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日本最了不起的公司:永续经营的闪光之魂
6652900000009

第9章 日本最了不起的五家企业(6)

面对高龄社会的来临,这类制品的需求其实是越来越大。先前我提过曾经针对五百位老先生、老太太做了一项调查,询问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东西”“什么商品或服务可以使你的生活更方便”等问题。

看了调查结果,我不禁觉得:“我们真的完全不了解高龄者和身障者的需求啊。”

例如,在超市可以看到的放置篮子的购物车,就完全不适合驼背的老人家使用。对没有力气又身形矮小的高龄者来说,这种购物车很难放东西,也很难推着行走,相当耗费体力。因此他们都希望有专门为驼背或是力气小的人设计的购物车。

其他像是“希望能有这样的商品”,或是“目前所使用的商品缺点该如何改善”的问题,他们也有诸多诉求,足以使人大吃一惊。

现在已经有了因应这类需求、努力开发高龄者商品的公司。例如,广岛的吴市就有一家公司制造小腿部位有口袋的长裤。我问该公司的小川社长:“为什么在这里做口袋?”他说:“这样可以方便驼背的老人家使用。”

大家都说不景气,其实没这回事。先前我也说过了,市场要靠自己去开创。像这样倾听弱势者的声音,就可以开创市场。中村复健器材就是倾听这些声音,努力至今的一个好例子。

所谓领导者,就该凡事为他人着想

有些公司把经营不善归咎于地点,但是中村复健器材却是“位于人烟稀少的地点也能做成生意”的一个好例子。长久以来,大家都说城乡有差距,中村复健器材就不曾让人有这样的感觉。

中村复健器材的访客自北海道到冲绳都有,甚至还有远从海外而来的。如果这样的公司能够成为主流,我相信日本的产业会再度复苏。

中村社长自己经历过许多辛劳,先前我也提到他有过面临死亡的经验,因此他能很敏锐地察觉他人的心思与情感,遇到面临困难或是遭受痛苦的人,他总是感同身受,与对方一起流泪。唯有这样的经营者,才能建立真正打动人心的公司。

2007年,中村复健器材的所在地石见银山申请为世界遗产,这项提名案的执行委员长就是中村社长。此外,中村还身兼岛根县教育委员会的教育委员长。由一家仅有七十名员工的小公司社长担任县政府的教育委员长,全国也只有这个例子而已。这也是因为中村长久以来热爱故乡的作为,获得大家一致的好评。

所谓走在时代尖端的人、作为时代领导者的人,就是这种能够事事为他人着想的人—这是我看着中村社长所得到的深刻体会。

专栏Column

为身患重病的女儿开发具升降功能的轮椅

KishiEngineering

我再介绍几家和中村复健器材一样生产医疗福利、看护相关器具的公司。

首先是与中村复健器材同样位于岛根县出云市的“KishiEngineering”。他们制造的是具有升降功能的轮椅。铃木汽车等大企业也有生产轮椅的部门,但是KishiEnginering和它们有些不同。

这家公司原本的主要业务是机械的设计与制作,后来社长岸征男的女儿得了一种身体日趋僵硬的疾病,他为了女儿,便开始一心一意地制作轮椅。

“我想带她出去,想让她可以自由外出。”就是这样强烈的欲望,但是当女儿想拿挂在墙上的帽子,却还是得借助家人的帮忙才能够办到。又或者辛辛苦苦去到图书馆,却不能自己拿取高处的书籍。

这是一家小公司,夫妻俩都很忙碌,能够照顾女儿的时间有限。

岸征男社长有感于“人力有限”,他为了让身障者多少可以自立,便开发了只要按一个按钮就可以升降的轮椅,甚至可以走在泥泞的道路或是雪地,相当方便。

这个最初只是为了女儿所开发的产品,现在已经遍及全国各地了。

为骨质疏松症的高龄者开发人工关节

Hollyx

另外我想再介绍日本第一家制造人工关节的公司“Hollyx”,它位于静冈县沼津市。这是堀内喜久二社长在1997年创立的公司。

我问堀内先生:“为什么要制造人工关节?”他回答我:“很多老人家患有骨质疏松症,骨头变得很脆弱,难以行走。明明上半身都好好的,却一走路就痛,最后只能任凭双脚日渐萎缩。我希望能为这些老人家做点事情。”因此他创立了Hollyx。

他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也是看到每年持续增加的骨质疏松症以及骨癌患者,仔细倾听他们的声音,才使Hollyx有今天这么好的业绩,一点也不受景气好坏的影响。

为小孩子开发“胶囊相机”

RF

第三家我想介绍位于长野县的“RF”。这家公司独家开发了无电池、电线的胶囊内视镜,也就是“胶囊相机”。这是一种长二十三毫米、直径九毫米(最近更缩小成六毫米)的胶囊型相机,经由口腔吞咽进入体内后,从外部用无线电遥控操作,便可以自由观察人体内部的状况。

RF的丸山社长表示:“现在的医疗机器几乎都以大人作为开发对象。例如内视镜检查,连大人都觉得非常痛苦了,更何况用在小孩子身上。”

“而儿童专用机器的开发之所以这么落后,我想是因为小儿科医院经济条件上的限制,市场也比较小,但是如果以全世界的市场规模来思考的话,其实还是有可为的空间。为儿童专用所开发的产品,只要稍微调整设计,就可以变成大人用的了,从技术面来看也比较简单。”

因此他认为应该先从弱势者的角度来开发产品。

目前这家公司的无线口腔内视镜已经拥有美国牙科诊所5%的市场占有率。日本市场则是今后拓展的目标。

诸如此类的公司,才是日本今后发展所真正需要的。

最了不起的企业4

连同北海道一起销售,成就“串联人与人、心与心”的经营哲学

柳月

创立于北海道,慢慢地成长茁壮,却完全没有到外县市发展的计划,这家制造甜点的公司叫做柳月。

柳月打出“倘佯在十胜平原的大自然、体验制作甜点的乐趣”诉求,建设了占地三万四千平方米的“十胜甜点花园”,每年有六十万名观光客来此参观。

柳月希望能够“搭起心与心的桥梁”,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从美味的甜点和诚挚的服务中得到幸福。

从“甜点小镇”带广起家

北海道有大约二千七百家甜点专卖店,其中我最推崇的就是“柳月”,在北海道与“六花亭制果”同为获得高度评价的公司。

一般认为,六花亭以外来观光客为主要对象,而柳月则是以草莓蛋糕一个一百六十日元的平民化价格,在当地获得好评。

如果一家公司只是受到好评,业绩却低落的话,就没有意义了,而柳月的业绩一直顺利地成长,营收成长和利润成长维持了四十年以上。

以近十年来看,整个甜点业界的景气都不是很好,不管是店铺数或是销售量,都下降了三成到四成。在这个持续不景气的时代,可以维持四十年以上不断成长,就可以知道这家公司相当受到顾客的支持。

和伊那食品工业一样,这家公司所追求的并不是一时的生意兴隆,他们的目标是长期、正确的经营。

这家公司选择在北海道有“甜点小镇”之称的带广起家,目前在带广及其周边乡镇积极地拓展店铺。虽然他们在北海道有四十家连锁店,但是北海道以外的地方却没有,而且今后也不打算进军北海道以外的县市。但是四十年来,包括九州、冲绳等,从全国各地而来的观光客络绎不绝。

目前,柳月的年营业额约有七十五亿日元,从业员工有六百人,在日本也算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公司。

让孩子们破涕为笑的甜点魅力

柳月是现任社长的父亲田村英也先生,于战后不久的1947年所创立。

出生于农家、排行老四的田村英也战时被派到中国从军,日本战败后被遣送回国,身无分文。

当时他从中国搭船要回带广附近的故乡纹别。但是战争才结束,交通状况并不好,途中还要一次又一次换车,搭着类似货物列车的蒸汽火车,几经波折才回到故乡。

火车内除了座位,通道和出入口也都挤满了被遣送回国者。车厢内肃杀的景象,竟是促使他创立柳月的契机。

他看到一名应该也是被遣送回国的母亲,抱着她的孩子坐在位子上,她的先生可能已经战死,她紧紧抱住孩子的模样好像在说:“我只剩这个孩子了。”

田村上车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一直在哭。大家都是在战火中好不容易保住性命,得以离开中国,有一餐没一餐的,货物列车似的车厢内又闷热难耐。这孩子总是睡一会儿,醒来马上又放声大哭。

入夜后情况也没有改善,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大,一整天都是如此,其他人也开始烦躁不安。车上大多是过去加入军队的人,车厢内弥漫着一触即发的气氛。

田村身处其中,他觉得自己一定得做些什么,帮助这对母子。他走到他们的斜后方站着,以便随时保护他们。他虽然有心,但是在闷热的车厢里头一直站着无法休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的哭声,他觉得自己也快要撑不下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田村身旁一个衣着褴褛、身材瘦小的男子从口袋拿出一团纸包的东西,对那个母亲说:“这位太太,我这有一点点东西,你拿给孩子吃吧。”

那是一颗糖果—这名男子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小小糖果。他把最后一颗给了那母亲。

母亲向男子深深地一鞠躬,把糖果拿给孩子,孩子不但停止哭泣,还笑了。

“这孩子最爱的母亲从早到晚都不能使他停止哭泣,没想到他只是吃了一颗小小的糖果,就破涕为笑。这是为什么呢?”

这件事情让田村体会到:“糖果不就同等于母亲的爱了吗!糖果有让人平稳情绪、沉醉其中的力量啊!”

尽可能省吃俭用,全力投入开发

田村回到家乡纹别,几经思考今后的去路。

他排行老四,不能继承家业。他找曾经关照过他的学校老师商量,老师要他“做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事”。

当时田村的脑海里浮现出在火车车厢内所看到的景象,便决定开一家甜点铺。

带广在十胜平原上,黄豆、大麦等食物原料,以及水源都有相当好的品质,具备制作甜点的条件。当时砂糖还要靠配给,如果没有砂糖就没有办法制作甜点,幸好十胜有制糖工厂,农家也都能提供砂糖。

田村便决定把店开在带广。

就这样,田村开了带广的第六十家甜点店柳月。因为已经是第六十家,如果照一般的方法经营,可能行不通。

这种买卖通常一开始都会从冰棒做起,因为不用什么特别的技术。

但是比他先开的店都已经在卖冰棒,而且这种生意只有夏天能做。

“不能和别人做同样的生意,我得想一些别人不做的甜点才行。”

这是田村的想法。

要做没有人做的甜点,一开始就必须用心开发才能和别人有区别。

话虽如此,田村毕竟是个门外汉,不管他怎么努力开发,能力还是有限。因此刚开始,他从东京或大阪请师傅来做。

他自己尽可能省吃俭用,就为了能够多请一些师傅来帮忙。他将师傅们做的甜点装在脚踏车的后车架上,让太太出去四处叫卖。他把自己的生活开销压到最低限度,剩余的钱全部用在开发产品上。

田村一直都以这样的方式,后来连德国或法国的师傅也都请来指导。只取所得的最低限度作为生活费,其他的又全部投入。口耳相传之下,街头巷尾都知道“这家的甜点和别人不一样呢”,渐渐地获得好评,消费者也绝对无法忽视这样一家公司。

忠于“五项使命”的经营理念

从小看着爸爸田村英也的工作态度,现任社长田村升让柳月又更进一步成长。

田村社长有两句口头禅。一是信条:“企业要以当地居民的幸福为目的。”二是自问:“如果有一天公司不在了,顾客真的会感到困扰吗?”换句话说,“要成为一家顾客不能失去的公司”。

他希望从事的是无人能取代的事业。田村社长为此一心不二地努力至今,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多年来柳月生意兴隆,维持相当高的获利率。

这家公司有明确的“五项使命”。

柳月相继在札幌、钏路等地展开连锁店时,会长田村英也先生提出几个问题,要社长说出他的经营理念。

他问道:“柳月能带给顾客什么帮助?柳月的目的为何?社会使命为何?”

一、借由甜点,增加家人团聚与母子间沟通的机会。

二、为了提供价值便宜的商品,努力降低成本,节省不必要的开销。

三、制作日本最好吃、安全且卫生的甜点。

四、对带广、十胜、北海道地区作出贡献,成为本地不可或缺的企业。

五、努力提升饮食文化,随时提供给顾客新的商品。

社长的回答就是这五项使命。

第一项所提到的家人团聚,或许真的只有甜点才能做得到。现在越来越多人即使回到家,也很难与家人见到面。很多家庭的孩子长大以后,就渐渐不与父母说话。

这时候如果说声:“我买了甜点哦!”家人就会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甜点,一边称赞:“真好吃……”如此便增加了团聚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柳月的甜点价格都非常便宜,只要一个硬币(五百日元),就可以买三个蛋糕。

日本目前的家庭成员人数平均少于三人,五百日元大概是妈妈们可以接受的开销,因此柳月相当坚持这样的价格。

我曾经带学生去参观过柳月,每个人都对他们的品质和价格感到吃惊。

即使是平常日,店里的顾客也络绎不绝,感觉上两个店员要负担三个人的工作量,但他们还是相当有干劲,为顾客的服务也都相当得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这使我联想到他们的第二项使命。

再者,为了坚守第三项使命,他们只选用最高级的原料。在世界食品品质评监会(MondeSelection)这种有上千名竞争者的世界级甜点比赛当中,柳月的员工就曾经连续两三年得奖,也有过独占金、银、铜奖的纪录。他们已经超越了“日本第一”这个目标,他们制造的是“世界第一的甜点”。

柳月除了有故乡十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得到居民的众多支持,才能够做出物美价廉的甜点。

这就是第四项使命:“如果没有十胜,就没有今天的柳月。我们要用甜点为公司的故乡、心灵的故乡贡献一己之力。”

而第五项“随时提供新的商品”,致力于开发独有的甜点,是田村英也先生在柳月所传承下来的家训。正因为柳月随时都能提供物美价廉的新产品,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

串联人与人、心与心

让顾客更能理解这五项使命的,是公司所发行的公关报《穴结柳》上刊载的“柳月五个誓言”

我们会帮助您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我们会一直制造能够凝聚人心的甜点。

我们会一直提供能够凝聚人心的服务。

我们与地方社会紧紧相系。

我们致力于串联人与人、心与心,创造幸福。

在这段文字的最后一行还写着:“我们用甜点为您维系家人的情感、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他们明白地告诉顾客公司是为了什么而存在:“我们制作的甜点不只是让顾客满足口腹之欲,也能满足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凝聚人心”的意义完全呈现于他们对顾客的服务。

我访问田村社长时,他拿出一封信说:“这是一位顾客写给我们的信。”我们可以从信中的内容,窥探柳月诚挚服务的面貌。

恭贺新禧。我是曾经到贵公司新札幌分店消费的顾客。

因为年底有一件令人开心的事,特此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