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文学常识书
6666500000007

第7章 外国文学(7)

《春香传》在朝鲜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如《红楼梦》之于中国古典文学一样,是朝鲜人民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约在18世纪形成文字。小说描写了南原府使李翰林之子李梦龙和艺伎月梅之女春香在广寒楼相遇,私订终身。尊卑贵贱、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不会允许贵族公子和艺伎之女成婚。李梦龙在父亲奉调离任时,只好忍痛告别春香,随家进京。新任府使卞学道倚仗权势威逼春香作侍妾,遭拒绝后,施酷刑将春香问成死罪,关进监牢。考中状元的李梦龙以御使身份救出春香,严惩了卞学道。《春香传》已被译成汉、英、法、俄、德、日等十几种文字。

日本“国宝”《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姓藤原,按照日本古代妇女没有名字的惯例,紫式部只是后人给她写的作品上加题的名字。她曾给一个官吏做过小妾,后守寡,依赖父兄生活,寡居十年后,进宫做一位皇后的侍读女官,这篇小说就是她写给皇后供天皇消遣的读物。这部小说描写了宫中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被称为日本的“国宝”。

“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叠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的全部作品,大体反映了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一颗痛苦而不安的灵魂,反映了他在东方思维和西方文明、虚幻理想与残酷现实、迂腐守旧与拜金大潮之间的艰辛寻求、探索与惨痛经历。他的《我是猫》是日本的才子书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是夏目漱石的学生,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作家很少直接评论,而仅仅以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却让读者深深感觉到其丑恶性。这使得他的小说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其代表作品如《罗生门》《竹林中》成为经典之作。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早期作品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国》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好,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水晶幻想》《千只鹤》《山之音》和《古都》等。

美国黑人文学的经典之作《根》

1976年秋,美国出版了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所写的一部家史小说《根》。作者自称他经过十二年的考证研究,追溯到他的六代以上的祖先昆塔·肯特,一个从非洲西海岸被白人奴隶贩子掳到北美当奴隶的黑人,描述了他在非洲的自由人生活,他和他的子孙在美国奴隶制下的苦难历程,以及这个家族获得自由后的经历。该书一出版,就成为脍炙人口的畅销书。《根》的主题是美国的黑人奴隶制问题,这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最久、争论最激烈的一个论题。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故事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美国作家,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他出生在纽约一个富裕中产阶级的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而在学校里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彷徨,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找纯洁与真理的经历与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井上靖

井上靖1907年生于北海道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京都大学毕业。1976年获日本文化勋章。他是日本文艺家协会、日本国际笔会中心、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井上靖曾在《每日新闻》社当过十多年的记者和编辑,从新闻采访中,他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1949年,井上靖发表了《猎枪》《斗牛》后开始了专业创作道路,主要的小说有《天平之甍》《苍狼》《敦煌》《冰壁》等。

捷克当代小说家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是当代捷克小说家。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1975年米兰·昆德拉移居法国,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注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

智利政治抒情诗人聂鲁达

聂鲁达生于智利的一个铁路工人的家庭,是一位著名的政治抒情诗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诗人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1950年,他完成了最重要的诗作《诗歌总集》。这部诗集共分15章,收录248首长短不一的诗篇,反映了拉丁美洲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及智利人民反对当时独裁统治的历史,气势宏伟,感情炽热,是拉丁美洲人民寻求解放的史诗。1971年,智利共产党老战士聂鲁达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保加利亚爱国文学家伐佐夫

伐佐夫青年时代积极参加民族解放运动,写诗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帕纳久里什特起义者》一诗成了1876年反抗土耳其起义的进行曲。1880年开始组织文学团体,创办刊物,出版了诗集《琴》《田野和森林》,小说《流亡者》《叔叔伯伯们》,长诗《扎果尔卡》等,它们多取材于民族解放运动。这期间伐佐夫还创作组诗《被遗亡者的史诗》,塑造了一系列民族英雄的形象。1887年,伐佐夫因反抗独裁政府而被迫流亡敖德萨,并在此写成长篇小说《轭下》。小说以1876年4月起义为题材,展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广阔画面,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形象,在世界文坛引起震动。

英国现代派诗人艾略特

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和文艺评论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他观察到的事物》《诗选》《四个四重奏》等。代表作为长诗《荒原》,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被推为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1948年,艾略特因“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获诺贝尔文学奖。

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萨特

让·保罗·萨特是法国作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是法国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萨特把深刻的哲理带进了小说和戏剧创作,他的中篇《恶心》、短篇集《墙》、长篇《自由之路》,早已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文学名著。他的戏剧创作成就高于小说,一生创作9个剧本,其中《苍蝇》《间隔》等,在法国当代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恭顺的妓女》是一部政治剧,揭露美国种族主义者对黑人的迫害,并对反种族歧视的普通人民的觉醒寄予深切的期待。此剧体现了他主张的存在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1964年,瑞典文学院决定授予萨特诺贝尔文学奖,被萨特谢绝,理由是他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

阿拉伯文坛的“诗圣”邵基

埃及现代杰出的诗人艾哈迈德·邵基,是阿拉伯诗歌复兴运动的中坚之一,由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被誉为“诗圣”、“诗王”,在阿拉伯世界极享盛名。诗人对祖国的重大事件,都有强烈的反映,如成立埃及银行,建立埃及大学和发起节约一角钱运动等。邵基写的许多诗都能吟唱,有些成为了爱国主义的歌曲,在青年中广泛流传。

非洲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沃莱·索因卡是尼日利亚著名女剧作家、诗人。沃莱·索因卡的早期戏剧作品有《沼泽地的居民》《裘罗教士的考验》,著名荒诞剧《疯子与专家》《大路》,代表作是剧本《狮子和宝石》。因为“她以广博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诗意的关于人生的戏剧”,沃莱·索因卡于198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非洲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丹·布朗与《达·芬奇密码》

丹·布朗出生于1964年,是美国最著名畅销书作家。他的小说《达·芬奇密码》自问世以来,一直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丹·布朗的父亲是一位知名数学家,母亲则是一位宗教音乐家,科学与宗教这两种在人类历史上看似如此截然不同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信仰成为他的创作主题。1996年,丹·布朗出于对密码破译和秘密情报机构的兴趣,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数字城堡》,探讨了公民隐私与国家安全的矛盾,这本书迅速成为当年美国畅销榜上排行第一的电子书。他接下来的作品《欺骗要诀》也是关注政治道德、国家安全与保密高科技这一主题的延伸。此后,丹·布朗更接连创作了最成功的畅销书《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把“科学+宗教”的惊险小说类型发挥到了极致。