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文学常识书
6666500000004

第4章 外国文学(4)

哈代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在19世纪末期创作的他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对虚伪的资产阶级道德风尚进行了披露和控诉,同时也含有浓重的悲观情绪。《德伯家的苔丝》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

德国语言学的奠基人格林兄弟

雅科布·格林和威廉·格林是德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编者,他俩共同编成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等名篇,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杰作。此外,格林兄弟从1808年起,开始搜集德国民间传说,出版《德国传说》两卷,共585篇。他们还编写了《德语语法》《德国语言史》及《德语大辞典》前4卷等学术著作,为日耳曼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法国喜剧大师博马舍

博马舍是法国喜剧作家,他最为出色的戏剧作品是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这三部剧都是以同一主人公费加罗在不同时期的故事为内容,合称为“费加罗三部曲”。前两部不仅表达了先进的启蒙思想,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运用古典主义喜剧形式来表现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并使这两者达到了有机的统一。同时又兼具莎士比亚戏剧生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喜剧中含有笑剧的成分,不时穿插一些民间小调的歌曲和节日的舞蹈,生活气息浓郁。拿破仑曾经说,法国大革命是从《费加罗的婚礼》公演那天开始的。

法国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

大仲马是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最著名的是《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小仲马的主要作品

小仲马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当公务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受父亲影响,他也热爱文学创作,并且和他父亲一样勤奋,成为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的重要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是《茶花女》,开始为小说,后被改编为话剧,它赞颂了玛格莉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话剧一上演,立即轰动了整个巴黎。小仲马从此后专门从事话剧创作,其他比较有名的作品有《私生子》《金钱问题》《放荡的父亲》《欧勃雷夫人的见解》《半上流社会》《阿尔丰斯先生》《福朗西雍》等。大都以妇女、婚姻、家庭为题材,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小仲马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感情真切自然,语言通俗流畅。

罗曼·罗兰与《约翰·克里斯朵夫》

罗曼·罗兰是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主要作品有戏剧、小说和名人传记。在1893年到1898年期间,他创作了《信仰的悲剧》,包括《圣路易》《艾尔特》和《理性的胜利》三个剧本。此后,他又创作了以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革命剧《群狼》《丹东》和《7月14日》。20世纪初的十余年间,是罗曼·罗兰创作高潮时期,他相继写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名人传记,还创作了他最优秀的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部长达十卷的小说里,作家塑造了一个个自我奋斗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他们对帝国主义时代德、法黑暗腐朽社会的反抗,以及他们个人奋斗道路必然失败的悲剧。作者因这部小说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以及长篇小说《一生》《俊友》。

都德与《小东西》

阿尔封斯·都德是19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家。都德28岁时出版了自己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获得了广泛声誉。《小东西》半自传式地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的经历,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都德的短篇小说杰作《最后一课》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都德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短篇。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出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考琳·麦卡洛与《荆棘鸟》

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的长篇小说《荆棘鸟》描写了年富力强的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却爱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儿、美艳绝伦的少女梅吉,内心处于权力与爱情的深刻矛盾之中,从而引发出一连串感人至深的故事。《荆棘鸟》以两位主人公为中心,展开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各自的人生悲欢离合。尤其是小说的时间跨度恰好横越了二次大战,因而两代人之间截然不同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冲突更是引人注目。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构严密精巧,文笔清新婉丽。在描写荒蛮广漠的澳大利亚风光时,颇有苍凉悲壮之美。因为作者对女人爱情心态的探索十分细腻感人,故本书有澳大利亚的《飘》之誉。

拉格洛夫的《骑鹅旅行记》

拉格洛夫是一位在北欧与安徒生齐名的瑞典女作家。她因创作长篇童话故事《骑鹅旅行记》而荣获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骑鹅旅行记》情节动人,它把童话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故事之中,使瑞典的历史和自然风光通过叙述得到了全面的介绍,因而很受读者的欢迎。

英国小说家劳伦斯

劳伦斯是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他写过诗,但主要写长篇小说,共有10部,最著名的是《虹》《爱恋中的女人》和《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虹》通过自耕农布兰文的三代家史,描写19世纪中叶以来大工业吞食小农经济的过程,猛烈抨击了金钱罪恶和帝国主义战争。《恋爱中的女人》通过矿主杰若德想以情欲来填补精神空虚遭女友戈珍拒绝而葬身冰穴的情节,反映了西方世界深刻的精神危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通过女主人公康妮无法忍受残肢丈夫的“同别的男人生个孩子”继承家业的要求和死气沉沉的生活,与雇工梅勒斯相恋、出走的情节,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对人的腐蚀摧残和婚姻道德的虚伪自私。

美国作家霍桑的心理分析小说《红字》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不仅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作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小说描写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被牧师丁梅斯代尔诱骗怀孕。被判终生佩带象征耻辱的红色的A字。在受尽屈辱的处境中,海丝特孤苦顽强地生活着,以刺绣为生。海丝特这种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丁梅斯代尔大为感动,也大受刺激,不久他便心力交瘁地病倒了。而获释归来,一直在暗中侦察底细的海丝特的丈夫罗杰·奇林渥斯医生,在给丁梅斯代尔治病的过程中,基本了解到了真情,并欲置丁梅斯代尔于死地。为了逃脱,海丝特跟丁梅斯代尔议定在新市长就职那天,带上孩子一同乘船到“看不到白人足迹”的地方去。但此事也被奇林渥斯识破,逃脱不成。于是,丁梅斯代尔在新市长就职那天,携海丝特和孩子走上示众台,当众宣布了自己诱骗海丝特的事实,并死在海丝特怀抱中。海丝特从此得到了解放,带着孩子远走他乡。

比彻·斯托夫人与《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比彻·斯托夫人。比彻·斯托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曾经做过教师。她在辛辛拉提市住了18年,与南部蓄奴的村镇仅一河之隔,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一些逃亡的黑奴。奴隶们的悲惨遭遇引起了她深深的同情。她本人也去过南方,亲自了解了那里的情况,《汤姆叔叔的小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评论界认为本书在启发民众的反奴隶制情绪上起了重大作用,被视为美国内战的起因之一。林肯总统后来接见斯托夫人时戏谑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最知名、最畅销的小说《人性的枷锁》在一战期间出版。在这部半自传性作品中,作者将自己的口吃换成了小说主人公菲利普的跛腿,描述了一个青年成长的历程。随后出版的《月亮和六便士》同样也获得了巨大成功。此书中,毛姆以法国画家保罗·高庚的生活为原型,讲述了一个英国股票经纪人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为逃避世俗到南太平洋的小岛大溪地作画家的故事。

英国科幻小说家威尔斯

威尔斯是英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故事紧张,情节离奇,作者抒发幻想,影射现实,用象征或寓示的方式暗示人类社会。作品既有娱乐作用,又有讽喻意义。1895年威尔斯创作出版了中篇科幻小说《时间机器》。这是威尔斯最为成功的一部科幻作品,并使他一举成名。他的代表作品有《时间机器》《星际大战》《空中战争》《未来事物的面貌》《莫洛博士岛》《隐身人》《月球上的第一批人》。

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纯粹美国口语写作的作家,有人称他为“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幼时家境贫寒,先后当过印刷厂学徒、报童、排字工人、矿工、水手和领港员。1863年,马克·吐温来到弗吉尼亚市,被聘为《企业报》的记者,开始写幽默小品,并使用马克·吐温这个笔名。1865年任《晨报》记者。同年在纽约一家杂志发表《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作品生动诙谐、幽默风趣,风行一时,马克·吐温也因此闻名全国。他的代表作有《竞选州长》《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报告文学《深渊中的人们》是杰克·伦敦以报社记者的身份访问英国首都伦敦后写成的,以此标志着他现实主义的倾向。1905年,杰克·伦敦以社会党党员的身份参加了工人运动。这期间,他的创作达到了高峰,出现了大量以反抗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社会斗争为主题的作品和政论文。除短篇小说外,杰克·伦敦还有长篇小说《铁蹄》和《马丁·伊登》,论文集《阶级间的战争和革命》等。杰克·伦敦24岁开始写作,逝世时年仅40岁。16年中他共完成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150多篇,还写了3个剧本以及相当多的随笔和论文。

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欧·亨利

欧·亨利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曾被诬告入狱三年,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欧·亨利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欧·亨利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长篇小说有《白菜与皇帝》等。

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美国作家赛珍珠

赛珍珠是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地》《儿子们》《分家》《母亲》《爱国者》《龙种》等。1938年作品《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赛珍珠是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著名美国作家,本名珀尔·布克。赛珍珠是她模仿清末名妓“赛金花”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她是把《水浒传》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美国作家海明威

海明威是美国作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25年出版第一部重要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第二年出版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一举成名。20世纪40年代,海明威曾来中国报道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移居古巴,创作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1953年普利策奖。海明威的其他作品还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准而鸣》《死在午后》《非洲的青山》《有的和没有的》等。特别是前两部作品描写两次世界大战,成为现代世界文学名著。

《老人与海》的故事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小说开头写道:“他是个独自在湾流里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这就是老渔人桑提亚哥。他接二连三背运,一个多月没有捉到一条鱼,但他的“硬汉性格”令他不服输,坚持与命运抗争,第八十五天终于捕到了一条18英尺长的大马林鱼,经过两昼夜的生死搏斗才降服马林鱼而胜利返航。可是在归途中又遇到一大群鲨鱼尾随而来,大口啃食他的捕获物,于是老汉又与鲨鱼展开顽强的搏斗,利用鱼叉、刀子、木棍袭击鲨鱼群,终因寡不敌众,力量对比悬殊而失败。当他靠岸时,人们看到的就只有一副巨大的马林鱼骨架了,但他坚忍不拔,敢于与大自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死气沉沉的美国乃至欧洲文学界吹进了清新的复活剂。

意识流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的一篇意识流小说。写诗人哈里在非洲荒野上因疾病而等待死神降临之际的思维。小说把现实、内心独白与幻觉交杂在一起,信手写来,展现了主人公苦闷、痛苦、绝望,悔恨的心路历程。是海明威自己认为最优秀的短篇小说。

美国作家德莱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