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食用菌栽培技术
6406200000013

第13章 鸡腿蘑栽培技术

一、概述

鸡腿蘑[Coprius comatus]是草腐菌伞菌科,学名毛头鬼伞,其子实体形状似鸡腿而得名。肉质细嫩、口味鲜美、营养丰富、是食药两用真菌,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强食欲和治疗痔疮等作用。鸡腿蘑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份,食用后能降低血糖浓度,对治疗糖尿病有显著疗效。鸡腿蘑是近年来新开发的野生食用菌资源,首先在我国山东、河南、安徽、湖北等省栽培成功。近年来美国、荷兰、法国、德国也相继栽培成功。投放市场后,颇具欢迎。鸡腿蘑子实体伞形,菌盖长卵形,乌白色,具鳞片,直径2—5cm。菌柄中生,棒状,中空,直径0.6—1.8cm,长5—12cm。菌褶孪生,褐白色,后渐变为粉红色至黑色。

栽培鸡腿蘑原料可选用各种农作物下脚料、秸杆、粪草。易栽、易管。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好项目。

二、生活条件

(一) 营养条件:

鸡腿蘑能很好地利用碳源,如麦芽糖、葡萄糖、木糖、半乳糖、淀粉,还可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有机酸。蛋白质、铵盐、硝态氮、尿素都可作为氮源,如培养料中加入麸皮和粪肥,鸡腿蘑菌丝生长良好。微量元素铁、铜、锌、磷、钾、无机盐及生物素、纤维素都能影响菌丝的生长,鸡腿蘑能利用的维生素有VB1、VB2、Vc。一般培养料中所含氮、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都能满足其菌丝的生长。

(二)环境因素:

1、温度:鸡腿蘑是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8—35℃,最适生长温度为18—26℃。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12—18℃。温度低,菇体紧实,不易开伞,易于保鲜。鸡腿蘑菌丝和子实体形成生长与温度关系极大。

2、湿度:水分是鸡腿蘑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袋料栽培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0—90%。覆土土壤的湿度一般控制在40%左右,要求握捏成团,触之能散。

3、空气:鸡腿蘑是一种好氧性真菌,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充足的氧气,特别是在子实体形成阶段,要注意通风供氧,以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

4、光照:鸡腿蘑对光照不是很敏感,但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不能形成子实体,在阳光下生长受到抑制,一般散射光即可满足生长需要。

5、覆土:鸡腿蘑子实体的发生及生长离不开土壤,不进行覆土,菌丝体生长再好,也不能形成子实体。

6、酸碱度:鸡腿蘑菌丝能在PH值5—8.5的培养料中生长,但以PH值6.5—7.2生长最好。

三、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

鸡腿蘑属于中低温品种,子实体形成和发育最适温度为15—18℃。在北方地区,自然温度下一般以3—5月和8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最佳季节。如果采用日光温室生产,自9月初至笠年5月底均可进行栽培。

(二)培养料制备

1、培养料配方:

(1)玉米芯(粉碎)88%,麸皮10%,石膏1%,糖1%,另加石灰2%。

(2)玉米芯(粉碎)62%,棉籽壳25%,麸皮10%,石膏1%,粪肥1%,碳酸钙1%,另加石灰2%。

(3)稻草段(发酵)79%,牛粪15%,麸皮5%,石膏1%,另加石灰2%。

2、拌料:

根据生产需要,按配方称取各种原料。先将下不溶物干料拌匀,将易溶物制成水溶液均匀的喷洒在料上,拌匀。如果含水量不够,用清水补足水分,使其含水量达到65%。检测培养料含水量的方法是——用手握拌好的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宜。拌好后堆闷约30分钟,使培养料充分吸足水分,然后即可装袋。

(三)装袋灭菌

栽培鸡腿蘑采用两头接种,一般用24×40cm或22×45cm的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时边装边用手将料略压实,装好后袋呈圆柱形,外表光滑平整。袋两端用扎口绳打活结扎口或套盖海棉盖。

装袋完毕立好装锅灭菌,一般采用常压灭菌。先将锅内装满水,放好篦子,分层装袋,装袋时要留有空隙,有利于水蒸汽的流动,从而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装好后及时点火灭菌,当锅内温度达到100℃时开始计时,在此温度下维持10—12小时,熄火后再闷一夜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四)消毒接种

灭菌结束,待袋温降至28℃以下,及时将料袋搬入接种室进行消毒接种。在将料袋搬入接种室后,将菌种、接种工具和75%的酒精棉球一起放入接种室。先用来苏尔液进行雾喷杀菌,接着用高锰酸钾和四醛进行反应产生烟雾灭菌,一般每5平方米用20克高锰酸钾加入15毫升甲醛。或用气雾消毒剂点燃灭菌。同时打开紫外线灭菌灯灭菌。灭菌45分钟后,关闭紫外线灯,工作人员快速进入接种室,关好门窗准备接种。先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手臂和接种工具进行表面消毒。然后一人打开菌种瓶盖,剥去表面约1厘米的老化菌种,用酒精棉球将瓶口内外擦试干净,将菌种用工具破碎成蚕豆大小,并上下搅匀,此时其他人员打开料袋袋口,快速接入菌种,及时将袋口扎牢。一般采用两头接种,接种量约10%。接种完毕,及时将菌袋移入发菌室进行发菌管理。

接种过程中,禁止人员随便出入接种室,以免将杂菌带入接种室,引起菌袋感染。

(五)发菌管理

在菌袋移入发菌室前,先对发菌室进行灭菌杀虫处理,并彻底清扫干净,通风2—3小时。菌袋搬入发菌室垒成花墙或发菌。一般为单墙式,约4—5层高。发菌室温度控制在23—26℃,湿度控制在60%—70%,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通风2—3次,每次1—2小时。另外,还要注意勤检查,如发现有杂菌感染者,要及时将其清除,以免引起其它菌袋被感染。一般40天左右,菌丝发满菌袋。

(六)出菇管理

一般采取阳畦式出菇。在菌袋将要发好前就要整田傲畦,无论是大田畦栽还是日光温室畦栽,其阳畦的整理方法和规格基本上是相似的。一般畦宽1.2米,畦高20—30厘米,长度不限,可见具体情况而定,畦间留有40—50厘米的人行道兼作排水沟,畦面略呈龟背形,土质疏耕平整。

阳畦整理好后,先用灭菌剂和杀虫药进行雾喷灭菌,杀虫或将药均匀的撒在畦面上与表层土(5—10cm)拌匀进行灭菌、杀虫。2天后就可进行脱袋覆土栽培。具体作法是:将已发好的菌袋脱去塑料袋后,横排在畦面上,菌棒间相距2—5cm,间隔间填入灭菌后的培养料或细土,边摆放边覆土,覆土层厚约2—3cm,如不及时覆土,菌棒不会过度失水而引导起菌丝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覆土后要及时用喷雾器将覆土层喷湿,使土层湿而不粘,以达到保湿的目的。如果是大田畦栽,还要在覆土层上盖上一层约5cm厚的湿麦秸各稻草以保水。

脱袋覆土之后,要注意保温、保湿、遮阳和通风管理,要保持出菇室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保温度保持在20℃左右,促使原在分化和菇蕾形成。一般覆土后15—20天大量菇蕾形成,此时要提高出菇室空气相对湿度,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还要有一定的散射光,才能促使子实体健壮生长。在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注意干湿交替,水要轻喷勤喷,通风要勤,但不能过强。一般生长期为7天左右,即从菇蕾形成到采收约7天左右。可采菇3—4潮。

(七)采收

当子实体生长到7成熟成就要及时采收。如果采收过迟,很快就会开伞,而且弹射大量黑色孢子,菌褶极易自溶,从而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

采摘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柄基本,轻轻旋转后采下,切勿将周边小菇提松而引起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每次采完后,要及时清理畦床上的死菇、烂菇及杂物,以免引起病害和虫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