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5分钟看穿人心
6607000000007

第7章 管好你的手——如果嘴巴不沉默,手将“喋喋不休”(2)

但毛发的数量远远不够我们表现丰富的感情,像示爱或愤怒,于是人类又发明了新的方式。两个吵红了眼的冤家、运动员对待自己即将参加的项目、拳击手在更及室等待锣鼓开战……这种情形中,我们最常看到的姿势便是双手叉在腰间,这是一种表示抗议、进攻的姿势。

猫或狗在搏斗的时候会努力把身上的毛都竖起来,鸟也会抖动自己的羽毛以使自己显得更加强壮。人的体毛不够丰富,没法像动物那样竖起毛发让自己显得更加伟岸,于是只有双手叉腰,它不仅能使躯体显得更加挺拔伟岸,占据的空间更多,而且显示出了特有的自信,给对方造成一种威势力,警告对方不要进入自己的领地。

王华是足球队的教练,这天正带着球员们在食堂吃饭,突然许教练也带着一帮球员进来了。王华带的是一线球员,学校给配的设备均是上等的,每个人穿的都是名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许教练带的是二线球员,相对来讲设备就差了点,球服是旧的不说,连正式的训练场地都没有。看着许教练带着这帮一脸菜色的人进来,王华心里就没好气,跟旁边的助理抱怨道:

“这帮穷酸鬼,动不动就向我借场地,真烦人。”

话刚说完,许教练就满脸堆笑地走了过来:

“王教练,您下午用健身房吗?”王华说:“今天下午我们全体球员都要在健身房锻炼身体,直练到天黑。”“啊!是吗!果然不出我所料,那把那块标准训练场借给我用用吧!”王华一听对方给自己下了套,把双手往腰上一叉就说:

“不行!”“王教练,您也太那个了吧,您又不用借来使一下又怎样。”

许教练也把手叉到了腰上。

紧接着,一线和二线的球员都站在各自教练的身后,都双手叉起了腰,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在演一出滑稽戏呢。但里面的人都知道,双方是在僵持不下,是在挑战、示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十几分钟,直到领导来了才算结束。

叉腰这种姿势,有时还被理解为“成功者的姿势”,许多毛泽东的影视绘画雕塑,都少不了双手叉腰的姿势,或是左手叉腰右手指挥东方,或是反手叉腰。叉腰的动作被定格成了一个符号,就像是孙中山那一手叉腰一手握拐杖的动作一样,都是“伟人的动作”。所以许多男人都喜欢用这个姿势来表示自己的雄心勃勃,谢亚龙在说中国女足们的“叉腰肌”不够发达时,更是双手叉腰不改革国足誓不罢休的姿态。

在女人面前,男人也用双手叉腰的姿势来表现自己的男子汉形象,以此告诉她他是位上进心强并且主动的男性。但在看到一个男人双手叉腰时,还要结合其他肢体语言进行分析判断,如果他在衣服扣着的状态下做出双手叉腰的姿势,那他现在心里肯定很沮丧而不是自信。

如果他把衣服敞开,要让你看到他结实的胸膛,那就是明显的挑畔;如果他把紧握拳头双手叉腰,两脚均匀地分开,有种台风都刮不倒的姿态,那么攻击性的气息就更强烈了。

女人双手叉腰却经常会给人一种母夜叉的感觉,有河乐狮吼之嫌。

还记得《功夫》中的那位暗藏狮吼功绝技、将租户们吓得话都不敢多说的包租婆么,还记得从西贡街追到公众四方街去砍人的双刀火鸡么,还记得《河东狮吼》中那位性情暴躁,把老公打得团团转不敢回家的月娥么?这些“悍妇”最典型的形象便是在发作之前先双手叉腰。所以,女人就算自信心再膨胀,也最好不要采用这种姿势来表现自己,那样只会把周围的人都吓跑。

然而并不是说双手叉腰的女人就都不温柔。还有一种情况下,女人双手叉腰是在显示自己的魅力。比如T台上的标致模特,她们无不以叉腰的姿势在上面走来走去,有行为学家研究发现,这是模特儿们在告诉观众,她们穿上这样的衣服是多么自豪、多么自信,心动的人们快快来买。

如果你不是伟人,不是在向一个女人展示魅力,也不是行走于T台,那么还是少用这种姿势为佳,因为不管怎么说,双手叉腰的姿势都比较容易冒犯别人。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接受了日本的投降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和日本天皇合影了一张照片,天皇站在那里双手安静地放在身体两边不敢造次,而麦克阿瑟将军却无意识地把双手放于髋上摆了个“叉腰肌”,这在日本人来看是极为不敬的一个标志。

当然,如果你在与别人聊天时想让自己看上去更有支配性,那就要先给人留下身体强壮、沉着稳定的印象。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非“叉腰肌”莫属——把双手置于髋上,要么双手叉腰,要么单手叉腰,准没错!

双臂合抱是在建立防御工事

双臂交叉合抱于胸前,是一个含义比较明确的肢体语言。通常来说,该动作有三种意思:一,表示感觉冷;二,表示内心焦虑不安或紧张恐惧;三,表示防御和拒绝。

当感觉寒冷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将双臂交叉合抱于胸前,然后用一手或两手上下摩擦所接触的上臂。这种“驱寒”方式实际并带来不了多少热量,但它却能够使人通过自我接触获得一种温暖的心理安慰。

内心焦虑不安或者比较紧张时,人也容易做出双臂合抱这个动作。

在这种情况下,该动作的出现还会包含有“自我保护”之意。

更多时候,这个动作会被用来传达“防御”和“拒绝”之意。如果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你与对方之间就如同建立起了一道障碍物,这道障碍物能够将你不喜欢的人或物统统挡在外边。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在排队等候时或电梯里,许多人会下意识地做出这个动作,以表示在周围聚满陌生人时内心的不确定或不安全感。

某市政府曾经组织过一次辩论会,辩论的焦点是房地产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的伐树问题,与会者则是开发者代表和绿化环保代表。显然,这次辩论会的双方有着比较突出尖锐的矛盾。辨论会尚未开始,他们以及亲友团们便首先用“选择位置”来表达了自己的所属——所有与会的开发者都坐在房间的东侧,而“绿化环保人”则都坐到了房间的另一侧。

辩论会一开始,双方便剑拔弩张、唇枪舌剑起来。有意思的是,除了言语上的犀利往来外,该双方均使用了一个相当一致的肢体语言——双臂交叉合抱于胸前。在主持人发言,辨论即将开始时,有将近半数的与会人员手臂出现了这个姿势;当开发者发言时,“绿化环保人”中保持这一姿势的人数比率迅速上升到了90%;而当“绿化环保人”

开始发言时,开发者们又几乎都摆出了这个姿态势势。

显然,故事中的辨论双方都是在以这种姿势传达着对对方观点的拒绝和否定,同时传达着对自身观点的坚持和维护,表明不会轻易走出自己的世界,对方很难说服他们和化解他们的敌意。

现实生活中,我们其实非常容易遇到这种场景。许多演讲者之所以没能成功地将信息传递给观众,就是因为他们在演讲过程中,没有留意到观众们这种交叉双臂的姿势;推销员之所以没能够成功推销自己的产品,有时候也是因为忘了对方摆出此姿势的含义;商务谈判的双方之所以没能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条件,就是因为忘了化解该姿势所传达出的对方的内心敌意;如此等等。

相反,有经验的演说者或推销员就知道,当他们的听众摆出了这样的姿势,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改变策略,迅速驾驶一艘性能良好的“破冰船”,击碎自己与观众之间的冰山,以便更好地吸引听众,说服推销对象,直到他们改变姿势,将原本的否定转变为肯定。

由此可知,当与他人交谈时,一旦看到对方摆出了双臂交叉的姿势,我们就该立刻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受欢迎了。这时候应该迅速反思:

我是否说了一些让他不高兴的话?我是否表达了他不能同意的观点?

……如果你希望谈话继续进行下去,那么就该想办法找出让对方出现这种姿势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尽快使对方转变态度。如果暂时找不出原因,但希望对方改变这种姿势,那就耍点小手段吧:找一件物品让对方必须用手来接或用手握着,或是找一件事情让他必须放开交叉的双臂才能做。譬如,如果你在演讲中遇到这种情况,就给听众来次简单的笔头测试;如果你在推销中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把手里的宣传资料给对方一份;如果你在谈判中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把一杯手递到对方面前;等等。

另外请注意,现实生活中,该动作已经被衍生出了许多种变体。

除了最原始、最普通的交臂交叉时,双手自然放松地放置外,属于该动作范畴的还有:

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双手抓住另侧的胳膊,我们称之为“抓握式合抱”。这种姿势在上述三种心理状态下均有可能出现。

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双手攥成拳状,我们称“握拳式合抱”。这个姿势除了表明该人有相当强烈的防御意识之外,还传出十分明显的敌意。如果随着该姿势,对方还伴有双唇紧闭或者干脆露出了咬牙切齿、满脸涨红的表情,那么你就准备好战斗吧。接下来,对方马上就要与你有场口舌之争或者肢体冲突。

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双手攥成拳状,但是大拇指却坚直指向上方。

这种姿势也是出于一种防御心理,但与上一种情况不同的是,它还表示此人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很棒,有着很强的自信和必胜信念。

一只手臂曲起,一只手臂下垂,曲起的一手抓握住下垂手臂一侧的胳膊,该姿势被称为“自我拥抱式”。女性更容易做出这个动作,多数情况下,它传达的是女性心里的焦虑、落寞与无奈。当反感对方或感觉对方对自己可能有不良影响时,女性也容易出现这个姿势。

双臂不交叉,但双手扣搭在一起,放在自己的上腹部或下腹部。

这是个非常典型的“防御”动作,男性更容易出现这个动作。他们会将自然下垂的双臂略微前移,用扣在一起的双手护住自己相对脆弱的部位,为掩饰身体缺陷纳粹元首希特勒使用此姿势的频率相当频繁,因此该姿势也被称为“护短式握臂”。如果有机会你可以观察一下,许多男人都会摆出这个姿势以对下半身进行保卫。

手触摸下巴会泄露天机我们曾经分析过下巴出现各种动作时的具体含义。其实,除了下巴本身的动作外,和手配合时,更能传达出一系列涵义丰富的信号。

比如:

得意:当得意洋洋时,人们容易出现抚摸自己下巴的动作。

感兴趣:当对一个人、某物或对方所说的话十分感兴趣时,人往往会注意力格外集中,这时候就容易出现托下巴的动作。初次约会时,如果女孩对你做出了该动作,并且伴随着眼睛发亮的神态,那么大多表示她对你十分有好感。

思考:当一个人陷入沉思时,他往往会无意识地去抚弄下巴。大雕塑家罗丹所塑造的“思想者”,采用的就是手托下巴的姿势。看了这个雕塑,有谁会说这不是一个正在深深思考的形象呢?因此,如果听了你的话以后,你的客户做出了摸着下巴不说话的动作,就表明他已经有所动,你说中了他的需求,你的话使他在心里开始评估、判断和过滤。这时,你可以放缓语速重申刚才所说的重点或者干脆闭上嘴巴,只在适当时候进行少量语言点拨,以给对方足够多的时间思考和做出决定。

上述三种情况下,动作的具体表现形式会比较相似,那么如何区别这几种不同的心态呢?这就要结合其他伴随动作来看了。比如,得意时的此动作往往伴随着面部抬高;感兴趣时的此动作往往伴随着眼睛发亮、面带微笑;思考时的此动作多会伴随眼睛俯视或定睛不动且有疑惑之神态。

说谎:如果不是技巧高明的骗子,说谎时,大多数人会出现用手抚触下巴的动作。

尴尬:当与他人话不投机或被人点到痛处,内心颇感尴尬时,人们也多会用手去触摸下巴。

上述两种心态都属于“负向”心理的范畴。按照身态语言学的观点,这些动作属于自我亲密性的一种表现。而只有在不具信心、内心不安、感觉孤独等时刻,人们才会下意识地借触摸自己的肉体来掩饰自己、安慰自己。

反对:有时候,在以否定性态度评估对方时,人们也会出现与下巴相关的动作,如把手指捂着脸而用手掌托住下巴,或用食指伸在脸颊上而用拇指托住下巴,其他手指蜷曲着放在嘴唇和下巴之间等。采用这种姿态的人,思想比较严谨,而且内心正持有强烈的批判态度或正在打算用截然相反的意见去说服对方。如果谈话时,你对面的人对你做出了这个动作,那么你该注意了,对方接下来很可能要反驳你。

假如有机会上台演讲或在众人面前发言,你可以在说话过程中观察下面的观众,体会一下我们的上述观点。如果你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演说家或发言者,那么在整个过程中,你的多数听众应该做出这么一系列的动作反应:在聆听过程中,将一只手放在脸颊旁边,做出以手托下巴的动作,这意味着他们正处在思考当中;当接近尾声,你请求听众们就你的观点提出意见和建议时,他们会停止思考的手势,转而用手抚摸下巴,这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做出决定。

在听众以抚摸下巴之姿考虑做出什么决定时,他们接下来的手势就变得格外重要,因为那往往预示着他们会给你肯定还是否定的回答。

这时,你最要做的就是冷静观察,捕捉他们肢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在抚摸下巴之后双臂和双腿彼此交叉,或者后背紧紧地贴到椅背上,这是一个否定的信号,意味着他很可能要提出反对的意见。这时,你可以抓住机会抢先发话,重申自己的观点中最有说服力的部分。以免别人首先提出反对意见,再难达成一致。

如果在抚摸下巴后,听众双臂舒展,身体前倾,或是拿起了你提供的建议书等材料,那么你可以放心了,他极有可能给出肯定的意见。

这时,你需要做的就是对其点头默许或用眼神鼓励其发言,发使自己的目的更快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