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纵横商海的49个突破
6313700000021

第21章 厚德载物 以诚待人——试做儒商的突破(6)

再如,和松江漕帮的尤五商谈“民折官办”的事情时,揣知尤五卖米隐衷。胡雪岩就捕捉到了这一心理,并且拿话挑明了,告诉尤五,有什么难处,胡雪岩自然会帮忙,否则还不如不买这批粮食。难处被人讲明了,并且帮你落实了解决办法。这就是为人打算的举动,显出是朋友了。因此,关于人性的体察,又化作了与义有关的举动。

这种智,算不算商业智慧?应该算,而且应该是上乘。因为这种智慧是边拆边用,边用边结,最后上升为义,又借义为以后的商业往来打开了路子。新的机会由于受这种义智的鼓励,是越滚越多,越扩越大。等于每一次都为未知的下次增加了取胜的机会,它和单纯的商业市场估计大为不同。

再举营兵罗尚全存银一万两的例子来做比较。

按一般的市场操作规则,只需点明银两,立折为凭即了。

或者按现代银行储蓄法则来做,发现此人行踪可疑,身份与银两出入太大,先把来人稳住了,找到警察来盘问清楚再说。

胡雪岩是名声在外的人,罗尚全是听了自己的表亲杨书办讲述胡雪岩的侠义之举后作出判断:姓胡的这人靠得住。这个判断正是胡雪岩前两次关于人性智慧运用后,化智入义的结果。

一次是资助王有龄,人皆尽知的。

第二次是阜康开业,先开二十个大洋的头折,托杨书办一一送到官场内室手里。

胡雪岩的这两种做法,罗尚全就有信心上门存银了。

存银却不要折,也不要息,显见得别有隐曲。换一个人不见得会处理,胡雪岩却借故要和他摆一碗。

这一摆就有了时间缓冲,胡雪岩又算对了,酒酣饭饱,罗尚全把自己的故事全倒给了胡雪岩听。

罗尚全年轻时嗜赌,结果老丈人在召他人堂时,告诉他,如果他愿意退婚,原债不算,另外奉送他一千五百两银子。罗受此刺激,撕了婚约,投军攒钱,用尽了各种手段,发誓要把这笔欠款还清。

胡雪岩的商业头脑又活动开了,向罗尚全表示,罗的这笔钱,以三年为期,三年后来提,一万五千两足银。

利息是给得高了点儿。

不过,首先,这又是一个化智入义的机会,有了自己的这一表示,成例放在那里,经罗尚全回去那么一宣传,恐怕短期内的存款,单是罗尚全这一号当兵的,累加起来也会不下十万。其次,利息高低,全看你对存款如何运用。头寸足了,生意大了,区区利息,实在算不上什么。

胡雪岩的商业智慧,实在是以智养智。

两个差使各管一摊官银,只要自己人在,不愁官银不从阜康过,阜康的头寸和实力更不在话下。

嵇鹤龄曾戏称宁可拿钱塞狗洞,也不肯白出孝敬费;王有龄也对抚台大人的暗示置若罔闻,落得抚台大人把脸一沉,端茶送客。

胡雪岩只是听,听出门道了,就适逢其时地派人把事情办了。

这就是胡雪岩攻人心的智慧,即便它是人性的负面,表现出来挺恶劣的,也要顺着对它的了解去做。

因为是在做生意,不是在做判官。做生意要的是畅通无阻,要的是取势获利。

胡雪岩商业智慧的第二点是化智为“眼光”。

在上述罗尚全存银一例中便看出胡雪岩的眼光来。普通地讲,化智入“义”均是眼光。就是说,胡雪岩人在做眼前的生意,思虑却是放在将来。所以他不做一锤子买卖(好像准备趁着谁没醒悟过来,大捞一把,然后赶快洗手似的)。

胡雪岩的眼光还有另外一种:“做生意怎么样的精明,十三档算盘,盘进盘出,丝毫不漏,这算不得什么!顶要紧的是眼光,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了得,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

这是大处显示商业智慧。

眼光看得大,看得远,手头做起事来就放得开,摆得匀。比如官票初次发行,信用不可知,小眼光的只看到这一点,大眼光则看到官府平逆,民心所向,所以这信用得靠同行维持。官府信用好了,做钱业生意的也跟着占便宜。

胡雪岩的商业智慧,有这两点与众不同,也就注定了胡雪岩走上与官府合作,受朋友拥戴的道路。尤其是化智人义这一点,把侠义之心渗入到商业活动中,把握了人性中的最为复杂的方面,使得胡雪岩有了“东南大侠”的美誉。现在的人,之所以为胡雪岩所激动,正是胡雪岩迎合了人们追求浪漫的心理。假定一个商人工于算计,斤斤计较,按现代资本主义眼光看,符合商人的一般标准,但其智慧是冷苛型的,做出的事也必平庸无奇,总没有胡雪岩的义智型来得光彩照人。

第二,勇就是决断。对广大商人来说,关键时刻,往往一念之差,出入甚大。所以,是否敢拍板定夺,决定着一笔生意的成败。特别是大部分资金积压于一处时,一旦调度不当,常遭倾家荡产之灾,商人多虑,若不能佐以多勇,犹豫辗转,且不说劳心劳力,贻误时机,单是这种工作方式,也会让雇员、合作者甚至对于其本人大为担心。商人的勇毅不存,商业上开拓的锐气就会折杀,局面也就可能经常徘徊不前。

不过任何一个商人都知道,勇是建立在对一种商事各方面情况的缜密了解上,胡雪岩为了做丝茧生意,就得从丝的生产知识人手准备起。季节到了,人手齐了,资金足了,地方有了,还需要了解市面。了解市面是让徒弟陈世龙办的。透过尤五的口气,兼以陈世龙从茶馆里听来的消息,胡雪岩知道,小刀会在八月要起事了。

起事了会带来什么反应?该怎么应对?这就需要胡雪岩作出决断。

当然,如果有进一步的消息,或者另有道路,胡雪岩的决断还可重新考虑作出。

但是屯丝又有屯丝的风险。首先是要压本钱,假定市面不出半月又平静了,屯丝也就意义不大。

这就又需要下决断了,因为商人不可能穷知与下决断相关的所有信息,所以就有风险。在最后时刻,只能根据大致的情势估算。至于估计是否准确,情况会不会按估计的方向发展,这都是一个待卜之数。

胡雪岩这次作出的判断是:大量买丝,屯往租界,必赚!高价亦不惜。

他的辅助理由是:洋人暗中支持小刀会,政府必然要想个法子治一治洋人。最好的法子就是禁止和洋人通商。所以过不了三个月,洋人有可能有钱而买不到丝,丝价会大涨。

局势果然按他的估计发展了。两江督抚上书朝廷,力主禁商而惩罚洋人,清廷也回复答应这么做。

这是胡雪岩自立门户以来第一笔大宗生意,为了这笔生意,他调集了几十万银款,其中多半是钱业同行拆借,回头想一想,假定这一次恰是胡雪岩错了,或者是丝已屯了三月,利息已经进去了几千,忽然市禁大开,丝价大跌,恐怕我们一开场就看到的是终场的胡雪岩了。

还好,结局很是圆满。勇和智结合,智和义结合,义和胡雪岩是狗洞也要塞的处世手法结合,胡雪岩从官场、从洋场、从江湖得来的消息也都千真万确,没有纰漏,这一决断变成了现钱。

商人的日日夜夜,大家是知道的,无非是希望市场能沿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希望预测的一切都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希望各种意外越少越好。

勇是什么?勇是厚利,勇是机会,白圭之所以把它列为商人四德之一,就是因为勇一头连接了智,一头连接了风险。它处在“人知”的边缘,需要勇的时候,就证明,我对此事的向前发展不能确知。完全地知道事情的发展不需要勇;钻人一个已被各种现代设备修配好了的大溶洞,不需要勇,至多需要胆,来承受高度黑暗的刺激。但要踏入一个荒野中的山洞却需要勇,因为你不能预知里面的情况,或许有猛兽,或许没有;或许有蛇,或许没有;或许有岔道,或许没有;或许有陷阱,或许没有……

因为是通向未知,所以就可能有机会,有厚利,不过同时也可能什么也没有,只有无尽的灾难,胡雪岩就处在这样一种状况中,胡雪岩对麟桂所知甚少,人很实,不错,不过,正因为如此,他捞的钱也少,临走还得靠借贷弥补亏空,而且一借就是两万两。人走了,力不及本省地面,即便他给好处,也不知好处该从哪里给起,况且胡雪岩刚开业,照实了说,包括同业庆贺开业送来的堆花加起来也不过四万两现银。

这里边也不纯是商业利益,还有人情在,借走了款,将来不给倒还不至于;但是他要长期拖欠,依着胡雪岩的脾气,也还真不能让人跑到门下天天逼债。

为难,真的为难!

胡雪岩是心中暗暗叫苦,主意却也慢慢在打。可以把王有龄赴任后的官款算进去,可以把私蓄算进去……,看来,只要保证期限,借去不会有妨。

麟桂要的也只是一时周转,只是他那面派来的人不够精明,讲出的话头让胡雪岩猜不出自己会冒多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