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6436300000012

第12章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说课稿

宜都市杨守敬中学,刘洪

一、设计思路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九年义务教育生物学七年级第二单元《生物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安排为一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突出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植物体的教学重点;突破植物的各种组织均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的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知识,如何将教材内容的深度进一步挖掘,为学生创设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我是这样做的:以学生已有的动物体结构层次知识为铺垫,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身边的植物进行实践体验学习;通过实物剖析,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迁移并拓展;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激发兴趣,理解知识,生成观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2、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3、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能力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阅读课程资源卡等研究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2、通过归纳总结知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2、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植物体。

教学难点:植物的各种组织均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出示多姿多彩的植物图片,配以诗词,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进入学习的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让学生对美丽的植物产生好奇,激发学习的热情,自觉进入学习的情境。

(二)观察交流,自主探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认识植物体的宏观构成。

学生活动:展示植物体的器官,分析交流,识别植物体的六大器官及功能。

设计意图:加强实物教学,通过实物观察,使学生能对植物体的器官识别辨认,从而掌握知识。

(三)引导分析,探究学习

教师活动:植物器官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以学生已有的动物体结构层次知识为铺垫,指导学生观察根尖结构;阅读学习资源卡;进行植物组织角色表演;分析植物器官中的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植物体有哪些组织?各种组织的分布怎样?有什么功能?

学生活动:带着好奇心学习,学生合作、探究,理解知识,生成观点。

设计意图:说明器官是由组织组成,植物的组织由分生组织分裂的细胞分化而成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引导学生对根尖结构及功能的剖析来理解植物组织的形成;通过阅读学习资源卡,进行植物组织角色表演,指导学生理解植物组织的分布、功能及特点,生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植物体是统一体的观点;通过对植物器官进行剖析交流,强化植物器官是由不同组织形成的认识,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既拓展了知识,又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四)质疑问难,巩固拓展

教师活动: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比较植物与动物的结构层次的异同,强化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学生活动: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比较植物与动物的结构层次的异同,巩固植物体是有结构层次的观点,强化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进行归纳和总结,巩固植物体是有结构层次的观点,强化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