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6436300000013

第13章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课稿

操军中学,蔡苗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本节为《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第一节内容,首先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他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生理和分布,特别重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本节教学过程中利用常见的藻类植物标本,为学生观察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感情,并转化为保护绿色植物的行动。

(二)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校的七年级四个班,各班的水平基本差不多,但由于学生以前对生物这门学科的知识了解较贫乏。本节课的知识中出现的各种植物除海带和紫菜外基本上都没见过。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会有点难度。但本班学生较活跃,应能掌握并理解本节知识。

三、教法和学法

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中改变了原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状况,删减掉不必要的形态结构等记忆性知识,重在让学生理解和领悟有关的生物学原理。所以教学中不讲述详细的分类学知识,而突出在“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特征,他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本节采用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常见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标本,让学生进行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绿色植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并转化为保护绿色植物的行动。通过本节的教学活动,应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认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基本类群:在完成多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中,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知道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理解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原理在生产、环保等方面的科学价值,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绿化活动。

四、教学形式:

本节课为竞赛形式,全班根据学生的座位分为四个大组。学生回答问题为抽签形式。抽到的那位同学回答问题(这样较公平也活跃气氛)。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出四组试题(每组四道难易度相当的题)试题中包含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与竞赛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学生自学,完成任务

(3)分类讲解

(4)竟赛

(5)练习

六、预期效果

学生应能基本上掌握并理解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说出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达到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