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6314300000030

第30章 《二力平衡》说课稿二

闵行四中倪纪华

一、教材分析

二力平衡是物体受外力(共点力)平衡时的最简单情况,是平衡态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在上海市课程标准中:二力平衡条件为认知C级,要求掌握(联系相关内容,解决简单问题)。实验B,要求学会用DIS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材》课本非常精练:直接给出物体平衡状态和力平衡概念,然后是二力平衡条件。活动卡中提供了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及应用该条件的一些活动。

由于没有单独突出二力平衡的概念,从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的推进上,教材层次不明显,另外我校没有DIS实验系统。

二、学生分析

二力平衡是学生感受较多,生活经验也较丰富的知识段。对于二力平衡条件中的部分内容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凭借经验就能正确说明(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另一方面学生也不会去深究经验中是否有漏洞。对于我所面对的学生就是要求他去研究,大部分学生也无法科学地展开研究,因此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明确定义,指导研究,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到理论体系中去,然后是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与教学方法

重点:学生明确相关定义;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解释实际问题。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方法: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跟物理定律的教学方法并不一样,而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定律的思维程序也截然不同。

对于物体平衡状态,二力平衡等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或回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其次,引导学生寻求这些物理事实的共同特点;再次,引导学生顾义思名,用合适的名称来定义上述事实的共同特点。

对于二力平衡条件的教学应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

对于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二期课改理念的体现

1、二期课改提倡自主学习,然而学生能否自主学习,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流程,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有了这个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有内驱力,学生才能很自然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并驱使自主学习的进程始终处于正确轨道上。

2、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课堂内的师生合作探究,生生合作讨论与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二期课改物理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开展合作与探究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不仅学得了新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而且在发现新知的过程中尝试到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方法上的基础,而且会激励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不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另外,师生间、生生间讨论不仅能帮助学习掌握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物体平衡、二力平衡等一些相关概念。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归纳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予以掌握。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生活经验出发,基于实验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2)接受在知识结构框架中把握研究方向的方法。

(3)体会和初学从逆命题验证中找到充要条件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1)创设教学环境和教学流程使学生勤于思辨。

(2)使学生树立思辨与实验相互印证的科学观。

(3)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六、教学过程

[引入]问物体运动状态指哪些方面?

答:快慢、方向、动/静等(……状态变化是指……)

判断下述事例中,哪些运动状态变了?哪些没有变?

[图或文情景]

[新课进入]归纳:运动状态不变将是什么样的情况?

定义1:物体平衡状态

[板书](我们……的状态叫做……状态)

再观察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几个力。(突出二力作用的事例)

[提示]我们在学力的效果时,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问]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了两个力,为什么运动状态不变呢?

[讨论、交流]

解释:物体受到了两个力,而这两个力(的效果)互相抵消了。

[思考]:(1)如果物体只受一个力,能平衡吗?

(2)如果物体受多个力,能平衡吗?

[得出]:当物体受到力而平衡时,至少受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F1,F2,……)

定义2:二力平衡

[板书]如果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使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板书]这两个力也叫做一对平衡力。

[应用]情景中找出一对平衡力

[课题]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就一定能平衡吗?接下来我们来研究:

[板书]:二力平衡的条件

确定研究方向并逐项、逐层实验研究:

1、作用点:[演示]①在同一点上②在同一物体上

2、方向:[演示]①方向相反②且在同一直线上

3、大小:[实验]大小相等(也可这样做)

[归纳、板书]二力平衡的条件

[应用]

例1:钢丝吊着重5000牛的电梯匀速上升时拉力大小,方向;

钢丝吊着重5000牛的电梯匀速下降时拉力(大于、小于、等于)匀速上升时的拉力。

例2:书P22[2、3]

[说明]: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的力的区别联系

请在左图系统中,各找出一对平衡力和相互的力。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