后来,严厚信在生意中结识了“红顶商人”胡雪岩。一次,胡雪岩要宝成银楼定做一批首饰,严厚信亲自动手,做好后又亲自送去。胡雪岩给他一包银子,要他点一下,他说“我相信胡老爷,不用点。”但是,拿到店里数了一下,按数少了2两银子。他不声不响,将自己的辛苦工钱暗暗地凑在里面,交给了老板。又一次,胡雪岩要宝成银楼的首饰,严厚信送去之后,又数也不数拿了一包银子回来了。可是,一数,吓了一跳,多出了10两银子。10两银子,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小伙计的几年辛苦工钱。然而,他想起家里大人的教诲,绝不能要昧心钱。于是,次日一早,马上送还给了胡。其实,同前一次一样,这是胡雪岩试他的品行。自然,就得到胡的好感。继而,他以自画的芦雁团扇赠给胡雪岩,深得胡的赏识,称他是“品格高雅,厚信笃实,非市侩可比”。于是,推荐给中书李鸿章。他得到了在上海转运饷械、在天津帮办盐务等美差,逐渐积累了一些金钱。尔后,在天津开了一家物货楼金店。

严厚信所开金店具有良好的信誉,客人们购买非常放心,很快争取到了一批主顾,而店铺也越来越兴旺,这实在是得益于严老板的诚实守信。

以上种种,说明了胡雪岩身上具有的商人的美德:重承诺,讲信誉。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商人总有偷奸耍滑的形象,但是真正优秀的商人懂得,偷奸耍滑只能赢得一时,却无法长久赢利;只有守信誉,讲诚实,才能赢得长久的利润和稳定的顾客。因此,守信是商人的必备素质之一。

6.性格直爽,心态端正

胡雪岩性格直爽,且心态端正,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拿胡雪岩花钱的事来说,足可以见他的异人之处。

钱不仅要花出去,而且要花得无声无息,给外人的感觉是受惠一方应得的。比如出银一千资助阿珠一家。找的借口却是,因为需要阿珠的父亲出面,帮助胡雪岩做丝生意。所以是阿珠家在帮他胡雪岩。这个理由听起来合情合理,而且阿珠一家确实也受了感动,跑前跑后,尽己所能,为胡雪岩照看丝生意。

又比如去看王有龄所用的刑名师爷杨用之,事先就打好了一只金手镯,用纸包了,提前一步到了杨家,趁聊天的工夫把手镯递了过去,并用手就势一捏,不让杨用之打开来看。杨用之自然心领神会,这是作一家人的表示,为的是不让他在刑名师爷面前露馅,以免尴尬。

胡雪岩资助嵇鹤龄,可以说是最有戏剧性的一节。

嵇鹤龄本是捐班候补,因为有名士脾气对一般的人和事都看不上眼,所以长期没有补到实缺,家境也很不成样子。

正赶上新城民变。嵇鹤龄对平息民变自有一套看法,但是也仅限于堂上大放高论,并不愿亲自前往。

胡雪岩得知他新近丧妻,就借了一套官服,硬闯入堂去吊丧。目的无非是激出嵇鹤龄,以便鼓动他帮忙前去新城。

吊丧前,胡雪岩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他把嵇鹤龄典当出去的物品全部当回,并帮他封了两千银子的银票,还私下做了筹划,要替嵇鹤龄续弦。

开初,嵇鹤龄感到胡雪岩行为唐突,十分不悦。随后发现胡雪岩颇有战国策士遗风,又听说他和江湖帮会人物关系甚笃,也就不免改变看法,答应只身去新城,设法平息民变。

民变是平息了,论功行赏时,督抚却出了难题,暗示嵇鹤龄要交一万两银子,方得委缺。嵇鹤龄本来就一贫如洗,加上名士脾气一发,这委缺的事就只好放下了。

胡雪岩从外地回来,听说了这一过节,就安慰嵇鹤龄,说这事必有结果,要他耐心等待。

三天后,补缺的委札下来了。嵇鹤龄自然十分高兴。胡雪岩当然也前来道贺,并且丛怀中又掏出四千五百两银票,要嵇鹤龄留着,以备上任和成家之用。

在胡雪岩看来,嵇鹤龄既然答应了自己,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新城安抚民变,自己就不能事过忘人,不能食言。

后来嵇鹤龄也猜出了大概,明白是胡雪岩花钱帮他打通了关节,就对胡雪岩说:“雪岩兄,我也不问你,反正我心理明白。”

这是义气之举的一种。

胡雪岩讲义气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在赌场上故意输给对方,以搏取对方的好感。比如派刘不才和庞二赌博,就叮嘱刘不才一定要放开手脚去输。

其实胡雪岩嘱咐这话的时候,自己手头的款项并不宽裕。但是胡雪岩特别善于故作镇静,因为这是放交情出去,只要庞二玩得高兴,就不愁下边和他联合对付洋人的事谈不成。

在和帮会小头目跷脚长根赌博时,胡雪岩发现跷脚长根表面上做出手面很大的样子,其实手头甚窘。所以一局下来,周围人都看出是胡雪岩必赢,跷脚长根必输的牌,胡雪岩却争着起牌,并不翻过来,一张一张地摸,作出十分惊讶惋惜状,然后把牌往大堆中一推,说:“输了!”

跷脚长根自然心里有数。就因为胡雪岩此举,跷脚长根改变了反叛的主意,同意按胡雪岩的办法解决自己部下的出路,帮助胡雪岩做成这笔军火生意。

后来跷脚长根向胡雪岩借钱,写了五千两银子的借条。胡雪岩把银票给他后,接过了他写的借条,看都不看,就在蜡烛火上点燃烧掉:“老兄,以后交往的日子还长着呢!”

尽管胡雪岩在帮助别人时或许抱有某种更长远的目的,但并非事事如此,何况即便如是,于己于人只会有益无害,直爽而端正的心态,无形中使胡雪岩如虎添翼。

7.胡氏模式,大胜靠德

在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中,“德”是备受推崇和提倡的一种品行,胡雪岩之所以在商场中屡屡获胜,跟一个“德”字是分不开的。胡雪岩之“德”,总起来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智、勇、仁、强。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名的商人白圭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武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白圭强调,“智”、“勇”、“仁”、“强”,是商人的四项品德,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商人是否合格的标准,而且是基本标准。因此四项品德具备了,才能进一步学习他的商业经营技术。四德不具备,“终不告之”。为什么?因为学了也没用。

作为一个兼具侠义美名,商通国内海外的大商人,胡雪岩的商事活动具备了四德的基本要求。

第一,智就是通权达变。智即权变,也就是观察市场,通权时度。这是一个商人的基本要求,而胡雪岩的商业智慧还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第一是把智运用到义上,以攻心为上,以此把握商情;第二是把智化解为“眼光”,以此评判生意。

胡雪岩智慧的首要特色就是化智入义,把自己在人情关系上的基本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体人情、通人情。他对人情的体察到了十分细微的地步。

比如,他因资助王有龄而丢了饭碗,自己落魄了,他决不去找老关系的麻烦,宁可屈尊去吃门板饭。一旦发达了,他又精挑细选礼品,把老同事们服侍得服服贴贴。个个觉得,胡雪岩这人有难了不会找熟人麻烦,有福了会和大家一起享。

这是智慧,这是人情的智慧。胡雪岩知道人心厌恶罗嗦,有人给你讨麻烦总是件不快的事;反过来,人本性中又总爱小便宜,你能满足他这一小小本性,他就会喜不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