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6314300000013

第13章 《探究透镜成实像规律》说课稿

闵行区马桥强恕学校项华阳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上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透镜成像》中的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采用合作探究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在在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将感受实验、归纳的科学方法,初步学会将数据转化为图形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上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本节课重点: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难点:探究过程中像与物所在范围的确定。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知识内容的特点,这节课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并初步理解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学会探究凸透镜成实像实验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经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感受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实验中互相配合、相互交流,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2)体会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实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本节采用的教学是以分组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教学法。

四、学情分析

1.教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的方法为了适应学生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教法的目的和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考察,再综合分析,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练习强化有意注意,并根据练习情况对知识的拓宽。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激趣引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我班学生好动,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究,利用物理知识动手制作小器件,所以我就尊重学生的爱好,采用用自制的照相机给学生“拍照”,引导学生观察简易照相机的结构,并利用凸透镜观察身边的同学和课本上的字,报告自己的发现引入课题,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情绪。

(二)初步找像,为探究实验做准备

在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以后,我就介绍光具座、成像物体,引导学生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在光屏上找到明亮烛焰的像,观察所成像倒正大小。通过找实像,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方法之一,为后面的探究实验做好铺垫。

(三)形成概念,进行探究性实验

体现在突出重点

1、根据前面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什么条件下凸透镜会成正立的像?什么条件下凸透镜会成倒立的像?为了表述得比较清楚,我们先熟悉下面这样几个概念:放大、缩小、正立、倒立、实像、虚像。

2、教师在学生做出成像条件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再次点燃的蜡烛、并把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完成探究实验,并记录相应的数据,(发放学案)

(四)、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体现突破难点

1、投影学生实验数据

2、引导学生归纳,归纳不出时提供数轴

3、引导学生将物距、像距和凸透镜的焦距、二倍焦距进行比较,找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将各组得到的倒立、放大实像的数轴的透明胶片叠放。与上述方法类似得出结论。

4、利用所媒体课件加以巩固。

(五)小结与巩固,做到首尾呼应

提问本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思索:课前给大家照相的凸透镜f=30cm,所以被拍照的同学应站在离照相机多远的范围内?如果我想把一个投影片放大,需要放在离照相机多远的范围内?

六、板书设计

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

倒立缩小的实像u>2ff<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v>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