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文学常识书
6666500000006

第6章 外国文学(6)

伏契克是捷克作家、文艺评论家。生于工人家庭,在俄国十月革命鼓舞下投身革命活动,18岁加入前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1942年被捕,1943年9月8日被希特勒匪徒杀害。他写过不少歌颂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散文、有关矿工斗争的报道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论文,最著名的是在狱中写成的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它揭露了法西斯匪徒对革命者的残酷迫害,描述了狱中难友们的坚贞不屈与团结斗争,在即将被送上绞刑架时,作者仍豪迈地宣称:“我们为了欢乐而生,为了欢乐而死”。

法捷耶夫的两部代表作

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描写卫国战争时期,一群英勇的苏联少年,挺身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故事。该书以精湛的艺术技巧深刻表现了新一代前苏联青年,谴责了战争的野蛮性。《毁灭》描写国内战争时期的游击战争,生动再现1919年远东南乌苏里边区游击队斗争生活:共产党员莱奋生率游击队与穷凶极恶的日本干涉军和白匪高尔察克展开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没,但幸存的19名战士临危不惧,终于杀出重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称赞这部小说。

肖洛霍夫与《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是获得196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共有四部八卷,生动地描写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结束这个动荡的历史年代中,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苏维埃政权在哥萨克地区建立和巩固的艰苦过程及其强大的生命力,揭示了一切反动落后势力必然灭亡的命运。

苏联作家爱伦堡

爱伦堡是前苏联作家、社会活动家。1910年开始发表诗作,并陆续出版了几本诗集。他的主要作品包括1922年发表的哲理性长篇小说《胡里奥·胡伦尼多及其门徒奇遇记》,反映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新人成长的长篇小说《第二天》,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黎的陷落》。战争结束后,他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一篇是描写战时生活的《暴风雨》,另一篇是描写战后生活的《九级浪》。

《解冻》的故事

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写的是1953年冬至1954年春的一个工厂中发生的故事。在作者的心目中,这个工厂的厂长菇拉甫辽夫是斯大林时代“官僚主义者”的典型,他思想保守、僵化,没有人情味,不关心工人生活,只追求生产指标。这个厂长最后因工厂发生事故而被撤职,他的妻子也因厌恶他而离开。这部小说通过斯大林时期人与人之间关系、人的心理变化,来说明斯大林的统治是“冰山”,被统治的人也是冷酷无情的,暗示斯大林的逝世会使长期冰冻的江河解冻。《解冻》被西方认为是前苏联“解冻文学”的先声,但在前苏联国内曾受过批判。

伏尼契和她的《牛虻》

《牛虻》是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一篇小说,描写“青年意大利党”的信徒瑟勃尔顿在参加民族解放运动时和战友一同被捕,得知其最崇拜的神父蒙太尼里原是他的非法生父,这更使他认清了宗教的虚伪和反动,因而追悔莫及。出狱后,少年时代的女友琼玛视他为叛徒而与之断绝关系,回到家中又受兄嫂的侮辱和虐待,于是愤然出走,流亡到南美洲。十三年后,他回到意大利已成为残废,改名为范里斯·列瓦雷士从事革命活动,并以“牛虻”的笔名发表揭露和批判天主教会和反动当局的文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后私运军火被捕,被判处死刑。主教蒙太尼里明知他是自己的亲生子,但见死不救,仍按其阶级意志同意军事当局将他处死。

现代派文学经典《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小说的题目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拉丁名为尤利西斯)。《尤利西斯》在写作技巧上也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大胆创新,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乔伊斯的写作实现了“意识流”写作的极致,使该书当之无愧地被奉为现代派文学运动中的经典之作。

“黑色幽默”的旗帜海勒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以其独创性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被西方评论界誉为“60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种类似戏剧“人像展览式”的结构,每一章重点写一个人物,然后以主人公尤索林贯穿起来,全书没有一个贯穿首尾的故事情节。这部作品喜剧色彩浓烈,以夸张变形的幽默的讽刺手法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而且喜剧效果中又透着对死亡的恐惧,对疯狂世界的绝望态度。

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令人眼花缭乱。作家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表现“现代人困惑”的卡夫卡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创造了被称为“表现主义”的艺术方法,他把荒诞无稽的情节与绝对真实的细节描绘相结合,以表现现代人的困惑,揭示现代西方社会的危机。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情绪的短篇小说《地洞》;通过小职员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描写一个土地丈量员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只能坐以待毙的长篇小说《城堡》;借银行职员约瑟夫莫名其妙被“捕”,又莫名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本质的长篇小说《审判》等。

自然主义作家左拉

左拉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主要倡导者。左拉用自然主义理论写成的小说,最先是《德莱丝·拉甘》和《玛德兰·费拉》,注重于生理分析。此后,他用整整3年的时间攻读生理学,搜集与研究了大量的病例资料,然后花了25年时间,写了一部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庞大作品,取名《卢贡·马卡尔家族》。这部巨著以女主人公阿·福格为中心,涉及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和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出场人物有一千二百多个。之后,左拉又写了长篇小说三部曲《三城市》、四部曲《四福音书》。左拉的小说创作和自然主义理论深深地影响了19世纪后数十年的法国文学。

丹麦作家安徒生和他的童话

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一生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被译成80多种语言,有许多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白雪皇后》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即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玛格丽特·米切尔与《飘》

《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描写的是魅力四射、倾倒众生的传奇女子郝思嘉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面对不幸坚强生活,从一个受人仰慕的庄园娇小姐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女商人。虽执著地爱着一个人,却又三嫁他人,仍无法得到梦想的爱情,糊涂的她发现今生至爱时,爱又离她而去的故事。根据本书改编的电影在我国被译为《乱世佳人》,而本书部分中文译本亦名《乱世佳人》。

越南作家阮攸与《金云翘传》

阮攸是越南诗人、作家,其家族在黎朝政治生活中地位重要,其父兄叔侄大多有作品行世,形成“鸿山文派”,享誉文坛。他1784年参加乡试,从此入仕途。1813年出使中国,1820年又奉命要出使中国,未成行即辞世。其代表作《金云翘传》是根据中国清初的章回小说《金云翘传》改写成的长诗,至今仍为越南文学名著。1965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阮攸列为应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

朝鲜古典名著《春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