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班主任工作经典教案——班主任管理班干部的学问
6609300000009

第9章 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1)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班主任要充分相信班干部,放心大胆地让班干部开展工作。

一般来讲,班干部应该是同学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应关心集体,办事认真,作风正派,团结同学,乐于为同学服务。他们应能给同学起到表率作用,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才能。就班干部个体选择而言,要尽可能按以上的标准,但班干部集体的组织要注重发挥长项,形成合力,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爱好和特长以及心理特点,分配他们适宜的工作做,使他们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处理问题,解决矛盾。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给班级管理提出了一条大胆的原则:干部能做的事,老师不做;普通同学能做的事,干部不做。

周继明、戴明峰是魏书生85届实验班(两个班)的班长,班上众多的事,魏老师从不管,但他强调班干部要主动、独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说,班长代表班主任,代表班主任行使权力。两位班长说:“每月我们都召集班干部开一次会议,会上讨论决定一些重大问题。比如有一次歌咏比赛,我们班委便决定了唱什么歌、穿戴什么服饰、谁担任指挥、谁负责乐器伴奏……一件事魏老师都没问过,但演出获得了全校第一名,异常成功。我们在初中三年生活学习中,组织过的活动很多,都是我们自己策划并组织。有些活动,有争议就请同学们裁决,只要超过了半数,就通过,就执行。有时我们也有不完善的地方,魏老师总是在集体中维护我们班干部的威信,私下再向我们指点迷津,分析利弊,总结经验教训,帮助我们提高。”

只要像魏老师这样充分相信学生干部,时时、处处为学生干部撑腰,在学生中树立他们的威信,放手让他们工作,他们的能力一定会提高。而教师只要当好学生干部的顾问或导演,多给他们指点工作方法,他们就一定能把班级管理好,形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团结向上的集体。

而现在学校中普遍的现象是:班主任选好班干部后,放权不放心,对日常工作指手画脚,横加干涉。在私下里对班干部的错误行为或处理问题时不恰当的方法指点迷津本来是好事,可以帮助班干部进步。但是,有很多班主任做不到这一点,一看到班干部同普通同学一样犯错误,班主任便不顾班干部在同学中的威信,对其横加指责,后果严重。可见,信任是多么的重要,信任不仅使学生干部能够自如地运用手中的权力,而且也使他们了解自己的责任有多重,促使他们尽职尽责,发挥每个人最大的力量。

不要动不动就把班干部的表现和职务挂钩

有一位班主任曾在网上发过这样一个帖子:

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让我很伤脑筋。刚接手这个班级一个星期的时候,原来的语文课代表突然提出辞职,劝解无效,于是另外选择课代表。由于我对孩子们的情况还不熟悉,就征询学生意见,后来有的学生给我推荐了宏。宏也曾担任过课代表,由于考试没有考好而被拿掉了课代表的职务。我想一次成绩不好也说明不了什么,于是就大胆地用他做了语文课代表。在我和班主任商量的时候,他没有说什么,于是宏走马上任了。

开始的时候他工作做得确实很好,每次认真地收作业,工作还算负责。可是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喜欢和班级两个表现不好的孩子在一起,上课随便讲话,不听课,甚至老师提醒也不听。那天他在下面玩文曲星,我火了,把它收到了讲台上,没有想到他直接走上讲台把文曲星拿回去了。我当时没有说什么,课后也没有做什么。

昨天,我在另外一个班级看班,他走过来了,伸了个头,我想和他谈谈,就喊住他。没有想到,他像风一样撒腿就跑掉了,过一会儿又跑回来,我很生气,就让他走了。

这个学生越来越不像话了,昨天晚上找他谈心,也没有谈出什么名堂。我想换掉这个课代表,又担心不做课代表的他会更加的放肆和自暴自弃。

我犹豫了,我该怎么办?

这个案例值得我们研究。

课代表是做什么的?为同学服务的。一般认为,只要能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就算称职。

可是现在很奇怪,好像课代表必须同时是高分生,还得是一面旗帜,否则就撤职。这是选课代表,还是选三好生?

这并不是说课代表有缺点不该管,而是说,那是另一回事,不要动不动就把孩子的表现和他的职务挂钩。

案例中的老师所说的情况:“喜欢和班级两个表现不好的孩子在一起,上课随便讲话,不听课,甚至老师提醒也不听。那天他在下面玩文曲星,我火了,把它收到了讲台上,没有想到他直接走上讲台把文曲星拿回去了。”显然说的都是孩子的缺点,但是这里面并没有关于他不履行职责的错误,这是对小干部要求的泛化。

老师可能会说,他这样表现,同学会有意见:“他还课代表呢!怎么表现这样?”这种观点其实是受了老师的影响形成的。班主任不妨这样告诉全班同学:“我们选的是课代表,而不是一个完人。只要他能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我们就应该让他做下去。至于他的其他缺点,我会像教育别的学生一样教育他。他不能因为当课代表就受优待,但是也不能因为当课代表就过分严格要求。”

总之,还是慎重点好。

用人之长也用人之短

扬长避短、用人之长虽能使一些有一技之长或某方面比较突出的同学找到有利于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上做出成绩,为班级尽自己的一份力,自己也在工作中得到锻炼,获得自信,树立威信。用人之长,可以人尽其才,收到实效。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反其道而行之,不妨试试“用人之短”。如某学生性格内向胆小,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露脸。班主任让他负责领操,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也许这个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不仅能胜任领操工作,胆小的性格也有所改观。

“用人之短”扩大了用人的范围,使一些短处较多、长处不长的学生在班级中也能派上用场,让他们在为班级服务的工作中得到锻炼,获得自信。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身上有长处,也有短处,长处和短处是相对的,甲生的长处跟乙生比可能成了短处。如果只以长取人,那么班级工作这台戏始终只能由几位好生来唱,其他同学只好当观众和陪客,这不利于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用人之短”把用人同育人结合起来,通过用人达到育人的目的。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自动消失,回避短处不能改变短处。“用人之短”使“短”与实际工作的需要产生矛盾,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短”的存在和“短”对工作带来的影响,从而产生强烈的克服改变短处的想法,通过自身的努力、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逐步克服短处。一旦“短”被克服,学生自信心大增,能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周围的一切。对于好学生(长处较多、较突出的学生),他们身上也存在短处,扬长避短往往会使他们只看到自身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从而产生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等不良情绪。对于这些同学,有时也可用其所短,暴露其短,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发展得更为全面。

当然,“短”变“长”又是一个长期的曲折变化的过程。“短”影响着工作,甚至会造成工作的失利,使学生失去信心。因此,“用人之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分析学生各项素质,在学生经过努力有可能完成工作的前提下给其安排工作。如果学生的“短”是完成工作的必要条件,学生的“短”严重地影响着工作,学生即使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也难以有满意的结果,那么,这样的“用人之短”是为其所难,只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2.注意观察,随时给予鼓励、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尽早干出成绩。当学生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埋怨,而要多鼓励,给以信任和帮助,让其增强信心;当学生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时,应及时给予肯定,让其受到鼓舞。

3.“用人之短”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老师是刁难我”的想法。因此,在委托工作任务时要以诚相待、以心换心,让学生感到老师用我是出于真心,而非假意,从而能乐意地接受任务并努力去完成任务。

妥善处理班干部告状

有这样一个案例:

初一班主任马老师在课堂或课间常会听到班干部的告状:

“黎平昨天没有值日就逃跑了。”

“刘仁坤上数学课看课外书了,可数学老师就是没发现。”

“黄珲天天回家看电视,还不完成作业。”

“刘军前天偷人家东西了,说他还不承认。”

“……”

一开始,马老师还认真听取班干部私下的告状,仔细调查。可是后来班干部的告状越来越频繁,弄得她烦恼不堪,甚至大为恼火。马老师心里想:“这群孩子真是的,有什么事情怎么就会找老师?打小报告又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于是,马老师渐渐对班干部的告状敷衍了事,或不理不睬。有一次,还对一个班干部大声怒斥。这样,“小报告”很快就少了,马老师的耳根也清静了很多。然而,有一次,班里发生了一件大事,闹得沸沸扬扬,马老师却一无所知,因为没有一个班干部向她透露过。马老师很生气,责问班干部,班干部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又不喜欢打小报告。”一句话,让马老师哑口无言。前后思量,都糊涂了,到底应该怎样处理班干部的“小报告”呢?

这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班主任应慎重对待班干部的小报告,既不能过分纠缠,也不能坐视不管。

很多老师反映,小报告的问题处理起来十分棘手。面对班干部的“报告”,他们也不知该不该信。一方面,不信,则可能会丧失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使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信,则难免会使“报告者”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会使“被告密者”产生逆反心理,学生之间产生隔阂,班集体也就谈不上团结了。

其实,班主任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应格外谨慎,除了及时调查事情的真相、妥善处理外,还要重点对那些“报告者”进行引导,比如:同学之间的关系尽量自己去协调,只有在他们不能协调时,才由老师处理。目的是要学生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培养一定的自主能力,通过引导和矫正,逐步减少和限制这种现象的发生。

再看一个案例:

刘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她经常会碰到“打小报告”的问题。

有一次,她接带了一个初三年级的班级。开学不久,她就发现,这个班的班干部非常喜欢打小报告。有的班干部,只要一遇到问题,无论严重与否,都要向老师打小报告。尤其是文娱委员李欢,几乎每天都有“新发现”甲骂了她,乙在背后说她的坏话……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她会一件不遗地告诉刘老师。

刘老师一直思考:班干部或者其他学生向老师反映情况,是必要的,也有利于班级管理,但是告状这种方式不可取,能不能找到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法呢?于是,刘老师想出了一个替代的办法,就是在班里设立“意见箱”,每周打开两次,公开同学们的意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公开地参加班集体的讨论,为班集体建设出谋划策。从那以后,献计献策的“智囊人物”多了,喜欢“打小报告”的班干部少了。从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到管理方法,从学习到生活,从宏观到具体,大家提出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根据大家的提议,班上确立了奋斗目标——文明班级,并且制定了比较系统可行的管理方法。同学们在学习上信心十足,生活上互帮互助,集体观念增强了,整个班集体既团结又活跃。

这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班主任可以给“小报告”提供一个正规渠道,使学生的私下意见变为班级民主管理的一种形式。

上面案例中,班主任用“意见箱”取代“报告团”,优越性是明显的。首先,有助于班级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它让所有的学生都加入到班级的管理中来,保证了班级建设主体的广泛性。在形式上,也由秘密活动变为公开进行,而且,内容也不只限于反映问题了,这些都有利于班主任收集各方面的有用信息,从而推动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其次,有利于学生情绪的表达。“意见箱”可以把学生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从而保持良好的心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再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他们都成了班集体的主人,班集体的发展有了真正的动力。最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与和谐的同学关系,为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绝不培养告密者

一位班主任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情:

我在教高中一班时,曾在周末约学生到我家玩。正是在一次与学生包饺子的过程中,一位从外校初中考进我校的女生向我说了这样一件事——

我在原来的学校一直是班上的好学生,但我却不喜欢我的班主任。因为她总喜欢在班上安插“间谍”,这些“间谍”其实就是我们班上的同学。

本来嘛,大家都是同学,可一旦接受了老师的“重托”当上“间谍”,就俨然成了“地下党员”谁上课说小话了,谁在课余说老师的坏话了。谁在自习课上偷偷下“五子棋”了,等等,都得暗中细细观察,然后向老师汇报。最初担任“间谍”的大都是班委干部,后来同学们渐渐知道了他们的“特殊任务”,都对他们敬而远之。于是,班主任便在普通同学中发展“间谍”。这样一来,同学之间都互相猜忌,互相防范。本来很好的朋友,往往因为一方告发了另一方,而中断了友谊。

因为我性格比较内向,在班上很不起眼,所以也曾被老师“信任”。有一次,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对我说了一大堆“关心集体”、“主持正义”的道理,然后就说:“你负责自习课暗中记违纪同学的名字,然后,将这些名字写成字条,悄悄塞在我这本书里面。”她一边说一边指着她办公桌上的一本厚厚的词典。

师命不可违啊!但一想到从此我要充当告密者,就感到恶心,我实在不愿做这样的小人!怎么办?当天晚上,我在作业本上给老师写了一封短信,大意是说我眼睛近视,课堂上看不清远处的同学,所以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结果第二天,我再被老师叫进办公室时,她把我狠狠批评了一顿,第一句就是:“你说你眼睛近视看不清,可你的学习为什么那么好?我没见你戴眼镜啊!”她又说我毫无起码的正义感。最后她说:“你实在不愿意就算了!但是,请千万别对任何同学说这件事。”我后来真的做到了没对班上任何人说这件事,但对我爸爸说了,爸爸说我做得对。

然而,我却因此得罪了班主任。她对我明显冷淡,还常常在班上说什么“一个人不能只管自己的学习,而不管班上的事”、“有才无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的”之类的话。我申请人团已经很久了,可每次都被她以“没有正义感”而卡下来。

听了案例中的同学的叙说,让我们毛骨悚然!

当然,我们相信,像案例中的女生讲述的这位班主任安插“间谍”的行为,现在并不多见。但是,希望学生给自己打小报告的教师,恐怕就不是少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