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班主任工作经典教案——班主任管理班干部的学问
6609300000011

第11章 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3)

再者,学校和班级在班干部任用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班级干部的评选标准上、学校和班主任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以致一些缺乏“管理素质”的学生也“充栋”于学生干部之列,其结果只是班主任的牵线木偶或传声筒。甚至,目前在某些学校还流行着一种不好的做法:学生能否当上班干部,关键在于学生家长对学校做了多大的“贡献”,比如对学校有无经济资助,或者帮助学校和老师解决了什么困难等。于是,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当“官”,有权的打电话、递条子,“打招呼”;有钱的登门拜访;平民百姓则想方设法硬着头皮找老师“开后门”。如此的“趋官若鹜”的心态,怎能不让学生心态失衡?

中小学生“拜官”现象的存在,首当其冲地会对我们的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腐蚀作用。对此,教育工作者纷纷商讨对策,但计策不一,这里列举其一,供班主任们参考。

第一,更新观念,体现“三主”。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实践证明: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干部领导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而这种力量的优势组合,并不全部源于学生成绩好坏和在同学中间的影响力。我们知道,不同的班干部职位都是与具体的个人素质要求相联系的,比如体育委员,原则上就应该身体素质好、热爱身体锻炼、具有组织学生活动等能力。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在观念上来一个更新,抛弃旧有的惟“绩”是“举”的选评标准,在学生干部评选与运作上体现出“三主”性,即干部选择的民主性、工作开展的主动性和班级管理的主体性。让学生民主选择自己认可的班委成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班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发挥主人翁精神,让整个班级“活”起来。

第二,有选择地运用适宜的班级干部制度。班级干部制度是对本班级的职位设计和干部配备的具体选择。不同的班级干部制度具有不同的优缺点,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针对具体的班级特点和要求加以选择。管理的灵活性必然带来模式的多样性,许多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探索出了大量的很具“教育”意义的管理制度,比如临时干部制、指定组长制、竞争选举制、干部轮换制、值周班长制、班级顾问管理制等。对于这些制度,班主任可以因“班”制宜地运用。

第三,班主任的“导”、“督”角色的发挥。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管理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将班级管理工作全权下放给班委会而放手不管。事实上,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也仅在于学生日常自我管理的方面。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发挥出应有的领导作用,而这种领导作用就体现在“导”字和“督”字上。所谓“导”,就是思想上的指导和管理行为上的引导。班干部是全班学生的意志和利益代表,因此,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在思想上让这些“民官”们知道:班干部是为全体同学服务的,自己作为同学们的利益代表,应抛弃干部等级观念,自觉抵制官本位意识。另外,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心智还不怎么成熟,行为控制能力较差,而且他们的管理行为也具有一定的模仿色彩,缺乏自主性认识,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管理行为,因此,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在放手让班干部处理问题的同时起到参谋的作用,参与到学生的班级活动策划中来,当好他们的顾问。“督”,就是监督,意即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加强对班干部的监督。诚如阿克顿所讲,“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由于中小学生在处理自身与外部关系的时候,多采取“自我中心”取向,失控的权力运用会导致官欲的膨胀,以此出现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诸如文章前面列举的事例)。班主任的“督”体现于通过班级规则对个体行为进行约束,通过营造健康的班风加强舆论引导。至于怎么监督,是采取设立学生班主任的做法或是老师自己监督,具体依班级呈现出来的风格而定。

保护每一位学生,包括班干部

有位班主任曾在网上写过这样一个案例:

忽然教室里一阵嚷嚷:“老师,朱×被周××打哭了!”

真是一对“问题同桌”!我快步走到他们跟前。朱×正趴在课桌上哭泣,双肩不停地抖动,显得很是委屈。

“怎么回事?”我问道。

“刚才,我的手一挥,不小心碰到了他的眼睛。”周××满脸无辜。

“不是,他故意用拳头打我的。”朱×抬起头,紧闭着的双眼挂满了泪花。

“疼不疼?能不能睁开眼?”

朱×努力地想撑开眼皮,可连续眨了几下,就是睁不开。我的头“嗡”的一下,会不会有什么危险?他可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后天就毕业考试了,如果因此……

我冷冷地看着周××:“前天,你用铁钉扎伤女同学的手指,现在你又给我惹出个祸来。经常告诉你不要欺负同学,好好学习,你偏不听,现在怎么收场?要是朱×的眼睛有个闪失,你哭都来不及!”

周××吓得面色发青,嘴里只是不住地念叨:“我不是故意的。”

我打电话通知了周××的父亲——一个朴实的纱厂工人,他租了一辆摩的匆匆赶来。听完我的告状,当即给了周××一个耳光。周××捂着打红的脸,伤心地哭起来:“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还嘴硬,我先送朱×去医院,晚上回家,再收拾你这个兔崽子!”父亲吼道。我拦住他:“快去医院查查,没有问题最好,有了问题,麻烦就大了。”他点了点头,扶着朱×离开了教室。

……大夫正戴着手套,用手撑开朱×的眼皮做检查。“没有大碍,点点眼药水就行了。”我松了口气,但还是不太放心。大夫在我的请求下又细致地检查了一遍,还是没有发现明显的外伤。

“大夫,既然伤得不严重,可他的眼睛为什么还睁不开呢?”我疑惑地问。

“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吧,看看有没有呕吐的现象,先打个点滴。”医生的回答更增添我几分担忧。我领来了药水,到了注射室。朱×小声说:“老师,我不打点滴。”

我说:“男子汉,这点疼算什么?”护士带着他去病房挂水了。

周××的父亲站在门口,沉默了一会儿,我对他说:“我和朱×的家长联系一下?”他点了点头。

十分钟后,朱×的父亲匆匆赶到:“我的儿子怎么了?要是他的眼睛有什么三长两短,就是赔我一百万,我也不称心。”他边说边用手拨开了周××父亲递来的香烟。

病房里,朱×正坐在椅子上挂着水,双眼依然紧闭着。“儿子疼不疼?”朱×的父亲不停地询问伤势,“比刚才好点了?”“那你把眼睛睁开给爸爸看看。”朱×的眼皮抖动着,努力想撑开,但显得很痛苦,刚露出一条缝又紧紧闭上了。

见此,朱×的父亲语气不由加重了:“吴老师,丑话说在前面,如果朱×没什么问题就好,假如有什么后果,别怪我不客气!”

“那是、那是!”周××的父亲连连点头。

“我们有事先走了,您留在这儿照顾他。有什么情况通知我。”我努力地笑了笑,刚走到门口,无意扭头一看,不由愣住了,朱×突然睁开了眼睛,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

“你,你的眼睛没事了!”我高兴地叫道。

“喂,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能睁开了。”朱×咬着嘴唇,一脸尴尬。我恍然大悟:刚才他眼睛之所以睁不开是假装的。

第二天早晨,我一到办公室,就发现我的桌上放着一封信,展开一看,内容如下:

吴老师:

对不起,昨天我是骗您的。那节课上,周××伸懒腰时不小心碰到了我的眼睛,当时也很疼,可他不但没道歉、反而骂我不长眼睛。他经常仗着力气大欺负我,我向您请求调换位子,您总是不答应,说我作为班干不懂团结同学。这次,我实在忍无可忍,就装出一副伤得很重的样子吓吓他。没想到事情会闹得这么严重,您在医院里让我打点滴时,我就想告诉您真相,可又不敢。于是就想第二天上学时,再说自己已经痊愈了。

您临走时,我的眼睛有点痒痒,刚一睁开,就被您发现这个秘密了。如果我伤害了您,就请您打我几下,解解气吧!

您不争气的学生朱×

6月28日

读完手中这张薄薄的信笺,我的心情突然变得沉重起来。

教师不注意保护学生,学生只好想办法自我保护。案例中朱×的情况就是如此。

朱×自述经常挨周××的欺负,不是没有向教师反映过,他还提出调换座位。教师至少应该问清情况,分清是非,能解决矛盾就解决矛盾,实在不行就确实应该考虑调换座位。朱×是班干部,但他也是个普通的孩子,班主任不应该要求他“忍辱负重”,不能让他在被人欺负的环境下生存。保护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现在教师不帮助朱×解决生存中的具体问题,反而批评朱ד不团结同学”,甚至不分是非地说他们是“问题同桌”。这岂不等于说谁当班干部谁就活该倒霉吗?

我们从整篇文章可以看出,教师谈的都是他自己的感受(自我中心),他并不怎么了解学生的感受,好像对学生的感受也不大热心。当朱×眼睛睁不开的时候,教师想到的是“……会不会有什么危险?他可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后天就毕业考试了,如果因此……”其实教师主要考虑的是自己该负的“责任”和“业绩”。这虽然属于人之常情,但毕竟是不够的。如果教师换一种思路,注意学生的感受,则肯定早就想办法解决周××欺负朱×的问题。朱×也就没必要用装假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了。于是这场风波就不会发生。

有人可能会说,教师工作那么忙,怎么能管得那么细致?这不是细致不细致的问题,而是思路问题了。

当然,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解决学生之间的所有矛盾,但是对于比较大的隐患,教师必须有所觉察。否则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大乱子。

更新教育思想,转变干部观念

教师的学生干部观是其学生观乃至教育观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学生干部观是将学生干部视为一种荣誉,将“听老师话”、“踏实”、“学习好”等作为学生干部使用和评价的标准,并在管理方式上实行“任命式”、“控制型”和“终身制”。显然这种观念和模式难于适应当前素质教育需要。因此,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转变学生干部观念,是学校学生干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教师的学生干部观应从“重使用”转变到“重发展”上来

传统学生干部观认为,只有表现好、能力强和听老师话的学生才能做学生干部工作。这种观念重视对学生过去表现的评价,实质上是一种重使用的观念。现代学生干部观念认为,学校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场所,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应该充分地获取包括管理、组织和交际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在现代教育观和大课程观下,“学生干部工作”实际上是一门隐性课程和活动课程。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培养、发展,着眼于未来,将“学生干部工作”作为一门必修课,作为其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教育和锻炼,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宽容心、责任感和自豪感、民主精神、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和学会合作,增强活动、组织和管理的能力。由此可见,现代观念将学生开展学生干部工作看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所要求的,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的学生干部观应从“助手型”转变到“主体型”的观念上来

传统学生干部观认为,学生干部是教师的助手,其工作是教师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或者延伸。学生作为一个配角,他们的工作只是教师管理意志的体现。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干部仅仅作为“教师的代理人”、“媒介”或“辅助工”,在教师的影响下工作,发挥一点有限的作用。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体现在通过教育和培养使学生自我发展的优化机制,一旦学生的这一“发展机制”形成、启动并正常运转起来,学生便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而促进和达到自我发展。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主体型”的观念不仅成为学生干部观的重要内容,而且这一观念所体现的把学生当作主体、把学生当作目的、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和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教师的学生干部观应从“服从型”转变到“创造型”的观念上来

在传统的学生干部观念中,学生干部工作仅被视为“职能型”、“事务型”的工作,学生干部必须在教师的统一调度下,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履行职责,因而出现了许多惟命是从的学生干部。现代学生干部观念认为,学生干部工作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干部工作具有培养和造就人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干部面对和置身于生机勃勃并富于变化的对象和环境,使得学生干部工作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学生干部观。一方面对学生干部进行引导,要求学生干部在班级工作中积极思考,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做出新成绩;一方面又为其营造一个能促进个性发展和自由创造的空间。同时,在学生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中,确立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由“老三型”向“新三型”转变,即摒弃那种使用上是“任命型”、管理上是“控制型”和评价上是“服从型”的陈旧模式,建立在使用上是“参与型”、管理上是“激励型”、评价上是“创造型”的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